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游欧洲~狂野北欧

老头儿

<h3>说起北欧,我们会想到什么呢?是丹麦的安徒生童话、瑞典的诺贝尔奖、挪威的三文鱼、芬兰的圣诞老人、还是冰岛的火山温泉?</h3><h3><br></h3><h3>当我和老伴儿忍受了十几个钟头的长途颠簸劳顿,踏上这片土地后,还是被它那狂野的风景、传奇的历史、有趣的轶事所兴奋不已了。</h3><h3><br></h3><h3>(八个小专题:一、挪威的峡湾;二、维京人=海盗?三、瑞典三兄弟、俄罗斯、辽宁号航母;四、诺贝尔和他设立的奖;五、卡尔马联盟~曾经的北欧霸主丹麦;六、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七、洁白之城~赫尔辛基;八、冰火交融话冰岛)</h3><h3><br></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一、挪威的峡湾</b></h1><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奥斯陆皇宫前面就是著名的卡尔约翰大街</b><b>它是以挪威独立后首位国王的名字命名的</b></h3><h3><b><br></b></h3> <h3></h3><h3>挪威真正让世人记住的历史是从公元793年(相当于中国唐朝唐德宗时期),维京人开始把挪威变成了航海国家。在维京人之前,挪威并没有出现城市。</h3><h3><br></h3><h3>1905年,瑞典解除了与挪威的联邦关系。同年11月,挪威在一次全民公决中以压倒多数反对共和制,支持君主立宪制,但是挪威王室中没有合适的男性子嗣来出任国王。而此前的宗主国瑞典也拒绝了挪威人“希望瑞典能派一位王子出任挪威国王”的请求,万般无奈,挪威转而求助于丹麦。全民公决之后,来自格吕克堡家族的丹麦卡尔王子以哈康七世的名义登基,成为五个世纪以来挪威第一位自己的国王。<br></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奥斯陆皇宫前英姿飒爽的皇家女卫兵</b></h3><h3><b><br></b></h3> <h3></h3><h3>其实,挪威首都奥斯陆这个名字是1925年才有的,此前它一直被称作“克里斯蒂安城”达三个世纪之久。克里斯蒂安是16~17世纪统治了丹麦60年(当然也包括挪威)丹麦国王的名字。说起来,挪威的历史也是挺悲催的啊。所以从骨子里说,丹麦人和瑞典人是有那么一点儿看不起挪威人的小心思的。</h3><h3><b><br></b></h3><h3><b>▼ 奥斯陆市政厅的墙壁上敷满了装饰画,它们描绘了挪威的历史和神话。这里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地点</b></h3><h3><b><br></b></h3> <h3>挪威的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南部,首都奥斯陆周围是最密集的居住地。奥斯陆的纬度是北纬59.56度,黑龙江省漠河“北极村”的纬度是北纬53.33度,高出6度多。1个纬度之间的距离大概是111公里,因此,奥斯陆比漠河还要再往北约670公里。在世界其它地方,这样高的纬度下,人们是难以居住的,但北大西洋的墨西哥暖流却使得奥斯陆冬天的平均气温只在-2℃左右,而漠河冬天平均气温却要在-40℃了,所以,北欧人对全球变暖的事情格外关注。如果有一天,因全球变暖导致墨西哥暖流发生逆转,那这片家园就有可能变成极冷的荒蛮之地啦。</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奥斯陆市政厅外大量的雕塑描绘了挪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奥斯陆又有雕塑之城的美誉</b><br></h3><h3><br></h3> <h3>位于奥斯陆郊区的维格兰雕塑公园展出雕塑家古斯塔夫·维格兰1906~1943年间的作品,共212座雕塑,总计650个人物雕像。主题是人类的“生与死”,即从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到死亡的人生全过程,分为“生命之桥”、“生命之泉”、“生命之柱”和“生命之轮”四部分。</h3><h3><br></h3> <h3>“愤怒的小孩”位于生命之桥上,是雕塑公园中最有人气的明星。说起来,这个“孩子”的命运多舛,不仅多次被“拐走”,还遭人泼漆,但他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安然回家,这大概就是他特别惹人爱怜的原因之一吧。</h3><h3><br></h3> <h3>走过生命之桥就来到了生命之泉的主题雕塑前,在喷泉的中央,只见六名大汉头顶一个大盆,泉水从盆中溢流而下(很遗憾,我们去的时候正在维修,没有水流)。喷泉四个角的树丛雕,则分别刻画了天真活泼的儿童、情思奔放的青年、劳累艰苦的壮年、垂暮临终的老年, 转上一圈,似乎走过了人的一生,真是让人唏嘘不已。</h3><h3><br></h3> <h3>沿着山坡继续前行,就来到了维格兰的代表作~生命之柱的跟前。它座落在由几层台阶构成的一个平台上,这个高17米,重270吨的花岗岩石柱是由三个技艺精湛的石匠,根据维格兰的构思并在他的指导下,花了14年时间才制作完成的,堪称维格兰艺术的巅峰之作。柱上密密麻麻交叠着雕有121个情态不同、首尾相接、向上盘旋、竞求光明、奋力抗争的裸体浮雕造像,描绘了世人不满于人间生活而向"天堂"攀登时,或相互倾轧或相互扶持的情景。</h3><h3><br></h3> <h3>公园最后部分的生命之轮,是一座简单的雕塑,只有一个由五个人头脚相接组成的环形雕塑,大自然有四季轮回,人类的生命也是如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前人生命的延续,这与佛教的六道轮回说不谋而合。</h3><h3><br></h3> <h3>挪威的国土从最南端到最北端的直线距离只有1750公里,但是由于有大量的峡湾,海岸线则长达2万多公里!</h3><h3><br></h3> <h3>沿着去往峡湾的蜿蜒公路,途中可以欣赏到庄园、牧场、瀑布、彩色木屋、悠闲的牛羊,以及夏天里皑皑的雪山顶。</h3><h3><br></h3> <h3>岩石峭壁拔出海面,围成条带状的峡湾,它们如同章鱼的触手,伸向了挪威的内陆。远古时期巨大的冰川宛如利刃切入河谷造成了如此壮观的峡谷地形。</h3><h3><br></h3> <h3>松恩峡湾全长204公里,最深处达1300米,远洋邮轮可直达峡湾最深处,号称峡湾之王。</h3><h3><br></h3> <h3>瀑布沿着山体倾泻而下,轰鸣着流入峡湾。激流岸边上由演员装扮的山妖,时隐时现,十分吸人眼球。