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怎么办?

郑果

<h3>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国睡眠研究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也就是说,超5亿国人有着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其具体表现可谓五花八门:轻者,入睡难、容易醒、睡不沉,重者,甚至彻夜难眠。那么,这些失眠症状,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呢?又该如何调理呢? 【为什么“失眠如失血”】<br></h3> <h3>失眠有多可怕?有一句话对此做了形象的形容——3天失眠,体虚脱形;10天失眠,脱发尿频;3年失眠,气亏血损,百病缠身,起码少活20年! 为什么失眠的人都有血虚无力的症状?因为气亏血损!撇开脾胃因素不谈,我们今天换个角度——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也就是说,造血由骨髓系统负责,而骨髓由肾所主。肾什么时候工作效率最高呢?就在晚上9点到凌晨3点,造血基本都集中在这个时候。此时不睡觉,肾就没法儿主骨、生髓、生血,时间长了,肯定血虚——所以说,“失眠如失血”。 中医对于睡眠还有过这样的说法:精于此道者,气足而体健;暗于此道者,血亏而色衰。这也是对“失眠如失血”这一观点的肯定。 【睡眠是养生之本】 <br></h3> <h3>网上有个测试,问:如果失眠与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同时存在,应该先治疗哪个?结果,多数人认为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是急症、重症,理当先治。 可见,在多数人看来,失眠再怎么严重,也算不上什么重症,因此在治疗上大家也就不那么积极。 但是,健康专家的一席话却让大家豁然开朗:理当先治疗失眠,并且一刻也不能等!原因很简单:睡眠为养生之本,它与吃饭、排便并列为人体养生三大事,它们共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行。这三大事正常,人体就不会轻易得病,得病之后也有力气对抗疾病,甚至让疾病不药而愈。<br></h3> <h3>打个比方:睡眠好比大树的根,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根受伤了,再怎么施肥,树也长不好,因为它无法得到充足的营养。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本末倒置了,没有先行治疗失眠,导致其他疾病越治越重,迁延不愈。纵观古今,历代医家无不把睡眠看成是养生的关键。战国时名医文挚曾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就是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睡眠是养生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 觉,其损失一百天亦难以恢复。” 【为什么睡眠必须讲究“有时”】<br></h3> <h3>睡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补充阳气的过程。阳气是生命之本,我们工作、学习、思考,举手投足都在消耗阳气。消耗阳气的途径很多,但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只有三个:晒太阳、睡眠、艾灸。 睡眠讲究“有时”,什么叫“有时”? 首先,就是亥时(晚上9点-11点)必须进入睡眠状态。亥时三焦经当令,而“三焦通百脉”,百脉需要休养生息,故而亥时入眠,百脉皆能得到濡养。因为天地的阳气在晚上潜藏,天人相应,人体在这个时候也需要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就是睡眠。在正确的时间睡眠才能养精蓄锐,让阳气得到补给。有过这样一个调查:百岁老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9点之前入睡。 其次,就是子时和丑时(晚上23点-凌晨3点)必须进入深睡眠状态。子时和丑时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候,白天人体工作、学习、思考,耗费气血,到了晚上肝胆都需要回血,怎么回血呢?——再强调一遍:深睡眠状态回血效率最高!也就是说,进入深睡眠状态时,最容易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这样就不易出现胆结石、肝炎、肝囊肿之类的疾病。反之,如果子时和丑时失眠,肝胆就回不了血,有毒的血排不掉,新鲜的血生不成,加上胆无法更换胆汁,各种肝胆疾病就会发生。“肝不好,未老先倒”,什么疾病就都会找上门来。 所以,在晚上9点到凌晨3点这6个小时的黄金时段,没有睡好,那就有悖天道,身体离垮也就不远了。小编建议失眠患者:哪怕没有睡意,最好在晚上9点躺下,保持安静,不要说话,因为一旦说话,肺经动,而后心经动,心肺共为上焦,人容易进入兴奋状态,就很难入睡。如果能持续保持一到两个小时的安静,进入睡眠状态就容易多了。 