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在島國

留日博士小團隊

<h3>秋高氣爽,紅葉🍁</h3> <h3>  六義園是德川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側用人柳澤吉保在下屋敷打造的大名庭園(日语:大名庭園)。1695年(元祿8年),柳澤拜領約2萬7千坪的加賀藩舊下屋敷,之後花費七年時間造山、引入千川上水(日语:千川上水)水源造池,完成此座回遊式築山泉水庭園。「六義園」的名稱是來自紀貫之《古今和歌集》序文的和歌六體「六義」(むくさ)。1702年(元祿15年),庭園與下屋敷一同完成。之後將軍綱吉曾多次到訪,光是有紀錄的就高達58次,可見吉保的寵臣地位與當時庭園的高評價。柳澤家下任當主吉里由甲府轉封大和郡山(日语:大和郡山藩),六義園逐漸荒廢。明治初期,三菱財閥創業者岩崎彌太郎收購六義園,整頓自維新後荒廢的庭園,並在周邊建造紅磚牆。在經歷關東大地震後,1938年(昭和13年)贈與東京市。1953年(昭和28年)被指定為特別名勝。 *特色 晩秋的渡月橋 六義園以杜鵑花聞名,「說到駒込就是杜鵑綻開之街」(駒込と言えばツツジの花の咲く街),是此地象徵性的存在。庭園入口附近的枝垂櫻也是著名賞櫻景點。草皮維護也十分完備,是都內頗具代表性的日本庭園,海外遊客眾多。<br></h3><h3><br></h3><h3><a href="https://www.tokyo-park.or.jp/park/format/index031.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六義園</a><br></h3> <h3>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台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為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7件、重要文化財產610件(2005年7月止)。博物館由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運作。同時,社團法人「日本工藝會」的總部也設於館內。</h3><h3><a href="http://www.tnm.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東京国立博物館</a><br></h3> <h3>  國立西洋美術館是一間日本美術館,位於東京都台東區上野公園内,専門收藏西洋美術作品,包含印象派等19世紀與20世紀前半的畫作及雕刻。</h3><h3> 勒·柯布西耶被選為美術館設計師,1955年(昭和30年)3月,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動工。1955年11月,勒·柯布西耶前往日本,他的三個日本學生前川國男、坂倉準三、吉阪隆正負責制定詳細的設計圖紙與監督施工。1959年(昭和34年)4月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成立。1998年(平成10年),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入選「公共建築百選」。2007年(平成19年),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成為重要文化財。2016年7月17成功入選世界遺產 </h3><h3><br></h3><h3><a href="http://www.nmwa.go.jp/jp/index.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國立西洋美術館</a><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位於東京上野車站與御徒町車站之間的「阿美橫丁」(日本人簡稱為「アメ橫(ameyoko)」)商店街,可說是自由行旅客必造訪的購物天堂,據統計,每天大約有10萬人次造訪阿美橫丁,接近年末期間更會增加到每天50萬人次!建議最適合前往的阿美橫丁的時間是下午,因為太早或太晚都會錯過商店營業的時間喔! 一起來看看這條熱鬧非凡的商店街,究竟有哪些有名的店家吧!<br></h3><h3><a href="http://www.ameyoko.net/"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アメ横</a><br></h3> <h3>  淺草寺(日语:浅草寺/せんそうじ Sensō ji),又名金龍山淺草寺,位於日本東京都台東區淺草二丁目,是東京都内历史最悠久的寺院。山號為金龍山。供奉的本尊是聖觀音。原屬天台宗,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成為聖觀音宗的總本山。觀音菩薩本尊通稱為「淺草觀音」。</h3><h3> 起源與历史 : 根據寺傳的資料,推古天皇36年(628年),於宮戶川(現・隅田川)捕魚的檜前浜成・竹成(ひのくまのはまなり・たけなり)兄弟於漁網發現了一尊佛像。就是淺草寺本尊的聖觀音像。兄弟的主人・土師中知(はじのなかとも)拜了此佛像之後出家,把房屋改成寺廟來供奉。這是淺草寺之始。觀音像,相傳為高一寸八分(約5.5cm)的金色像,由於是非公開的秘藏佛像,故實體不明。其後,大化元年(645年),據說勝海上人為寺院進行整備、經觀音報夢告知而把本尊定為秘藏佛像。至平安時代初期天安元年(857年)(天長5年-828年),延暦寺僧人・円仁(慈覺大師)來寺製造了「お前立ち」(代替秘藏佛像供人參拜)觀音像。