童年的童年回忆片段

李童年

<h3>  “十一”长假(实际是指孩子们讲的,我们已经没有长假不长假的概念了)在母亲家照料老母,看天气挺好,秋高气爽的,就用轮椅推老母亲出来嗮嗮太阳,无形当中就来的了河北工业大学院部。</h3> <h3>进入校园迎面的就是小花园</h3> <h3>  漫步在小花园,不由的想起孩童时期在这里玩耍的情景……。我们的童年时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的小花园没有这么多的灌木植物,现有的几棵高大挺拔的树木还是那时栽种的,说起来也有50多年的树龄了,那时小花园绿化都以草本花卉为主,也没有现在的草坪,园内通道由红砖铺就。</h3> <h3>  老太太旁边的那棵龙爪槐,别看矮小,也有50多年的树龄。</h3> <h3>  这是当时工学院的行政楼,我的父亲在这座楼里工作至退休。</h3> <h3>  这条甬道直通教学楼,那时是由葡萄架覆盖,是我们最喜欢玩的地方,从开春到秋季都有可入口的,葡萄藤刚出的嫩枝条,酸酸的可入口;尚未开花的须子,酸酸的可入口;刚长成的青葡萄,酸酸的可入口;快成熟的葡萄,酸甜的可入口;成熟的葡萄,甜甜的可入口,就是不好“偷”,每到快成熟时节,通道两端被封住,有人看护了,想吃甜葡萄就得从葡萄架外侧爬上去,边摘边吃,惬意是挺惬意的,但有危险,一怕被发现,二怕马蜂蛰,我的小伙伴就曾被蛰过,当时就起了一个大包儿,幸好遇到了一个好心的大学生哥哥领着跑到教学楼的实验室给涂了些氨水,马上就有些消肿不那么疼了,你看,那时就知道了氨水可治疗蚊叮虫咬,有毒没毒就不知道了。除了葡萄以外可吃的东西还有许多,桃树结的毛桃、槐树的槐花、野樱桃、没有成熟的石榴、葵花籽(成熟了就有人管了)等,那时的贪玩儿倒不如是“贪吃”,都是因为食物匮乏。</h3> <h3>  行政楼前的海棠树和我的年龄相仿,60余年树龄的海棠树实属难见。那时的我们不欣赏花就盼着果,可惜海棠树花茂果稀不好摘,还有一种绿色的毛毛虫蛰人特厉害,只能望果兴叹了。</h3> <h3>  这是我们老太太重游故地了。</h3><h3> 我们老太太经常和我们念叨是这里救了她,怎么回事呢,这是工学院的大食堂也叫学生食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我母亲有机会来到食堂工作,那时我母亲体弱多病,体重不足百斤,就因为在食堂工作能吃饱肚子,加之繁重的体力劳动,工作几年恢复了健康。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能吃饱肚子经成为人们的奢望。</h3> <h3>  这张照片是教学楼的西侧楼门。</h3><h3> 在“文革”停课的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从这里爬上楼顶再爬上东侧的三层楼顶,用大字报撕成的小纸片当传单向下面撒,看下面的人抢,真的好可笑,那时的我们恶作剧的玩耍方式还有很多,看完电影《地道战》掏墙洞、看完《地雷战》自制弹簧雷吓唬人、看完《飞刀华》自制小梭刀打仗玩……,现在想起来都够危险的。</h3><h3>在工学院这个院子里可回忆的事情还有很多,可惜有些建筑已经拆除,如木工房、大操场的体育器械、工厂靠围墙的仓库等,都藏着我们许多有趣的故事。</h3> <h3> 时间穿梭,我们这一代人都年过六旬有余,又开始了第二轮的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节奏,所不同的是第一轮上有老下有小是兼职(那时我们都要上班工作),现在是全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含辛茹苦,不容易,我们应尽力服侍;我们的子女职场打拼,也不容易,当好他们的后勤应是分内之事。好好活着是我们的职责</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