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芬芳

<h3>  我有一个好朋友孩子刚一岁就报名参加早教班,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很多父母的话!其实这个起跑线,恰恰是父母自己,你的格局和眼界,决定了孩子跑多远! 很多父母总是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我听到过这样一个真实的笑话:</h3><h3> 有一个妈妈正在麻将馆里打麻将,刚读一年级的儿子就在旁边的凳子上写作业,她说:“你回家好好写作业,看看电饭锅胡了没有。”孩子听的愣头愣脑,不知道是啥意思。最后她自己才反应过来,是想说让孩子看看电饭锅跳闸没有,因为心里老想着胡牌,所以说“电饭锅胡了没有”。 当然还有比这更糟糕的父母。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对于他的智力、性格、品德的养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但许多父母,往往忘记自身的教育责任,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没有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致使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甚至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跑道。 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有万贯家财,不需要有满腹诗书,但至少应该有对文化知识的起码向往和敬畏。父母对于知识、对于文化有向往心,才能让孩子潜移默化受到感染,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求知欲望,为孩子知识开拓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而父母以身作则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环节,它决定着孩子长大成人后,德行是否高尚、习惯是否良好、为人处世是否得体得当。而所有这一切,对于孩子的成功成才,意义要远大于遗传智力的影响。 有一位女作家,晚饭后抱着年幼的女儿出门看邻居家的白鹅。女儿很兴奋,用手指着白鹅不停叫唤,引起了鹅群的注意,于是白鹅都伸长脖子摇摆着冲了过来。 女儿突然感到很紧张,慌忙转过身来,用双手紧紧搂住母亲的脖子。 母亲心中同样存着怯意,但她并没有自乱阵脚,把自己的怯懦胆小展现给女儿。相反,她立刻轻轻拍打女儿的后背,说:“看多可爱啊,白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快看哪!” 在母亲的鼓励下,女儿不再那么紧张,转身嬉笑起来。 她继续抱着女儿,向鹅群走去,鹅群反而主动长鸣散去。 这位作家心中感慨万千,觉得女儿虽然幼小,但却能敏锐地察觉母亲的心理。当面对困难,面对风险,做父母的如果不能表现出坚强勇敢,反而表现出怯懦恐慌的一面,则很容易把情绪传染给孩子。 如果孩子不慎跌倒,父母也不应该大呼小叫,否则即便孩子摔得不重,也会哇哇大哭起来;如果父母沉着冷静,鼓励孩子站起来,孩子就会学会主动克服困难的能力。 优秀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最安全的依恋,让他们明白在他们的身后,始终有父母的爱与支持,于是他们的意志力更为坚定,面对困难也更为自信,在往后充满磨难的人生中,才会跳出最华美的舞蹈。 许多父母总是不忘念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繁多的培训班,给孩子定下最远大的目标,压榨完孩子最后的自由时间,想要凭借流于表面的教育投资,把孩子尽量托举得更高更远。 但实际上,父母对文化知识的态度,影响孩子的求知欲;父母的道德品质,决定孩子的品德高度;父母的坚强意志,决定孩子克服重重阻力的能力。 俗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 父母有多大的格局,多高的水准,孩子就能走得多远,走得多潇洒漂亮。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