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探访榜眼府第
感受美好家风
朋友贤兄在闲谈中提到,福建平和县霞寨镇有个武魁榜眼府。榜眼黄国梁武功盖世,“魁星踢斗”堪称天下武林绝招,嘉靖年间授任“御前侍卫郎”。<br></h3> <h3> 就这么一句话,我们便驶了两个出钟头的车,来到闽南山区。这里群山青翠,河水碧绿,风景秀丽。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小山村叫钟腾村,古称铜场。贤兄介绍说:这里地灵人杰,在科举时代,考中秀才、举人、进士的就有数十人,历来名声最著者,当推清朝辛丑科(1781年)武进士、钦点榜眼黄国梁。据传举世闻名的武榜眼黄国梁授任“御前侍卫郎”后,刚正不阿、竭尽忠诚、功德昭彰,乾隆皇帝为表其功,特赐白银一万三千三百两,于庚戌年(1790年)在其故里钟腾村朝阳楼对面风水宝地,营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宫殿式建筑——黄国梁榜眼府第。</h3> <h3> 放眼眺望,美丽如画钟腾村,古木参天,溪涧如网。榜眼府坐东朝西,背靠溪平山,北面远眺平和第二高山——双峰山。民居错落中,榜眼府第,鹤立鸡群,金碧辉煌,甚为壮观。来到榜眼府,府前立的《榜眼府家风》几个宣传栏十分显眼,栏横标写着“先贤立典范,家风传后人” “秀丽山村,美好家风” “家风正、民风淳、政风朗、国风清”引人注目。走进榜眼府,正门“一门诗礼流长泽,千载香烟锁白云”和主柱上“江夏分支光甲第,铜隆衍派振家声” 的两副楹联,同府院门庭楼景、花草石道、雕梁画栋、匾额题记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底蕴丰富、意蕴深远的榜眼府文化;</h3> <h3> 跨过榜眼府门第,府正殿乾隆皇帝亲笔题字“榜眼及第”金匾高悬正中,金匾下方挂“榜眼黄国梁”像、“忠孝廉节”四个大字以及“谒先祖、传家风,弘扬历史先贤品格精神”横幅;左右<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两侧悬挂进士选魁、亚魁、会魁、武魁、博士等金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天井两旁走廊墙壁分别贴挂平和黄氏祖训《家训十四则》《演前贤五戒》《演训民六谕》《武榜眼黄国梁慈母卢氏慎仪训示》以及《记载历代博士秀才进士榜眼成长过程》。这祖训以及历代先贤成长史向后人彰显了武榜眼黄国梁忠心报国及其母卢氏家教严谨、教子有方的优良家风。</span></h3> <h3> 贤兄的好友,陪我们一起参观的府内一位老者黄先生看我被这浓郁的家风文化吸引住,伫立 于《武榜眼黄国梁慈母卢氏慎仪训示》专栏前,全神贯注地仰读,便饶有兴趣地跟我们讲起了黄氏家风传奇故事:
朝阳楼(又名双叠楼),武魁榜眼黄国梁就出生在这里。自从他诞生那一天起,民间流传着榜眼黄国梁许多传说。时值乾隆盛世,钟腾村朝阳楼内有个忠厚朴实、豪爽耿直的农民黄天祥,甚有威望,其妻卢氏,更是以贤惠能干、家教严谨而享誉四方。他们所生七子,均明白事理、乐于助人,民间称赞黄家“教子有方个个棒,美好家风世代传”。卢氏家教甚严,孩子们个个学有所成。尤其是国梁,还不到学龄便求学心切,父母便把他送到私塾。在卢氏的悉心教导下,私塾先生的精心栽培下,加上小国梁自幼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便会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及其他古诗文。黄家孩子们尊老爱幼,见到长辈彬彬有礼,他们从小牢记母训:“惩凶顽、护弱小、扶正义”。村里孩子都尊小国梁为孩童世界的保护神;在卢氏的故乡小坪,数百年来还流传着“送王”的隆重习俗,便是源起于国梁教训“鬼王”的神奇传说。天祥夫妇为培养孩了们勤劳吃苦的精神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专门饲养了一群鸭,让孩子们在“鸭母坑”和周边的小溪去放养。