故稱淺草寺由勝海開基(創立者),円仁中興開山。雷門與仁王門於天慶5年(942年),安房守平公雅任武藏守的時候創建。 淺草寺於文獻首次出現是鎌倉時代的『吾妻鏡』。近世為徳川家的祈願寺,關東有數的觀音靈場,参拜者眾。江戶時代後半,境内「仲見世」地區開始出現商店與芝居小屋,亦有賣藝人集中,成為當時庶民的娛樂中心。直至近代,淺草依然是平民的繁華街,娛樂場所發達,淺草寺作為此處地標。明治初期被指定為公園地、1885年(明治18年)於表参道兩側的「仲見世」漸漸變成近代的磚造建築物。1917年(大正6年)開始上演日本語的喜歌劇「淺草OPERA(淺草オペラ)」,於電影普及之前,大眾演劇盛極一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淺草,由於東京都内其他娛樂場所的多樣化發展,而經歷一時衰退。但是作為東京代表性的觀光地,加上羽子板市、燈籠花市等活動,觀光客與善信不絕。 <br></h3><h3>雷門 雷門表参道入口之門。切妻造八脚門,左面的是風神像,右面的是雷神像,正式名稱為「風雷神門」,通稱為「雷門」。慶應元年(1865年)被燒毀、1960年(昭和35年)、約1世紀之後以鋼筋混凝土再重建。門内置有實業家松下幸之助於淺草觀音祈願之後病癒,作為報答而寄贈的大燈籠。</h3><h3> 宝藏門 宝藏門鑽過雷門、通過仲見世商店街之後就是寶藏門。入母屋造的二重門(2層建築、外觀上為上下二重門)。現在之門於1964年(昭和39年)再重建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由實業家大谷米太郎夫妻捐款興建。門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剛力士)像、之前名叫「仁王門」、昭和再重建後才稱為宝藏門。其名來自門上層的文化財產収藏庫。</h3><h3> 本堂 本堂(重要文化財產)本尊觀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稱觀音堂。舊堂於慶安2年(1649年)重建,為近世大型寺院本堂的代表作與國宝(當時),1945年(昭和20年)於東京大空襲被燒燬。現在之堂於1958年(昭和33年)再重建時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陣有川端龍子(りゅうし)作畫的「龍の圖」、堂本印象作畫的「天人散華の圖」等天井畫。内陣中央為本尊安置間,高6米的宮殿。宮殿内部分為前之間與奥之間,奥之間有秘藏本尊,前之間為「お前立ち」觀音像。於毎年12月13日會舉行的開扉法事,與有特別儀式需要開扉的時候,信徒可以到此參拜「お前立ち」像,但秘藏本尊像不作公開。宮殿的左右有脇侍梵天・帝釋天像,堂内後方左右有不動明王像與愛染明王像。 五重塔 五重塔重建前之塔於慶安元年(1648年)建成、與本堂同樣於關東大地震時倒塌、1945年時東京大空襲被燒毀。現在之塔於1973年(昭和48年)重建、鋼筋混凝土建造、鋁合金瓦頂、基壇高約5米、塔自體高約48米。基壇内部有收納供養靈位牌的靈牌殿、塔的最上層置有斯里蘭卡傳來的舍利子。現在塔之本堂位於西側、重建以前本位於東側。 二天門(重要文化財產)</h3><h3> -位於本堂東側,向東興建,切妻造八脚門,木材建造。元和4年(1618年)時建築,沒被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的貴重建築物。當時的將軍德川秀忠為供奉父親德川家康而於日光與淺草建東照宮,這門是作為淺草東照宮的隨身門而被興建(東照宮於1642年燒毀、沒有再重建)。現在,門的左右安置有二天(持國天、増長天)。</h3><h3> 淺草神社 淺草神社(重要文化財產)-位於本堂東側。此神社供奉的是淺草寺草創相關的三人。明治神佛分離之後與淺草寺屬不同法人管理。詳細參照淺草神社。傳法院位於宝藏門前西側、淺草寺和尚生活的地方。有由小堀遠州製作的回遊式庭園。一般不公開開放。<br></h3> <h3>東京晴空塔 用途:無線電發射塔、展覽館、商場、博物館、商辦設施、表演廳、學習中心、停車場 地點: 日本 〒131−0045 東京都墨田區押上一丁目1番13號<br></h3><h3>造價:約400億日圓 所有者:東武鐵道、東武塔晴空塔(日語:東武タワースカイツリー) 高度:屋頂634.00公尺(鐵塔本體) 技術細節層數:地上160層(第2展望台) 建築面積:31,507.42 m² 電梯數:13 工程師:日建設計(日語:日建設計)</h3><h3> 東京晴空塔(日語: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とうきょうスカイツリー Tōkyō sukai tsurī ;英語譯名:Tokyo Skytree),又譯稱東京天空樹、新東京鐵塔,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墨田區的電波塔,由東武鐵道及其子公司東武塔晴空塔(日語:東武タワースカイツリー)共同籌建,於2008年7月14日動工,2012年2月29日完工、同年5月22日正式啟用。其高度為634公尺,於2011年11月17日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第一高塔」,成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塔形建築;目前亦為世界第二高的人工構造物,僅次於哈里發塔。</h3><h3> 世界塔式建築高度排名(支柱式鐵塔除外) 1. 東京晴空塔 2. 廣州塔 3. 西恩塔 4. 奧斯坦金諾電視塔 5.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6. 默德塔(Borj-e-Milad) 7. 