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北大燕南园名人故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庆节期间,与亲朋相约,参观游览了久负盛名的北京大学燕南园名人故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燕南园,位于原燕京大学校园南部,故名。而如今,燕南园则是处在北大校园的中心位置,有“园中之园”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美学家叶朗先生说,“外面人到北大校园,首先想要去看的往往是未名湖,但是了解一点北大历史的人都知道,北大校园里学术积淀最深厚的并不是未名湖,而是燕南园。”</p> <p class="ql-block">在北大流传有这么一句话:“知名学者不一定住燕南园,住燕南园的一定是知名学者。”</p><p class="ql-block">汤一介教授著文说到:“在我国,大概很难找到一块这么小的地方,住有那么多科学、文化名人吧!……这些就是北大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斑驳的虎皮墙环绕,参天的绿荫掩映,把个园子遮盖的严严实实,令人无法想象,喧嚣的大学校园内,竟然还有这么个静谧之所。</p><p class="ql-block">燕南园内古树林立,绿草如茵,曲径通幽,别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燕南园的面积不是很大,是燕大建立之初专门为受聘教授建造的住宅区。</p><p class="ql-block">园内建筑呈现两种风格,其北部多为“洋式”小楼,灰砖外墙,室内装饰也是典型的西洋风,据说,这是美国20世纪初城郊庭院别墅风格的建筑。园子的南部主要是中式风格的庭院。每个小楼和庭院都附带一个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历经近百年的建筑,有的未经修缮,显得破旧,但仍保留着早期的门窗。经过修缮的房子,也是修旧如旧,内部结构虽然有所调整,外观依然。庭院、住宅之间以草坪、树木、竹林、小路区分,体现着民居与自然的和谐美观。</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0号</b></h1><p class="ql-block">燕南园50号,位于燕南园西北角的外侧,是后期增建的一所宅院。著名的历史学家、北大图书馆馆长向达先生和实验心理学家程廼颐,曾在这里居住。</p><p class="ql-block">后来,50号院做了彻底的翻修,成为教授学者品茗交流之所。</p> <p class="ql-block">在燕南园西北入口的上坡处,矗立两座汉白玉石碑。</p><p class="ql-block">这两座石碑,是圆明园“汇万总春之庙”(俗称花神庙)的石碑,学名叫做“莳花记事碑”,系乾隆初年由圆明园总管太监所立,应该是在燕大建校之初移至此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西北口入园东行,沿着口字型的通幽小径,依次坐落着的小楼庭院和居住过的名人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51号</b></p> <p class="ql-block">物理学家饶毓泰和数学家江泽涵曾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饶毓泰,国际知名的光谱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江泽涵,数学家、数学教育家。1952年院系调整时,江先生搬到这里,在此一住达40余年。</p><p class="ql-block">之后,病理生理学家韩启德、国际关系学者袁明教授夫妇也住在这里。</p><p class="ql-block">现在,这是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办公场地,欧阳中石、白先勇、泰国诗琳通公主等来此座谈参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52号</b></p><p class="ql-block">曾经住过法学家罗志如先生、物理化学家黄子卿先生和语言学家、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林焘先生。</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3号</b></h1><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齐思先生和女儿齐文颖教授,生物学家沈同教授两家曾同住在53号。</p><p class="ql-block">齐思和,历史学家,专于先秦史、中外关系史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p><p class="ql-block">沈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ff8a00">54号</font></b></h1><h3>原来的主人洪业,当代杰出的史学家。1922年,洪业受聘为燕京大学助理教授,并曾主持燕大历史系、出任燕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洪业先生也成为燕南园的第一批住户。抗日战争结束后,洪业先生赴美国夏威夷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从此离开燕南园。</h3> <p class="ql-block">1952年院系调整后,冯友兰先生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先是住在燕南园54号。</p><p class="ql-block">1956年冬,冯友兰先生一家在54号寓所前留影。</p> 后来,冯友兰搬迁到57号,江隆基住到这里。<br>江隆基,杰出的教育家,北大党委书记,直到1959年1月调离北大前,江隆基就住在54号。<br><div>陆平出任北大校长时,也在这里住过。</div>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60号</b></h1><p class="ql-block">燕大时期,这里是北美长老会在华传教士、心理学家夏仁德教授的居所。夏仁德先生一直支持和同情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利用自己的居所,掩护燕大的进步学生。</p><p class="ql-block">1952年以后,先住进来的是东语系教授马坚。马坚,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中国高等学校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的奠基者之一。现在广为流传的汉译本《古兰经》,就是由马坚先生翻译的。</p><p class="ql-block">自1956年起,中文系教授王力住在这里。王力,中国语言学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当年,王先生夫人非常喜欢花草,每年春暖花开,院子里开满了黄花菜、玫瑰、月季、蔷薇花。</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5号</b></h1><p class="ql-block">这里前一个主人是哲学家冯定。</p><p class="ql-block">据说,冯定出任北大哲学系教授还是毛主席的钦点。冯先生的儿子回忆,因为他母亲在中央广播事业局工作,他家是北大最先有电视机的,记得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北京举行期间,每到傍晚,他家客厅的大门敞开着,一伙一伙的学生老师和北大食堂的大师傅等,挤满了他家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后期,陈岱孙先生搬入55号,直住到1997年7月去世。</p><p class="ql-block">陈岱孙,我国经济学界当之无愧的宗师,他在财政学、统计学、国际金融、经济学说史等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p><p class="ql-block">一尊陈岱老拄杖端坐的雕像矗立在庭院草坪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5年春,陈岱老与学生们在55号院</p> <p class="ql-block">从2004年4月起,燕南园55号的新主人是李政道先生。</p><p class="ql-block">李政道,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84年,李政道受聘为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倡议成立了“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亲自担任两个中心的主任。</p><p class="ql-block">李政道先生在55号院接待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和北大物理学院的领导和学者。