</h3><h3><br></h3> <h3>峡湾是到挪威的游客最喜欢去的地方,它那强烈的、极具张力的特殊风貌成了挪威的“真实标志”。挪威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就是来自这个区域。</h3><h3><br></h3> <h3>卑尔根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濒临北大西洋。卑尔根城建立于公元1100年~1300年间(中国的五代十国~元朝初期),当德国商人来到这里之后,它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壮大。直到1830年,卑尔根一直是挪威最大的城市。</h3><h3><br></h3> <h3>卑尔根临港大街上林立着五颜六色的各种小商店。虽然我们也来自中国的北方,但6月份卑尔根的气温仍让我们感觉有些凛冽,相比之下,挪威人已经是短袖T恤了,人种的差别也太大了吧。</h3><h3><br></h3> <h3>“无论生或死,我都要当个挪威人。”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格里格于1907年逝世于出生地卑尔根。<br></h3><h3><br></h3><h3>矗立在山坡上的格里格故居是一幢北欧传统的上下两层的全木结构楼房,主体为白色,门、窗、屋檐饰以淡绿,简朴而明丽。格里格和他的妻子都葬在屋前山坡下一处陡峭的崖壁中间,面对大海和夕阳。挪威人每年都要在他的忌日到这里举行纪念活动,每次都由国王主持。</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享有“国葬”礼遇的挪威音乐家格里格故居</b></h3><h3><b><br></b></h3> <h3>阿克斯胡斯是矗立在阿克海角边上一座城堡的名字,从这里几乎可以俯瞰奥斯陆市中心的全貌。最初由哈康五世兴建,在1319年后的60年间,挪威王一直居住在此。<br></h3><h3><br></h3> <h1><b>二、维京人=海盗?</b></h1><h3><br></h3><h3>提起斯堪的纳维亚的历史,维京人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维京人是谁呢?区域外的人通常把维京人称为“北欧海盗”。挪威人自己的解释则委婉多了:“维京人是斯堪的纳维亚出海冒险的人,冒险掠夺的北欧人,包括挪威人”。也是,谁愿意说自己的祖先干的是杀人越货的行当呢?</h3><h3><br></h3> <h3>其实,维京人是指公元8世纪到公元11世纪,生活在北欧的一个民族或组群。维京人擅长航海,且非常凶残,很多从事海盗,让那个时期的整个欧洲闻风丧胆。</h3><h3><br></h3><h3>不过,维京人也给欧洲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英国和俄罗斯的创建都和维京人密不可分,(这篇游记里,我会简单介绍一下维京人创建俄罗斯的故事,至于维京人和英国的渊源嘛,将在下一篇《走马观花游欧洲~传奇不列颠》中讲述);维京人还发现了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比哥伦布早五百年就达到了美洲。</h3><h3><br></h3> <h3>文化方面,英语里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这七个单词,就源于维京人的语言。西方的奇幻文学作品,从《指环王》、《权利的游戏》到《雷神》,维京文化的痕迹随处可见。18世纪之后,“维京海盗”的历史形象被重新定位,变成了勇于探索的象征,连NASA发射的火星探测器都起名为“海盗”号了,唉,历史总是按照人们的需要来解读的。<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维京船的船首,通常都会雕一个龙头,所以</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维京船又被称为龙头船,是维京人的标志</b></h3><h3><b><br></b></h3> <h1><b>三、瑞典三兄弟、俄罗斯、辽宁号航母</b></h1> <h3 style="text-align: left;">维京人对后世的影响和传奇之一,就是在来自瑞典的维京三兄弟帮助下,建立了俄罗斯。</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红砖金顶的市政厅位于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王岛上,两边临水,是该市的地标性建筑</b></h3><h3><b><br></b></h3> <h3>在维京人火爆的公元9~10世纪时,还没有“俄罗斯”这个词,构成今天俄罗斯主体民族的斯拉夫人,当时居住在东欧伏尔加河北段,他们的社会形态非常落后。一些贵族商量后,在公元862年,派人去维京人的国家之一瑞典请求帮忙:你们能不能派几个能人过来帮我们建国?瑞典人一听,这是好事啊,马上派了一伙人过去,为首的是三兄弟,大哥叫留里克,东欧的当地人把他们叫做“罗斯人”,古瑞典语的意思是“划船的人”。<br></h3><h3><br></h3> <h3><b>▼ 每年12月10日,全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到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音乐厅和市政厅,它们分别是诺贝尔奖(除了和平奖外)的颁发地点、晚宴地点和舞会地点</b></h3><h3><b><br></b></h3> <h3>留里克三兄弟还真的帮助斯拉夫人建立起三个城邦,但两个弟弟很快就死了,只剩大哥留里克一个人大权独揽。他建立的王朝,就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留里克王朝(顺便插一句,到了公元1598年,因为绝嗣,统治俄罗斯700多年的留里克王朝,宣告终结,时间不短吧)。后来王朝和旁边突厥人的可萨汗国起了冲突,打不过人家,只好一搬再搬,最后到了今天乌克兰首都基辅才稳定下来,这个国家也逐渐被称为“基辅罗斯”,这个国家的人也被称为“罗斯人”,这就是俄罗斯历史的开端。</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建在国王岛上,旁边</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就是</b><b>美丽的梅拉伦湖</b></h3><h3><b><br></b></h3> <h3>基辅罗斯被认为是今天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个国家共同的前身。