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学子汇金中,钟楼脚下寄深情一1969届金中校友参加母校130周年大庆记

明华书香

<h3>母校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金中集团。</h3> <h3> 金陵中学130周年校庆见闻</h3><h3></h3><h3> 陈宜庆/文 </h3><h3></h3><h3> 今天是什么日子?不知道?你们有心读一下,2018102,反过来读一下,还是2018102,是巧合还是老天有心,安排得如此凑巧,让母校大庆增添光辉!</h3><h3> 我们离别母校久远,第一次参加金中校庆,且是130年的华诞之日,倍感亲切,无比喜悦,激动不已!</h3><h3>临进南京中山路169号母校大门,为校庆搭起的彩门早就矗立在前方。不远处,标志性的大门右侧,悬挂着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金陵中学”校牌,是那么的醒目,吸引着每一位参加校庆的昔日学子,呐喊出声声的召唤。</h3><h3> 早晨八点,已有不少校友心怀喜悦,早早来校。校门内外,人声鼎沸,热闹异常。从金中校门外到校门内,短短的几十米道路装扮一新。通往校园深处的林荫大道上,铺着鲜红地毯,两边夹道站着佩戴“自愿者”符号的在校学生。男生穿着西装,女生穿着西装套裙,手持鲜花,齐声有节奏的喊着:“欢迎校友,来到金陵中学……”昔日的校友走在红地毯上,如沐春风,心际荡漾,频频向校友致敬。跨进再熟悉不过校门,仿佛回到当年青春年少的学生年代,一幕幕景象,一个个故事,少年青涩往事,清晰地浮现在眼前。</h3><h3> 有些同学没有顺着红地毯前行,怕有负于母校的盛情,直接来到到右手边小操场。小操场似是而非,以前的三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好像变了模样?草地上的小足球场也变成几座小篮球场。我静静地站在楼宇前,看着弯弯的紫藤道,微缩的篮球场,仿佛要找什么?这不是我们当年上课的那座教学楼吗?似乎相像?认不出了,大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叹!</h3><h3> 这是全新设计的教学楼,叫“行健楼”。它的设计与木质地板的老楼还有点相像,虽然与前比对,楼梯方向相反,从北面进楼,但都从中间的楼梯拾级而上,到层后再分层,朝东西两边走廊走,进入南北向各层的各个教室。</h3><h3> 作为金中校友,回母校必须要看一看久违的钟楼,她是金中的地标建筑。这是南京一座最早的一幢三层洋楼,她的声誉有诗曰:汇文钟楼,一城所望。如今,历经130年风雨的钟楼,无不向人们诉说着百年名校的辉煌历史。她是金中的根,她是金中的魂,成为金中的文化符号。前行到这里,我仰望着历经风雨,依然庄严矗立的钟楼,品味着她至尊不变的风貌,校友用手机为我拍下与她的合影,她仿佛在向归来的学子,亲切地召呼:“欢迎你回来”。</h3><h3> 体育馆还是那位置。这座当年在南京市中学群里,算得上高大尚的室内体育馆,可以与南京市体育馆比肩。金中的女子篮球队全市有名,就是出自于此处。我绕过校庆主会场—南操场,近观芳容。如今,它也旧貌换新颜,一座具有专业美感的现代建筑,出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金中今非昔比的強烈变化。</h3><h3> 今天,是母校不凡的日子,曾就学于此的同学,从四面八方,神州内外,闻声而至。万千校友汇聚于校园,操场、长廊、教窒、建筑物旁……到处是欢悦笑声。尽管每个人的脸庞上,都刻印下岁月的沧桑,但都洋溢着喜悦祝福的神情,他们要见证母校130周岁的华诞。</h3><h3> 老者银发飘逸,有坐着轮椅,有相互搀扶,他们左观右顾,在志愿者或亲人的陪伴下,在年轻校友的引领下,仔细寻找记忆中的金中痕迹,寻觅过去曾在金中的身影。自然,人们向他们投以敬重的目光。</h3><h3>西装革履,气质不凡的中年校友,虽不知现在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一张张笑靥的脸上,无不透出金中人的盈盈神釆。他们在寻找自己的恩师。