篁岭晒秋

宋老头

<h3>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每当这个季节,农民们把从田间收获的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在归仓前,放在太阳下晾晒干燥,以便日后入仓贮藏。千百年来,农民们一直都延续着这秋收冬藏的习惯,凉晒农作物已是一年农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h3><h3> 凉晒农作物这一习俗,我国大江南北都有,各地的庄稼不一样,地理环境的不同,从而也造就了各自不尽相同的场景。在南方的一些山区,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村民们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的窗台、房顶架晒和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习惯。山里的人家,把金黄色的玉米、黄菊、红彤彤的辣椒、柿子等,铺陈在自家的院子里、房顶上、或挂在竹架上,脱水晒干,色彩斑斓,为原本就多彩的秋日平添一分童话般的景相。</h3><h3> 近年来,这种农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特别是在画家、摄影家追逐下,并为其塑造出一个诗意般的“晒秋”称呼。此情之下,各地的乡村游纷纷地祭出手中的法宝“晒秋”,为打造美丽乡村更增上一分精彩。这其间,众多的乡村“晒秋”中,篁岭便是将这一农事习俗发扬到极致的一个成功范例。</h3><h3> 篁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一座距今近六百多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该村近150户人家,其房屋全部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的结构开式特殊,坐北朝南,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架天桥即可达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较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村民们还使用竹晒簟,用它晒晾农作物,既不占地方,又便于收藏。每年的收获季节,房屋间成了晒簟的世界,五颜六色的农作物与黑色屋顶之间层层叠层层,甚是壮观。一时间,这里成了画家和摄影家的乐园。</h3><h3> 篁岭,一个以晒秋闻名遐迩的地方,一个把丰收晒出仪式感的地方。每当日头升起,篁岭的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五彩缤纷丰收成果组合,绘就了一幅闲适、安详、恬静的古村风情画。</h3> <h3>  篁岭古村,建在一座海拔不到500米的山坡上,村子依山势而建,从山顶向山腰间蔓延。全村约有一百多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全部被村子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h3> <h3>  村子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因为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笼罩,时隐时现的街道,犹如天上的街市一样。</h3> <h3>  在篁岭的天街口头上,有一家用古法榨油的作坊。这也许是古徽州地区最后的古法榨油作坊了。每天清晨,榨油工要烧火蒸熟油菜籽粉,然后把粉包扎成脸盆大小的油饼,最后把一张张油饼安装在木轧机上,用石锤奋力敲打挤压,黄色的菜油便会从油饼中挤出来。</h3> <h3>  榨油最主要的设备是由一棵巨大的柞木或樟木,一劈为二,树木的长度约需十米左右,这样的木材,在婺源的山区有很多。基本都是上百年树龄的一棵大树,才能制作成一架坚实的木榨油机。</h3> <h3>  这里不仅有着淳朴的“乡土味”,还有浓浓的“乡愁味”。农家闲置的木桶、簸箕、石磨、喂猪的猪食槽在这里都成为展示品。</h3> <h3>  篁岭村处处闪烁着民俗风情的亮点,这里有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近千米的“天街”古巷两旁徽式商铺林立,茶坊、酒肆、书场、砚庄、篾铺,古趣盎然。</h3> <h3>  村子里的一些老的小院,渐渐的被一些外来的商家入住,开起了酒吧,茶楼等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h3> <h3>  秋风里,熟透了的柿子,像似一个个小灯笼在枝头闪动,平添了几分童话般的乐趣。</h3> <h3>  登高望去,可以看到数十座徽派古民居,层层叠叠,沿山而建,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古色古香,与周边郁郁葱葱的绿相映成趣。</h3> <h3>  现在的篁岭村,家家户户都忙着收获庄稼,采摘硕果。