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书庸子”郝大风(故事纯属虚构)

五星红旗

<h3>“书庸子”是王圩大庄的土话,意思是指书念多了,性格变得呆板不合群,沉默寡言不谙世事,有时还冒点傻气。 郝大风母亲生他那天下午,好端端的天气突然间狂风大作,呜呜的带着哨音,一时间尘土飞扬,天地黑沉沉一片灰暗,父亲就此有了灵感,给他起名叫郝大风。 郝大风是郝氏一家兄弟三门唯一的独苗苗。 郝大风祖籍皖北涡阳,清朝咸丰年间,淮北一带捻军造反,他太爷爷为了躲避战乱,只身乞讨来到长江边王圩大庄落户。郝大风祖父是单传,父辈姊妹五个兄弟三个,他父亲在兄弟三个中排行老三。郝大风大妈十九岁嫁给他大伯,从二十岁开怀一直生到四十岁,齐刷刷地生了八个丫头偃旗息鼓。郝大风二妈二十岁进了郝家的门,当年结婚当年临盆,生到不能再生,生了七个丫头鸣锣收兵。郝家盼星星盼月亮,郝大风妈妈生了七个丫头后,终于生出个带把的。 这个带把的就是郝大风。郝大风终于在最后一刻搭上妈妈的末班车来到了人世间。 从郝大风太爷爷到郝大风这一辈,郝家在王圩大庄香火已经延续了四代。本想郝家香火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发扬光大,没想到父辈二十三个孩子中,就他一个男孩。郝大风从出世那天起,就肩负着郝氏香火在这遥远的他乡能否延续下去的历史重任,从妈妈肚子里出来那一刻,他就是郝氏一家三门的掌上明珠,二十二个姐姐群星捧月。 虽然郝氏三兄弟日子都过的紧巴巴的,郝大风七岁那年,父亲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离家十多里路以外的城关镇新式学堂里念书。一九六六年郝大风高中毕业,他的理想是报考安徽大学中文系,这时恰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年轻人心中的革命烈火一点就着,郝大风跟着同学们风风火火到全国各大城市串联,在天安门广场上更是豪情万丈,革命口号喊的震天响,激情似火,撼天动地。几个月的疯狂过后,郝大风回到王圩大庄,拿起铁锹跟父亲一起修起了地球。 十八岁的郝大风眉清目秀,瘦瘦的中等偏上的个头,脸洗的干干净净,穿着一件大半新的三个口袋蓝色学生装,灰色长裤,脚穿一双解放鞋,一把铁锹拿在手中实在是有辱斯文。队长王祖成斜眼瞅瞅他,觉得他这身穿着根本不像下田干活,倒像个出门相亲的公子哥。因为郝大风第一次参加生产队劳动,队长给他留了几分面子,没好往深里讲,跟他说:“大风,今天你就跟大秀嫂子她们在场地上打麦秸吧。” 大秀三十岁样子,是妇女队长,齐耳短发显得干练的很,协助队长给女人们派活。队长安排农活时,如果有不需要下田做的轻巧事情,优先安排大秀带着妇女们去做。队长安排郝大风跟大秀她们在场地上打麦秸,相对比较轻松,带有照顾他的性质。女人们在一起干活,叽叽喳喳话说的没完没了,因为没有男人在场,扯起荤段子来比男人还要男人,只要是男女之间的事,不论是裤裆里的,还是床上的,都是她们最感兴趣的话题。说起这样的事,女人们越说越起劲,夫妻间床笫上的种种趣事秘闻,口无遮拦,毫不讳言。今天因为有郝大风在场,刚开始她们还有点顾忌,可话题一展开就刹不住闸,郝大风仿佛跟空气一样不存在了。大喜子老婆胖大婶说:“二柱子跟他老婆大白天在家干那事,他老婆把裤子退到脚后跟,双手扶在床沿上,屁股撅的老高,二柱子从后面双手抱着老婆白花花的大屁股,像老母猪配种那样……”说着,一溜清亮的口水从她胖乎乎的嘴角流了下来。槐花说:“瞧瞧胖大婶那馋样子,回家脱掉裤子叫小大爷也抱着你的大屁股从后面……”没等槐花说完,女人们笑的一个个捂着肚子直不起来腰。