吉隆坡塔 東京晴空塔的建造目的,是為了降低東京市中心內高樓林立而造成的電波傳輸障礙;並且因應日本的類比電視服務於2011年7月24日終止後,需要建立一座高度達600公尺等級的高塔取代東京鐵塔(333公尺)作為數位無線電視的訊號發射站。 2003年12月,NHK和日本5大民營電視台建議在東京新建高600公尺的電波塔,並以「在京6社新塔推進計畫」(在京6社新タワー推進プロジェクト)為名來推動,但遲至2006年3月才正式決定新塔的基地位置。2008年開工時,預定建設的高度為610公尺,2009年10月16日變更計畫為634.0公尺,興建完成後,將會成為全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電波塔,超越中國廣州的廣州塔(600公尺),但世界最高的人工構造物紀錄已先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哈里發塔(828公尺)超越。而最終高度會定在634公尺,乃因「634」在日語的發音,與東京於明治維新以前所屬的令制國「武藏」的發音(むさし,mu-sa-shi)相近。 東京晴空塔的建設地點,是位在東京都墨田區東武伊勢崎線的押上站和業平橋站(今東京晴空塔站)之間,東武鐵道總部旁邊的貨物車站原址空地。東武鐵道全額出資成立的「東武塔晴空塔株式會社」(東武タワースカイツリー株式会社)負責建造,東武鐵道共出資約500億日圓,建設費用約400億日圓。實際施工則對外招標,由大林組承包,工期預定為3年6個月。東京晴空塔啟用後,估計每年可以帶來約480億日圓的經濟效益,包含電視台所支付的租金,以及觀光門票收入等。 整體工程於2008年7月14日開始動工,預計在2011年12月竣工。在動工之前,已先於2006年末公開建築外觀的設計。塔的基部為三角形,往上逐漸轉變為圓形,並在350公尺及450公尺處各設一座觀景台。在鐵塔本體旁,另有興建一棟地上31層、地下3層的附屬大樓,命名為「東京晴空塔東塔」(Tokyo Skytree East Tower),由業主東武鐵道委託住商大樓管理(住商ビルマネージメント)代為營運,主要作為出租商辦使用,並預定設置約1,100個車位的停車場。經過廣播訊號測試之後,東武鐵道宣布東京晴空塔於2012年5月22日完工開幕;入場費方面,350公尺處的第1展望台為2,060日圓,450公尺處的第2展望台則需追加1,030日圓(均為成人票價)。2012年5月22日中午12時(日本時間),東京晴空塔正式開幕啟用,其附屬的購物中心東京晴空塔城(東京ソラマチ)則先在同日上午10時對外開放。 東京晴空塔不只是一座電波塔的興建,而是一個綜合都市開發計劃。除了鐵塔主體之外,東京晴空塔尚有其他附屬設施,構成一個完整的街區;原本整個開發計畫稱為「Rising East Project」,後由業主東武鐵道定名為「東京晴空塔城」(日語: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タウン,Tokyo Skytree Town)。其包含下列設施: 東京晴空街道(日語:東京ソラマチ)(東京ソラマチ,Tokyo Solamachi;亦譯「東京天空町」或「東京晴空鎮」) - 商業設施東京晴空塔附屬的購物中心,其涵蓋附屬大樓的多數區域,樓板面積約52,000m²,可容納約300個店舗。 東京晴空塔東塔(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イーストタワー,Tokyo Skytree East Tower) - 商辦、教育相關設施:附屬大樓東側的高樓層部分;其中13至29樓為出租辦公室,總出租面積約25,300m²。柯尼卡美能達天文館「天空」in 東京晴空塔城(コニカミノルタプラネタリウム“天空”in東京スカイツリータウン)位於附屬大樓東側,由柯尼卡美能達經營,為多功能型圓頂電影院。墨田水族館(すみだ水族館)位於附屬大樓西側,定位為一座「都市型水族館」。 <br></h3> <h3>  香道(こうどう)為日本傳統藝道,依一定的禮法焚香木,鑑賞香氣。也稱作香遊。主要分成鑑賞香木香氣的「聞香」和判別香氣的遊戲「組香」的二種要素。 根據日本書紀,推古天皇3年(595年),香木漂着淡路島。日本香文化源自古印度,經由中國,和佛教共同傳入日本。平安時代,脫離宗教儀禮,演變為聞香鑑賞,有薰物合等宮廷遊戲的舉行。 香道作為藝道確立在室町時代的東山文化期,幾乎在茶道、華道集大成的同時期,香道的禮法也確立為接近現在的形態。當時,香木的分類法「六國五味」等也體系化。 </h3><h3> 六國五味:香木的香質分成辛・甘・酸・鹹・苦的「五味」。含有樹脂的質和量的差異分成以下的6種類,稱為六國。伽羅きゃら、羅國らこく、真那伽まなか、真南蠻 まなばん、佐曾羅さそら 、寸聞多羅 すも(ん)たら </h3><h3> 關於香道的十德。感格鬼神、清淨心身、能除汚穢、能覺睡眠、靜中成友、塵裏偸閑、多而不厭</h3><h3>、寡而為足、久藏不朽、常用無障。 七道具:銀葉挾、香筯、香匙、鶯、羽箒、火筯、灰押。 <br></h3> <h3>茶道 日本茶道(日語:茶道/さどう、ちゃどう)是日本傳統藝道,是將生活消閑活動提昇至精神意識層次,成為一種獨特傳統禮儀,是宣揚文化之媒介。日本茶道是為客人奉茶之事,源自中國。是一種茶敍的儀式,日本人稱之為「茶湯」(茶湯、茶の湯),而喫茶的敍會則稱為「茶會」(CHAKAI)。和其他東亞茶儀式一樣,都是一種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但內容和形式則有別。茶道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往中國留學的僧侶,於唐朝把佛教和茶帶回東瀛。日本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後來才成為分享茶食的儀式。 