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历史给我们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一一题记</b></p> <p class="ql-block">晨曦悄悄爬上窗棂,才向窑洞里扒望,就把我看醒了。昨晚在窑洞里过夜,虽有些潮冷,但因如愿以偿,心情格外地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钻出温暖的被窝,揉开睡眼,瞥见那半圆状的窑洞窗子渗出的一大片鱼肚白, 如同衬着花边的大半轮圆月罩住了我。心想下榻 蟾宫也不过如此享用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暗自庆幸,若不是昨晚再三地执意要求,真就无缘与这窑洞共处一夜了。我住的延安招待所,其前身是陕甘宁边区交际处。这里以前多是窑洞,而今却不同了, 拔地矗起的几幢新楼告知它今昔的变迁,相比之下,我住的窑洞明显陈旧低矮了许多。不过, 正是这旧窑洞才格外对我有吸引力——要住宾 馆,我何必非要到黄土高原上的延安呢?招待所的领导见我执拗己见,最后让步了,说:“好吧,满足你这记者的要求。不过,交客房的钱却偏要住土窑洞的客人真不多见。”于是,这原本用于他们办公室的窑洞,搬来一套行李就变成我的下榻之处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延安,住窑洞,了却了我的这一“宿愿”,激动了许久才渐入梦乡。这夜里,睡得好,早攴亦遂心。小米粥熬得粘稠稠的,金黄黄的,香喷喷的,我一气喝了三碗,满口清香……当年边区军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那段光辉史话,我已尝到了前半部分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最让我兴奋的还是我迎来了5月23日的延安之晨。作为刚进报社就任文艺记者的我,对5.23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日格外亲切,此行的意义尽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走出招待所,向西就有公交车站。站牌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这三处革命纪念地三点一线,间隔不远,可谓抬头见喜呀!坐上公交车,途经延河大桥,右望宝塔山、左看清凉山,身后便是凤凰山。三座名山环绕,延河水在脚下流淌,不禁思绪在这片空间飞腾……我虽无贺敬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那般革命前辈对故地重游的渴念,但没忘记多年来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温起难忘的革命史话。1937年1月13日党中央进驻延安之后, 延安犹如长夜里点燃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寻找革命道路的热血青年。以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核心的 延安精神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乃至发扬光大, 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传家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由于成功地解决了文艺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这两个根本问题,至今对于新时期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仍具有明确的不可低估的指导作用……想着,车到了枣园。下车向一位陕北老农打听,他指向百步开外的一围矮墙: “那里就是枣园呀!"</p> <p class="ql-block">枣园,当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又称延园。园内环境幽静,并排的几孔窑洞引人近前 , 那一块红底金字牌告诉我,这孔饰以五角星图案的窗棂和雪白门帘遮掩的窑洞就是1944至1947年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掀帘入室,窑洞里陈设很是简朴:一把旧 藤椅挨在面窗“一头沉”的旧桌旁,桌上摆盏油灯和一块镇纸,毛泽东在此处写作的 照片挂在那面墙上。进入里间是毛泽东的卧室,除去一张单人木床外再没有什么像样的摆设了。1945年8月,毛泽东和周恩来就是从这里起程赴重庆谈判,为争取和平做出历史性贡献的。枣园里还有刘少奇、周恩来、 朱德、任弼时的旧居,也一一看过。在枣园小卖部选购了一枚“延安宝塔”纪念章,戴在胸前,然后转向杨家岭。</p> <p class="ql-block">杨家岭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同时也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会址是一间外貌再普通不过的平房,四壁青方石,一坡鱼鱗瓦 , 占地不足百平米。迈步屋内, 黄土高原上的阳光透过三面长窗洒了进来, 照得周身温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的今天, 几十名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此研讨现代文艺运动的经验。毛泽东在大讨论的基础上, 对革命文艺运动做了极其深刻的总结,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服务方向。 延安文艺座谈会带来了文艺的春天。这一时期, 涌现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白毛女》 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作品。</p> <p class="ql-block">有感所至,我向这里的摄影户借用一套红军服装,穿起衣裤将合身,可那草鞋却是硬挤 进脚的,就此拍了一张“会议照”,颇有穿越时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着,参观了王家坪,待登上宝塔山,已是夕阳衔山,满目金色了。拥抱宝塔, 像搂定了镌刻着革命历史的巨柱,心底涌上一 股向上的力量。此刻,巍峨的宝塔恰好与笼罩在暮霭之中的延安城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我按动相机快门,让5.23的延安与我心中的延安紧紧地叠印在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延安,珍存在我记忆中的今天,永远是你的纪念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