</p>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6号</b></h1><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主人是当时的北大校长周培源。</p><p class="ql-block">周培源,早年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是爱因斯坦的学生。周老是世界公认的流体力学“四巨头”之一,中国力学界毫无疑问的泰斗,两弹一星的元勋十有八九是他的门生。周老戏称他家有“五朵金花”——夫人加4个女儿,唯独他一个男人。周老也特别爱花,56号门前繁樱如雪,人称“周家花园”。1980年秋,周培源先生一家搬离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继任的北大校长、著名的生物化学家张龙翔先生,迁住在这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培源先生与夫人和女儿</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与别处不同,</span>57号和58号这两个院颇具中国传统色彩,院门口有一对石狮子的门墩看守着。</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57号</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冯友兰先生故居</p> <h3>冯友兰,一代哲学宗师,20世纪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建立了自己哲学体系的哲学大家,在学界地位崇高,毛主席对冯先生都礼遇有加。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冯友兰担任北大哲学系教授,从此住进燕南园。“三松堂”这一雅号,取自院内三棵松树。冯友兰在自己的回忆录《三松堂自序》的“《自序》之自序”中写道:“余家寓此凡三十年矣”,他后半生都是在这所小院落中度过的。</h3><h3>现在,冯友兰先生的女儿、作家宗璞独居在这里。</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58号</font></b></h1><h3>汤用彤先生和其子汤一介教授的住所。</h3><h3>汤用彤,哲学家、佛学家,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融会中西、贯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国学大师之一。</h3> <p class="ql-block">1956年,汤用彤(右一)在寓所为助手讲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59号</b></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先后住过燕大教育系教授兼创系主任高厚德(Howard S. Galt),物理学家、宇宙线实践研究的先驱者之一的褚圣麟两位大师。</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61号</font></b></h1><h3>1951年,侯仁之先生搬到这里,是燕南园的老住户。</h3><h3>侯仁之,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因促使中国参加世界遗产公约组织,而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经评价侯先生“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侯仁之先生夫妇在园中散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62号</b></p> <h3>这里曾经是著名社会学家、法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创始人雷洁琼女士的居所。严景耀雷洁琼夫妇是40年代后期住进来的,也是这里的早期居住者。</h3><h3>其后,逻辑学家王宪钧,文学史家、诗人林庚也先后住在这里。</h3>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63号</b></h1><p class="ql-block">曾居住过新中国第一任北大校长、经济学家马寅初。</p><p class="ql-block">1957年,马寅初在这里接见《文汇报》记者,发表了他的“新人口论”。一时间群起而讨之,63号院的围墙上、大门上都贴满了大字报。马老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于1960年初搬离了燕南园63号。</p><p class="ql-block">此后,中文系魏建功先生搬入63号。魏建功,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的奠基人,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他主持编纂的《新华字典》,是我国影响广泛的现代汉语字典。</p><p class="ql-block">历史学家杨人楩先生、张蓉初教授夫妇也同住此院。</p><p class="ql-block">燕南园63号还有一段特殊经历,文化大革命期间,聂元梓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办公地点,并在这里接待了康生、江青、张春桥、关锋、戚本禹等人。</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马寅初先生在63号寓所</h3> <p class="ql-block">“所谓北大主义者,即牺牲主义也。服务于国家社会,不顾一己之私利,勇敢直前,以达其至高之鹄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寅初</p> <p class="ql-block">1953年,三位燕南园主人:马寅初校长(右2)、江隆基书记(左1)汤用彤教授(右1)与苏联专家在未名湖边合影。</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64号</font></b></h1> <h3>体育教育家赵占元,历史学家翦伯赞先后住过这里。</h3><h3>翦伯赞,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翦先生本来住燕东园28号,文革中被轰到一间小屋居住,由于毛主席说了:“翦伯赞是讲帝王将相的,我们要知道一点帝王将相的事,也得去找他。这些人都是有用的,对于知识分子,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于是,又把翦先生安排住在这64号院东侧的三间小屋中。可是仍未免厄运的降临,翦先生与夫人双双服安眠药自杀,以死抗争。</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翦伯赞先生合家在燕东园28号留影</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65号</font></b></h1><h3>哲学家郑昕、法学家芮沐先生曾居住在这里。</h3><h3>芮沐,中国经济法学和国际经济法学学科的创始人、民法大师,曾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工作。</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66号</font></b></h1> <h3>这是一座二层小楼。最早是社会学家吴文藻、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夫妇的居所。</h3><h3>吴文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是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本土化、中国化的最早提倡者和积极实践者。谢冰心,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1929年6月,热恋多年的吴文藻谢冰心在临湖轩举行婚礼,司徒雷登担任证婚人,并把这座小楼分给这对新婚夫妇居住。冰心曾经住了近10年,她在文章里多次提到燕南园,院子里种植了许多丁香花,充满了感情。</h3><h3>之后住在这里的是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吴文藻、冰心及子女在66号寓所</p> <h1></h1><h3>斗转星移,昔人鹤去。屈指数来,当年燕南园的主人基本上均已作古,说来令人不胜唏嘘。</h3><p style="text-align: left;"><b><font color="#ff8a00">正是居住、笔耕在这里的国宝级人物,</font></b><b><font color="#ff8a00">发扬光大着北大主义的精神魅力,</font></b><b><font color="#ff8a00">延续着燕园不灭的香火!</font></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