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国庆69周年之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忘记山区里贫困的小伙伴,他们通过多方寻找,确定了迁西县四名贫困学生为帮扶对象。他们就是路南实小二3中队的少先队员,他们自发组成了志愿帮扶小队,拿出了自己攒下的零花钱,拿出了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和最漂亮的衣服,在帮扶的路上整装待发,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国庆节”。<br></h3> <h3>家长们早早的贴好的车标</h3> <h3>10月2号,我们的帮扶小队,在唐山东口,早早的集合完毕。</h3> <h3>帮扶小组一行50余人,十几辆车,满载爱心,经过高速,国道,山路,近两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迁西县尹庄乡房官营中心小学。</h3> <h3>在那里,孩子们不禁在问,老师,这里的学校怎么这么小?学校为什么没有操场呢?学校就这几间小小的教室吗?他们的教室怎么这么破呢?老师,这个桌子怎么漏了个洞……</h3> <h3>带着为孩子们准备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h3> <h3>房官营小学的董老师,亲切的问我们的张子木同学:“留下来,在这里上学,好不好?”</h3> <h3>在贫困孩子房敬国的家中,奶奶感动的泪流满面,不知所措。非要让孩子们等他一会儿,她要给孩子们煮些花生吃。二三中队的温轩皓同学,不住的对奶奶说,“奶奶,你别哭,我们以后还会来的,一定会再来帮助小伙伴的”</h3> <h3>房官营中心小学的董小丽老师,带着我们参观了学校,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与我们的学习环境差了好多好多,心里有些不舒服。接下来,董老师带着我们去走访了四个困难家庭的孩子,他们家庭条件很差,其中三个孩子没有妈妈了,爸爸外出打零工挣钱,爷爷奶奶带着孩子,而且身体也不好。</h3> <h3>在刘涛小朋友的家中,我们看到破旧的墙上贴满了奖状,裂缝的墙上,却工工整整的写上了“乘法口诀”</h3> <h3>好好学习,改变命运</h3> <h3>家庭一角</h3> <h3>家庭一角</h3> <h3>奶奶每次说起这个没有妈妈的可怜的孩子,总是满眼热泪。</h3> <h3>寒门出学子。</h3> <h3>知识改变命运,加油吧,孩子!</h3> <h3>奶奶舍不得我们这些孩子们,想在让大家在炕上多待一会儿。互相的叮嘱,彼此的不舍,永远的牵挂,让我们坚定了在帮扶路上越走越远的决心!</h3> <h3>满怀着一片爱心,我们走访了四个孩子。</h3> <h3>这个小弟弟是我们今天帮扶的最后一个孩子,林桐硕。这个六岁的孩子,右脚天生残疾,脊椎畸形,压迫神经。家里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妈妈照顾孩子,没有收入。靠爸爸的杯水车薪,借了20多万,已经做了几次手术。七,八月份在北京儿童医院住了两个月,最终的结果,大夫说,完全治愈的希望为零,而且有一半的概率,孩子做完手术以后就瘫痪了,永远不能走路了。奶奶哭着对孩子们说,不敢治了,至少这样,还能看见孩子走路。</h3> <h3>这个坡脚的孩子,在我们离开他家准备返程的的时候,孩子一瘸一拐,默不作声的送了我们好远好远……</h3> <h3>下午我们二三中队,来到了红色教育基地:喜峰口大刀园</h3> <h3>在展厅里,我们看到了日军侵华的一件件证据,感受到了战争的惨烈,更感受到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心里暗暗记下了,少年强,才国强!我们要努力学习,保卫祖国!</h3> <h3>喜峰口曾是刀光剑影、旌旗猎猎的古战场,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大刀进行曲》的诞生地,是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前敌总指挥赵登禹、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三十七师师长冯志安当年浴血奋战之地,一九三三年喜峰口战役已写入世界军事史册,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侵略的矛头迅速转向华北。1933年初,山海关失陷,华北告急!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迅速在长城沿线布防。3月9日,日军先遣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喜峰口发动了疯狂进攻。当夜,二十九军109旅赵登禹旅长组织500人的大刀队,深夜摸入敌阵,手刃600多名日军。次日,日军再攻喜峰口,二十九军将士在老婆山与日军展开激战,再度重创日军。喜峰口一战,二十九军累计歼敌5300余人,有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h3><h3><br></h3><h3></h3> <h3>别样的“十一”,难忘的活动。路南实小二三中队,爱心帮扶活动和红色之旅爱国教育活动圆满结束。献爱心帮扶活动,我们才刚刚起步;红色之旅,我们依然在路上,不断前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