胖大婶脱下布鞋追着槐花要抽她,槐花躲躲闪闪,场地上的女人乱着一团。女人们口无遮拦地胡扯,郝大风觉得既新鲜又不好意思,心里咕咚咕咚的跳,血液直往头上涌,低着头脸羞的红一阵白一阵。 女人们把男人挑到场地上的麦秸捆解开,均匀地摊在场地上,拿起连盖(把麦粒从秸秆上打下来的农具),手握连盖把,身体前倾再直起来,连盖头在半空中转个圈,啪的一声平平地拍打在麦穗上,女人们动作整齐划一,优雅而从容。可连盖在郝大风手里就是不听使唤,连盖头落地时不是站着就是斜着侧过身来,女人们瞅着他笨手笨脚的样子笑的直淌眼水,郝大风浑身仿佛被麦芒扎的一样刺挠,红着脸满头大汗。大秀赶紧跑过来,抓住郝大风的连盖手把手,身体挨着身体,一遍一遍地做示范教他。大秀上身穿一件旧了的白底碎花汗衫,薄薄的汗衫松松垮垮地罩在身上,里面空荡荡的,一弯腰两个硕大的乳房从领口一览无余,弄的郝大风眼睛不敢往下看,却又时刻惦记着,再加大秀身上散发出来年轻女人的气息,弄得他像猫咪闻到腥味一样,心里痒酥酥的。本来郝大风就紧张,这下他更打不好连盖了。 郝大风打不好连盖,可他能写一手非常漂亮的毛笔字。快过年的时候,邻居叔叔伯伯们拿着红纸到他家:“大风,帮我家写几张门对子吧。”郝大风来者不拒,写着写着,越写名气越大,拿红纸上门求他写春联的人越来越多,每年腊月下旬,郝大风家人来人往,忙的他连吃饭的功夫都没有。正月里村里拜年的亲戚一拨又一拨,看着家家户户大门上漂亮的春联,赞不绝口。大喜子舅爹爹说,他们村有一个清末老秀才,写一手好字,他觉得还是比不上郝大风的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不论年龄大的还是年龄小的,不论长辈还是晚辈,都叫郝大风“秀才”。 村南头王祖海家人口少,三间屋腾出一间作为学校,给村里的孩子们上学,有人建议,在学校门口挂块牌子,显得像个正规学校的样子。这天队长王祖成拿一块破“四旧”时从王家祠堂拆下来的木板,叫郝大风刷上白漆,写上“王庄小学”四个字挂在王祖海家门口。队长特地跟会计交代:“牌子写好了,给‘秀才’记两天的工分。”这下村里人眼睛睁的跟鬼掐的一般大,觉得“秀才”的字太值钱了,屁大的功夫写四个字,顶他们辛辛苦苦在水田里干两天的活,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几个跟“秀才”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感叹,埋怨当初家里没送他到学堂念书,不然的话,给学校写牌板这等好事就不一定能落到“秀才”的头上。从这天开始,王圩大庄的家长们把“秀才”当作楷模,教育家中不好好念书的孩子总是这样说:“好好念书,以后也像‘秀才’一样,写四个字就能挣两天的工分”。<br></h3> <h3>郝大风在得到“秀才”这个美誉时,他的另一个不雅的称号“书庸子”也在村子里悄悄地传开。 住在一个村庄乡里乡亲的,出门低头不见抬头见,遇见长辈要打招呼,见什么样人打什么样的招呼,这是农村孩子必须要养成的习惯。比如遇见平辈男人的老婆喊一声“嫂子”,遇见长一辈男人的老婆叫“婶子”或“大妈”,郝大风在城关镇上学,不经常在家里,即便回家也很少出门,对村里人似乎有些生分,他怕喊错人出洋相,为了稳妥,见人只是腼腆地笑一笑,既照顾了礼节又不会出错。一次两次倒也无所谓,次数多了村里的婶子大妈们开始挑他的礼:“大风这孩子不懂礼节,见人光傻笑,也不知道喊人,该不是念书念傻了,念成了‘书庸子’吧?”、“念书好倒是好,就怕把一个好好的孩子给念废了。”婶子大妈们闲言碎语。好话不出门,闲言传千里,一来二去,“书庸子”在村里慢慢传开了。闲话传到郝大风耳朵里,本来他就不善言辞,这下变得愈加沉默寡言。