現代的茶道,由主人準備茶與點心(和菓子)招待客人,而主人與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規矩與步驟行事。目前一般的茶會較重視領略其精神,所以現代之茶會或作茶道示範時,大多只進行洞茶之部分,但各項禮儀和步驟仍是非常嚴謹。除了飲食之外,茶道的精神還延伸到茶室內外的佈置;品鑑茶室的書畫佈置、庭園的園藝及飲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點。<br></h3><h3> *和敬清寂</h3> 「和敬清寂」乃茶道之基本精神:「和」是指人與大自然之調和;「敬」是指由主客之間互相尊敬開始,以至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謙敬之心;「清」是指心無雜念,令心意純樸清靜,達致「禪」的意境;「寂」更是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無始無終之寧靜感覺[1]。 *利休七則 利休七則為茶道宗師千利休的弟子依據其平日教導,所記錄下的七條規則:「茶要泡的合宜入口,炭要好讓水滾沸,花的裝飾要如在野外般自然,準備好冬暖夏涼的茶室,在預定的時間要提早準備,非下雨天仍要備好雨具,體貼同行客人的心意。」 宗派 中國徑山茶宴進入日本之後,日本很快就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與流派。現在的日本茶道分為抹茶道與煎茶道兩種。日本茶道可分為四大宗派,「裹千家」是其中最大流派,除子孫相傳,每代還外傳二十五個弟子,並於國外設立許多支部,通過茶道進行國際文化交流。最著名的是千宗旦(千利休之孫)之子所創設的三個流派:表千家流的不審庵、裏千家流的今日庵以及武者小路千家流的官休庵,合稱三千家。 茶會 舉行一次茶會,往往要花一整天時間,再加上前禮後禮,茶室內掛軸、插花、選擇懷石料理及茶具等都要配合季節和茶會目的。 茶道具 *煮水 爐:位於地板裡的火爐,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用於十一月至四月(茶道稱之『火』的季節)。 風爐: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爐,功能與爐相同;用於五月至十月之間氣溫較高的季節(茶道稱之『風』的季節)。 柄杓:竹製的水杓,用來取出釜中的熱水;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柄杓/切口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蓋置:用來放置釜蓋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屬、陶瓷、竹等各種材質;用於爐與用於風爐的蓋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罐:備用水的儲水器皿,有蓋。 水盂(日語:建水):廢水的儲水器皿,與水罐相似但無蓋。 *茶罐 棗:薄茶用的茶罐,上寬下窄形似「棗」。 茶入:濃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來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從茶罐(棗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飲茶 茶碗:飲茶所用的器皿。 樂茶碗:以樂燒(手捏成型低溫燒製)製成的茶碗。 茶筅:圓筒竹刷,乃是將竹切成細刷狀所製成。 茶壺:煎茶道所用的泡茶器具。 *裝飾 掛物 花入 *茶庭 茶庭又稱為露地,為客人進入茶室之前所必須經過的空間。據《南方錄》記述,露地一詞源自於佛經,說修行的菩薩通過了三界的昧火才來到了露地,因此露地並非娛樂觀賞的場所,而是作為修行的場域,露地作為世俗世界與心靈綠洲的過度帶,來到這須將世俗的一切放下,具有洗滌心靈之用。 寄付待合:客人換裝或休息的房間。 掛腰待合:客人換裝或休息完畢後,等待茶室主人出來帶路的地方。 蹲踞:客人洗手與漱口的地方。 *茶室 茶室是為了茶道所建的建築。大小以四疊(塌塌米)半為標準,大於四疊半稱做「廣間」,小於四疊半者稱作「小間」。 水屋:位於茶室旁的空間,用來準備及清洗茶道具。 躙口:茶室特有的小型出入口,進出需跪著膝行 (標準規格是寬一尺九吋五分 高兩尺兩寸五分)。 在千利休以前,茶室的入口為日式的拉門,躙口的靈感來自於漁船上的門。某日,利休乘船出門,看到人們出入船門均需彎著腰,覺得非常有趣,便將小入口的概念應用在茶室中。躙口的改革,使得任何身分地位的人要進入茶室,都必須低首屈膝,武士的長刀因尺寸的關係,配戴著就進不了茶室,因此也都必須將配刀卸下放在外面的刀掛處。這代表著茶室內的所有人皆是平等的,也象徵著茶室內的和平、將世俗紛擾隔絕在外。 床之間:又稱凹間、壁龕。為整間茶室的重點之一。在這裡會懸掛與當日茶會主題相關的掛物、花入、茶花和香合,若是茶室主人有想要特別介紹的茶道具,也會擺放在床之間,供客人欣賞,客人一進入茶室後,便要到床之間前行禮。 <h3><br></h3> <h3>劍道:</h3><h3> 傳統的古劍道,日本語叫劍術(剣術),(kenjutsu),(けんじゅつ),是古代日本武士在戰鬥時所使用的「真正的武士刀」格鬥技。</h3><h3> 劍道與武士的關係密不可分,可以說劍道便是由武士們發展出來的。日本地形多山,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而地域相對狹窄,資源有限,又使得地方勢力對內講求協作,對外強調競爭,因此地方勢力之間容易發生衝突,專業的武士階層便應運而生。為了與環境相匹配,武士們需要具有忠誠、勇猛、遵守規則、重視尊嚴聲譽的品質,這些特徵都融入了劍道運動當中。 