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退休之后,同学们也互动频繁,有机会就互相看望,一起旅游和会餐,以下是部分记录</b><br></h3> <h3><b>这是在北京老苗家小区院中,老苗九十年代中后期到北京打拼出一片天地,在北京买了房。我和魏静宜都有女儿在北京工作,于是2007年开始我们有机会常在北京见面,结伴在北京各处游览</b><br></h3> <h3><b>和魏静宜夫妻同游故宫</b></h3> <h3><b>2000年3月在北京,任铁请我和老苗吃饭</b><br></h3> <h3><b>2008年王建英从美国回来,在包头内科大继续做贡献。
在北京定居的袁天琳得知后请当时在北京的我们几个同学相聚,一起吃烤鸭。</b><br></h3> <h3><b>我们一起去看望在北京的徐行先生,徐先生的夫人曹老师曾和我们一起下乡四清,对我班同学很熟习,我们一进门,她还能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b><br></h3> <h3><b>这是魏兰柱在2010.6邀请呼市的李国栋(和夫人)、山玺、石宝忠去包头欢迎王建英回国。</b><br></h3> <h3><b>97年王建英在李恭敢家中</b></h3> <h3><b>2010年十月我们路过包头,特地去魏兰柱家中拜访</b><br></h3> <h3><b>2012年后王成永和魏兰柱因女儿在北京工作,也在北京买了房定居,徐任午在华北电力工作也到了北京,于是我们有机会一起相聚</b><br></h3> <h3><b>参加者还有魏兰柱、王成永、徐任武的夫人</b><br></h3> <h3><b>2010年和2014年我和聂福元两次到呼市,都受到在呼同学的热情招待</b><br></h3> <h3><b>聚会之前石宝忠特地赶到昭君酒家来相见。八九年他也专程到银川来看望,对他的关心非常感谢!同样应该感谢的还有任仲深,任铁,汤文明,覃山玺,蔡扑魁!</b><br></h3><h3><b><br></b></h3> <h3><b>2014年到呼市医院看望病重的覃山玺。山玺是热心人,每次校庆和同学聚会他都忙前忙后的做好后勤。记得他在校时是生龙活虎的足球队员,不知身体怎么搞成这样,不胜唏嘘。</b><br></h3> <h3><b>2014年我、魏静宜和老苗都70岁,我们三人商量要过个有意义的生日,决定到河西走廊游览一趟,于是她两来银川,先在银川游览,然后乘火车经兰州到敦煌,再到嘉峪关、张掖</b><br></h3> <h3><b>到西夏王陵、影视城、水洞沟游览</b><br></h3> <h3><b>在银川水洞沟游览时和赶驼
车的大爷合影,他一边赶车一边高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九十九个梢工哟齐把那船来扳....”“宁夏川,两头子尖,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听得我们如痴如醉,心旷神怡</b><br></h3> <h3><b>鸣沙山、莫高窟、张掖丹霞地貌游览</b><br></h3> <h3><b>嘉峪关关城,万里长城第一墩等</b><br></h3> <h3><b>2009年和2015年魏静宜两次邀请我、老苗和聂福元到威海、烟台游览,吃住行一切费用魏静宜全包,这样的同学情让我们难以忘怀!