婶子大妈们看着擦肩而过的郝大风,瞅着他瘦高的背影,越看越觉得他像个“书庸子”,她们唉声叹气,满脸的苦相,默默地替郝家惋惜:郝家三门伙这么个独苗苗,鬼使神差的想起来送到大老远的街上念什么狗屁的书,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念成了“书庸子”。 农村小伙子到了二十岁,家里就急着要给他张罗对象了。郝大风一表人才,而且还是个高中生,又写得一手好字,这在王圩大庄甚至十里八村都是很稀罕的。虽说郝大风为人木讷一点,一些婶子大妈们背后偶尔说他是“书庸子”,但谁也没见他说过什么傻话,做过什么傻事,给他保媒说亲的人还是不少。胖大婶娘家远房侄女芳龄十八,个头不高不矮,人长的不胖不瘦,细皮嫩肉模样也好看,她有意撮合这门亲事。相亲那天,胖大婶娘家远房哥嫂一眼就看中了郝大风,俩人笑的合不拢嘴,说什么也要留胖大婶和郝大风在家吃中午饭。通过短时间相亲,主人愿意留他们在家吃饭,这里有两层意思,其一说明对小伙子比较满意,如果没有意外的话,这桩亲事就算成了。二是想利用吃饭的机会对未来的女婿在接人待物方面作进一步考察,毕竟选女婿是一件慎之又慎的大事,俗话说,买个烧饼还要捏捏厚薄。 相亲到了这一步,离成功就不远了,胖大婶圆圆的大脸上两只小眼睛笑成了逢,非常有成就感。 胖大婶娘家嫂子宰杀了一只鸡,再配上几样青菜豆腐之类的家常菜,东拼西凑,桌上一共凑了八个碗,在那个食品匮乏,青黄不接的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的艰苦年代,这已经是招待贵客的标准。第一次在准丈母娘家吃饭,按常理郝大风在饭桌上表现应该略显拘谨,但又不能过分的拘谨,既要说话,话又不能太多,叨菜时应先叨青菜豆腐之类的家常菜,待主人的筷子伸向桌上那碗鸡,并在其再三邀请和催促下,方可伸筷子叨鸡吃。郝大风头一回相亲,不知其中的奥妙和讲究,跟在自己家中吃饭一样,端起饭碗大大咧咧地把鸡肫叨进碗里,并自言自语道:“我就喜欢吃鸡肫。”胖大婶娘家哥嫂不约而同地转过脸,互相对视一眼,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胖大婶圆圆的大脸上堆着尴尬的笑容,为了缓和气氛,她说:“大风你喜欢吃就吃,也不是外人家,以后这里也是你的家了。”胖大婶嘴上虽这么说,心里却在想,大风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回家的路上,胖大婶拐着弯提醒郝大风,在亲戚家吃饭不能像在自己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尤其像今天第一次在未来的丈母娘家。饭桌上要注意观察主人的眼色,比如今天主人还没有动筷子,你就把鸡肫叨到碗里,往小里讲,是不注意场合,往大里说,是不懂规矩缺少家教。郝大风显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他文绉绉地说:“做人坦荡荡,喜欢吃什么就叨什么,应该没什么不对。”胖大婶依然和颜悦色:“那也要等主人先动筷子,你才能叨。”一路上胖大婶语重心长地交代郝大风接人待物方面的窍门和应该注意的事情,以期他以后在饭桌上不要犯这样低级错误。 第二天,胖大婶娘家嫂子回话了,说她家姑娘不愿意,胖大婶替郝大风解释打圆场,好话说了一箩筐,娘家嫂子面带难色,趴在她耳朵上说“你家侄女不知道在哪里听讲,说这孩子是个‘书庸子’,我好话歹话说了一堆,死丫头就是不愿意。”话说到这个份上,胖大婶不好再说了。晚上胖大婶到郝大风家串门,若无其事地跟他妈妈说:“三妈妈您老也别犯愁,瞅机会我再给大风介绍个漂亮的。”