【同样是失眠,原因大不同】 1⃣ 入睡难,顺肝<br></h3> <h3>症状:难以进入睡眠状态,这种人的舌头往往是尖尖的,舌边尖红,有口苦、口干、头晕、胃口不佳、胸闷、心悸等症状。 原因:肝主藏血,对应着“五神”中的魂。入夜后,魂入肝,人就进入了正常的睡眠。倘若肝火过旺或肝郁气滞,魂魄就易失潜藏,难以入睡。 而且,入睡是人体阴阳气机转化的表现。阴气盛,则入眠;阳气盛,则醒来。阴阳之气顺承转接,入睡和醒来都会正常;反之,如果出现障碍,睡眠就会出问题。那么,这种气机转换的正常运行要靠什么呢?就是靠肝气的舒畅。肝主疏泄,肝气调达失常,气机就无法正常转换,包括睡眠在内的所有人体正常机能都会受到影响。<br></h3> <h3>方法:顺肝气。一要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少思虑,白天可用菊花、麦冬、夏枯草泡茶喝以疏肝清热;二是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而后艾灸顺肝气的穴位——肩部的肩井穴,胸部的膻中穴和期门穴,脚部的太冲穴和行间穴。 2⃣ 容易醒,调脾<br></h3> <h3>症状:就是睡不踏实,一晚上要醒好几次,而且醒来后再次入睡比较困难,常伴有口腻、口淡、厌食、大便不成形等症状。 原因: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俗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安”,胃和是昼精夜瞑(白天精神晚上休息)的基础,正因为有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通上连下,平衡阴阳,人体的生命活动才能维持。如果饮食不节或者脾胃功能不好,就会造成腹胀、胃痛,使人辗转难眠,时睡时醒。<br></h3> <h3>方法:治疗以和胃健脾安神为主。一方面不要思虑过度,以免伤及心脾;另一方面,要注意饮食,晚上多吃些易消化、无刺激性的食物,如小米莲子百合粥,能养心安神健脾胃;第三,艾灸,白天调脾,艾灸脾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太白穴;晚上安神,艾灸大椎穴、神门穴、涌泉穴。 3⃣ 睡不沉,调肾<br></h3> <h3>症状:总感觉一直醒着,对身边的动静一清二楚。 原因:肾阴虚损,阴精不能上承,导致虚火上炎,心居上焦,肾居下焦,就会心肾不交,心火偏亢。 <br></h3> <h3>方法:从肾调起,多吃黑色食物可以补肾,如黑米、黑花生、黑豆、黑芝麻、枸杞、山药、首乌等。此外,还可以艾灸肾俞、太溪、涌泉等穴位,注意开始施灸时灸量不要太大,以免上火。 4⃣ 彻夜难眠,清热泻火<br></h3> <h3>症状:彻夜难眠,常伴有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症状。 原因:多由心肝火旺所致,多见于更年期妇女。气有余就是火,肝郁时间长了,肝火就会怫逆,冲击肝魂,扰犯心经,灼伤心脉,导致睡卧不宁,也就是中医常说的“阳浮于外,魂不入肝,心不定神,则不寐”。<br></h3> <h3>方法:以清热泻火安神为主。建议拍打肝经和胆经,也可以艾灸心俞穴、肝俞穴、内关穴、太冲穴等。此外,还可以食用酸枣仁粥,做法为:将酸枣仁50克捣碎后取汁,用粳米100克加汁煮成粥,每晚睡前食用,可养心、安神、敛汗。 5⃣ 做梦频繁,养血安神<br></h3> <h3>症状:梦多,整晚似睡非睡,导致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有时还会心慌。 原因:心脾两虚,脾虚则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脑,则脑室失养,致头晕目眩;心主血,血虚则虚火内生、上扰心舍,阴不足于下,神不安于上,就会心神失养,致失眠、多梦、健忘。<br></h3> <h3>方法:以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还应多吃阿胶、大枣等补血之品;也可尝试百麦安神饮,做法为:取小麦、百合、莲子肉、大枣适量,一起炖服,连炖两次,取汁饮下;最佳方法建议艾灸脾俞、心俞、内关、安眠穴等。 【长期失眠的唯一补救方法】 艾灸<br></h3> <h3>那么,针对失眠患者,该怎么调理补救呢?唯一的方法是:艾灸补阳! 上文说了,补阳只有3个途径:晒太阳、睡觉、艾灸。在这之中,对于失眠患者而言,睡觉是可望不可及,晒太阳也不现实,尤其对于失眠的主要人群“白领一族”而言,晒太阳绝对是一种奢侈。所以,艾灸成了唯一的选择,并且也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天下补阳,灼艾第一”。论补阳,还没有哪种方法能敌得过艾灸。 失眠患者艾灸有两个好处:一是补救,即通过补充阳气,缓解因睡眠不足给身体带来的阳气损耗及伤害;二是治本,即针对上文提及的失眠的不同原因,针对性地予以配穴,从根论治。病因问题解决了,失眠症状就会逐渐消失。<br></h3> <h3>【艾灸贴到底是什么】 艾灸在中国已经有五千年历史,艾灸贴就是艾灸升级版,只是艾灸时不再手持艾条,不断调整高度;更不用艾灸盒、艾灸罐来配合,艾灸贴让艾灸简单化,想灸哪就灸哪,托玛琳发热体让艾灸效果更佳。它温散寒气、活血行气、温瘀散结、拔毒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最主要的是它的效果比一般艾灸要好三到五倍!<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