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摄影/撰写:小枰子</h3> <h3><br></h3><h3>101岁的贝律铭(1917.4.26~),华裔美籍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奖得主,被誉为现代派建筑设计大师。</h3><h3>贝律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建筑作品既有各种曲线造型的水泥砖砌教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又有高耸入云的玻璃幕</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墙摩天大楼,更有遍布全球的几何结构截面的博物馆、图书馆或市政建筑……</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得以庆幸的是,我亲睹了建筑大师的一些建筑作品,其中有的是贝律铭百项经典建筑设计的代表之作:</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苏州博物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麻省理工大学威斯纳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波士顿市政厅</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约翰.汉考克大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香港中银大厦</span></h3> <h3><br></h3><h3>“让光线来做设计”,这是建筑大师贝律铭的名言。凡是欣赏过贝律铭建筑作品的或是仅仅拜读了他作品图集的人,无不对贝律铭在建筑中用光的设计意匠和娴熟技术叹为观止。贝律铭 照片来自网络</h3> <h3><br></h3><h3>Part1 苏州博物馆</h3><h3>中国苏州 2006年</h3><h3><br></h3><h3>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东侧与太平天国忠王府为邻,北侧为苏州名园——拙政园。贝律铭结合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协调。<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px;"></span></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出生于中国广州,青少年时期在苏州和上海居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童年的熏陶往往影响终身,贝律铭儿时玩耍在苏州狮子林,庭院里的假山、曲桥、长廊…… 都会勾起他无限遐想。他回忆:我后来才意识到,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所学到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的祖宅——贝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狮子林</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br></h3><div><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州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景观</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玻璃屋顶与灰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屋顶相互映衬,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span></h3></div> <div><br></div><h3>借鉴了苏州园林的手法,山水庭院、片石假山、亭台小桥……,并以传统民居的黑边白墙与带有棱角的玻璃屋顶截面相映成趣,庭园中的大池塘则映出了周围建筑的倒影,宛如一幅别具一格的水墨画。</h3><h3>贝律铭将对东方故土的情感倾注入苏州博物馆的作品中。</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出自中国的名门望族,深谙古老中华文化。1935年远渡重洋,他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建筑专业。中西文化以及东西方建筑美学的融汇,奠定了他此后建筑设计与建造事业的基础。</span><br></h3><h3><br></h3> <h3><br></h3><h3>是的,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麦克劳伦大圆顶。它的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筑学院,贝律铭曾就读在这里。</h3> <h3><br></h3><h3>Part2 麻省理工学院威斯纳馆(MIT Media La)<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美国马萨诸塞州 1985年</h3><h3><br></h3><h3>威斯纳馆也被称为媒体实验室,虽然叫实验室,却是一所学院性质的机构,它设有6个系、25个研究团队,致力于研发最新的、跨学科的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那就是“拓展人类”!它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概念的“媒体”。</h3><h3>实验室建筑分别由著名的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和日本著名建筑师桢文彦设计,这是贝律铭设计的老实验室大楼。</h3> <h3><br></h3><h3>Part 3 波士顿市政厅(Boston City Hall)</h3><h3>美国波士顿 1961年</h3><h3><br></h3><h3>1961年,波士顿经济发展迟缓,市政府希望更新城市面貌并以此拉动经济,他们聘请贝律铭设计市政厅。贝的设计相当前卫,以粗野主义的手法、张扬的造型,使得市政厅大楼在宽阔的广场上占据着人们的视觉焦点。</h3> <h3><br></h3><h3>波士顿市政厅是一座典型的野兽派建筑,从建成以来,外界对此作品毁誉参半。有认为是历史感与现代主义完美结合的大师级作品,赞扬它的雕塑体量和粗野型风格,也有人认为它过于夸张,而缺乏人脉和亲和力。建筑师本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这也是当时流行的建筑风格之一。</h3> <h3><br></h3><h3>Part4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Eskenazi Museum of Art at Indiana University)</h3><h3>美国印第安纳州 1941年</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年印第安纳大学校长聘请贝律铭担任美术馆的建筑设计师,自此作为全美35所最佳大学艺术馆之一的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就坐落在布鲁明顿绿色自然环境,以及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石灰岩古老建筑群的美丽大学校园里。</span></h3> <h3><br></h3><h3>贝律铭设计的这幢美国早期的大学美术馆,现今收藏来自世界各国享誉盛名的艺术品,从亚洲古代金饰、非洲部落面具,到欧洲克劳德.莫奈和巴勃罗.毕加索的画作…… 囊括超过3万件几乎代表历史艺术文化的收藏品。</h3> <h3><br></h3><h3>Part5 约翰.汉考克大厦(John.Hancock Tower)</h3><h3>美国波士顿 1976年</h3><h3><br></h3><h3>这是一座63层、241米的摩天大楼,是波士顿最高的建筑。它的外墙全部采用蓝色镜面玻璃,大厦犹如一面巨大的明镜,耸立在城市的中心,阳光在镜面折射反照,时移景异,变幻无穷,呈现出一派奇妙的景象,这是现代建筑成功地应用玻璃幕墙的一个范例。