</h3><h3> 还有我们,1969届的校友,不老不少,发须斑白,是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今天,我们能以校友的身份参加130周年校庆,内心有说不完的感恩。校友祁柏坦言:“虽然我们因历史原因,似有沽名钓誉傍上金中名校,但进了金中门,也是金中人,也在传承着金中的精神。”张大建校友在与校友交流时说:“我们六九届同学,是十中的最后几批校友,是十中恢复金中校名的历史见证者。我们不忘金中,金中没有忘却我们。”</h3><h3> 是啊,母校领导对这些特殊年代、特殊岁月、特殊一届的校友,并没有嫌弃,反而给予特别的关怀。她以宽阔的胸怀及博大的母爱,容纳这些特殊时代的孩子。校庆这天,专门对六九届同学开辟一个签到处接待,还专门在“汇文楼”划拨出一间教室,供校友团聚,给予我们极大支持,让这批校友感动至深。尽管我们在校期间,受历史蹉跎岁月的影响,也没有学到多少文化知识,但有母校根植的土壤,让我们也在各处展现出金中的神韵与风采。正如校庆大会上,学有成就的校友至真至诚所言:“金中的血脉,在我们身体中流淌。”</h3><h3> 我们以校友身份,参加“金中”校庆,感受着热烈,感受着荣光;流露出豪情,怀揣着不泯的梦想。</h3><h3> 在母校赠与的一本校友录的书中,我见到69届五排校友第一次与老师见面团聚的文章。五排同学描述,在四十五年后见到他们的班主任,张赞阳老师,很是幸福。文章真情记录了会面的那场景,心屝动容。那天,已是耄耋老人的张老师,还能报出每位同学的名字,让同学很兴奋;29位同学簇拥着老师,拍下了迟到45年,弥为珍贵的“毕业照”时,同学们开心了得。当师生共同回忆那特殊年代,上文化课、下农村、到工厂、同劳动、同生活,同吃一锅饭,结下的深厚情谊,又是那么的情感交融。点点滴滴,回忆在眼前,更镌刻在师生的心里。文章特别提到金中校友会的陈建华老师,是多么热心的一位老师,她全程陪同师生的重逢活动。她的参与,让校友们很是感动,她代表母校说出“校友在母校面前一律平等,母校对校友的关怀一视同仁。”暖人肺腑之言,令特殊年代走出的金中校友感慨之极。假如有机会,我倒是想请大建校友和陈建华老师,共同在书上签名,以作纪念。</h3><h3> 母校,当年的南京第十中学,现为南京金陵中学。是我们少年成长极其重要阶段的人生基地,为我们后来的学习、工作都起了重要作用。</h3><h3> 金中在我们心里,永远为她骄傲,永远为她自豪。</h3><h3> 话回母校纪念生日上,金中孙夕礼校长在校庆致辞中,诠释着金中教育者的施教真谛:潜心教学,悉心育人,以汗水与智慧,映现在金中教育者求索、奋进的身影。金中的累累成果,瞩目全省,影响国内,全省综合排名第二、全国排各第六十一。素质教育享誉全国。</h3><h3>今天,金中华涎庆日,校友接鐘而至:徐悲鸿弟子、省美术特级教师,97岁高龄的恽宗瀛先生来了;</h3><h3> 52届的校友洪星华老先生把珍藏的毕业证书赠送母校;</h3><h3> 61届校友、院士赵振东先生来了;</h3><h3> 68届校友、院士、江苏省科协副主席祝士宁先生来了;</h3><h3> 89届校友、曾出演热播剧的知名演员祖峰先生来了;</h3><h3> 94届校友、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吴春颖女士来了</h3><h3>……</h3><h3> 群星荟萃、人才辈出、薪火新传,桃李芬芳。</h3><h3><br></h3> <h3>母校大庆前一天,很多老师和校友及工作人员就到校精心布置。<br></h3><h3><br></h3> <h3>缤纷的大操场和体育馆,承载着多少莘莘学子的梦。</h3> <h3>在东课堂原址上兴建起来的汇贤楼。</h3> <h3>一句欢迎校友回家,温暖了数万校友的心。</h3> <h3>静悄悄的会场。</h3> <h3>十月二日早上八点刚过,许多校友就从四面八方赶来,齐聚金中。</h3> <h3>图为在校门口等待的69届部分校友。</h3> <h3>盛装的校门。</h3> <h3>兴高采烈地进校门。</h3> <h3>校门前留个影(六排部分同学)。</h3> <h3>三排同学和老师合影。</h3> <h3>走上红地毯,收到在校校友的热烈欢迎,我们有点受宠若惊。</h3> <h3>签名墙。</h3> <h3>签名墙下留张影(四排部分同学)。</h3> <h3>三排同学在狂欢。</h3> <h3>学校特地为66至69届校友设置了专门的签到台。</h3> <h3>签到的小操场。</h3> <h3>校友签到。