胖大婶随小孩喊郝大风母亲三妈妈。 郝大风第一次相亲就这样失败了。 胖大婶没用食言,半年后她又给郝大风物色了一个叫腊梅的姑娘,她是弟媳妇娘家村子的。腊梅和郝大风同庚,白白的,人长的也很喜俏,论相貌俩人倒是十分般配。胖大婶随娘家侄子叫腊梅母亲舅妈。相亲那天,胖大婶交代郝大风接受上次教训,郝大风心里觉得别扭,为了相亲成功,他点头答应。腊梅妈妈第一眼看到郝大风,挺斯文的小伙子,不像外面传的像“书庸子”,长相跟自家姑娘也很般配,自然高兴的很,一番家长理短的相亲程序,胖大婶客气说要回去了,腊梅妈妈那叫一个热情:“她阿姥(姑妈)瞧你说哪里话,进了门哪能饿着肚子回去,叫我以后在村里还怎么做人。”说着便起身到鸡笼里捉了一只鸡,菜刀在水缸沿上荡的沙沙响,她准备杀鸡招待贵客。 吃饭的时候,郝大风老想着上次像亲的事,显得越发的拘谨。然而这种拘谨腊梅妈妈特别喜欢,三番五次叫郝大风叨鸡吃,郝大风接受上次教训,嘴里“嗯嗯”地答应,筷子就是不往盛鸡的大瓷碗里伸,腊梅妈妈越看越喜欢,笑嘻嘻地把大瓷碗上面的鸡肫叨到郝大风的碗里:“大风你吃鸡!”。正常情况下,这时郝大风应该说一声谢谢舅妈,一切都完美了。不料郝大风一紧张,说了一句:“我不喜欢吃鸡肫。”腊梅妈妈的笑脸僵住了,尴尬地笑着说:“大风你喜欢吃什么自己叨。” 回家的路上,胖大婶绷着一张大圆脸,气鼓鼓地问郝大风:“你不是喜欢吃鸡肫么?”郝大风却生生地说:“我是说客气话。”胖大婶说:“大风呀不是婶子我说你,有这么客气的?你这孩子真是念书把脑子念成糊涂浆了,舅妈把鸡肫叨到你碗里了,你喜欢吃也好不喜欢吃也罢,说一声谢谢不就完事了……”胖大婶一路上喋喋不休,没完没了。郝大风像个犯了错误的小学生,跟在胖大婶后面一路无语。 两块鸡肫断送了郝大风两次相亲,也让他与两个漂亮的姑娘失之交臂,这事在四邻八村成了笑谈,郝大风是个“书庸子”也随之在四邻八村传开,因此没有姑娘愿意嫁给郝大风,婶子大妈们也知难而退,好长一段时间没人再给他保媒介绍对象了。<br></h3> <h3>郝大风二十六岁那年跟一个叫阿芳的姑娘结婚了。阿芳比郝大风大一岁,在农村绝对算得上嫁不出去的老姑娘。阿芳白皮肤大眼睛瓜子脸,身材也好,之所以愿意嫁给“书庸子”郝大风,因为她是个秃子,秃的很厉害,头皮上光溜溜的泛着红光,圆圆的秃脑袋上拿放大镜都找不到一根头发茬子,一年四季,哪怕是热死人的夏天,她头上总是裹着一条紫红色的头巾。结婚那天,阿芳把紫红色的头巾换成了大红色,看着倒也喜庆的很。 热热闹闹的婚礼结束了,银白色的月光如水,客人们迈着醉醺醺的步伐打着饱嗝,说说笑笑离开了郝家。二柱子弯腰在门口的大扫帚上撅一根细竹签,咧着嘴,将竹签捅进两颗铁锈一般黄黄的牙齿之间,嵌在牙缝间的一团肉泥被捅了出来,二柱子舌头在嘴里搅动两下,吧嗒吧嗒嘴把肉泥咽了下去。 洞房里只有郝大风跟新娘阿芳两个人了,抽屉桌上的红蜡烛火苗跳跃着,发出呲呲的声音,昏暗的新房里红光闪闪,一身通红的阿芳双腿并拢坐在床沿上,低着头一声不吭。郝大风走过来,坐在阿芳的身边,伸手解开系在她头上的大红头巾,看着她光秃秃的红头皮,手在她头顶上轻轻地扶摸,那种滑腻腻的感觉,如同摸在一件上了釉的精美瓷器上。阿芳的头垂的更低了,她羞得满面通红,恨不得立刻找个地洞钻进去。阿芳抬起手拨开郝大风的手,轻声啜涕起来,郝大风不知所措,问阿芳:“好端端大喜的日子,你哭什么呀?”“你既然嫌弃我为什么还要娶我?”阿芳的声音轻的只有她自己能听到,她把郝大风摸她的头看成新婚丈夫对她的羞辱。 阿芳的理解不能说没有道理。常言道,麻子面前不提坑,秃子面前不说灯。秃子百分百有护头的心理,哪怕目光在他头顶上多停留一秒钟都会极大地刺伤他的自尊心,更不用说用手去摸了。