虽然基辅现在是乌克兰首都,但在俄罗斯文化中它仍然被奉为罗斯民族的“万城之母”。(唉,一对儿远房兄弟,这么纠结的历史,俄乌两国现在的政策能和睦相处吗?)</h3><h3><br></h3><h3>后来基辅罗斯越来越强大,打败并吞并了当年欺负自己的可萨汗国,逐步成为了欧洲地盘最大的国家。</h3><h3><br></h3> <h3><b>▼ 对于很多瑞典来说,最重要的盛事,是诺贝尔颁奖典礼之后,在市政厅蓝色大厅举行的宴会,宴会结束之后在金色大厅举行的舞会</b></h3><h3><b><br></b></h3> <h3>历史总是曲折的,基辅罗斯不久后陷入了内乱,一位名叫弗拉基米尔的小王子逃回北欧(补充一句,弗拉基米尔是俄罗斯男人非常喜欢使用的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的确切含义就是“控制世界”,哈哈,列宁同志和普京大帝也叫这个名字),从瑞典和挪威老家搬来救兵打回基辅,并在公元980年(相当于中国的北宋年间)当上了基辅大公。8年后他娶了拜占庭皇帝巴希尔二世的妹妹为妻,宣布东正教为国教,奠定了从那时直到今天的俄罗斯文明特性。</h3> <h3>作为拜占庭的女婿,弗拉基米尔也安排了一批维京武士到拜占庭出任皇帝的卫队,这些武士被称为“瓦兰吉”,意思是“发过誓的人”。直到15世纪拜占庭灭亡前,从北欧招募瓦兰吉卫队成了拜占庭的传统。瓦兰吉这个词,也可以翻译成“瓦良格”,辽宁号航母的原名“瓦良格号”,就是这个词。哈哈,这样看来,辽宁号航母还有维京血统呢。</h3><h3><br></h3> <h3><b>▼ 金厅的墙面是用一厘米见方的1800万金块镶贴而成,这种金块是在两块玻璃之间夹上金箔制成的,壁画上的人是斯德哥尔摩城市的守护女神</b></h3><h3><b><br></b></h3> <h3>这里是市政厅中的“蓝厅”。蓝厅起初的设计图纸中是要铺装蓝色马赛克的,但当设计师看到用瑞典传统工艺手工制成的红砖敷设的效果以后,突然觉得更典雅,索性就不再铺装蓝色马赛克了,不过名字还是叫做蓝厅。所以,“蓝厅不蓝” 就成了一个继承瑞典传统文化的故事。</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每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王后会在蓝厅为</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和各国的嘉宾举行盛大晚宴</b></h3><h3><b><br></b></h3> <h1><b>四、诺贝尔和他设立的奖</b></h1><h3><b><i><br></i></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纪念馆</b></h3><h3><b><br></b></h3> <h3><b><u>诺贝尔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奖?</u></b></h3><h1></h1><h3><br></h3><h3>在当年的欧洲,因为发明了可以被用来制造更大杀伤力的炮弹和地雷的黄色炸药,诺贝尔的公众形象其实并不怎么好,总是在科学家、商人和战争贩子之间摇摆不定。1888年,也就是诺贝尔去世的前8年,他甚至在一份法国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讣告:“贩卖死亡的商人终于死了”。</h3><h3><br></h3><h3>这件事情是个乌龙,但还是深深刺激了诺贝尔,他开始反思,自己到底希望在后人心目中、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什么形象。这种思考最终催生了诺贝尔奖的设立。</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在老城区可以远远地看到斯德哥尔摩最古老的建筑~著名的骑士岛教堂那铸铁尖顶</b></h3><h3><b><br></b></h3> <h3><b><u>诺贝尔奖里为什么没有数学奖?</u></b></h3><h3><br></h3><h3>有人给出了一个很让世人喜闻乐见的答案:诺贝尔的未婚妻曾经背叛了他,和一个优秀的数学家私奔了,要是设立了数学奖,说不定这个数学家也会获得提名,甚至得奖,把自己的钱奖励给情敌,是个男人都不会干啊,所以,诺贝尔奖里没有数学奖。</h3><h3><br></h3> <h3>然而事实是,诺贝尔对奖项设立是早有明确标准的:奖励“在前一年,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是他价值判断的核心。按照这个价值判断,数学是不属于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学科,所以也就自然不会设立数学奖了。没办法,100多年前的诺贝尔没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h3><h3><br></h3><h3>真相有时真的一点儿也不狗血。</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 大广场是斯德哥尔摩老城中最古老的广场</b></h3><h3><b style=""><br></b></h3> <h3><b><u>诺贝尔和平奖为什么要由挪威颁发?</u></b><br></h3><h3><br></h3><h3>这就牵涉到挪威和瑞典复杂的历史关系和诺贝尔的良苦用心了。</h3><h3><br></h3><h3>1523年瑞典脱离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组成)独立。几个世纪后,由于支持拿破仑,丹麦在这个法国枭雄倒台之后,被迫将挪威割让给瑞典。挪威人当然不甘心再次失去主权,与瑞典双方角力。最后挪威让步,与瑞典成立联盟,奉瑞典王为国王。到了一百年之后的1905年,在挪威人不断抗争下,瑞典最终同意两国分治,挪威真正独立了。</h3><h3><br></h3><h3>诺贝尔立遗嘱是在1896年,那时候的挪威与瑞典还是一体的呢,当然挪威人一直没有放弃争取主权独立,所以,作为瑞典人的诺贝尔将和平奖放在挪威颁发应该是有一番深意的,尽管诺贝尔本人对此什么也没说过。</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位于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王宫</b></h3><h3><br></h3> <h3>斯德哥尔摩老城已有700多年历史,城内有中世纪小巷、圆石街道和古典建筑,深受北日耳曼风格影响。