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乡

月甲

<h3>摄影:月甲(手机拍摄)</h3><h3>撰文:月甲</h3> <h3><b>  国庆长假,千里奔波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家乡,时光匆匆,转眼间归期将至。临行之前,想登高望远,再次领略五彩雲霞映照下家乡山河的锦绣,感受夕阳火烧天映得半江红的壮美。</b></h3><h3><b> 于是,在这个秋风徐徐的傍晚,独自驾车驶上棒蚌村广贺罕山的山顶,但见建设中的傣王宫已初具规模,王宫、金塔、奘房、佛教文化、餐饮等主体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金碧辉煌、法相庄严、暮鼓晨钟的佛门圣地。此刻,天边的晚霞正绚丽缤纷、喷芳吐艳,辉映着一坝两国、三城河山,染红了半江秋水;一群佛学院的傣家小和尚于天台上足球比赛,激战正酣,沐浴着夕阳的金辉,小僧灵动,袈裟飘逸,血色残阳,美仑美奂,宛如天上人间。</b></h3><h3><b> 傣族是我家乡的主要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人几乎都要到佛寺受戒修行,诵经赕佛,傣族男子必须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在寺庙内学习文化、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识,认为只有入寺做过和尚的人才算有教化。一般情况下,傣家小男孩七、八岁入佛寺,三、五年后还俗,当他们穿戴一新由亲人护送,吹吹打打,在众人的欢笑声中进入佛寺,便自豪地认为已开始得到佛的庇护、能长大成材了,然后剃去头发披上袈裟,开始平静地诵读经书,学习文化,自食其力。</b></h3><h3><b> 家乡于我,不仅只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有那蔚蓝天空的彩霞,极边之地的疏朗,佛塔寺院的禅意,中缅胞波的祥和。家乡的印象,挥之不去;家乡的情怀,伴随终生。</b></h3><h3><b> 愿岁月静好!愿家乡安然!愿親人无恙!</b></h3>

家乡

佛寺

傣家

傣族

袈裟

夕阳

王宫

和尚

登高望远

佛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