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神的杰作--雅丹地貌

刘治滨

<h3>记得第一次到新疆,我完全被这里色彩斑斓、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深深的震撼到了。</h3><h3>由此一往情深地迷上了“雅丹地貌”。</h3><h3>也许您知道它,也实地见过,甚至去过五彩滩;但您从空中俯瞰过雅丹的倩影吗?</h3> <h3>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h3><h3><br></h3><h3>地表形态的多样性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h3> <h3>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h3><h3>雅丹可按年代、形态、成因或地层地球化学组成不同形成的颜色差异分类。<br></h3> <h3>河湖相土状沉积物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h3> <h3>东汉时称龙城、白龙堆和龙堆,国外亦有称“空气动力学地形”、“狮身人面像”、“剥蚀丘”、“沙漠城”、“泥狮”、“土阜”等。</h3> <h3>1899年~1903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中国新疆罗布泊考察时,将古湖周围的先水蚀后风蚀而形成的地貌,按维吾尔语称为Yardang(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随著他的著作《中亚和西藏》在学界传播,“Yardang(雅丹)”一词被正式接受。</h3> <h3>雅丹地貌山势起伏、颜色多变,都是因激猛的河流切割以及狂风侵蚀共同作用而形成。</h3> <h3>雅丹地貌是侵蚀地貌,地层开始被切割的年代才是雅丹开始形成的年代。</h3><h3>因此,雅丹形成年代的断定存在很大的难度。</h3> <h3>由于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而形成了参差不齐的轮廓,岩石颜色多变,且在落日时分的阳光照射下,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h3> <h3>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在布尔津额尔齐斯河畔的五彩滩。</h3><h3>日落更替,每每被夕阳点燃,色泽异常浓烈。</h3> <h3>雅丹形成发育可以在不同硬度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上。</h3><h3>河湖相沉积物,泥岩层便于侵蚀出水平与垂直节理。</h3> <h3>绝大多数雅丹分布在年降水量小于50毫米,风大、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br></h3> <h3>很多学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推断高大的雅丹是在更新世冰期干冷多风的气候环境下形成的,或更早的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h3> <h3>雅丹地貌形成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风力和水力两方面。</h3> <h3>雅丹分布于极端干旱区,强风是其主要外动力。</h3> <h3>风蚀作用有吹蚀和磨蚀两种作用机理。</h3><h3><br></h3><h3>吹蚀主要在松软岩体上作用,形成流线型雅丹。</h3><h3>强风携带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细沙等悬浮物质</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磨蚀</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坚硬的岩石而形成风蚀槽,</span>主要表现在雅丹整体形态与坡脚岩体颜色变化上。</h3> <h3>洪水在雅丹形成初期,风沿着洪水形成的冲沟吹蚀,使冲沟不断加宽加深。雅丹形成之后,洪水也会继续侵蚀雅丹间槽地,并在雅丹坡面上发育密集的切沟。</h3><h3>但洪水在雅丹形成过程中存在正反两种作用,强烈的洪水也会破坏雅丹。</h3> <h3>部分雅丹形成过程中,还存在其他非定向自然动力,如风化作用、重力坍塌、盐类风化和龟裂等。</h3> <h3>大阪城盐湖</h3><h3>湖内含盐量不同,微生物各异,形成同湖水不同色的奇景。</h3> <h3>传说中的火焰山</h3> <h3>大地像一块颀大无朋的彩色宝石</h3> <h3>黄河河套,右中为阴山,右上方是乌梁素海。</h3> <h3>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对地壳表层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多姿多彩的现代地面形态。</h3> <h3> 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