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河“老挂面”

信阳新八景

<p class="ql-block">  潢川空心贡面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于唐朝,据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曾为历代朝廷贡品。贡面在信阳游河地域也得到了传承及发扬,游河至成镇以来,就有艺人师傅在游河地域从事贡面加工及传承,随着岁月长河的流逝,游河人把这种面条称为了游河“老挂面”。</p><p class="ql-block"> 游河“老挂面”选用优质小麦粉、菜籽油、精盐等,以传统手工工艺百遍揉和制成,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具有条细如丝,心似管状,筋通爽口,耐煮不粘,久不粘汤等特性。其也传承了贡面细,但皆有微孔,心似管状,工艺精巧,有“长素面、长亲面、龙凤面”等美称。</p> <h3>  李兵道,生于1952年,游河镇人士。从1978年开始在游河老街做油条、麻花、齐草等面食生意,同时也开始了做游河“老挂面”加工生意。2017年6月做为游河老街第一批移民搬迁至三官新村,在新村继续从事油条等面点及游河“老挂面”加工生意。</h3><h3> 做为游河“老挂面”传承人,李师傅对挂面生计有着深厚感情,四十年来始终保持着这份执着。李师傅说,这项手艺养活了他们一家老小,也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虽然自己已经66岁多了,但他是游河镇目前唯一坚持做游河“老挂面”的传承师傅,尽管<span style="line-height: 1.8;">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是事业,自己不用再辛苦劳作</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但做为传承人只要还能干动,就会一直就会坚持做下去。</span></h3> <h3>  李师傅爱人陈芝书,1951年出生。陈大姐祖上几辈人一直在游河老街从事面食加工以及其它买卖生意,家父亲陈登刚是当年游河镇有名的面点师,是十里八乡出色的游河“老挂面”传承师傅。年轻时的陈大姐也跟随父亲学习了各种面食加工的手艺,在1978年开始协助李师傅经营。</h3><h3> 陈大姐协助李师傅做好家庭作坊的同时,还要照顾家庭养育儿女,他们共有二女一子。夫妇俩吃苦耐劳,努力拼搏,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家庭幸福生活。三个孩子都在父母影响下,都走上各自创业的道路,现在事业做的都有声有色,家庭和谐幸福,走向富裕的新生活。</h3> <h3>  2018年9月28日,本人到访李师傅家,请教游河“老挂面”在游河镇传承情况,以及记录“游河老挂面”的制作过程。</h3> <h3>游河“老挂面”加工共有七道工序。分别和面、盘条、上筷子、上小架子、上大架子、晾晒定型、剪裁包装。</h3><h3><br></h3><h3>第一道工序:和面<br></h3> <h3> 李师傅和粉时加适量的精盐,经过反复揉捏揉推成面团,活成面团后要进行醒面,使得面团达到一定程度的韧劲及适合的软硬度,醒面的时间长短要根据天气的温度而掌握好。</h3> <h3>第二道工序:盘条</h3><h3>盘条时要将面团揉和到一定弹性及韧度,然后要两个人合力用刀将面团旋转切成盘条状,盘条过程中用本地产的优质菜籽油揉搓。菜籽油要经过细致的加工过滤,使得油的色泽清亮纯正,在盘整面的时候,面条保持原有的纯白,又能让面条上有淡淡的金黄色泽。<br></h3> <h3>第三道工序:上筷子</h3> <h3>将盘条面一段缠绕在右手筷子的顶端,然后双手左右穿梭将盘条面交叉缠绕在两只竹筷子上,单边缠绕的圈数,决定了制作出来挂面的粗细,圈数少则挂面粗,圈数多则挂面细。盘条面粗细程度全靠李师傅双手来拿捏控制,始终保持整盘条面粗细保持一致。</h3> <h3>李师傅盘条上筷子的速度非常快,四十年的手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h3> <h3>  说起面点加工及挂面的手艺,李师傅感慨万千。李师傅原也是务农为生,1972年与陈大姐结婚后,耳濡目染地看着岳父做面食加工,但当时岳父已经面食加工手机开始传授自己的子女,没有传授女婿这个“外人”的打算。直到1978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市场经营也全面放开搞活,为了女儿家的生活考虑,岳父开始传授女婿面食手艺。李师傅心灵手巧,学习非常勤奋,领悟的也非常快,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掌握了所有面食加工技术,同时学以贯通,完善、提高。</h3> <h3>第四道工序:上小架子</h3> <h3>上小架子就是对挂面进行头道拉伸,在拉伸过程中要将面条放入面粉中,沾上干面粉,以防止面条粘连。</h3> <h3>第五道工序:上大架子</h3> <h3>将上过小架子的(半成品)挂面,一只筷子插到架子上端固定,再将另只筷子均匀用力反复下拉,直到把筷子插入架子下端固定。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挂面上下粗细均匀,保持饱满圆柱形,这样晾干收缩产生空心。</h3> <h3>李师傅与陈大姐俩配合娴熟默契。<br></h3> <h3>第六道工序:晾晒、定型</h3> <h3>根据阳光的温度及时掌握挂面干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马上进行折弯定型,这样才能保证包装时挂面的品相,挂面过干就会折断,挂面过湿就会粘连,而无法定型。。</h3> <h3>晾干到一定程度时马上将挂面下架,进行切割、上下头按续码放,一小架子挂面用红纸条包扎成一捆,这一捆能做到在一斤左右。</h3> <h3>第七道工序:包装</h3><h3>挂面包装是按照传承的工艺流程,分步骤顺序来操作。最后用红纸条来捆扎,洁白的挂面中间扎着红腰带,讲究的是品相上乘,图的是大吉大利。</h3> <h3>  下午二点半,经过长达近六个小时不间断的加工,游河“老挂面”加工完成,清汤下挂面,炒一盘青椒肉丝下酒,酒是李师傅自己酿制的米馏酒。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生活就是这样看似平淡,但是这平淡中蕴含最平凡的幸福与快乐。</h3> <h3>  李师傅说,信阳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孕育出这一方特有的饮食文化。目前信阳市双井、甘岸等乡镇还有少数师傅在从事游河“老挂面”加工及传承,做为信阳地方一种特有的面食,希望游河“老挂面”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越来越多的面点艺人传承这门手艺,把游河“老挂面”发扬光大。<br></h3> <h3> 本美篇为信阳新八景·石岩原创。感谢李兵道师傅及陈大姐热情款待,以及协助顺利完成拍摄。同时祝愿李师傅、陈大姐及家人幸福快乐,生意越来越红火。</h3><h3> 美篇中关于对游河“老挂面”名称认定,是本人经过考察给予的个人意见观点,有不同意见者可给予指出及指导商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