由于瑞典200年来没有战争,老城保存完好,漫步其中,别有韵味。</h3><h3><br></h3> <h3>位于哥德堡附近的沃尔沃博物馆,展示了沃尔沃从1927年生产的第一辆OV4开始到最新的概念车、客车、卡车以及飞机发动机在内的全产品系列,对喜欢工业设计的朋友来说,可一饱眼福。</h3><h3><br></h3><h3>中国人来这里参观,更多的可能还是因为它现在的老板是李书福吧。</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left;"><b>五、卡尔马联盟~曾经的北欧霸主丹麦</b></h1><h3><b><br></b></h3> <h3>斯堪的纳维亚三国中,丹麦的国土面积(不包括格陵兰)4.3万多平方公里,只有挪威的11%、瑞典的9.6%,人口比挪威稍多,只有瑞典的一半。就是这么一个小国,在历史上,曾经当了挪瑞两国的君主国几百年,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是怎么回事呢?<br></h3><h1></h1><h3><br></h3><h3>这件事情就要从一个非常厉害的女人~玛格丽特一世说起了。</h3><h3><br></h3><h3><b>▼ 哥本哈根长堤公园中的吉菲昂女神喷泉雕塑与小美人鱼雕塑一样有名,它源自于一个美丽的神话,四头公牛是女神的四个儿子变成的,整个雕塑极具力量之美</b></h3><h3><b><br></b></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玛格丽特一世女王是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的女儿,生于1353年,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玛格丽特10岁就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挪威哈康王子(即后来的挪威王哈康六世,他是瑞典王马格努斯二世的儿子,这种复杂的血亲和婚姻关系对以后的玛格丽特独揽三国大权很重要)。玛格丽特17岁时生下了儿子奥拉夫。</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现在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b>(图片来自网络)</b></h3><h3><b><br></b></h3> <h3>玛格丽特不但美貌聪明,而且胸有大志。当她的爸爸丹麦国王去世后,22岁的玛格丽特抢在众姐姐之前回到娘家哥本哈根,凭着她的机敏才智,运用各种手腕,包括承诺她自己不当君主、并用土地来换取权力。她买通了丹麦的贵族阶层,将本应登上王位的姐姐的儿子挤了下去,把自己的儿子奥拉夫王子推上了丹麦国王的宝座。奥拉夫继位时年仅6岁,作为母亲的玛格丽特摄政,掌控了丹麦的实权(看来,中外的宫斗剧都一样啊)。<br></h3><h3><br></h3><h3><b>▼ 阿美琳堡王宫广场是哥本哈根的城市中心,圆顶的建筑是巴洛克风格、仿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式样的腓特烈教堂,建于1749年</b></h3><h3><b><br></b></h3> <h3>1380年,玛格丽特的丈夫挪威国王哈康六世去世,她的10岁儿子奥拉夫又继位当上了挪威国王,就这样,玛格丽特成了丹麦、挪威两国实际上的统治者。<br></h3><h3><br></h3><h3>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387年,她年仅17岁的儿子奥拉夫突然死了,这对玛格丽特是个沉重的打击,她自己能否在丹、挪两国继续统治下去都成了问题,毕竟她只是代儿摄政的“无冕女王”。也是老天有眼,出于丹麦人的反德意识,丹麦有权势的宗教界和政界领袖们,为了不使丹麦的王权落入有德国血统的玛格丽特姐姐所生儿子的手中,马上就推举玛格丽特为丹麦的“全权统治者和监护人”,这样一来,玛格丽特虽无女王的正式头衔,但已成为实际上的丹麦女王。好事成双,1388年2月挪威王国议会也选举玛格丽特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并决定她具有终身统治权。</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克里斯蒂安五世既是丹麦国王也是挪威国王,他与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同时代</b></h3><h3><b><br></b></h3> <h3>玛格丽特得到丹麦、挪威的统治权后,便把目光转向了瑞典。有这样一段历史给了她一个好借口,她死去的丈夫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老爸,即她的公公是瑞典国王,哈康六世的哥哥作为长子已经被立为瑞典王储。但王储刚到17岁,就便迫不及待地逼老爸逊位,自己当上了国王。敢欺负自己的老爸,他弟弟哈康六世当然看不过去,于是就联合他的老丈人~玛格丽特的老爸丹麦国王,把哥哥赶下了宝座,哈康自己当上了瑞典—挪威国王。但好景不长,哈康也只当了两年瑞典国王,他的表兄,一个德意志人又把他推翻了,哈康只得跑回了挪威。<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女王的皇家卫队士兵持枪姿势很特别啊</b></h3><h3><b><br></b></h3> <h3>1388年瑞典的贵族向丹麦—挪威女王玛格丽特求援,玛格丽特女王率大军大败篡权者。因为哈康六世当过两年瑞典国王,所以她就是名正言顺的瑞典王后,几年后,玛格丽特又被拥戴为瑞典国王。至此,丹、挪、瑞三国联盟事实上已经形成,玛格丽特成了三国的女王。<br></h3><h3><br></h3><h3><b>▼ 阿美琳堡宫是皇家王宫,丹麦王室在此居住已超过了200年。如果王宫屋顶上的旗帜是升起状态的,说明女王现在就住在里面</b></h3><h3><b><br></b></h3> <h3>为使三国联盟永远保持下去,玛格丽特开始考虑她的继承人间题。玛格丽特从她的家族中挑选出她姐姐的外孙艾立克潜心培养。她努力说服丹、挪、瑞三国的国务委员会推选艾立克为她的继承人,带着艾立克一道巡游斯堪的纳维亚三国,宣布他为王。1397年(中国明朝洪武三十年,朱元璋在位的最后一年,第二年他就驾崩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代表在瑞典东南部的沿海城市卡尔马聚会,正式建立“卡尔马联盟”,三国代表宣布效忠于玛格丽特,拥立年仅16岁的艾立克为三国联盟的君主,并为他加冕。玛格丽特则仍退居摄政地位,直到1412年去世。