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没让我失望

不夜之侯

<h3>今天的开班仪式,我用电脑投屏到小米电视看的,声音始终不太清楚,画面忽明忽暗有点闪烁,但仍有收获。</h3><h3>张老师对“如何摆脱对写作的恐惧”给了三条建议,我觉得仅此就不枉此行了。</h3><h3><br></h3><h3>第一条建议:去写。</h3><h3>我平时想法很多,但总不敢动手(笔和键盘)开始写。后来听了一些写作课,说不一定要写得好,不一定写给别人看,觉得有理。今天听张老师也这么说,彻底服气了。哪怕每天写1000字,坚持一年也有365000字。其中如有三分之一可观者,也够一本小书了。国内很多老师出的“教学手记”之类书,不就是这么厚积薄发、沙里淘金而来的吗?</h3><h3><br></h3><h3>第二条建议:结交写作者。</h3><h3>这条我深有体会。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三次外出培训,一次是学校推荐的湖北师范大学“国培”小语班,一次是自费的昆山教师博览读书论坛,一次是温岭湿地语文年会。这三次活动的共同之处是,与会人有极多的写作者。湖师大授课的老师多有作家的身份,读书论坛上的嘉宾多为江苏作协主席范小青之类的写作者,温岭年会上台交流的王开东、王崧舟老师等,都开了公众号勤奋写作。张文质老师在昆山交流的也是读书写作。我在会议期间也曾热血沸腾,准备大写特写。可惜回家后一拖再拖,除日记外,竞没在网上留下只言片语!真是身入宝山而空回了。究其原因,我错在并没有直接与那些会写者交往,只是添加了他们的公众号、博客等,每天看看了事,只能算半边来往——来而不往,没有还写作的“欠债”。</h3><h3><br></h3><h3>第三条建议:给自己定大目标。</h3><h3>九月买了钟杰老师的新书《教育让希望重生》,钟老师许诺为“莲韵九班”写一本专著,这本书就是结果。我记得有位薛瑞萍老师,每带一个班就写一本书,于是就有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了》等系列作品。</h3><h3><br></h3><h3>同样是教书,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一年又一年的老驴拉磨单调循环?为什么不学学钟、薛这样的老师,将工作经历升级为一本本书?我觉得张老师提出的大目标,应该是教励我们每位教师出一本自己的代表作。</h3><h3><br></h3><h3>学习还在继续,期待和有幸到场学习的老师们都能学有所获,有大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