并将自己收获的农作物放在竹木制的晒架上。</h3> <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  每当日岀山头,晨㬢映照,整个山间村落饱经沧桑的老屋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组合,绘就岀世界独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span></h3> <h3>  院场里、门前空地、农家屋顶,各种果实你方晒罢我登场。晒簟铺成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显摆出归仓前最骄人的风采。</h3> <h3>  这是篁岭自500多年前建村以来就有的生活方式,也是这里的先民适应和克服特殊地理环境的智慧。</h3> <h3>  晒秋,晒的是收获的果实,晒的是农民丰收的喜悦。</h3> <h3>  “地无三尺平”的篁岭古村,数百栋徽派古民居在百米落差的坡面错落有序。独特的地形造就了当地人独特的生活方式。<br></h3> <h3>  有放在屋顶的,有放在大院里的,有悬挂在房檐上的。一排接着一排,一列接着一列。跳跃的颜色,错落在青瓦白墙间、深山幽林中,打破了昔日的沉寂。绚烂无比,美不胜收。</h3> <h3>  红彤彤的辣椒、黄橙橙的玉米、白花花的地瓜条,五彩缤纷的农作物成了村民们手中的画笔,乖乖的随他们的意愿任意地摆放。</h3> <h3>  晒簟里的红色辣椒和黄色的皇菊色彩艳丽,显得格外的可爱。<br></h3> <h3>  村头的一棵树龄在二百年左右的香榧树。</h3> <h3>  篁岭万亩花海梯田,梯田间点点红叶与远山、近水、粉墙、黛瓦相映成趣,浓缩了徽州秋季所有的美景。</h3> <h3>  青山绿水间,梯田层层叠叠与山峦、民居构成一幅幅美丽田园画卷,美不胜收。</h3> <h3>  篁岭是自然的宠儿,依偎在石耳山的怀抱,被周边数万亩梯田簇拥,层层叠叠的梯田印衬着鳞次栉比的农舍,四季皆有各种颜色的呵护、娇宠,稍不留神就会碰翻颜料桶,于是乎漫山遍野的大红、新绿、嫩黄……</h3> <h3>  最令人称奇的当属篁岭的梯田。山峦间自下而上,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高山梯田形状各异,大小不一,如链似带,在山间盘旋。线条像五线谱一般优美,韵律十足。<br></h3> <h3>  站在篁岭的观景大桥上,放眼望去,层层梯田,就象串串珍珠点缀大地,又如颗颗明珠洒落人间。而那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又似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田在山中,群山环抱,绿树映衬,置身其中,让人顿感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h3> <p> 附上几处篁岭周边的古村“晒秋"景观</p><p> 晒秋,“秋”是指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其实晾晒这种农俗现象,并非秋季“专属”,一年四季都有展示,只不过秋季丰收季节,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神韵”些罢了。“晒秋”习俗一度曾经淡化,旅游的发展,使这种“晒秋”习俗又重回广大农村的晒场,不过有所不同的是,今天的“晒秋”更多的是一种演示。</p> <p> 浙江开化高田坑古村“晒秋”</p><p> 位于开化县长虹乡腹地的高田坑是一个建在海拔高度近700米的村庄。高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只有20余位人家在此生活。这个村保留着纯朴生活方式。每到秋的时节,万里晴空下,古村落里,丰收的秋果挂满了门前的晒场,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收图。</p> <p> 安徽歙县阳产土楼群的“晒秋”</p><p> 歙县的阳产村,村里三百多栋徽州最大的土楼群,掩映在黄绿相间的树林之中,每当秋天来临,土楼的院子里都争奇斗艳地忙着晒秋,玉米、辣椒、柿子、南瓜等农作物吸引着人们的眼球。</p> <p> 安徽黄山呈坎古村“晒秋”</p><p> 金秋,是安徽皖南黄山市徽州呈坎古村农民的收获季节。村民们将收获归仓的玉米、黄豆、稻谷、荞麦、南瓜和红辣椒等五彩缤纷的果实,因地制宜晾(挂)晒在村中晒场或房前屋后的晒架上,形成了千年呈坎古村特有的徽派民俗景观,宛如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丰收晒秋图。 </p> <p>  丰收的喜悦场景,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鲜明的粉墙黛瓦民居,使得这里的秋天别有一番风韵,如此丰富的斑斓色彩,让前来览胜的游客如同走进一场秋天里的童话。</p> <h3>图片:宋老头</h3><h3>编辑:宋老头</h3><h3>文字:宋老头(部分景点介绍摘自网络,谢谢网络作者!)</h3> 谢谢您的浏览! <p> 谢谢您的浏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