这是在威海市刚建好的威高广场的楼顶上。魏静宜的老公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退休后被聘请在威海某建筑公司当总工,我们脚下的这座楼就是严工的杰作!严工80年代曾到科威特援建,学会了开车。在威海这个建筑公司工作三年后,用补发的奖金买了一辆车,开车带我们在威海、烟台到处游览,让我们大饱眼福!</b><br></h3> <h3><b>刘公岛中日甲午战争博物馆、威海华夏城</b><br></h3> <h3><b>蓬莱阁,成山头</b><br></h3> <h3><b>威海海滨公园居里夫人相前,环翠楼公园,海边</b><br></h3> <h3><b>还去了烟台的马宗英家。马宗英女儿在烟台工作,他们老两口也来烟台买房定居。</b><br></h3> <h3><b>马宗英两口热情地请我们吃海鲜,并拿出珍藏多年的茅台酒招待,这是在饭店外边拍的照。</b><br></h3> <h3><b>烟台海边(2009.5)</b><br></h3> <h3><b>2018.10.1是个喜庆的日子,部分同学们在呼市相聚,纪念我们内大毕业五十周年</b></h3> <h3><b>石宝忠主持宴会:“在欢度国庆佳节的快乐时刻,聂福元、陈冬冬、卫兰柱、王建英、蔡补魁夫妇等老同学回到了呼市,今天中午为他们接风洗尘。我代表呼市的同学们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b></h3> <h3><b> 黄文说明聚会主题:“首先让我们共同举杯热烈庆祝伟大祖国的六十九岁生日,祝我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b></h3><h3><b> 其次我们要纪念和庆贺入学五十五年及毕业五十周年。多年来,我们发杨内大的优良校风、严守底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b></h3><h3><b> 五十五年来,我们在学习、工作中,在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和考验中,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好班风。至今大家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我们安度晚年的精神力量。 </b></h3><h3><b> 这次活动采纳大家的建议,请同学们的夫人参加,一方面共享老同学们欢聚的喜悦,也是对他们多年来在相夫教子,支持对方工作,支持同学关系发展方面默默付出的肯定和感谢。”</b><br></h3> <h3><b>接下来团支书卫兰柱从一张在校的老照片说起,体现我们在文革那样混乱的环境下都是严守做人的底线,没有出格的举动和卖友求荣的荒唐,才能保持几十年的友谊长存。</b></h3><h3><b>同学们也纷纷发言回忆在校时的或温馨或彷徨,亦喜亦忧的点点滴滴……</b></h3> <h3><b>介绍一下参加聚会的夫人们:这是王永禄老师的夫人,也是王老师,83了依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还记得几十年前给聂福元上音乐课时他捣乱的情节。</b></h3> <h3><b>老蔡的夫人,也是位教育工作者</b></h3> <h3><b>这三位从左起:席仪夫人,黄文夫人,石宝忠夫人,都是内大同届校友,毕业于化学系和生物系,和同学们都熟习</b></h3> <h3><b>1997和2018,相隔21年的变化</b></h3> <h3><b>在聚会上同学们亲切交谈</b></h3> <h3><b>争相拍照留念</b></h3> <h3><b>人人都用手机拍照,都想留下这美好的瞬间</b></h3> <h3><b>我们在聚会前9月30号下午到的呼市,卫兰柱和石宝忠当晚给我们接风。石宝忠还事先给我们订好了宾馆,事无巨细都安排妥帖,这样的同学情真让人感动!</b></h3> <h3><b>十一聚会后,还有些意犹未尽,再小范围交流交流。</b></h3> <h3><b>“同学是一种别样的情,有永远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旧,道不尽的喜悦,诉不完的忧愁;就算有一天沧海变成桑田,那些笑或泪,共同的画面,也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不会改变。
同学,因为没有名利的杂质,所以没有物欲的浊流,只有共同走过的一段黄金岁月;同学,因为至纯至真,所以像玉壶冰心,似银色月光,让人心生透明,魂魄温馨。”
“同学,是一杯陈酿的美酒,愈久弥香。
同学,是没有血缘的手足,情深意长。
同学,不分贫穷和富有、位卑与高尚。
韶华流逝,
却带不走深厚的同学情谊。
满头华发,</b><br></h3><h3><b>永恒的记忆我们会一生好好珍藏。
五年半同窗,
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我们毕业五十周年之际,就用抄录的这两段话作结尾吧,愿我们友谊长存,地久天长!</b><br></h3><h3><b> 冬日暖阳</b></h3><h3><b> 2018.10.4于银川</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