劍道里蘊藏了東方哲學的智慧,它講求氣、劍、體一致,以靜制動、不變應萬變、後發制人、弱勝強柔克剛等等,在劍道裡都能體會到。劍道還很強調精神力量,通過它可以訓練出一種處變不驚、以心靜如水的沉著來應對危機的能力。<br></h3> <h3>和服(日語:和服/わふく wafuku )</h3><h3> 是日本自幕府時代起對其本土衣裝的稱呼。現代日本和服可分為皇室服制和國民服制。國民服制是1941年文部省制定《國民禮法要項》中的國民禮服,德川家康時期正式稱為和服,又被稱為武家着物,包括平民男子禮服紋付羽織袴、帷子和女子長着等。而皇室服制源自奈良時代中期以來日本本土彌生服飾受漢唐漢服、吳服影響的公家服制的考證,又被稱為公家着物。「着物」起初泛指衣服,隨着洋服(ようふく)進入日本,日本國學運動興起,本土傳統着物逐漸改稱「和服」。和服衣料多採用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染織繡工藝品。 和服另一種常用來稱呼和服的名稱是吳服(呉服/ごふく gofuku ),原本指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絲綢織品所製作的服裝,現今則指用於製作和服的織品,與服裝剪裁樣式是沒有關係的。現代日本和服,除了皇室傳統服飾和國民服制外,宗教傳統服飾(如神道教巫女、神官的穿著)也是和服的一種。現代和服主要為日本國民於冠婚葬祭、傳統節日、饗宴,以及進行傳統藝能時所穿著的。根據近代習慣,未婚女性於成人式、婚禮場合可以穿著一種擁有「及地袂」的「振袖」和服。現時部分年紀較大的女性以及極少部分的年長男性會以和服作為日常衣裝。至於職業相撲選手,由於規例所限,他們必須時常穿著和服,但他們所穿著的那種和服比較偏向浴衣,材質以棉為主。 和服於不同文化中有著不同的稱呼,部分稱呼更加偏離原意,甚至連日本本身也對這種衣飾有著不同的統稱[來源請求]。這些稱呼的偏差與其歷史有著相當大的關係。「和服」、「吳服」跟「着物」(Kimono)是三個最主要的稱呼,基本上這三詞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實際上卻有著不同的來源及解釋。 吳服(ごふく)一字的產生,是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製方法經傳入日本,甚至將日本本土彌生服飾也稱為吳服的緣故。百濟給應神天皇的貢品裡有兩個從吳國來的縫織女。後來應神天皇復遣阿知使主前往吳國求縫工女。雄略天皇在位期間,阿知使主帶回漢織女、吳織女。吳織女死後被當作吳服大神在吳服神社里被祭祀。京都大酒神社石標上書「太秦明神 吳織神漢織神蠶養機織管弦樂舞之祖神」。17世紀謠曲《吳服》詠唱吳國綾織女為天皇製作御衣,織錦時的思念故國之情。因此吳服一詞是專指以綾錦為面料的禮服。而用江戶時代發明的木棉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和服裁縫古稱吳服師。大政時代日本和裁士會成立後改稱和裁士。 着物(きもの),於日文字面上意為「着る物」,以語體中文來解釋的是「穿著的東西」。初此詞是單指「衣服」這種東西,亦因為日本文化本位的緣故,因此日本人會將其民族所穿的衣服以着物著稱。這種稱呼一直維持到明治時代,因明治維新活動將洋服帶進日本之前。後來因為洋服的流入,穿著洋服的人增多,為了區別日本人就將其民族的衣服改稱為「和服」,由外地(普遍是指西方)傳入的衣服則為「洋服」。現今着物有著兩個解釋,其一就是直指「和服」,其二就是指一切所穿著的衣服[來源請求]。1871年明治政府制定戶籍法為廢除封建等級制着手簡化階層成分,宮廷貴族和大名被指定為華族,武士被指定為士族,其餘者劃為平民。華族的着物稱為公家着物。士族的着物稱為武家着物。 武家着物,室町江戶時代的武家服裝稱為武家着物。應永三年,足利義滿訂立武家禮法。此後,方袖羽織、大口袴成為武士朝服,中衣白無垢,夏天用白練,後來稱作裃。長裃是江戶時代高級武家的禮裝,又被稱為肩衣袴。打掛,又稱掻取,是武家婦人特有的儀式禮裝,少壯服紅色,老者服雜色。禮儀髮式為環髻。侯國夫人婚服白無垢。寬永十二年,武家法度規定年輕武士不得服用紗綾、縮緬、平縞、羽二重、絹綢、木棉以外的衣料。德川幕府規定諸大夫(武家從五位上)服大紋風折烏帽子,侍從以上直垂。文久時代《諸家扈從著服達》規定士族禮服羽織小袴,婚禮儀式服紗小袖、服紗袷帷子。江戶時代的大名每年要向德川幕府進獻的服飾包括袷、帷子、羽織、單物、小袖、道服、袴。直垂的直領表衣後來演變為羽織。幕府禁止平民穿武士式服紋付羽織袴。明治維新以後,平民才有了取姓氏、乘馬以及穿紋付羽織袴的權利。<br></h3> <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高尾山(高尾山·たかおさん·Takao San)</span><br></h3><h3> 位於日本東京都西部的八王子市,關東山地東南隅,標高599米。1976年被環境廳指定為明治之森高尾國定公園。由于山地靠近東京都心,每年有數百萬的遊客前往,被稱為「世界上登山者數量第一的山峰」。 高尾山腰中有744年由聖武天皇詔建的高尾山藥王院,是日本佛教真言宗智山派的三大本山之一。該寺院目前主要以本堂所供奉的大權現和天狗像而著名。高尾山的山頂設有稱為「十三州大見晴台」的展望台和高尾山遊客中心,在能見度良好時可以眺望富士山和房總半島。<br></h3> 極楽湯<br><h3><br></h3> <h3>皇居(日語:皇居/こうきょ Kōkyo )</h3><h3> 是指日本天皇居住的宮殿。傳統上,日本沒有定都的概念,習慣以在位天皇(大王)的所在地為國都(古代稱為「京」),並以在位天皇居住之宮殿為皇居(古代稱為「宮」)。現在的皇居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即原江戶幕府歷代將軍所居住的江戶城,但範圍較原始的江戶城為小 日本從古墳時代以來,開始有為皇室建立宮殿的概念,但早期宮殿遷移的次數相當頻繁,直到794年桓武天皇始定都於平安京(今京都市),皇室以現今的京都御所作為住所。