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摩洛哥(中篇)

玫瑰花蕾

<h3>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是进沙漠🏜️的必经之村,它是摩洛哥土著民族柏柏尔人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始建于公元八世纪。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载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花了5亿第纳姆来修复它。</h3> <h3>古城采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砖建成,让人完全体验摩洛哥的红色魅力,是最美古旧村落。</h3> <h3>一条小河从村边流过,如果河水上涨,就断绝了古村和外界的联系。现在新修了一座小桥供游客通过。</h3> <h3>挂满果实的椰枣树</h3> <h3> 电影《角斗士》《红海行动》和《权利的游戏》等都曾在这里取景拍摄过。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这儿曾是龙女"丹妮莉丝·坦格利安" 生活过的自由城邦"潘托斯",也是她攻克的第一座大城 "渊凯"。<br></h3> <h3>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又称"赤土城堡",它既是骆驼商队的休息驿站,也是原住民柏柏尔人控制撒哈拉沙漠商路的重要关口。</h3> <h3>在阿拉伯语中,"阿伊特本哈杜"意为"设防的城市"。<br></h3> <h3>古村落中现在只有7户人家在居住,主要从事手工艺品的生产和买卖。</h3> <h3>五颜六色的商品,极大地丰富了这里的色彩,使褐红色房子不那么单调,变得更耐看了!<br></h3> <h3>摩洛哥特有的手工挂毯,很漂亮的!</h3> <h3>入住瓦尔扎扎特的具有阿拉伯风情的酒店🏨</h3> <h3>房间装饰也是很有阿拉伯情调的</h3> <h3>包一个柏柏尔式头巾🧕,这和在约旦🇯🇴时的包法完全不一样。</h3> <h3> 托德拉峡谷,峡谷约有10米宽,两边的峭壁却高300多米,从峡谷的底部走过,四壁岩石林立,有一条细小的河流穿过河谷。走在谷底,抬头仰望两边高耸的山壁,只望见一线蓝天,有种强烈的压迫感迎面袭来。<br></h3> <h3>放着好好的道不走,偏偏喜欢寻刺激。</h3> <h3>从瓦尔扎扎特出发5小时车程来到撒哈拉的大门梅尔祖卡,再换乘越野车前往撒哈拉深处的沙漠酒店🏨</h3> <h3>在荒原的撒哈拉沙漠深处能住上带有泳池的酒店,也是奢侈的事了!</h3> <h3>喜欢晒太阳的小猫咪🐈</h3> <h3>每想你一次</h3><h3>天上飘落一粒沙</h3><h3>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沙漠</h3><h3>——三毛</h3> <h3>这里能带走的只有这小小的细沙</h3> <h3>朦朦亮的沙漠🏜️景观</h3> <h3>我在撒哈拉看日出,我在撒哈拉看日出🌅</h3> <h3>拥抱太阳🌞</h3> <h3>亲吻太阳🌞</h3> <h3>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仅次于南极洲的第2大荒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它位于非洲北部,所以也称北非沙漠。<br></h3> <h3>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是这样的: "如梦如幻又如鬼魅般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遍布乱石的荒野……"<br></h3> <h3>骑上骆驼🐫向沙漠🏜️深处前行</h3> <h3>沙漠最美日落🌄</h3> <h3>沙丘会随着自然光线的变化,呈现出金色,粉色,红色等不同美丽的色泽。<br></h3> <h3>随我来,我领你们走……</h3> <h3>玩沙、戏沙</h3> <h3>沙丘上,风起手扬沙撒,尽情释放心灵,只做自己眼中的自己......<br></h3> <h3>长长的驼队是沙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萌萌哒</h3> <h3>柏柏尔人</h3> <h3>塔吉锅,是庆典的必备料理,它本来是传统烹调食物的器皿,可使菜肴不失风味,现在则以此器皿烹调的菜肴名称命名,即把摩洛哥香料及肉类放入此器皿慢烩数小时,至入口即化的程度就ok<br></h3> <h3>沙漠酒店的晚餐:羊肉塔吉锅</h3> <h3>牛肉丸子鸡蛋塔吉锅</h3> <h3>鸡肉塔吉锅</h3> <h3>今天是中国的中秋佳节,我在遥远的撒哈拉㊗️朋友们中秋快乐🎑</h3> <h3>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h3> <h3>从撒哈拉沙漠出来,会经过一个繁花盛开、草木青青的小镇,号称“摩洛哥小瑞士”之称的伊芙兰,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被花木掩映,空气清新、街道干净,我们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h3> <h3>伊芙兰小镇的地标——卧狮</h3> <h3>  菲斯皇宫 ,它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字排开的七扇圆拱形大门,都是用黄铜为原料,再通过手工一点点敲打出来的。