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故地重游走洛场

何日君再来

<h1><font color="#010101"><b>  金秋送爽,又见重阳。10月17日,戊戌重阳,原广州市化工学校退休教职工一行五十多人,重返位于花都区花山镇洛场村的花都校区,纪念原广州市化工学校建校六十周年、花都校区建立二十周年。走进物是人非的花都校区,回忆1998一2013花都校区那段艰辛又难忘的岁月,回望已不复存在的化校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老同事都不胜唏嘘,无限感慨。随后我们还游览了花都校区所在的洛场古村,参观了省文物保护单位资政大夫祠。</b></font></h1> <h1><b>  贵人出门招风雨,早上九时,芳村校区启程,向快乐出发。</b></h1> <h1><b>  那些年,我们曾无数次进出这个大门。</b></h1> <h1><b>  我们的化校,曾经的化校,永远的化校!</b></h1> <h1><b>  一小时后,来到洛场。从车窗望去,教学楼顶的校名已不是“广州市信息工程职业学校“,更不是“广州市化工学校“。</b></h1> <h1><b>  来到我们曾经的花都校区,触目所见:运动场、教学楼、学生宿舍、饭堂、IBM实验楼、教师办公室……那么的熟悉,还是当年的模样,唯一的改变是大门的校名变了,真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b></h1> <h1>  <b>花都校区初期的建筑只剩下这栋小红楼,当年作为教工中午休息、晚上值班的宿舍。</b></h1> <h1><b>办公室还是当年的模样</b></h1> <h1><b>当年曾在此留影</b></h1> <h1><b>开心大合照</b></h1> <h1><font color="#010101"><b>  校园深处来了个红领巾。</b></font></h1> <h1><b>  这次活动,由退休教工自发组织,委托旅行社操办,还邀请了学校党委书记张淑芬、组织人事科赖伯秋科长等参加。</b></h1> <h1><b>  今次重回花都校区,老同事都湧跃参加,有些还携带家属,比如汤锐球老师夫人,说要实地看看当年老师们早出晚归、还要轮流值夜班的花山校区是啥模样。</b></h1> <h1><b>  参加活动的还有八十年代离开化校的吴树培老师。</b></h1> <h1><b>  人老了喜欢怀旧,走在物是人非的花都校区,难免想起那些年,那些事。因为手头缺乏花都校区初期的照片,所以借助谷歌地球,下载了2004年12月19日花都校区的卫星照片,黄框内就是扩建前的花都校区。</b></h1> <h1>  <b>花都校区的前身是某地质勘探队的基地。这是地质队的印刷厂,后改造为教学楼。(洪波老师提供) </b></h1> <h1><b>后来改造为教学楼(洪波老师提供)</b></h1> <h1>  <b>这排平房后来成为花都校区的饭堂。(洪波老师提供)</b></h1> <h1>  <b>这张及以下两张后来成为学生宿舍。(洪波老师提供)</b></h1> <h1>  <b> 右边的小楼被改造成教工宿舍。(洪波老师提供)</b></h1> <h1><b>  丘红星老师提供了这张及以下四张照片。这是平房学生宿舍,非典期间作为隔离观察区。</b></h1> <h1><b>  花都校区的三个“第一”,第一次运动会。</b></h1> <h1><b>第一次游园会</b></h1> <h1><b>第一届毕业生</b></h1> <h1><b>  郭琳娜老师当年在辛勤地工作。</b></h1> <h1><b>  郭琳娜老师当年的办公桌(摄于重阳当天,以上两照片均由郭老师提供)</b></h1> <h1><b>  花都校区这栋新建的教学楼,据说是当时广州中职学校最大的单体教学楼。记忆犹深的是,当年花都校区的征地扩建,并不是政府投资,而是学校自筹资金、银行贷款、教职工节衣缩食建成的。那几年学校日子过得异常艰苦,教职工奖金少得可怜,一个例子足以说明当时学校的困境:有段时间教师办公室的饮用水都要老师个人掏腰包,一些办公室饮水机旁贴出告示:“使用饮水机的同事请交五元!”</b></h1> <h1><b>  当年的校门(正门)</b></h1> <h1><font color="#010101"><b>  当年的校门(侧门),摄于2013年7月3日撤离花都校区前。</b></font></h1> <h1><b>  有意思的是,撤离那天到学校侧门留影(见上图)后,准备到正门也照一张留念,发现校门的学校名称已更换,人未走,名已改!</b></h1> <h1><font color="#010101"><b>  撤离花都校区当天的留影,可见办公室已空空如也。</b></font></h1> <h1>  <b>  丘红星老师提供的珍贵照片:2013年花都校区整体移交医药学校交接仪式。</b></h1> <h1><b>  花都校区所在的洛场村是广州地区最大的碉楼特色古村,是广东省第五批古村落,现有碉楼40多处,村里古老碉楼、青砖老房及现代小洋楼奇妙地融合。</b></h1> <h1><b>  在洛场呆了十多年,却不知道原来洛场村还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花县(花都区的前身)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这座小楼,对比现在的各级政府机关,太简陋、太寒酸了。</b></h1> <h1><b>  中午在资政大夫祠对面的农庄享用农家菜。</b></h1> <h1><b>  资政大夫祠,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花都区新八景之一,它建于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南山书院是兵部主事徐表正为其父徐时亮被赠奉直大夫而建的生祠;国碧公祠和亨之徐公祠则是徐姓的祠堂。</b></h1> <h1><b>  游览资政大夫祠后,冒着毛毛细雨,踏上了重阳之旅、怀旧之旅的归程。吴树培老师有感而发:<br></b><b> 老友花都喜聚首,<br></b><b> 回眸當年壮志酬。<br></b><b> 呕心沥血织日月,<br></b><b> 粉筆无言写春秋。<br></b><b> 蚕丝吐尽春不老,<br></b><b> 烛泪成灰秋更稠。<br></b><b> 芳村花都育桃李,<br></b><b> 如今硕果满神州。<br></b><b> 今天适逢重陽佳节,化校老师花都聚首,转眼廿秋,眼前美景,感触万千,一言难尽,唯望各位老师多珍重。珍惜眼前,放眼未来!</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