<br></h3><h3><br></h3><h3><b>▼ 罗森堡宫建于17世纪初,开始是作为皇家的行宫,后来成为国王克里斯汀四世最心爱的公馆</b></h3><h3><br></h3> <h3>玛格丽特一世女王一手创立的“卡尔马联盟”从1397年起一直持续到1523年,历时126年。而她所建立的丹、挪联盟从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去世时起,一直维持到1814年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夺走为止,历时434年,将近4个半世纪。挪威的远洋领地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也于此时成为丹麦的领地。其中格陵兰和法罗群岛至今仍属于丹麦。<br></h3><h3><br></h3><h3>玛格丽特真正当女王的时间仅仅10年(1387~1397年),更多的时间是处于摄政地位,她虽掌握实际统治权,但从未正式举行过加冕仪式,故人们称她为“无冕女王”。</h3><h3><br></h3><h3>对于这段历史,丹麦人十分骄傲,在他们的旅游导览图上有这样一句话:<b style=""><u>丹麦曾在北欧五国居统治地位,其兴衰牵动五国的历史。</u></b></h3><h3><b><br></b></h3><h3><b>▼ 从18世纪开始,罗森堡宫就不再作为皇家公馆了,而是成为历代国王收藏古董和珍宝的所在,1838年开始,罗森堡宫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b></h3><h3><b><br></b></h3> <h3>前边说过了挪威维京人的故事、瑞典维京人的故事,这里再说一个丹麦维京人的故事。<br></h3><h3><br></h3><h3>十世纪维京人最鼎盛的时候,有一位丹麦国王哈拉尔一世,他口齿伶俐,善于交际。他的名字非常有趣,用英文解释就是Bluetooth,所以,他的绰号叫“蓝牙王”。相传他有一颗牙是蓝色的,现在很多蓝莓的宣传材料里都会提到哈拉尔一世,说他特别喜欢吃蓝梅,结果把牙都吃蓝了,当然这只是牵强附会。(不过,北欧的蓝莓等浆果确实质高价廉,我们这次旅行中,吃了一路)。</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 哥本哈根最有名气的景点之一~新港街景</b></h3><h3><b style=""><br></b></h3> <h3>不过提他不是因为他的有趣的绰号,而是他干了一件足以改变北欧历史进程的事情:就是这位蓝牙王把基督教引进了丹麦,并逐步取代了维京人原本信奉的奥丁、索尔这些神。后来,挪威、瑞典也效仿他的做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北欧才逐渐融入基督教世界和欧洲主流文明圈,这个影响持续到至今。<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新港已经成为哥本哈根的一张城市名片</b></h3><h3><b><br></b></h3> <h3>蓝牙王另一个影响后世的东西,就是蓝牙耳机的名称。当初,瑞典爱立信公司发明了一种无线耳机,就想起一个能充分反映这种技术特点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最终他们想到了哈拉尔一世的绰号,在他的那个时代,蓝牙就是能说会道、善于沟通的代名词。把无线耳机取名蓝牙,十分传神地表示出了蓝牙耳机这种技术让沟通更便捷、更通畅这层意思。<br></h3><h3><br></h3><h3><b>▼ 新港建于1669~1673年间,起初只是为了可以让货船直接驶入市中心的新国王广场而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哥本哈根”这个词的丹麦语原意是“商人的港口”,所以开凿运河方便卸货顺理成章啊</b></h3><h3><b><br></b></h3> <h3>有了这个新港,远航归来的渔夫水手,就可以在此休息、痛饮、补充给养。随着沿岸的繁荣,这里一度成为高犯罪率的红灯区。现在,虽然两岸的房子和运河里的船还是老的,但它们早已改造成各具特色的酒吧餐厅,博得了全世界最长吧台的美誉。</h3><h3><br></h3> <h3>人们把丹麦称作童话王国,完全是因为被安徒生的那些童话故事感动所致。</h3><h3><br></h3> <h3>座落在哥本哈根海滨长堤公园的小美人鱼铜像已经成为哥本哈根,乃至整个丹麦的象征。</h3><h3><br></h3> <h1><b>六、欧洲的十字路口~塔林</b></h1><h3><b><br></b></h3><h3>爱沙尼亚首都塔林濒临波罗的海,东临俄罗斯,南接拉脱维亚,与芬兰隔海相望。历史上曾一度是连接中东欧,南北欧的交通要冲,因此,塔林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h3><h3><br></h3> <h3>爱沙尼亚作为地理位置重要的小国,历史上受到的侵扰不断。1227年,爱沙尼亚渐被丹麦和日耳曼人的利窝尼亚骑士团(持剑骑士团)征服,此后,爱沙尼亚又多次被北欧各列强统治,其中包括丹麦、瑞典、波兰,最终被俄国兼并。<br></h3><h3><br></h3> <h3>红瓦蓝海,阳光明媚,天空蔚蓝,空气甘冽,这是塔林老城留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塔林是保存完好的欧洲中世纪古城,被联合国授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br></h3><h3><br></h3> <h3>塔林老城分为上下两个城区,上城区是达官显贵、政府机关和外国使领馆的区域。街道虽然狭窄,但干净静谧。</h3><h3><br></h3> <h3>下城区则是一派车水马龙,商家市井热闹的世俗风貌。</h3><h3><br></h3> <h3>接待我们的导游是一个定居在塔林的华人,她告诉我们,正宗的爱沙尼亚人棕发碧眼,是世界上公认的出产美女帅哥的国度。你看,连街头小贩都这么优雅、这么淑女。</h3><h3><br></h3> <h3>不过,这个帅哥可是黑发,大概不是爱沙尼亚 “本土货”吧。</h3><h3><br></h3> <h3>丹麦人有这样一个说法:丹麦的国旗是世界上最早的国旗,并对其他很多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的国旗设计起了重大影响。其他采取类似(十字图案)国旗设计的国家就包括了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在法国的三色旗出现以前,可以说世界所有国家的国旗设计都受到丹麦国旗的影响。