此外,1180年因為外戚平清盛挾持天皇專政而曾經短暫遷都至平氏政權的中心福原京(位於今神戶市)。明治天皇登基後,於1868年下詔將昔日江戶幕府的駐地江戶易名為「東京」,並首次行幸東京,江戶城更名為東京城(東京城/とうけいじょう tōkei jō ),成為天皇在東京的居所。1869年,明治天皇第二次行幸東京,並將皇室與中央政府自京都遷移至江戶,再將東京城更名為皇城(皇城/こうじょう kōjō ),之後的歷代天皇皆以原江戶城做為皇居。 天皇遷居原江戶城之時,以原江戶城的西之丸御殿做為宮殿,但在1873年毀於火災;1879年,決定在西之丸御殿原址興建新宮殿,即日後所稱的明治宮殿(日語:明治宮殿),在1888年落成。明治宮殿落成同年,皇城再更名為宮城(宮城/きゅうじょう kyūjō ),至1948年更名為皇居至今。1945年,明治宮殿因二戰美軍對東京的轟炸行動波及而燒燬,至1960年動工重建,在1968年竣工,即今所見的新宮殿。 皇居除皇室起居部分不對公眾開放外,其他部分可經由宮內廳進行預約參觀,東面的皇居東御苑(日語:皇居東御苑)(原江戶城本丸所在地)則在固定時間開放自由參觀。皇居內部每年開放兩次,分別在天皇誕生日及新年的次日(1月2日)。皇居的土地為國有財產,皇居的管理則連同皇室的事務由宮內廳全權負責。雖然皇居的位置鄰近東京交通樞紐之一的東京站,而東京又有極為綿密的地下鐵路網和高速公路系統,但並沒有任何一條鐵道或公路穿過皇居的地底下,全由周邊繞開。<br></h3><h3><a href="http://sankan.kunaicho.go.jp/index.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皇居</a><br></h3> <h3>東京站(日語:東京駅〔東京驛〕/とうきょうえき〔とうきやうえき〕 Tōkyō eki)</h3><h3> 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丸之內一丁目,為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東京地下鐵的鐵路車站。開業於1914年,不但是日本多條鐵路幹線的端點站,也是東京主要的交通樞紐之一。</h3><h3> 東京站被譽為東京的「表玄關」,具有首都中央車站的地位,不但是日本全國新幹線路網(九州新幹線除外)最重要的列車始發站,同時也是東海道本線、中央本線、東北本線等日本主要在來線(傳統鐵路)幹線的起點站,可不轉乘直達32都道府縣,1日發出約3000班車次,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鐵路總站之一。站區總面積相當於3.6個東京巨蛋,站內的月台數量為日本第一,包含在來線9座18線(地上5座10線、地下4座8線)、新幹線5座10線、以及地下鐵1座2線。目前擁有丸之內、八重洲、日本橋等3處出入口,身為最早使用的丸之內側站房是由明治時代建築家辰野金吾設計的仿西式磚造建築,1914年完工啟用,2003年獲日本政府登錄為重要文化財。東京站也是關東車站百選入選站之一。<br></h3> <h3><a href="http://www.mitsui-museum.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三井紀念美術館</a><br></h3> <h3><a href="http://idemitsu-museum.or.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出光美術館</a><br></h3> <h3>益子古董村</h3> <h3>百年土窯</h3> <h3>益子陶藝村</h3> <h3>陶藝節</h3> <h3><a href="http://www.ito-atelier.com/artists_koushou.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陶藝藝術家伊藤公象工作室</a><br></h3> <h3>富士山(日語:关于这个音频文件 富士山/ふじさん Fujisan )</h3><h3> 是日本一座橫跨靜岡縣和山梨縣的活火山,位於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處,主峰海拔3776公尺,是日本國內的最高峰。富士山頂於冬季積雪,直至次年6、7月才會融化,在管理上屬於本州地區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範圍內。富士山不但名列日本百名山,同時也是日本三名山之一,其名稱由來源自於竹取物語。聞名全球的富士山是日本重要的象徵之一,被視為聖山,其在古代文獻中亦被稱為不二、不盡或是富慈,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岳。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 在富士山山麓周圍,分布着5個淡水湖,統稱富士五湖,是日本著名的觀光度假名勝地。富士山有4個主要的登山口,分別為富士宮口、須走口、御殿場口、富士吉田(河口湖)口等,其中前三個登山入口都在靜岡縣內。 富士山與櫻花、新幹線並列為日本的國家象徵。由於富士山本身的魅力和在日本的地位,人們一直以來希望將其申報為世界自然遺產。日本政府在2012年重新提交了世界文化遺產的推薦申請,成功於2013年6月22日正式獲選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使富士山成為日本的第17個世界遺產(第13個世界文化遺產)。