阿芳是个女人,护头的心理比任何男人都强烈,秃头成了她内心解不开的禁忌。在这个新婚之夜,郝大风摸她的头,触碰了她敏感的神经,她感觉受到莫大的伤害。郝大风不明白阿芳的心理,在解开她头上的头巾时,一个光溜溜的秃脑袋呈现他眼前,不禁心生爱怜,好端端的姑娘差点被秃脑袋给耽误了,本来想缓和洞房里沉闷寂静气氛,出于对阿芳的呵护和疼爱才摸她的头,没成想这正好触碰到阿芳内心深处最隐痛的地方。郝大风赶紧跟阿芳说:“我不嫌弃你。”阿芳仍然低头啜涕不止,郝大风急了,向她发誓:“谁要嫌弃你天打五雷……”阿芳急忙转身用手捂住他的嘴,郝大风就势把阿芳揽到怀里。 婚后的郝大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老婆孩子热被窝,平时除了很少说话,生性显的木讷外,他跟生产队其他农民已经没有任何区别了。 这天傍晚,队长王祖成从大队开会回来,火急火燎地给郝大风安排一个任务,事情是这样的。 近期公社安排人员对各个大队“抓革命,促生产”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要求检查不要走过场,深入基层,走村窜巷的查。大队刘书记立即开会布置,要求各生产队回去积极准备,并要在村子里最醒目的地方写上大标语。队长王祖成找到郝大风,交给他一张纸条,说这是大队刘书记安排的政治任务,叫他把纸条上“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八个字写到村东头大喜子家后墙上,交代他把看家本事拿出来,字要往大里写,能写多大写多大,并叫二柱子给他当助手,先把墙抹平,再刷上一层白灰。队长告诉他,完成任务奖励他五天的工分。 郝大风领了任务,到农机站找了一团旧棉纱,用布条捆扎紧,然后用剪刀修剪整齐。第三天大喜子家后墙上白灰已经干透了,郝大风把红漆倒进一个盆沿上有一个豁口的紫色瓦盆里,将捆扎好的棉纱当着笔,蘸上红漆,大半天的功夫,八个红色大字赫然墙上,二里路都能看得见。队长王祖成背着双手顺着墙根来回渡着步子,墙上的字虽然他一个也不认识,但横平竖直还是能看的出来,脸上荡漾着满意的笑容,频频点头连说几声“好”,晚上他叫会计把原来允诺奖励郝大风五天的工分改成了六天,他说这叫六六大顺,寓意这次检查顺顺利利。 带队检查的是公社革委会许副主任,一行六七个人在大队刘书记的陪同下直奔王圩大庄而来。许主任头戴蓝色单布帽,拎着一个黑色人造革手提包,包的拐角边缘黑色已经磨掉,露出里面的灰白色。许主任脚穿一双不知穿了多少年的三接头皮鞋,猛一看像谁家来了个城里的亲戚,瞅他走路不紧不慢的步子,说话不温不火的语气,脸上时刻挂着一团和气的微笑,眉宇间却又不失某种威严,以及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气场,无不彰显他是个令人敬畏的干部。许主任隐约看到远处二喜子家后墙上大红标语,表扬刘书记对这次检查高度重视,准备的也很充分,一路有说有笑来到村东头。 队长王祖成慌忙迎了上去,双手握住许主任的手,一副期盼领导大驾光临的表情。刘书记把王祖成介绍给许主任,王祖成说了几句热烈欢迎许主任光临指导的客套话,领着许主任一行人继续往村里走。许主任边走边介绍这次检查的重大意义,王祖成侧着身子边走边点头,真诚而恭敬。说说讲讲许主任一行来到了大喜子家的屋后面,许主任看着墙上醒目的大标语,微笑着连声称赞“好字,好字”,说着说着,许主任感觉哪地方不对劲,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继而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一手掐腰一手指着大喜子家的后墙,话说的断断续续不连贯了:“这……这简直……简直就是反动……”许主任话没说完一甩手,转身气冲冲走了。