然而,丹麦的第一面国旗却是在爱沙尼亚诞生的,这是怎么回事呢?</h3><h3><br></h3> <h3>原来根据丹麦的史诗记载,这面旗帜并不是由人设计,而是从天而降的。在1219年丹麦与爱沙尼亚的战争中,处于劣势的丹麦军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突然一面带有白十字架的红旗从天而降,一个丹麦士兵将其高高举起,结果士气大振,丹麦军队立刻反败为胜。从此这面被称之为“丹之布” (Dane's Cloth)的旗帜就成为了丹麦人的军旗、国旗。今天丹麦每年的6月15日都还要举行庆典纪念国旗日,即“瓦尔德玛日”。<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传说丹麦第一面国旗的诞生地点就在</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塔林老城上城区的这个地方</b></h3><h3><b><br></b></h3> <h3>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教堂是俄国人1900年建成的东正教教堂,除了传播东正教信仰之名外,实际上它更是显示俄国对爱沙尼亚的统治,所以爱沙尼亚人极度不喜欢它,1990年再次独立后,爱沙尼亚曾多次打算拆掉它,不过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教堂还是作为历史的遗迹保存了下来。<br></h3><h3><br></h3> <h3>虽然爱沙尼亚人不喜欢俄罗斯,但爱沙尼亚人还是对当年以和平的方式支持他们独立的俄罗斯前领导人叶利钦给予了很大的尊重,在一处老城墙上,有一个纪念叶利钦的纪念牌,纪念叶利钦在1990-1991年期间支持爱沙尼亚独立,分别用英语,俄语和爱沙尼亚语书写。</h3><h3><br></h3> <h1><b>八、洁白之城~赫尔辛基</b></h1><h3><br></h3><h3>芬兰的历史不算太复杂,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居民是拉普人,故芬兰又称拉普兰。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芬兰被瑞典统治了700年,“芬兰”这个词,就源于瑞典语,意为“新发现的土地”,由此派生出“芬兰人”这个词。芬兰的国名体现了瑞典对其的统治历史,直到今天,瑞典语和芬兰语一样,还是芬兰的两种官方语言之一呢。1809年俄瑞战争,瑞典输了,芬兰并入了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成为了有自治权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到了100多年后的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下,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一个永久中立国。</h3><h3><br></h3> <h3>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毗邻波罗的海,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都市,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花园城。市内建筑多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h3><h3><br></h3><h3>赫尔辛基是公元1550年创建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和汉莎同盟的城市塔林争夺贸易,于这一年,在塔林对面的波罗的海海岸修建了这个城市,命名为赫尔辛基。</h3><h3><br></h3> <h3>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攻占了塔林之后,对瑞典王国来说,赫尔辛基就失去了先前的战略地位了。所以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赫尔辛基仍然维持在一个海边小城镇的规模,相比于其它在波罗的海沿岸繁荣的贸易中心来说,赫尔辛基被边缘化了。</h3><h3><br></h3><h3>当年俄国人从瑞典人手里夺取了芬兰后,为了在芬兰境内消除瑞典的势力,便于管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将芬兰的首都由邻近瑞典边界的图尔库搬迁到赫尔辛基。</h3><h3><br></h3> <h3>赫尔辛基最著名的建筑群要属位于市中心参议院广场上的赫尔辛基大教堂及其周围淡黄色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了。数百级台阶上的白色教堂大圆顶巍然耸立,气宇非凡。广场前面,那造型精美、栩栩如生的雕像被风沐雪,仿佛向人们展示它当年的风韵。</h3><h3><br></h3> <h3>在大教堂之下的参议院广场中心,竖立着一座青铜雕像,建于1894年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芬兰人以此纪念他给予芬兰的充分自治权。把殖民者的雕像竖立在赫尔辛基标志性的广场,芬兰人的包容性实在令人震撼! 大概是与俄罗斯这个强邻离的太近了,而历史上双方的交集又太多的缘故吧,虽然芬兰早在1995年就成为了欧盟正式成员国,但芬兰一直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的防务政策,至今没有加入北约,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着睦邻关系。但今后是否会改变,确实难说。<br></h3><h3><br></h3> <h3>乌斯本斯基教堂上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希腊东正教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设计,完成于1868年。从远方望向乌斯本斯基教堂,马上就可认出它那红砖色的尖塔。</h3><h3><br></h3> <h3>赫尔辛基市中心的南码头广场上有一个圆型喷水池,池中有一尊波罗的海的女儿青铜像。她面向大海,左手托腮,静静地凝望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小巧精致,温柔娴雅,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大海女神-一阿曼达。