<br></h3><h3> 史上關於噴發的文字記載有:公元800年-802年(日本延曆19-21年)的「延曆噴發」,以及864年(日本貞觀6年)的貞觀噴發。富士山最後一次噴發是在1707年(日本寶永4年),這次由寶永山發出的濃煙到達了大氣中的平流層,在當時的江戶(現稱東京)落下的火山灰都積有4厘米厚。此後仍不斷觀測到火山性的地震和噴煙,地質學家一般都將富士山歸類為活火山之列,但估計其爆發風險很低。</h3> <h3>河口湖(日語:河口湖/かわぐちこ)是位於山梨縣富士河口湖町的湖泊。為富士五湖之一。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一部分。是富士五湖中湖岸線最長,標高最低的一湖。面積在富士五湖中位於第二。最大水深與精進湖並列第三。湖中央有一名為鵜之島(日語:うの島)(鸕鷀島)的小島。也是富士五湖中最北的一湖。湖畔旅館環繞,天氣晴朗時湖中富士山倒影相映為一絕景,為富士山附近知名景點。<br></h3> <h3>忍野八海</h3><h3> 是位於山梨縣忍野村的湧泉群。富士山融化的雪水經過80年的過濾,成為了如今這8處湧出的泉水。為國家指定天然記念物、名水百選、新富岳百景之一。包括了出口池、御釜池、底抜池、銚子池、湧池、濁池、鏡池、菖蒲池。</h3><h3> 延曆19年-21年(800年-802年),富士山發生延曆噴發,宇津湖分為山中湖與忍野湖。後來忍野湖干竭,變為盆地,但湧水口澤變為泉水,即今日的忍野八海。<br></h3> <h3>箱根雕刻森林美術館(日語:Template:Jph,THE HAKONE OPEN-AIR MUSEAM)</h3><h3> 是日本第一家以雕刻為展覽主題的戶外美術館,位於神奈川縣足柄下郡箱根町。 該館由日本富士產經集團贊助,成立於1969年,可說是早期戶外雕塑美術館的佼佼者。以70000平方公尺的雕塑公園方式讓立體作品良好的融入環境,彷彿站在作品與大自然組成的森林當中,收藏有各地雕塑大師的作品多達400件以上,包括雕塑名家阿爾伯托·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米羅(Joan Miró)、亨利·摩爾(Henry Moore)、日本的佐藤忠良、台灣的楊英風與朱銘在內都有收藏。此外,該館亦有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館,專門收藏其創作的陶器、雕刻與一部份的繪畫。該館並非只有戶外收藏,也有室內館,收藏了一些重要藝術家的繪畫,如布歇(Francois Boucher)、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等。 由於該館的展覽方式和經營理念都廣受大眾歡迎,日本隨後又有不少地方推出了這樣的戶外雕塑美術館,如上野之森美術館、美原高原美術館等。</h3><h3><br></h3><h3><a href="http://www.hakone-oam.or.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雕刻之森美術館</a><br></h3> <h3>箱根玻璃之森美術館位於箱根仙石原,是日本首座專門展示威尼斯玻璃的博物館。本館收藏分為兩大類,威尼斯玻璃美術館展示了15世紀到18世紀貴族間盛行的威尼斯玻璃藝品;現代玻璃美術館則展示了19世紀後半再度掀起風潮的現代威尼斯玻璃。</h3><h3><a href="http://hakone-garasunomori.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玻璃之森美術館</a><br></h3> <h3><a href="http://www.town.hakone.kanagawa.jp/index.cfm/8,257,37,156,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大湧谷</a><br></h3> <h3>蘆之湖<br></h3> <h3>明治神宮</h3><h3> 坐落在東京都澀谷區,地處東京市中心,占地70公頃,緊挨著新宿商業區,占據了從代代木到原宿站之間的整片地帶,是東京市中心除了皇居之外最大的一塊綠地。正式書記中,「宮」的寫法採取日本古代常見寫法,下方「呂」中間沒有一撇「ノ」,為「明治神宫[1]」。 明治神宮於1920年11月1日啟用,是供奉明治天皇(於1912年過世)和昭憲皇太后(於1914年過世)靈位的地方。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神社。在明治天皇以前,日本的大多數天皇都是幕府將軍的傀儡,經過明治維新後,天皇恢復了權威,在明治時期日本經過改革,生產力極大發展,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躋身到國際列強之中,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取勝,取得台灣、朝鮮、庫頁島南部和旅順等地。明治天皇又將神道定為國教,由政府控制,所以政府對明治神宮的修建非常投入,從全國各地(包含日本內地、日屬朝鮮、日屬台灣、庫頁島)運來365種12萬株樹木種植其中(經1970年調查,因為有的種類不適應東京氣候而死亡,目前的數目為247種共17萬株)。</h3><h3> 神宮前南北參道交會之處的大鳥居,是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高12公尺,兩柱間距9.1公尺,柱徑1.2公尺,屬於「明神鳥居」的型式。第一代鳥居建於1920年由台灣總督府砍伐阿里山1200年的樹木奉獻,但在1966年(昭和41年)因遭雷擊而損壞,現有第二代鳥居則是在1971年間向台灣的振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採購丹大山樹齡1500年的扁柏,依照1920年(大正9年)的形制與寸法重建,1975年竣工。 </h3><h3> 明治神宮的巫女舞蹈祭祀儀式 1945年4月14日,明治神宮的主要建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炸毀,1958年11月重新建造完成;現在其南部地帶改為代代木公園;西部為明治神宮棒球場;南面圍牆外是著名的表參道,對面是為1964年東京奧運會修建的船形體育館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平時這條路很少有車輛行走,一些日本年輕人每逢週末,帶著音響,穿着自製的各種服裝Cosplay(角色扮演),聚集到這裡唱歌跳舞,形成原宿一帶的特色,引得許多外國遊客圍觀,成為東京旅遊一大景觀,他們不在乎外國人拍照,甚至很樂意外國人為他們拍照。<br></h3><h3><br></h3><h3><a href="http://www.meijijingu.or.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明治神宫</a><br></h3> <h3>原宿(日語:原宿/はらじゅく Harajuku ,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發音)</h3><h3> 是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個地區。 原宿是東京都澀谷區的一個地區,範圍約為明治神宮、代代木公園、竹下通、表參道、國立代代木競技場一帶,是日本著名的「年輕人之街」。<br></h3> <h3>根津美術館<br></h3><h3> 於1940年創立,第二年開館。收藏了實業家根津嘉壹朗收集的以古代美術品和茶器為中心的7,000件藝術品,以茶道用具和佛教美術作品最為著稱。其中包括國寶7件,重要文化材產81件,重要美術品99件。同時,根津美術館內還收藏有中國古代青銅器,瓷器等。所收藏的中國文物,以其藏品豐富、門類多、精品多的綜合優勢而聞名。館內的展示內容定期更換。值得註意的是,最受人們喜愛的18世紀早期畫家尾形光琳的作品“蝴蝶花障子”於每年5月蝴蝶花盛開的時候向人們展出。 東京根津美術館所收藏的中國文物,以其藏品豐富、門類多、精品多的綜合優勢而聞名。該館所藏中國文物,從青銅、陶瓷、書畫,到佛像、玉器、璽印等,包邏萬象,應有盡有。其所收藏的商周青銅器大多是我國河南等地區古墓出土後,於二三十年代流入日本的。該館所藏宋代畫院知名畫家李安忠《鵪鶉灌木圖》,設色典雅,將鵪鶉身上的羽毛壹絲不茍地刻出,栩栩如生,是宋代畫中特別精彩的小品典型。該館所藏佛像頗多,其中不少來自於我國山西天龍山石窟,如北齊如來頭像、唐代菩薩頭像不下十數件,有的能夠在天龍山石窟中找到它的原來位置。 <br></h3><h3><br></h3><h3><a href="http://www.nezu-muse.or.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根津美术馆</a><br></h3> <h3>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h3><h3> 是一間位於日本東京都港區的美術館,在2007年1月21日開館,是自國立國際美術館(1977年開館)以來日本的第五間國立美術館。該館由日本文化廳國立新美術館設立準備室和行政法人國立美術館主導興建,地點位於東京大學生產研究所的舊址。國立新美術館的樓地板面積是全日本最大,約是第二大的大塚國際美術館的1.5倍。 國立新美術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美術館」,設立的目的主要為舉辦展覽會、展示收藏作品和普及美術教育的功能。館內設有博物館商店、餐廳、咖啡廳等設施,期望能成為容易親近的美術館。<br></h3><h3><a href="http://www.nact.jp/"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国立新美术馆</a><br></h3> <h3>表参道</h3> <h3><a href="http://store-tsutaya.tsite.jp/storelocator/detail/2320.html"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代官山蔦屋書店</a><br></h3> <h3>澀谷</h3><h3> 澀谷[a](日語:渋谷〔澁谷〕/しぶや Shibuya )是日本東京的地名。明治時代與大正時代設置的澀谷村→澀谷町(日語:渋谷町 (東京府))。1932年編入東京市,並與周圍地區合併為澀谷區。。澀谷與新宿、池袋並列為東京三大副都心,是東京最具代表性的商圈之一,乃日本流行與時尚的重要發信地,又以「音樂之街」、「年輕人之街」著稱;同時是東京通往首都圈東南郊區的重要轉運點,擁有多家連鎖百貨公司及綜合商場,為東急集團(日語:東急グループ)的大本營。澀谷站前的八公銅像是澀谷的地標;澀谷站前交叉口的行人保護時相,則是東京知名的城市地景之一。 </h3><h3> </h3><h3><br></h3> <h3>新宿(日語:新宿/しんじゅく Shinjuku *)</h3><h3> 是位於日本東京的地名,指的是以新宿站為中心的地區,與澀谷、池袋並列為東京3大副都心之一。 時至今日,新宿站西口的西新宿是日本少有的摩天大樓集中區,聚集了大量的企業總部和政府機關,東京都廳舍即位於此;另一方面,位於新宿站東口的新宿二丁目與大阪的堂山町並列為日本最大的同志村,歌舞伎町則是日本少數的大型紅燈區之一。<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