</h3> <h3><br></h3><h3>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极简主义的大规模蓝色玻璃幕墙,是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h3> <h3><br></h3><h3>建于1733年的国家历史地标建筑三一教堂,辉映在汉考克的玻璃幕墙上,形成极为清丽、稚致的古典与现代结合的视觉冲击与独特美感。</h3> <h3><br></h3><h3>从查尔斯河看远方的约翰.汉考克大厦<br></h3> <h3><br></h3><h3>Part6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John F.Kennedy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h3><h3>美国马萨诸塞州 1979年</h3><h3><br></h3><h3>这是一座依海耸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它由一个圆台形、竖长三角形,以及横长条形体的几何图形所组合。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十层楼高的大厅由巨大的黑色钢架支撑,并镶嵌着黑色的玻璃幕墙,大厅顶部垂下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span><br></h3> <h3><br></h3><h3>1963年,时任美国第35仼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被刺杀,他的家人决定在他的家乡波士顿建造一座图书馆以示纪念。1964年,在一次会议上贝律铭向杰奎琳.肯尼迪解释,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建筑师,他没有参与过纪念性项目。但肯尼迪夫人还是从一系列包括一些美国最著名的建筑师候选人名单中,选出了贝律铭,认为他富有想象力,并对他满怀希望。这是肯尼迪图书馆暨博物馆内总统徽章和肯尼迪夫妇照片。</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肯尼迪图书馆暨博物馆建在一个垃圾填埋场上,为了改变原有条件,该场地被抬高了4.6米进行园林绿化。现在从高大敞亮的大厅玻璃往外看,波士顿港与多切斯特海湾,海天一色、尽收眼底……</span></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建筑生涯的转折点就在肯尼迪图书馆暨博物馆。由于建筑设计新颖、造型大胆以及技术高超,在整个业界引起很大轰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此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名扬四海,跻</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身于</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世界级建筑大师的行列。</span></h3> <h3><br></h3><h3>Part7 罗浮宫玻璃金字塔<span style="line-height: 1.8;">(Le Grand Louvre</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法国巴黎 1989年</h3><h3><br></h3><h3>这是“罗浮宫院内飞来的一颗巨大的宝石”,它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h3><h3><br></h3><h3>在罗浮宫博物馆的U型广场中设立了一个巨大的玻璃金字塔,作为博物馆的入口大厅。金字塔的外围被装饰性的水池和喷泉所环绕,再配上几个带有采光天窗的小金字塔与主塔呼应。</h3> <h3><br></h3><h3>这个设计是在罗浮宫原址这组建筑群广场上建立一个极具现代风貌的玻璃金字塔,将众多参观者引入建筑群地下空间的主入口,这个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创意。</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多数人对于罗浮宫的评价集中于称赞地面上的玻璃金字塔,然而,真正的设计挑战则在玻璃金字塔的地下,如何给予参观者一个设计成功的地下展示空间?</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做到了,在罗浮宫建筑群五英亩的地下空间,他设计了一个82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宽大的储藏间,还有运输艺术品的车场、拥有400个座位的视听会议室、书店以及咖啡厅。作为主入口,从玻璃金字塔下行至新的主大厅,游客可以从辐射状的地下通道进入罗浮宫博物馆各馆厅参观。</span></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浮宫玻璃金字塔在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建成12年后的1989年落成,它们的命运是如此地相似,开始社会舆论褒贬不一,甚至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敌意与屈辱,那就是“从风格到材料、玻璃和金属的建筑,与所有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反对者的声浪逐渐虚弱与孤立,现在汉考克大厦成为波士顿的地标建筑之一,而罗浮宫玻璃金字塔则是举世闻名的建筑!</span><br></h3> <h3><br></h3><h3>Part8 中国银行大厦</h3><h3>中国香港 1990年</h3><h3><br></h3><h3>这幢70层、367.5米高的摩天大厦,可以说是香港天际线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四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h3><h3>建筑外形象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着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h3> <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香港中银大厦是贝律铭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1990年5月落成后,他就宣布退休,这个建筑作品实际也象征为他事业的巅峰之作。</span><br></h3> <h3><br></h3><div><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div><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面是我所目睹的贝律铭建筑大师其中极少的作品,但这些作品无不印证了贝律铭建筑设计的三个特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据统计,贝律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100</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项以上,其中获奖超过50次;作品遍布四大洲十个国家的大地。</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贝律铭是出类拔萃的华人建筑大师,他以自身设计的建筑作品的恒久艺术魅力征服了全世界。</span></h3><h3><br></h3><h3>本篇部分信息与个别照片来自网络,再此鸣谢!</h3><h3><br></h3><h3>敬请关注:</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zoljmpb?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走进破产城市底特律</a><br></h3><h3><br></h3><h3><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