阿曼达全身裸体,保守者认为光天化日之下有失大雅。在大学生强烈支持下才得以保存至今,并催生了“大学生戴帽节”:每年的4月30日,赫尔辛基南码头广场上会聚集起成千上万带着白色大学生帽的年轻人,吹奏着欢乐的乐曲,替雕像泼水清洁,然后,为她带上大学生帽,开始每年一度的彻夜狂欢。</h3><h3><br></h3> <h3>赫尔辛基岩石教堂,顾名思义便是利用岩石高地建造而成,为了不损及自然景观,设计师将岩石部分往下挖掘,而教堂就巧妙地设计在其中,其内部的墙上处处有岩石开凿后的凹凸痕迹,所以当不知情的人从旁边走过,还真猜不出这就是一个教堂呢。</h3><h3><br></h3><h3>教堂顶部采圆型设计,由100条放射状的3寸红铜梁柱支撑,再镶上透明玻璃,采光极佳。教堂入口走廊为隧道状,入口处则涂以混凝土,整座教堂如同着陆地球的飞碟一般;造型相当独特。位于教堂中央一侧的圣坛,呈现出极为简单而庄重的气氛,其后侧则是圣歌乐台,此教堂不仅作为弥撒之用,同时也是音乐会演奏场所,而教堂内的管风琴则是北欧最大的一座。</h3><h3><br></h3> <h3>芬兰著名作曲家西贝柳斯在芬兰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他在沙皇俄国统治期间创作的交响诗《芬兰颂》不但成为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而且也成为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h3><h3><br></h3><h3>西贝柳斯去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政府公开征集纪念碑方案,女雕塑家希尔图宁方案入选。但是这座有600根钢管做成的雕像当时对芬兰来说实在太超前了,所以要求作者再完成一座作曲家的头像,这让雕塑家很不快,她认为钢管雕像足以反映西贝柳斯的贡献,但是最终她还是同意再制作一座人像。第二座雕像于1967年西贝柳斯逝世十周年之际完成。所以在西贝柳斯公园内,有两座纪念作曲家的雕像。西贝柳斯雕像表情奇特,让知道这座雕像产生历史的人产生很多联想,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展出。</h3><h3><br></h3> <h3>离赫尔辛基50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北欧最静美的小镇~波尔沃。它是芬兰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市建筑。座落在波尔沃河沿岸的一排排红色仓房,向前来的游客展示着波尔沃悠久的航运史。</h3><h3><br></h3> <h3>波尔沃素以“诗人之城”著称,芬兰许多著名诗人和艺术家都曾在这座城市居住过。</h3><h3><br></h3> <h3>波尔沃是芬兰建筑艺术的明珠,其老市区是芬兰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城区建筑,那弯曲的街道、狭窄的小巷和低矮的木屋成为中世纪城市生活的缩影,被人称为 “木制建筑博物馆”。</h3><h3><br></h3><h3>波尔沃小镇就像世外桃园,远离尘嚣,宁静美丽,高雅简朴。与西欧小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少了一些奢华和人为的痕迹,更朴实,更闲适,更与世无争,甚至有些慵懒的感觉,令人安静,令人平和,令人有在此终其一生的冲动。</h3><h3><br></h3> <h1><b>七、冰火交融话冰岛</b></h1> <h3>从哥本哈根乘坐冰岛航空的飞机,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到了此行的最后一站~冰岛。</h3><h3><br></h3><h3>冰岛的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和江苏省一样大),人口只有33万,其中36%的人口居住在首都雷克雅未克。<br></h3><h3><br></h3> <h3>冰岛可信的历史,应当从公元 860年挪威人的船只遇难漂流至冰岛算起。874年被挪威国王驱逐的维京人部落首领英格尔夫·阿耳纳逊率领家族和奴隶来冰岛定居,他们将一处有自喷温泉的地方命名为雷克雅未克~“冒烟的峡湾”。此后来自挪威,间或亦有来自爱尔兰的移民不断增加。10世纪前期,冰岛历史上的移民时期结束。<br></h3><h3><br></h3> <h3>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随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814年之前,冰岛是挪威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918年,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1940年,纳粹德国占领了丹麦,同年盟军占领了冰岛。</h3><h3><br></h3><h3>1941年,美军进驻冰岛,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而美国的军事基地一直保留到2006年,冰岛一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为美军服务。</h3><h3><br></h3> <h3>离开雷克雅未克机场出发,沿路的地理景观明显变化,公路两旁大片的荒凉,一望无际的火山融岩上长满苔藓植物,仿佛置身科幻电影中的异域星球。</h3><h3><br></h3> <h3>我们下榻旅馆所在地,一个离雷克雅未克几十公里的美丽小镇。</h3><h3><br></h3> <h3>到达雷克雅未克,旅游者的第一站一般是距离机场20公里的蓝湖(Blue lagoon),那是一处黑色火山岩环抱着如同蓝宝石的一汪热泉。</h3><h3><br></h3> <h3>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很难想象,大自然真的有如此鬼斧神工,创造出这等梦幻般的颜色。如今,蓝湖已经成为冰岛旅游最典型的宣传照片了。</h3><h3><br></h3> <h3>冰岛首都的雷克雅未克大教堂是这个城市最高的地标性建筑,无论在城市的哪个方向,人们都能看到它那高高的身姿。</h3><h3><br></h3> <h3>“太阳航海者”是座落在雷克雅未克市区中心海边的一件雕塑。表现的是维京人海盗船的骨架,极为传神。它象征着冰岛人征服海洋的历史,已成为了雷克雅未克的城市地标之一。