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

<h3>也许大家对他不熟悉</h3><h3>但他的植物花卉足以让你</h3><h3>赞叹不已</h3> <h3>写实逼真的花卉</h3><h3>绝对让你美哭!</h3> <h3>“2017书香昆明·云南十大好书”之《云南花鸟》</h3><h3>这些画让云南之美有了具象呈现</h3> <h3>在5月19日</h3><h3>《朗读者第二季》中,</h3><h3>有这样一位纸上的造梦师,</h3><h3>走过疟疾横生的原始丛林</h3><h3>坐得住寂寞的冷板凳</h3><h3>为“生命”作画</h3><h3>一拿笔就是60年</h3><h3>他就是</h3><h3>中国植物画第一人</h3><h3>——曾孝濂</h3> <h3>身为植物科学画家的曾孝濂</h3><h3>为了完成一部《中国植物志》</h3><h3>和近三百位植物分类学家、</h3><h3>164位插图师坚持不懈努力了整整37年</h3><h3>终于打造了一部</h3><h3>《云南花鸟》</h3><h3><br></h3><h3>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h3> <h5>《云南花鸟》,曾孝濂著,新星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h5> <h3>1939年6月,</h3><h3>曾孝濂生于云南省威信县</h3><h3>从小喜欢涂鸦的他</h3><h3>9岁那时便临摹起毛主席画像</h3> <h3>他画的动植物,</h3><h3>不仅栩栩如生,</h3><h3>连最小的细节都和实物完全一样!</h3><h3>很多人认为曾孝濂是著名花鸟画家,</h3><h3>其实他真正的身份,</h3><h3>是一名植物科学家!</h3><h3>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h3><h3>没有被科学耽误的画家吧!</h3> <h3>1959年曾孝濂先生高中毕业</h3><h3>被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招收</h3><h3>曾孝溓先生就借此机缘,进入了科学绘画领域,</h3><h3>拜师学艺,勤奋刻苦,兢兢业业,求索创新</h3> <h3>与其说他是个有天赋的画家</h3><h3>不如说他是个勤奋好学的科学家</h3><h3><br></h3><h3>曾孝濂把干枯退色的植物标本,绘制成栩栩如生</h3><h3>特征准确,细节完整的科学绘画作品</h3><h3>就相当于把木乃伊复原为活人,难度可想而知</h3> <h3>为了很好采集,描绘</h3><h3>曾孝濂不得不经常深入高山丛林亲自观察,</h3><h3>有些习性特殊的植物如绿绒蒿,</h3><h3>只生长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上,</h3><h3>曾孝濂只能在缺氧状态下完成绘画。</h3> <h3>而一旦进入山区,</h3><h3>又会遭遇蚂蚁、蚂蟥、蚂蜂、</h3><h3>马路虱子这“蚂家四兄弟”的“关照”。</h3><h3>节目中,曾孝濂坦言,</h3><h3>自己最多的一次曾在一天内被42只蚂蟥叮咬,</h3><h3>还喂饱了42只旱蚂蝗。</h3> <h3>可想而知,曾孝濂这一描述</h3><h3>让人不禁身心发麻</h3> <h3>但曾孝濂表示</h3><h3>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h3>旅途的所有痛苦,都是值得的</h3> <h3>只要静下心来</h3><h3>拿起画笔跟画纸</h3><h3>一切烦恼全都抛脑后</h3><h3>与花草神交,与鸟兽对说, </h3><h3>讴歌生机勃勃的大自然。</h3> <h3>曾孝濂对植物作画要求:</h3><h3><br></h3><h3>第一,主题要与生物物种相关。</h3><h3><br></h3><h3>第二,从绘画手法上看,</h3><h3>生物绘画必须使用写实主义的手法,</h3><h3>准确地描绘这个物种的分类特征、形态特征,</h3><h3>就是这个绘画既有鉴别这种物种的功能,</h3><h3>也有单独的审美价值。</h3> <h3>作品栩栩如生</h3><h3>富有诗情画意</h3> <h3>每画一张图,</h3><h3>都得打草稿,给分类学家看</h3><h3>看完确认了再上钢笔稿、给植物上色</h3> <h3>第二季《朗读者》现场</h3> <h3>经过四十五年时间,</h3><h3>曾老与全国近500名植物分类学家、植物科学画家,</h3><h3>一起完成了全世界最大型、</h3><h3>种类最丰富植物巨著《中国植物志》的编撰,</h3><h3>全书一共八十卷、一百二十六册、五千万字,</h3><h3>仅索引目录就有一千一百五十五页。</h3> <h3>如今,这164名植物插图师将近有一半已经离世,</h3><h3>曾孝濂现场动情地道,</h3><h3>“我们的工作被大家记住,</h3><h3>我们共同的劳动、汗水没有白流,</h3><h3>这一拨人为国家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h3><h3>它是个集体劳动,我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丁点。”</h3> <h3>第二季《朗读者》现场</h3> <h3>曾老一直强调,</h3><h3>很多植物具有很顽强的生命力,</h3><h3>其中就有生长在海拔3000-5000m的绿绒蒿,</h3><h3>“这个植物的生长环境非常严酷,</h3><h3>土壤非常贫瘠,绿绒蒿几乎生长在石缝里边,</h3><h3>他它生命力非常的顽强。</h3> <h5>曾老喜爱的绿绒蒿</h5> <h3>所以在董卿问他如何才能画出植物的生命力时,</h3><h3>他是这样回答的</h3><h3>可能要花我们一辈子的精力</h3> <h3>曾老的作品 狂热、绚丽、千姿百态 描绘出植物奇妙的形态 他的画作既有十分严谨的科学性, 又完全不输艺术作品。 是电脑时代的非凡异类, 是工笔领域的巨匠之作, 亦是人类与自然共鸣的无声之歌。<br></h3> <h3>“一花一鸟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h3><h3>“笔耕不辍数十载,一意孤行意未尽”。</h3><h3>这是一位79岁老人</h3><h3>对自己半个多世纪绘画生涯的感叹</h3> <h5><b>来源/网络 感谢作者</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