</h3> <h3>每位签到后都会领到母校为校友准备的纪念品。</h3> <h3>你替我别上纪念章,一份骄傲涌上心头。</h3> <h3>纪念大会会场一大操场,舞台面东而立。</h3> <h3>整齐排列的座席。</h3> <h3>校友座席坐落在舞台前。</h3> <h3>座席外站立等校友。</h3> <h3>校友的祝福。</h3> <h3>校友打出的横幅,庆祝母校生日快乐!</h3> <h3>主持人由校友、老师、学生组成,美丽大方。</h3> <h3>右边的两位是在校校友,青春活力,少年模样。</h3> <h3>校庆大型节目拉开帷幕。</h3> 重现汇文书院的历史。<br><h3><br></h3> <h3>回到民国时期,校友手捧校训。</h3> <h3>采访校友。老校友对在校学生寄语殷切希望,刻苦学习,创新思维,积蓄力量,为祖国建设填砖加瓦。</h3><h3><br></h3> <h3>演出节目全景。</h3> <h3>电视台在现场录制。</h3> <h3>活力少年。</h3> <h3>欢迎校友回来。</h3> <h3>启动新的征程。</h3> <h3>大合唱,校歌“永为南国雄”。歌词是:大江滔滔东入海,我居江东。石城虎踞山蟠龙,我当其中。钟楼嵯峨,教育之宫,桃李坐春风。思如潮,气如虹,永为南国雄。</h3><h3> 很可惜,我们在校时可能作为破四旧,没有传唱。</h3> <h3>大合唱,校歌。</h3> <h3>校歌响起,全场起立。</h3> <h3>放飞和平鸽。祝母校锦绣前程,梦想成真!</h3> <h3>散会了,台上演员依然矗立,目送校友离去。其实,我们也依依不舍,今天的活动一幕幕会永留心底。</h3> <h3>金中校友心中的钟楼。</h3> <h3>三排师生在钟楼前合影。</h3> <h3>七排部分同学合影。</h3> <h3>背向舞台,合影留念(五排与一排部分同学)。</h3> <h3>六排部分同学合影。</h3> <h3>活动花絮。五排同学和张老师合影。</h3> <h3>三排师生合影。</h3> <h3>校门前留影。</h3> <h3>校园留影。</h3> <h3>专注。</h3> <h3>眼睛里都是校友。</h3> <h3>意犹未尽,下午继续活动。</h3> <h3>谢谢!辛苦的校友。</h3> <h3>69届校友陆寿铭先生,看到母校华诞盛景,心潮澎湃,为69届</h3><h3>同学在校庆现场,拍摄的众多美图,诗兴油然,作词一首,以抒情怀:</h3><h3>《踏莎行•赞同学所摄金中校庆照》</h3><h3>母校重游,芳华再现。百卅校庆同学见。汇文书院开新花,钟字楼老情未变。</h3><h3>讲台书香,诲人不倦。六九学农先拉练。今朝相逢诉衷情,再回金中遂心愿。</h3><h3> 笔者品赏,心境同感,也引诗兴,和校友一首,以表对母校的挚爱之情:</h3><h3> 《和寿铭赞同学摄金中校庆组照》(文青)</h3><h3>汇文嵯峨,华章续写。百卅风雨华诞庆。八方学子汇金陵,钟楼喜看师生情。</h3><h3>金中如今,面貌全新。岁月峥嵘不忘却。万千校友今汇聚,共谋未来新伟业。</h3> <h3>吉祥的布偶校友。</h3> <h3>心中的母校。</h3> <h3>后记。本篇记录了69届校友参加校庆活动的片段。其中文字由亦文青(陈宜庆)、陆寿铭撰写,照片由王建、李杰、陈天生、幸丕禄、顾永南、陈方谷、陈方忠等同学提供,特向以上同学致谢!期待更多同学提供照片,以便修改。</h3><h3>感悟。我们的一生,匆匆而过,已是近黄昏。我们这一代,幸福不多,迎来夕阳红。回顾走过的岁月,我们感到最幸福的是依偎在母亲的怀抱,最宁静的是校园的清晨,最真挚的是师生.同学之间的感情。学生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虽然我们在金中只有短暂的停留,但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老师的谆谆教导却永远铭记于心。</h3><h3>祝愿。金陵中学六九届校友,身体康健,天天快乐。我们希望共同参加140周年,150周年,160周年校庆……年年相会!(竹子)<br></h3><h3>谨以此篇纪念金中130周年校庆!谢谢各位校友!</h3>

校友

金中

母校

校庆

同学

钟楼

我们

操场

合影

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