夏季的夕阳照射在雕塑上,泛出暖暖的光,海湾对面的雪山若隐若现,景色非常美丽。</h3><h3><br></h3> <h3>雷克雅未克的哈帕音乐厅。音乐厅的玻璃外型好比一个巨大的万花筒,也似晶莹剔透的冰川冰,上千块不规则的几何玻璃砖随着天空的颜色和季节的变化反射出彩虹般的姹紫嫣红。</h3><h3><br></h3> <h3>午夜十分的雷克雅未克街道十分安静。冰岛由于贴近北极圈,6-8月底会出现极昼现象,没有黑夜。当然,有极昼就会有极夜,一天到晚几个月不见阳光的滋味,我曾经有过一点儿体会。所以,北欧旅游最好的时机,就是夏季。</h3><h3><br></h3> <h3>冰岛旅游,出海观鲸是游客比较喜欢的一项活动。一大早,大家就兴致勃勃的登船出海了。</h3><h3><br></h3> <h3>也有一些胆大的游客(欧美人居多)选择乘坐这种灵活快速的橡皮艇,紧追鲸鱼的踪迹。</h3><h3><br></h3> <h3>很遗憾,这是我在观鲸时所拍到的最好两张图了,我想不是鲸鱼,是海豚吧。</h3><h3><br></h3> <h3>  </h3><h3><br></h3> <h3>公路旁边就是冰川,自驾游的旅行者可以近距离的拍照,羡慕嫉妒爱啊!</h3><h3><br></h3><h3>冰岛的地貌环境与月球接近,当年首次登月的美国宇航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都曾经在这里训练过。</h3><h3><br></h3> <h3>由于处在欧亚和美洲板块的碰撞区,冰岛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有1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30多座。还记得吗?2010年离雷克雅未克125公里的艾雅法拉火山的喷发,形成了一条长达500米的裂缝,火山灰甚至影响了欧洲的航班。火山多的一个副产品就是冰岛的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温泉和热喷泉众多。<br></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著名的盖锡尔间歇喷泉喷发前,周围雾气腾腾,空气中充满刺鼻的硫磺味道</b></h3><h3><b><br></b></h3> <h3>盖锡尔间歇喷泉冰岛语的意思是爆泉。身临其境,果然名不虚传,不定时喷涌而出的热水柱,伴随着尖利的声响,瞬间从地面冲向天空二、三十米高,仅几秒钟就销声匿迹,归于平静,围观的人群禁不住一阵欢呼。</h3><h3><br></h3> <h3>议会旧址国家公园,离雷克雅未克50多公里。公元930年,冰岛早期移民就在这个地方举行了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冰岛、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由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议会,设立了第一部冰岛宪法。</h3><h3><br></h3><h3>我们旅行团全体成员以合影的方式,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的场景。</h3><h3><br></h3> <h3>公园风景优美,以欧亚和美洲两大板块的断裂谷地和纯净幽深的议会湖而闻名,它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h3><h3><br></h3> <h3>站在大裂谷的中心线,太太右手指向的是欧亚大陆板块,左手指向的是美洲大陆板块,这种体验真的很奇妙。</h3><h3><br></h3> <h3>从山间汇流而来的缓缓河水,突然从32米的高处跌落下来,先是落差11米,接着又坠落21米,100多米宽的瀑布远远望去就像两条彩虹,沿着大裂谷奔腾而去。因瀑布水流湍急,阳光下,看似金黄色,故得名黄金瀑布。</h3><h3><br></h3> <h3>黄金瀑布,冰雪融化的洪流,从高山直插下来,奔腾咆哮,经年不绝。据说,若一场大雨过后,阳光下彩虹横跨,色彩斑斓。</h3><h3><br></h3> <h3>作为北方人,我们见惯了冰雪,但当我们来到杰古沙龙冰河湖的跟前,看到那蓝色冰块的时候,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种清澈的翠蓝。这种冰叫做“冰川冰”,是大自然成百上千年造化的结晶。</h3><h3><br></h3> <h3>冰川冰最初形成时是乳白色的,经过漫长的岁月,冰川冰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慢慢地就变成了晶莹透彻、带有蓝色的水晶一样的老冰川冰。</h3><h3><br></h3> <h3>从山顶远眺,远处的雪山,中间的荒原,近处的冰河,一种世界尽头的苍凉感,油然而生。</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冰岛的国鸟海鹦(图片来自网络)</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r></b></h3> <h3>冰岛的国鸟是海鹦,可惜,这次我们没能亲眼一睹芳容。不过,在冰河湖我们却看到了在冰岛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另一种海鸟~北极燕鸥。冰岛明信片和邮票上经常出现它的身影,还有不少咖啡馆会以其命名。</h3><h3><br></h3><h3>北极燕鸥经常成群活动,防御性很高,它们会派出负责瞭望的鸟儿在高空盘旋,一旦发现捕食者入侵则发出刺耳的警戒声。之后就会有一队北极燕鸥排成一列,轮流俯冲攻击,直至敌人尖叫着逃离。</h3><h3> 冰岛人根据这种鸟儿凄厉的叫声将其称作“Kría”。</h3><h3><br></h3> <h3>维克黑沙滩毗邻风景如画、安宁和睦的维克小镇附近,黑沙滩的“沙子”来自于火山熔岩。经过海风与海浪的雕琢,黑色的玄武岩变成了黑沙,冰岛几处黑沙滩中,唯属维克黑沙滩最富盛名。许多描写异域星球的科幻电影,常常到此地取景。</h3><h3><br></h3> <h3>俯下身子捧起一把黑沙观看,沙子黑的十分纯正。游客初到这里会感觉黑漆漆的一片,一眼望去,似乎连海水也是黑的呢,其实只是因为海滩是黑色的,黑沙衬的海水仿佛也黑了。仔细一看,海水当然还是蓝色的。<br></h3><h3><br></h3> <h3><b>▼ 敬请阅读下一篇《走马观花游欧洲(五)~传奇不列颠》。</b></h3><h3><b><br></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