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佛国,普陀圣境游记

烟雨江南

<h1>  2018年国庆,原来打算去黄山,但看到高速公路堵车厉害,遂改变计划,到周边近处一游。最后选择了去普陀山,早就听说过此山,是著名佛教名山。但一直不怎么了解,只知道地处大海,风景优美,距离上海也不过250公里,心想应该很快就到,出发之前特意看了一下高德地图,一路绿灯,只有少量红线,但没有想到,一路上一样堵车,2日上午9点出发,竟然到晚上8点多才到普陀山。</h1> <h1>车到舟山时已经华灯初上了</h1> <h1>车子只能开到朱家尖停车场,改为乘船登岛,在入岛前必须凭门票进入普陀山,旺季门票180元,景区内大大小小十几个景点,平均十几块钱一处,景区采用一票制,进入所有景观后无需再买票,也随便你在岛上住多久。</h1> <h1>本来想到了目的地酌情考虑住宿问题,后来堵车,担心晚上没有地方住,下午2点便在高速上用手机登陆携程网订了一个地处景区内的一个客房,528元4个床位。老板娘来电话说,到了之后打电话,她会派人过来接。来到客店看见房间虽然不大,但很干净整洁,累了一天就终于有地方休息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日出</b></h1> <h1>清晨,远处的山云雾缭绕,虚无飘渺间</h1> <h1>早就是听说了普陀山观日别有洞天,我晚上调好闹钟,因为晚上到达旅店,方位都没有搞清楚,我上网查到了日出的准确时间和方向。早晨天还没有亮,闹钟一响,我一个人摸黑按手机导航朝海边赶去,担心会找错路,没有想到的是,一到主道上好多人成群结队赶去看日出,我不禁心中窃喜。</h1> <h1>来到海边时已经聚集好多观日出的人们,大家迎着清晨的海风,安静地聆听着波涛拍岸的声音,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静静的等待日出,就像时间在此刻静止……</h1> <h1>  终于,一个通红的球体从天际边的海平面上冉冉升起,这是一个新鲜的太阳,一个万物赖于生长的源泉。</h1> <h1>但遗憾的是,当天有比较厚的云层,没能看到完全日出的壮观景象</h1> <h1>但太阳还是冲破云层,最终毫无保留的把阳光赐与了大地,这时金光万丈,整个海滩就像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人们欢呼雀跃,张开双臂拥抱太阳神慷慨的恩赐</h1> <h1>来一个特写</h1> <h1>金色的沙滩上,一个小女孩走过,留下的脚印马上就被海水荡平。</h1> <h1>沐浴在金色晨光里的观日阁,正是:红日出海,霞光万缕,朝阳喷彩,大地溶金。</h1> <h1>人的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个日出日落,但要亲眼目睹日出的日子却是很少,今日得以实现,感受了一次大自然的奇观,感觉无虚此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普济寺景区</b></h1> <h1>普济寺山门</h1> <h1>在山门的旁边立了一个奇特的石碑,上书如图几个大字,据说这是雍正皇帝立下的圣旨,过去官吏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观音菩萨的崇敬</h1> <h1>普济禅寺,始建于后梁的古寺,距今1000多年了,主供的就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是普陀山香火最旺,分量最重,最古老的寺院之一</h1> <h1>寺内都是远道而来香客,有祈福的,有还愿的,一个个庄严而虔诚。</h1> <h1>寺庙前一池碧水,是两边山泉汇聚,晶莹剔透,清澈见底</h1> <h1>离普济寺不远处,有一座多宝塔,这是一座元代古石塔,造型别致,气韵古雅,有墙院围着,不能近距离观看,是普陀山镇山之宝</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西天景区</b></h1><h3></h3> <h1>由此登山可进入心字石,磐陀石,观音洞景区,盘山越岭,可登高望远</h1> <h1>半山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刻了一个巨大的心字,据传观世音菩萨曾在此石上讲说“心 经”。旁边有一石向外凸起,酷似蛇头,传说是一只蟒蛇精,观音菩萨把一只青蛙放在蛇背上,蟒蛇一动不动丝毫没有伤害青蛙的心意,这就是“佛试蛇心”的故事。</h1> <h1>  观之若悬,望之欲坠,被誉为“ 天下第一石”的奇石磐陀石,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据说在大年初一的零时,上石漂浮而起,用一根很细的丝线便可以横割而过的传说。磐陀石三个大字是明代抗倭将军侯继高所题,据说将军题字时,大石左右摆动,摇摇欲坠,于是他将“磐”字上的一点移于“石”字之上,在“石”字上加了一点,磐陀石便稳稳当当地固定住了,自此平衡稳固。这就是一个传说,从书法角度而言,是一个艺术创作,书法上称为“补白“,磐”字笔画太多,钩笔被省略掉以其视觉效果更好,而“石”字笔画较少,这样写的效果是使整幅字看起来相对平衡。</h1> <h1>一个牛形状的石头,我拍摄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牛背上躺一躺,听说可以给自己牛一样的力量</h1> <h1>灵石禅院</h1> <h1>两龟听法石,两个石龟扒在一块巨石上面,好像在听菩萨诵经,惟妙惟肖</h1> <h1>下山的时候意外听人说这就是珞珈山“睡观音“,几个小岛相连,远看似一尊大佛安祥地躺在莲花洋上,其头、颈、胸、腹、脚各部位均可辨,故有人称它为“海上卧佛”。传说很早的时候观音大士就在此山参禅做功,专心修道。得道后才从洛迦山一脚跳到普陀山紫竹林安身说法传佛,普渡众生。而落脚的地方就叫观音跳。</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百步沙景区</b></h1> <h1>金色的沙子铺满整个海滩</h1> <h1>莲花洋上卧佛</h1> <h1>师石</h1><h1>人如顽石,以石为师,有师即通。巨大的岩石还刻着“回头是岸”,警示着来往的人们回头向善。