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2日是我们父亲李学德诞辰100周年,同是家母李余氏去世20周年纪念日也在近期。为记念这两个日子,李氏一家亲们决定在10月2日隆重举行一次记念活动。我们兄妹八人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誓将父母的为人之道,做人品德,持家本领,以及家传祖训传承下去並发扬光大。</h3><h3>寻根问顶</h3><h3>李家在这里并无族谱可查,我的爷爷李士艮是李家的長门長子,其有兄弟二人。我们的父亲也有兄弟二人及三个妹妹,也是長门長子。到父亲这一代逐步改变李家的贫穷面貌。我们的父母生有四儿四女,也就是我们兄妹八人,从此,李家算是状大了起来。现今我们八个家庭都幸福完美。並都有了下一代,再下一代。一片兴旺发达景象。</h3><h3>忆父母二三事。</h3><h3>持家之本:勤劳节俭。好日子靠苦出来的,也靠省出来的。父亲靠种田和做笆斗手艺养活全家。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到过年才能改善一下伙食,母亲给我们做件新衣服。</h3><h3>教子之法。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先教做事再教做人。我们兄妹八人都在很小就跟母亲学做事,个个都是干活能手。男的学耕田和做笆斗,女的学做家务。从小就什么都会干。長大了鼓励男孩要读书识字,在家贫时女孩无条件上学,那是社会造成的。</h3><h3>管住老大,带动大家。父母从不打骂我们,不过对老大管得很严的,小时候调皮犯错就不给吃饭,谁也不敢说一声,有了这个样子弟妹们就不敢了。一个人不管那能成材呢。</h3><h3>发家之本在于置房购地。</h3><h3>父亲从上辈那里分得两间草房。解放后日子逐步好起来,每年有点结余就投到房子上。记得先后翻修过三次,后又由两间加一间变成了三间。房子好是家庭富裕的象征。置办房产不遗余力。李家传人谁传承父亲的房产理念,敢于在当今房产经济大潮中大胆投资,产出必可观。</h3><h3>,记得父亲在解放前没有田地,靠租人家的地种分得部分粮食,养家糊口。解放了分得土地,在划分成份时因地少人口多定为贫农,这个贫农成份在那阶级斗争年代让我们后人作实美了一阵子。为了贫而不穷,在农业合作社前仅仅几年时间里,父亲就买下了两块地。没种两年就归合作社了。这充分显示父亲的发家本领。</h3><h3>父亲之阅历。</h3><h3>父亲在社会活动中也是积极的,曾经担任队保管员,付业队长。在淮海战役中参加过支前大军,为解放全中国出过力。所以后李树江当大队主任时人称为官二代。</h3><h3>父亲在很早年间就开创了外出打工的先例。他的足迹走遍苏南地区,其苏州盛泽是他常去的地方。</h3> <h3>参加聚会全体合影。</h3> <h3>我们全家提前一天来到益林住龙腾宾馆。</h3> <h3>李树杉和陈佳,李成华合影留念。</h3> <h3>周正东在这里留影。</h3> <h3>李树楼在家里留影。</h3> <h3>李树江和陈佳合影。</h3> <h3>李文回娘家了。</h3> <h3>他们在干嘛一看便知。</h3> <h3>按老家的习惯,这里是在念经。</h3> <h3>家后面的路上仃满了轿车,都是一家亲们的交通工具。一共八辆。是历次之最。李树杉是李家苐一个用上汽车的人,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现在的汽车已普遍地成为李家人出行的代步工具。</h3> <h3>李树英和周正东在这里留影,家中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成了家因工作忙未能陪同父母来。</h3> <h3>李成英和邱锦成及家人合影,二妹家两男两女,其大女儿家培养出一名研究生。</h3> <h3>李树梅和趙国民及家人合影,趟红荣是李家学术职称较高的一位。其女儿在父母的教育下也多才多艺,大有发展前途。</h3> <h3>李春玉和陈克美及全家合影留念。他们为李家培养出第一名研究生。</h3> <h3>全体合影。</h3> <h3>下代小朋友合影,这是李家人的希望。</h3><h3>李家人没有让先父失望,下一代出两个本科,再下一代出两个硕士。有梦想就有力量,再下一代望有两个博士产生,这比出两个局长重要。相信这个梦想会实现的。努力,努力,再努力。</h3> <h3>李树楼和潘洪英及家人合影,全家人现居住在南京。</h3> <h3>李树江和朱兰珍及家人合影。李树江生一儿四女各家都很幸福。已经有了孙子和孙女並有外孙子外孙女多人。</h3> <h3>李树杉和路佳娟及家人合影。全家现定居在苏州。李凡已考进公务员队伍,並生有一儿一女。</h3> <h3>李树祥和周云及家人合影。他们把李波培养成研究生现在南京工作。</h3> <h3>这是我们兄弟姐妹八人及其爱人集体合影。</h3> <h3>兄妹八人在席间共同饮洒。</h3> <h3>喝了一杯又一杯。</h3> <h3>兄妹八人合影留念。</h3> <h3>这是李树楼和陈佳李成华合影留念。</h3> <h3>这是陈佳和李成华合影。</h3> <h3>这是李树江家的冬瓜和南瓜。让我们一起分享他家丰收的喜悦。</h3> <h3>此次聚会办了一次对父母尽孝心的事,同时李家的后代人之间加强相互了解和互相学习的机会。对于我们兄妹八人来说七十岁以上已有三人,多人已超六十,几时能再相聚说不清,谁知道谁是最后一次去那个地方。希望我们的幸福永存。也希望李家趆来越兴旺,赿来越发达,一代更比一代强。</h3><h3>仅以此美篇记录我们李家根的聚会实况,所收集照片作为一家亲们收藏之用,有空可以打开看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