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走笔之五—— 吐鲁番那山、那井、那人……

金月

<p class="ql-block"><b>  小时候,因为读过一篇叫《葡萄沟》的课文,知道了吐鲁番;大一点时,读了《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知道了火焰山。从此,一直在想,吐鲁番、火焰山到底在哪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辈子要能亲身去看下就好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个愿望,终于在埋藏了几十年之后,到这次来新疆旅游才总算实现了。</b></p><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是我们这次旅行的第四个目的地。按照既定行程,在吐鲁番,我们将参观火焰山、坎儿井,造访维吾尔人家。这些安排对我们这些从未到过新疆的人来说,还是有着不小的诱惑力的。</b></p><p class="ql-block"><b> 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近200公里,在新疆,这点路并不算远,只是吐鲁番是在新疆东部、天山以南,途中必须要翻越天山。</b></p><p class="ql-block"><b> 天山山脉,全长2500公里,由西向东,横亘于新疆的中部。它是一道天然分界线,将新疆分为北疆和南疆。</b></p><p class="ql-block"><b> 从乌鲁木齐过天山到吐鲁番,我们是从一个垭口翻越过去的。垭口,新疆维吾尔人叫“达坂”,是山梁间一块相对平坦且较低的位置,或是高山的鞍状坳口。通常,翻越垭口可以通过最短最省力的路程翻过高山到达目的地。</b></p><p class="ql-block"><b> 结束这次新疆行时回过来看,这段通过垭口翻越天山的路程,是我们这次旅行中对天山仅有的一次近距离观察。</b></p><p class="ql-block"><b> 记得那天,车子从乌鲁木齐开出约一个小时光景,导游告诉我们,快过天山垭口了。车上爱摄影的人忙拿出相机,守在车窗边,准备摄下天山的尊容。</b></p><p class="ql-block"><b> 大巴驶进垭口,只觉得路面窄了不少,明显感到车子在爬坡,但并不太太费力。因为缺少维护,路面有些坑坑洼洼,车子颠波着,在两边山体的夹峙中一路驶过。</b></p><p class="ql-block"><b> 通过这段垭口,大约花了半个小时。说实在的,我们眼中的这段天山,几乎是寸草不生,看不到绿色,没有丝毫江南山林那种满溢的苍翠和秀美。</b></p><p class="ql-block"><b> 那裸露着黝黑岩石的山体,就像一头头狰狞的巨兽,从眼前一掠而过,然而,它那冷峻的面目,却让人瞬间涌出一种苍莽、雄浑之感,让人感到一种与力量和坚毅伴生的壮美。</b></p><p class="ql-block"><b> 翻过天山,前面就是那个新疆歌里常唱到的达坂城了。因为行程没有安排,没法下车,不然就可去寻访那个长着“粗又长的'辫子“、能“带着钱财和妹妹嫁人”的女孩啦。呵,当然这只是个玩笑哦。</b></p><p class="ql-block"><b> 不过,在途经达坂城地界时,我们却看到了令大家眼睛一亮的另一道风景,这就是建在公路两边数量可观、气势非凡的风力发电机群。</b></p><p class="ql-block"><b> 只见白云蓝天之下,平旷的谷地间,耸立着一座座极具现代气派的风力发电机。那挺拔的机臂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巨大的银白色风车叶片,在大漠的劲风中缓缓但有力地转动着。</b></p><p class="ql-block"><b> 从导游的介绍中我们得知,这一带是有名的风口,建有全国最大的风力发电站,这一带已安装风力发电机200台以上,装机总量居全国首位。</b></p><p class="ql-block"><b> 过了达坂城,车子驶出不多时,就远远地看到那传说中让“孙行者三借芭蕉扇”的火焰山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中部,距吐鲁番市区&nbsp;十多公里。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当地人称“红山”,全长98公里,南北宽9公里,平均高度500多米。</b></p><p class="ql-block"><b> 它如同一条赤色巨龙,将火焰山所在的海拔高度仅二三十米的鄯善县团团围住。据说盛夏时节,在灼热阳光的照射下,红色山岩热浪滚滚,绛红色烟云蒸腾缭绕,好似团团烈焰在燃烧,“火焰山”由此得名。</b></p><p class="ql-block"><b> 在火焰山地质公园,我们近距离地观察了那堵形如围墙墙体的“红山”。只见山体呈赤红色,雄浑曲折,红岩裸露,红尘翻滚,如同一只巨大的火炉,一刻不停地散发出无尽的热量,直要把这里的一切都给烤熟了。火焰山,确是名不虚传哎!</b></p><p class="ql-block"><b> 火焰山地质公园旁边,建有记载着有关传奇故事的火焰山博物馆。博物馆中央树有一支高大的、金箍棒形状的、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温度计。那天,我特意看了下温度计,显示当时的地面温度是58度,气温约为35度,比当天乌鲁木齐的温度要高出一大截哩。</b></p><p class="ql-block"><b> “逃出”热浪滚滚的火焰山,我们随即被大巴带到了一处让人一听就顿生凉意的坎儿井。这处坎儿井,位于吐鲁番市郊的“五道林”。1981年8月,邓小平曾到此访问视察。</b></p><p class="ql-block"><b> 坎儿井,2000年前新疆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是与长城、大运河并称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更是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吐鲁番所以能成为茫茫戈壁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这与维吾尔农牧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发明并建起了纵横千里的坎儿井是分不开的。