美丽的摩洛哥王妃萨尔玛就出身在菲斯,2002年他们和来自全国的100对新人在此门前举行了盛大的集体婚礼。国王和王妃也是摩洛哥历史上,第一对公开表示忠于对方的一夫一妻制夫妻。(摩洛哥的男人有一夫多妻制的权利)婚后,在国王的坚持下,摩洛哥王室史无前例的给萨尔玛冠上了皇室头衔,让她成为了摩洛哥王妃萨尔玛殿下。平民王妃有了皇室的名号,萨尔玛创下了历史,成为摩洛哥新女性的代表。<br></h3> <h3>菲斯古城占地250公顷,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保留着浓厚的阿拉伯色彩。这座得以完全保存的中世纪的古城现被联合国定为世界遗产。 有一家美国著名的旅行杂志将这里评为全球最浪漫的10大城市之一。<br></h3> <h3>菲斯老城中9000多条大大小小的街道和小巷纵横交错 ,堪比蜘蛛网还要复杂 ,还没来得及看清这座古城 就已经迷路其中了……“让一让,请给古老的传统让行!”世界上最容易迷路的地方菲斯古城 自知对方向感不太敏感 ,为了不迷路不走丢 ,我紧紧跟随当地导游身后 ,跟这个60多岁的可爱男人边走边聊天 ,时而说着我完全听不懂的阿拉伯语 ,时而说着我只能零星听懂的法语单词 ,最后我只记住了他说的一句“no love no life”</h3><h3>据说:谷歌地图、苹果地图、GPS一概无用……<br></h3> <h3>  进入古城一般要穿过巴卜布杰罗德城门,城门的外面贴有钴蓝色瓷砖,也称做“菲斯蓝”,另一面则贴有伊斯兰绿瓷砖,也叫“伊斯兰绿”,虽然颜色不同但两边镶嵌的马赛克花纹图案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它们成了这座古城最具特色的写真,而穿过这座城门,就真正进入老城了。<br></h3> <h3>始建于859年的卡拉韦因清真寺,由9世纪初从突尼斯的海螺湾到菲斯的移民、商人穆罕默德·菲赫利的女儿“法蒂玛·菲赫利” 出资建造。 <br></h3> <h3>卡拉韦因清真寺也是著名的高等学府,它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认可为最古老的学位颁授大学。设有伊斯兰法律、阿拉伯语、文学、神学及哲学等学院,还有伊斯兰研究所。 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br></h3> <h3>  由于古城小巷非常狭窄,不能通车,一般都是用驴来做交通工具的,菲斯古城也是世界号称最大的步行街!<br></h3> <h3>菲斯老城居民家门的标配,左上角的门环是栓毛驴的,右上角的是护身符——法蒂玛之手,法蒂玛是先知默罕默德的女儿,她和北非第四任征服者哈里法阿里结婚后,带着追随者来到了菲斯。</h3> <h3>  阿甘树是摩洛哥特有的树种,美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每年都从摩洛哥进口大量的阿甘油,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液体黄金”并成为一种可靠的纯天然护肤品。<br></h3> <h3>传统的阿拉伯马赛克制作方法</h3> <h3>传统的手工织布</h3> <h3>精美的灯饰</h3> <h3>纯手工雕刻的铜器</h3> <h3>摩洛哥的装饰品在全球首屈一指,匠心独运地工艺风格遍布王国的角角落落,各种工艺历经数百年的打磨几近完美。<br></h3> <h3>菲斯古城里最具“色彩”的景点就是皮革染坊。   据说这里是世界上极少仍保持着几千年传统染色工艺的地区之一,先是把一张张的动物皮浸泡在石灰水、鸽子粪和人畜小便的混合溶液里,直到皮子上的脂肪、蛋白质完全融掉,皮子变软,再用纯天然的染料上色,最后加工成皮革。<br></h3> <h3> 我们是在一家皮货店的顶楼上参观皮革作坊的。皮货店的老板在上楼前就给我们每人递来一小撮薄荷叶,开始我还纳闷着要这薄荷叶是干嘛用的,然后上到二楼就发现有阵阵的奇异怪味飘然入鼻,顿悟,原来这薄荷叶是用来缓解一下那股独特的奇异怪味的。而工匠们却站在缸里,若无其事地工作!<br></h3> <h3>据说,中世纪圣经的封皮也是摩洛哥皮革制成的! 法国和意大利著名的品牌,也都从这里进口皮革面料,来制作服装、包袋、鞋等……<br></h3> <h3>摩洛哥的皮革之所以色彩艳丽、皮质柔软,与工人们背后的辛苦劳动密不可分,正是这些原始、甚至落后的工艺让摩洛哥的皮具独树一帜、誉满天下!<br></h3> <h3>看过这番场景的人们,再去买那大牌出品的,柔软光滑、色泽亮丽的羊皮包时,脑海里会不会浮现“染色工匠”的身影 ?<br></h3> <h3>  这里各种漂亮的摩洛哥皮拖鞋也是这样制作而成的,感觉有点象时下流行的穆勒鞋。<br></h3> <h3>下篇继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