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回到家中,母亲心疼于我的清瘦,更后怕于半月前我所经历的一次大惊吓,于是,她便绞尽脑汁地制作各式美味,来填我的胃,想让我在家的两三日辰光里,便恢复脸色红润有光泽的样子。
除了新鲜海鲜,还有梭子蟹,白玉蟹,毛郎蟹,三种腌蟹,皆我所爱也。<br></h3> <h3> 一碗饭下去后,正准备收筷,母亲突然想起忘了搬出一样东西,啥?哈菜骨!程度恰好,轻轻一啜,里面的肉就滑溜出来!哇,绝对纯正的童年味道!绝对纯正的妈妈味道!起身,再添一碗饭!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父母亲心满意足的笑容慈祥,深深地柔化着我。<br></h3> <h3> 饭毕,母亲又神秘地从冰箱里拿出一小钵东西。一看,原来是浆板!以往母亲只在冬天才做的呀。马上用调羹舀了一勺送进嘴里,彻底沦陷于凉凉的浓香清冽里!<br></h3> <h3> 点心是浆板汤团。<br></h3> <h3> 接下来就聊一聊宁波特色"浆板"。
宁波女孩,一般都能咪上几ロ小酒。为啥?从小熏陶的啊。母亲亲手酿制的甜浆板醇香清甜,恐怕是我们孩提时尝过的最美味的“酒”。家里自制的白酒泸水微呛,却怎么都不会上火,秘诀之一在于酿酿的引子非同一般。“曲乃酒酿之骨”。宁波人将酒曲称之为“白药”,制作“白药”的最基本原料就是辣蓼花。
说到辣蓼花,实在是太寻常了,旧时,房前屋后、田埂水塘边随处可见,恣意生长。叶片气味有刺激性,鸡鸭猪是不碰不吃的。高高的枝,细长的叶,花朵成穗状,浅白或淡红或深红成穗状,花籽细小,花芯里有黑黑的一点,那是成熟的种子。蓼有红白两种,用来做酒曲的一般是白辣蓼,又称“大水辣蓼”。唐杜牧诗云:“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倒是一语道出辣蓼生长的环境和成熟的季节。每年夏未秋初,秋风起时,辣蓼成熟,便到了制作酒曲的最佳时节。
人们往往起个大清早,采摘新鲜的辣蓼花。捡净去杂晾干后,择去叶和梗,搬出家中石臼,把辣蓼花捣碎研透,臼中会析出颜色深绿的辣辣的汁。将捣碎的蓼料花拌入新早稻米粉中,充分搅拌后,加适量水,和成面,然后将其揉成汤团大小的面球。奶奶做白药时,还会再配上些野紫苏汁,以增加独特香味。这边,我们帮忙,取了上一年留下的陈白药,用玻瓶推碾成粉末,然后让小面球们在粉未中打个滚,蘸粉催酵。接着,在小竹匾上铺好稻草,把沾了酒曲粉末的面球一个个摆上去,再盖上一层稻草。面球在稻草的遮盖下,静静地发酵。24小时后揭开一看,那些小面球上面已经捂出了毛,长长的,茸茸的,白白的,这一丝丝的“白毛”,就是菌丝。此时,就可以将其端出室外,置于阴凉处晾上三两天,团子漫慢缩小成丸子,再置于阳光下曝晒,直至面球干透,至此,甜白药就做成了。
冬天,母系要做浆板了。先将晚米饭蒸熟,待自然冷却后,掺入研细的白药粉,放在木盆内,用手指在中间扒一个洞口,再用棉被覆盖裹住,放置被柜里,24小时后,打开一看,中间洞口已有水,说明浆板已培养成功。好的浆板酿成后,满屋醇香。盆中央小洞里的水,最是甜香甘冽。我们经常会往中间偷偷舀上ー调羹,真当甜香沁人。或者往边上舀一勺冷浆板,味道也非常香滑嫩口。当然,小孩也知道不能多吃,因为浆板更大的用处是作为糯米汤团、糯米汤果的配料,烧成浆板汤团、浆板汤果,那个香而滑、甜而不腻的滋味啊,想起来就是满满的思念。
工程更大的是做白酒泸水。前面步骤与浆板差不多,不过用的是糯米饭,且米饭和白药的量要大得多,放置的物件也改成了缸。把糯米蒸成饭,凉透,与白药粉拌匀,一层一层地摁在酒缸里,酒缸的中间留一个洞。酒缸里的酒窝如泉眼,初成的酒液都渗到酒窝里,称为酒娘。刚开始,酒缸慢慢地发热,酒窝是空的。不久酒缸有声响,噗咻咻地有了发酵的声音,酒有了白浊初液,几天下来白色更浓,如奶汁般。大约一个月后,酵菌发酵酿成酒,酒缸变凉,酒糟沉淀到缸底,酒窝的酒娘澄清,原生态的“宁波自家得的老酒”就做成了。父亲亲手做了一个木制取酒器,要喝酒时,只需用它一舀,即可。用这种纯自然的白药得出来的酒醇而香甜,喝了也不上火。
陆游晚年曾有诗曰:“十年诗酒客刀洲,每为名花秉烛游。老作渔翁犹喜事,数枝红蓼醉清秋”。一个醉字,放在此处,倒有双关之意了。用辣蓼花制成白药的手艺,或许离我们渐行渐远,但酒香醉人的感觉仿佛就在唇边,留有余香。母亲每年冬天还会自制浆板,并且保持高位稳定的水平。这过程相看简单,要把每个步骤都把握精准却相当不易。人们往往会把浆板得得好称作运道好。
对了,酒药的粉料得用籼米,前季稻都是籼米。糯米酿酒,籼米做药,这叫生生相克。就是这么神奇!<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