</b></p><p class="ql-block"><b> “五道林”&nbsp;坎儿井长约2500米,有竖井85眼,可灌溉农田450亩。我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灌溉工程,不免有些新奇。在仔细察看过后,发现坎儿井由竖井、明渠、暗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这四部分各有其用,结合起来就组成了一个能引水、蓄水、灌溉的水利工程。</b></p><p class="ql-block"><b> 坎儿井的水源来自何处? 经过查询得知:原来,吐鲁番盆地周边的山地,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流下山谷,渗入戈壁滩下。这里的维族农人利用地势,巧妙地兴建了坎儿井,引地下水灌溉农田,硬是让火焰山旁长出了甜美的葡萄和瓜果。</b></p><p class="ql-block"><b>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让人叹服的,是坎儿井至今仍被利用,浇灌着大片的绿洲、果园。</b></p><p class="ql-block"><b> 说到吐鲁番,不能不说说与火焰山同样有名的葡萄沟。葡萄沟,它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那样,是一条狭长的沟渠,而是一条地势较低、因大自然长期切蚀形成的峡谷。它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1~2公里,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北十公里外。</b></p><p class="ql-block"><b> 葡萄沟,既是葡萄种植基地,又是一个5A级的观光胜地:一条小溪流贯其间,沟侧岩石的隙缝中不时有汩汩泉水渗出。沟中绿荫蔽日,满沟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村舍农舍错落有致,花果树木点缀其间。在山坡高处,还有许多空心砖垒砌成的专门晾晒葡萄干的“晾房”。我们平常吃到的葡萄干,多半都是来自这里哦。</b></p><p class="ql-block"><b>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一户维吾尔族农民的院落。院子里迎面是一架挂满了诱人果实的葡萄架。待大家坐下后,诙谐的主人、一位中年维族农民用他们那特有的“维味普通话”给大家介绍了维吾尔人的民情风俗和他家的生活情况。大家边听他“脱口秀”,边吃着房东家人送上的瓜果。</b></p><p class="ql-block"><b> 还没等他全部“秀”完,一位身材婀娜的维吾尔古丽在我们面前跳起了那极有特色的维族舞蹈。大家和着节拍,轻哼着似乎熟悉的曲调,为她击掌,为她伴唱。</b></p><p class="ql-block"><b> 就在大家意犹未尽时,主人拉开了摆在一旁的货架,当起卖主来。大家一涌而上,买了不少并不便宜的葡萄干、葡萄籽等,然后自以为拣了便宜,说笑着,相互逗乐着,兴冲冲地离开了这户农家。</b></p><p class="ql-block"><b> 回程的车上,想起在来的路上,当乘车经过天山垭口时,感觉在大山面前,人是多么的微小,是多么地敬畏和仰仗自然;而此时,当徜徉在沙漠怀抱中的一方绿洲时,才发现人类是多么的智慧,又是多么地善于利用自然......</b></p><p class="ql-block"><b> 人类真不愧为万物之灵长呀!这是游览了吐鲁番之后,所获得的一点感悟。 </b></p><p class="ql-block"><b>附注:</b></p><p class="ql-block"><b> 吐鲁番以天山为界在南疆,由于它与哈密在新疆最东部,习惯上把它与哈密称为东疆。我们此次新疆行所到景点基本都在北疆,为统一起见,此篇仍列入北疆走笔系列。</b></p><p class="ql-block"><br></p> <h3>蓝天白云下的天山,苍莽、冷峻。</h3> <h3>车过天山垭口,车子颠簸,隔窗所摄,仅能窥垭口其貌一斑。</h3> <h3>分布于达坂城地界的风力发电机集群。还是有点壮观的吧。</h3> <h3>车到吐鲁番,在市郊就餐的一家餐厅。 这墙体颜色就让你凉快不了。</h3> <h3>走近吐鲁番火焰山前通过的一条长长的甬道。</h3> <h3>世界上最长、载入吉利斯纪录的温度计。</h3> <h3>反映火焰火有关故事和历史文化的浮雕。</h3> <h3>看到这堵将海拔很低的鄯善团团围住的火焰山,你就知道吐鲁番热的道理了。</h3><h3><br></h3> <h3>尽管热得够呛,也挡不住游人秀一把留个影的热情。</h3> <h3>牛魔王被铸成铜像守在这里,而驼骆则被拴在这里为主人赚钱,都敬业得可爱哦。</h3> <h3>逃离火焰山,来到了凉快些、幽暗的坎儿井参观点。</h3> <h3>邓公来过的地方,我们今天也来看看……</h3> <h3>建在地下的暗渠,是工程最艰巨的部分。</h3> <h3>明渠和蓄水池,也是构成坎儿井的重要部分。</h3> <h3>不用说,这里就是名气很大的葡萄沟了。</h3> <h3>这么诱人的葡萄,怎不想摘点尝尝?晾葡萄干的晾房,怎能不拍下一张?</h3> <h3>眼前就是维吾尔人居住的小村落了。简陋的房子,好象也有点特色哦。</h3> <h3>走进维吾尔人家,女主人已在葡萄架下迎候客人了。</h3> <h3>  排排坐,吃葡萄,啃西瓜;看古丽蹁跹起舞,听男主人“脱口秀 ”。</h3><h3><br></h3> <h3>呵,"旅游搭台,经济唱戏" ,维吾尔同胞早已学得很溜喽。</h3> <h3>大自然面前,人类很弱小,但总有应对的办法。“人乃万物之灵长”,吐鲁番之行让我又有了一次体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