刘书记急忙扭头朝墙上扫了一眼,脸一下子也长了,指着王祖成的脸说:“老王呀老王,看你干的好事!回头找你算账。”说完小跑着撵许主任去了。队长王祖成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站在那里一脸懵相,会计跑过来在他的耳边小声说:“纰漏了,郝大风把狠抓革命的‘狠’字多写了一点,写成了‘狼’抓革命……就是那个大狼狗的狼。”王祖成听了大惊失色。 在那个政治挂帅的年代,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上面要定性为反动标语,至少要坐十年以上的牢。队长王祖成急匆匆地找到了郝大风,怒目圆睁,一张大长脸憋成了猪肝色,指着他的鼻子吐沫星乱飞:“郝大风呀郝大风,过年写那么多门对子也没见你写错一个字,单单这八个字你给我捅这么大篓子,人家都说你是‘书庸子’我还不信,现在看你不光是‘书庸子’,简直就是个傻子,傻的不透气!”郝大风平静地低着头,任凭队长指着鼻子数落他,一声不吭,他仿佛早就知道队长要来骂他。 王祖成气急败坏地骂郝大风是‘傻子’,这是在间接为这次标语事件定调,引导舆论,哪怕全村人现在都喊他傻子才好,这样事情就不容易与政治挂钩了,否则后果非常严重。 许主任准备把郝大风带到公社严查他的动机,队长王祖成说:“郝大风是‘书庸子’,可能是脑子一时犯糊涂,多写了……”没等王祖成说完,刘书记把话接过去,说郝大风相几次亲因为他是“书庸子”没成功,要不是他老婆是个秃子,至今他还打光棍。刘书记说这事就不劳驾公社领导了,他拍着胸脯向许主任保证,请他放二十四个心,大队将负责严肃调查,彻底把事情搞清楚,并将调查结果及时汇报给公社革委会,许主任这才同意把郝大风交给大队来调查处理。临出门时许主任转身再次交代刘书记,要认认真真地查,看他有没有什么背景,不搞清楚决不能放过。<br></h3> <h3>郝大风被民兵带到大队里,说是二十四小时反省学习。一个星期后的一个傍晚,郝大风老婆阿芳背着被服来到大队部,红红的秃头上渗出了细细的汗珠。这时大队刘书记正准备下班回家,一看气喘吁吁的阿芳,问她来搞什么,阿芳说:“听说大队里经常有人乱搞破鞋,我来看着大风,他这人思想不好,容易学坏。”刘书记气的脸发青,拍着桌子叫几个民兵把阿芳连拖带拽地弄了回去。第二天傍晚,阿芳又背着被服来了,还是那句话,担心她家男人在大队里乱搞女人,民兵又把她连拖带拽地弄回家。一连数日,每天傍晚相同的事情重复做一遍。刘书记不堪其扰,通知大队主任、民兵营长、妇女主任等班子成员,讨论郝大风反省学习情况。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调查,郝大风家三代都是苦大仇深的贫农,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动机,写错标语是因为他头天晚上跟老婆怄气,夜里没睡好觉,第二天脑子不够用,一时头昏眼花犯糊涂所致,纯属笔误。但郝大风写错标语的问题非常严重,造成的影响也非常恶劣,鉴于他在反省学习期间能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积极悔过反省,检讨写的也很深刻,会议一致认为,大队对郝大风的调查客观公正,对他在反省学习期间采取措施得力,效果也很明显,已经达到了预期目的。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革命精神,会议决定,从即日起停止郝大风在大队二十四小时反省学习,遣送回家由所在生产队监督他继续反省,并将会议决定抄报公社革命委员会。 