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春天的绿光芒——2018领读大会学习体会

淑丽

<h1><b>梅子涵先生在《绿光芒》中说,</b><font color="#39b54a">生命枝头的每一片绿叶或飘落的响声里都有闪耀的光芒,感谢我总能看见。</font><b><br></b>孩子站在《春天》里说,<font color="#ed2308">春天不只是生命和希望,还有悲伤的别离。</font></h1> <h1>  一句是教授创作儿童文学的扉页寄语;</h1><h1> 一句是学生上了儿童文学课后的心灵感悟。</h1> <h1>  应该说,某种人与事的闪亮登场,往往恰逢其时,又遇其势,时至势出,美好和力量便在那一刻绽放。<br>  恰如,儿童文学遇到了儿童,文字就变得温暖与灵动;<br>  又如,儿童遇到了儿童文学,成长便多了快乐与幸福……</h1> <h1>  好的儿童文学,如春天里一束绿色的光芒。你亲近她,生命、希望、诗意、美好,就会随着光的方向,照进你的内心世界。<br>  我也始终相信,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绿光芒,或炙热,或耀眼,既照亮着自己,又辐射着他人。</h1> <h1>  唯独,领读大会上的那束绿光芒,是那么宁静,连呼吸的声音都没有了。流淌眼前的光芒中,有期许的目光,有跳跃的心灵……<br>  其实,那束绿光芒,永远都在,依然宁静如初。</h1> <h1>  梅子涵先生,这位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老人,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积极倡导儿童阅读,是中国儿童文学阅读的推进者和“点灯人”。<br>  他的文字里始终有儿童,他的脚印里烙印着阅读,他的声音里总念叨着中国。</h1> <h1>  梅子涵先生说,<font color="#ed2308">领读儿童,让我们先领读自己;领读儿童,也是在领读自己,都是为了生命的成长。</font>如果儿童的生命能够优秀的成长,我们也能够获得幸福的话,最终的我们是为了国家,为了这个世界。</h1> <h1>  他倡议,教师在领读自己的同时,更要领读所有的孩子和他们相伴成长的人。<br>  他说,<font color="#ed2308">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font>。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就是阅读。</h1> <h1>   <font color="#ed2308">阅读之光哪里去寻?</font>朱永新教授的《我为什么喜欢儿童文学》给了我们答案。</h1><h3><br></h3> <h1>  从未改变的教育初心,童年时期的阅读缺憾,高中时代的作家梦想,民进同行的卓越贡献……使他对儿童文学情有独钟。他说,<font color="#ed2308">儿童阅读决定民族未来。文学是打开童年成长密码的最好形式,但儿童文学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认识</font>。他坚持每天阅读一本童书,他希望儿童在文学的滋养下,像文学中的那些人活着,像文学中那样的人去成长。</h1> <h1>  他呼吁设立<font color="#ed2308">中国阅读节</font>,倡议全民阅读,研制<font color="#ed2308">阅读书目</font>,建议<font color="#ed2308">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共读、亲子共读</font>……作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和全民阅读代言人,阅读,他日日精进勤勉;推广阅读,他一直在摇旗呐喊!<br>  <font color="#ed2308">一个人的梦想,一群人的追逐!</font>领读大会、公益阅读行、萤火虫读书会等,他们带着宗教般的虔诚去推广阅读。<font color="#ed2308">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行动之光哪里找?</font>让我们到《春天》里坐坐,在《小房子》里感受宁静。</h1> <h1>  深圳的周其星老师,怀揣彩色的阅读梦想,践行朴素的文学课堂。春天,在孩子们眼里永远是生机盎然。在文学化的儿童课堂里,孩子们在“最想走进谁的故事”中朗读,在“最是打动你的句子”中品味,在不同的“外婆”中感悟……</h1><h1> 课堂上,话语是平和的,背景是黑白的,但思考是深刻的,体悟是深情的:春天里的告别是更加伤感的。我们在爱中长大,没有微不足道的事,没有轻易忘却的人。</h1> <h1>  黄雅芸老师娓娓讲述的《小房子》,时间在变迁,环境在变化,在“变化是永远存在,又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追问中,引领孩子们站在哲学的角度思考:变化的背后,美好是永恒不变的。</h1> <h1>  两节儿童文学课堂是那样的相似,没有喧闹,而是多了宁静。正如梅子涵先生说,<font color="#ed2308">文学课堂就是用文学去克制儿童的不安定,让他奔跑如小鹿的生命,在安静的文学面前安静下来。让阅读和聆听文学的过程,像他们轻轻地呼吸一样从容自然。</font></h1> <h1>  这样有深度、有厚度的课堂背后,是站着一个功底扎实的文学教育者。<font color="#ed2308">语文教人学会母语,这是语文应有的样子;文学让人学会诗意和浪漫,这是文学特有的气质</font>。</h1><h1> 好的语文老师,要不忘对孩子进行文学甚至哲学方面的启蒙教育,这是为师者的使命。他们的阅读经历,他们的文学课堂,告诉我们:<font color="#ed2308">没有人天生都知道文学。是因为阅读了文学,于是才变作了搞文学的人,讲文学的人。</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文学之光哪里有?</font>领读大会上,有文学信仰的人,都是我们的“绿光芒”。</h1> <h1>  李学谦先生,关注原创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并对未来文学出版充满期待;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先生,以视频形式发表了《论儿童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养成》,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诠释了优秀的儿童文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人文意义;台湾儿童阅读协会顾问林永信先生,讲述台湾故事妈妈团体的发展与阅读策略,幽默风趣而富有哲思;童书电影课程项目负责人李西西老师,在童书和电影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阅读推广打开了一扇新窗。他说,每个人其实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根本电影。</h1> <h1>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宏光老师,以《文学化的儿童课堂》为主题,从“课堂材料、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学化的儿童文学课堂的构建。他认为<font color="#ed2308">以儿童文学的方法教学儿童文学,通过儿童文学发现儿童、观照自我就是选好文本、用对方法、观照生态的好的儿童文学课堂。</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诗意之光何以有?</font>绘本《宝藏》中的话,值得我们深思:<font color="#ed2308">有时候,人必须远行,才能发现近在咫尺的东西。</font></h1> <h1>  入围国际安徒生奖插画奖的绘本画家熊亮和绘本画家田宇,年轻却不气盛,上进而又浪漫。他们发挥绘画特长,用儿童的视角投身绘本创作,用成人的热情去点燃孩子们的爱和梦想。<br>  我想,这正是儿童文学给予他们的熏陶吧。<font color="#ed2308">因为最好的东西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font></h1> <h1>  对于我们来说,阅读是一场远行。远行的路再长,也要坚定地走下去,因为这是使命。<br>  彼时,近在咫尺的东西,是远行路上,我们一方面努力追寻着春天的“绿光芒”前行,一方面用自己的微光擦亮星星。</h1> <h1>  童喜喜老师说,<font color="#ed2308">我们改善中国,虽然生如萤火</font>。<br> 此刻,我们也想坚定地说,<font color="#ed2308">我们领读中国,虽然力量微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  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br></font><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010101"> 幸运的是,</font><font color="#ed2308">我在这里,你在这里,我们共舞。</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