</h1> <h1>人们尽情的在海滩上戏水,小孩的欢笑声和海浪声夹杂在一起,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h1> <h1>沙子细腻舒适</h1> <h1>顽童戏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南海观音大佛景区</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紫竹林景区</b></h1> <h1>看小说《西游记》时,悟空有难去找观世音菩萨时,一般都去南海珞珈山紫竹林潮音洞寻找,指的就是这里</h1> <h1>一位藏传佛教僧人,坐在道旁,专注的打坐诵经,口里还念念有词,其中有位还微笑的对我说了一句“扎西德勒”</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不肯去观音禅院</b></h1> <h1>远观不肯去禅院</h1> <h1>不肯去观音院全貌</h1> <h1>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天竺僧人来此修行,“亲睹观世音菩萨现身说法,授以七色宝石”,遂传此地为观音显圣地。后梁贞明二年(916年),日本高僧慧锷从五台山迎奉观音像乘船回国,途经普陀莲花洋为风浪所阻,祷而有应,便在普陀山结庐供养其像,即今“不肯去观音院”。此后,普陀山就成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是为全山建寺最早的寺院。观音菩萨不肯去日本,菩萨都不肯去保佑小鬼子。</h1><h5></h5><h3></h3><h1></h1><h3></h3> <h1>这块石碑可不简单,让人想象,也为之震撼,为了信仰真的可以舍身成仁,这个信仰不是单单指佛教徒,也让我想起革命先烈方志敏,周文雍李铁军夫妇,江姐,等等,这就是信仰的力量</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观音跳</b></h1><h3></h3> <h1>对面就是莲花洋的珞珈山,是不是像一尊睡佛</h1> <h1>据说观音娘娘得道后从珞珈山跳到此石,在石头上留下脚印,这里即名观音跳</h1> <h1>从此上岸后的观世音菩萨走向全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南天门景区</b></h1> <h1>唐代神童王勃赞誉普陀是“南海海深幽绝处,碧钳嵯峨连水府”</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海岸牌坊</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短姑码头</b></h1> <h1>  相传古时候有嫂子和小姑子两人多年来一直虔诚地礼敬观音菩萨,积多年的心愿,姑嫂俩远道航海到普陀山来进香。船到普陀山,姑嫂正准备登岸上山进香,恰在此时,小姑子来了天癸(女性生理周期)。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女子在此时为不清净,不能礼佛拜神,只能请嫂子代为上山进香,在菩萨面前了却自己的心愿。嫂子借小姑子的短处有点取笑她,小姑子只能独自坐在船上静等嫂子进香回来,白费了多年的虔诚心愿。</h1><h1> 不多时,海水涨潮,恰逢涨大潮的时候,潮水很快淹没了船靠岸上山的小路,小姑子乘坐的船成了海中的孤舟。独自一人,四处无靠,小姑子既饿又害怕,真是孤立无援,小姑子只能默念观音菩萨保佑。</h1><h3></h3><h1> 不一会儿,正当小姑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岸上来了一个手提盛饭竹篮的老年妇女,只见老妇不断地向海水中投小石子。说来也怪,小石子扔在海水中就冲不走,渐渐地小石子堆出了一条从岸边到船上的小路。老年妇女趟水踩着小路走到船上,为小姑子送来了饭食。小姑子感到奇怪,平白无故怎么会有人送饭来呢?刚要问话,那老妇人放下饭食并不答话转身就走。</h1><h1> 天色已晚,潮水退去,嫂子礼佛进香后踩着刚成形的小路回到船上,小姑子指着竹篮向嫂子述说了有人给她送饭的经过,感谢嫂子托人送饭。这一说,嫂子意识到可能是著萨显圣,立即返身回殿再拜谢菩萨,嫂子回到大殿,再上香叩头,然后抬头仰瞻莲花座上的菩萨,只见观音大士的衣裙还是湿的。这一下验证了嫂子的推测,知道菩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h1><h1> 从此,为了昭示小姑子的虔诚,纪念菩萨的显灵,姑嫂俩停船的地方就称为“短姑道头”,菩萨扔石子形成的小道至今仍旧天然存在,历经暴风巨浪都丝毫无损,没有人工修凿的痕迹。后人为纪念小姑子,在为菩萨进香之余,也向小姑子进香礼拜。</h1> <h1>虔诚的小姑子雕像,被游客披上了一件红色的披风</h1> <h1>  慈航广场旁边的建筑貌似布达拉宫,很是巍峨壮观<br></h1> <h1>  因为时间关系,很多必去的景点都没有来得及去,下午四点左右,回到了朱家尖,站着岸边回首望去,心里默默的向圣山告别,别了,美丽神秘的普陀山……</h1> <h1>夕阳西下时,我们启程回家,菩萨保佑我们一路平安的归来!</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篇</b></h1><p class="ql-block"><br></p> <h1>  普陀山四面环海,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有几十座寺院,基本都是供奉观音菩萨,也可以说,这里就是观音菩萨的主题公园。寺庙建筑都错落在风景奇特而优美的山地海滨之间,与海天景色浑然一体。风景区内山石林木、寺塔崖刻、钟声涛音,皆充满佛国的神秘色彩,可谓“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是名副其实的“海天佛国”。</h1><h1> 观音信仰习俗遍及大江南北,是中国人心里最崇敬最灵验的神明,而且走出了国门,也改变了世界人们对信仰的认知。</h1><h3></h3><h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2018年10月4日晚编辑发布于松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