郝大风扛着铺盖回家了。早晨太阳依旧从东边升起来,晚上太阳依旧从西边落下,屋后老榆树上缠着的金银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日子像流水一样从身边一天天流过去。郝大风老婆阿芳的肚子从瘪到圆,圆了又瘪,几年时间循环往复两次,她给郝大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一九七八年,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郝大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后,郝大风本来有机会留在城市工作,考虑到老婆孩子都在农村,他主动申请回到家乡柳树中学当一名语文老师。 二00八年,郝大风从他钟爱的三尺讲台上退了下来。儿子为了表达孝心,给父母在县城买了一套精装修房子,郝大风在里面住了一晚就跑回了王圩大庄,说城里闹的慌,晚上睡不着,还是住在乡下心里踏实。过了小寒,天气冷的让人伸不开手,春节快要到了,每年这个时候,郝大风打的到城关镇买一摞红纸,他准备给乡亲们写门春联了。郝大风把写好的春联一家一家地分好,几张叠在一起整整齐齐卷起来,然后挨家逐户给他们送去。 二0一四年,六十六岁的郝大风精神矍铄,身体硬朗,一头优雅的白发白的很纯粹,像特意染过的,彰显着他的儒雅和与众不同的气质。这一年,郝大风和阿芳结婚整整四十周年,孩子们商量好了,趁父母红宝石婚之际,给二老庆祝一番。准备到城关镇请摄影师给父母拍红宝石婚纪念照,女儿给母亲买了一个漂亮的假发,郝大风把它扔进垃圾桶,对女儿说:“你妈的头型早就刻在我心里,戴上这玩艺她还是你妈?”拍照那天,郝大风到理发店把自己一头心爱的白发剃掉,脑袋刮的像一个光溜溜的皮球。 前年柳树镇文明办在全镇举办好人评选活动,王圩大庄一致推荐郝大风参选,他以高票当选柳树镇“十大好人”称号。同年柳树镇文明办又推荐他参加县文明办举办的好人评选活动,郝大风同样以高票荣获大江县“十大好人”的光荣称号。县电视台记者采访他为什么每年自己掏钱买红纸给乡亲们义务写春联,他说:“承蒙乡亲们厚爱,我郝大风无以回报,鄙人就这点能耐,其他的事情也干不了。” 如今郝大风已年逾古稀,早晨天麻麻亮就起床,顺着村村通水泥路溜达几十分钟,中午一杯小酒,饭后小憩片刻,下午提笔在旧报纸上写一个小时的字,日子过的优哉游哉。最令郝大风高兴的是每年教师节,虽然已经退休在家,学生们仍然像以前一样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国外通过微信给他发节日贺卡,他拿着手机一遍又一遍地看,那种幸福和成就感让他陶醉不已。唯一让郝大风不高兴的是,叫老伴阿芳给他做红烧鸡肫,孩子们就是不让,说鸡肫胆固醇高。 </h3> <p>图片来自网络。</p><p><br></p><p>五星红旗,姓名:张步宇,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人,现居住在安徽省淮南市,闲暇时以读书写文章为乐,近年来在网络及各文艺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共计三十余篇。代表作《二秃子家的老槐树》获“经典杯”华人创作大赛小说类一等奖,《霜叶红于二月花》获散文类三等奖。《文艺作家》公众平台副主编、编委、协会常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