黄先生见我对放置在府内的几块石头感到好奇,便介绍说是”练武石。” 是黄国梁年轻时练武用的,每块重达三四百斤。卢氏对孩子们不仅严格要求,而且善于因材施教。她见国梁酷爱武术,喜弄刀枪,才艺出众,便与黄天祥商量,倾全家之积蓄,送他到当时最著名的大坪严峰祖祠武馆,拜谒名师,习练武功。国梁日夜苦练,困倦时耳边便响起母亲的谆谆教诲:“小苗汗水勤浇灌,勤苦为梯能登天”,于是他精神百倍、坚持不懈。功夫不负苦心人,短短几年,国梁武功大进,刀法更是超群出众,手握一百二十斤重的大刀,挥舞起来虎虎生威。<br></h3><h3> 卢氏见少年国梁武功出众,语重心长地教导他说:“孩儿仍须不懈追求,寻访名师,苦练绝招,将来方能成为保国安邦之栋梁!”少年国梁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于是,满怀凌云壮志,拜别父母,远离故乡,寻访名师高人。据传,后来他在一位隐居深山的世外高人精心指导下,终于练就了威震天下的“魁星踢斗”绝招。在1781年辛丑科朝廷殿试中,黄国梁以其超群的武功喜获榜眼,博得了文武百官的赞誉和乾隆皇帝的厚爱,并钦封他为“御前侍卫郞”,任职终身。</h3> <h3> 卢氏不因儿子在朝廷任要职而放松对其警示,黄国梁也不以蒙受乾隆重用而忘记母亲的训示:“为官要刚正、清廉、敬业,须保国为民,多做好事。”他任职14年,一心为民,保国安邦,功德昭彰。他曾随乾隆游历江南,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忠诚履职,屡建奇功;他曾奉旨平息云南边境叛乱,以威镇邦,以和感召,不仅迅速平乱,而且励精图地,使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乾隆皇帝为褒其功绩,先后2次赐银万两,为其建造了恢宏的榜眼府和余庆楼,让其功德永驻世间。黄国梁清廉履职,不贪图名利与金财。有一次回乡探母时,身边只带12两银元,本欲用来孝敬父母,而卢氏坚持分文不要,让他捐给慈善事业。于是黄国梁把身上的全部积蓄捐给了正在重建中的石晶宫观音圣庙。至今,在石晶宫捐资功德碑上,尚可见到黄国梁的芳名。</h3> <h3> “忠孝一门报社稷,文武双杰留清风”,与清朝平阳知县、著名清官黄元规“一门同堂”的“卫士长”黄国梁,在其母的敦敦教导下,“惩凶顽、护弱小、扶正义”、“刚正、清廉、敬业”……追溯当年,卢氏八十寿诞时,乾隆曾为她祝寿,御赐金匾“恩荣三代”;蔡新大学士也为她贺寿赠匾“莹堂四海”,这是卢氏教子有方的历史印证。至今,这些牌匾仍高悬于古建筑上,永远昭示着黄国梁家族的辉煌,良好家风代代相传。<br></h3><h3> 听了黄氏家族的传奇故事,贤兄深有感触地说:“风水宝地出贤人。其实,这风水宝地就是代代相传的美好家风!” 回程行驶在弯弯曲曲的山路,贤兄的话 “ 这好的家风就是风水宝地”一直在脑际缭绕……打开车窗,一阵清风徐来,顿觉心旷神怡,随口与贤兄说:好家风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正家风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一环,也是治国安邦的重要基础。国之栋梁出于家之苗圃,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内心深处激荡着浓厚的家国情怀,诗书济世、耕读传家、孝老爱亲、礼让睦邻、勤俭节约等好家风,深深地融入国人血脉之中。<br></h3> <h3> 在尊崇优良传统文化,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只有把好的家风作为一种重要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使之持续活化在中华儿女的衣食住行、日用伦常之中,让古老的家国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中华文化才能绽放更加自信的花朵,家国才会更美好。
文/摄影:陈俊乾/2018年国庆前夕<br></h3><h3><font color="#ed2308">阅读更多点击公众号或美篇文末 [关注]</font></h3><h3><font color="#167efb">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font></h3><h3><font color="#167efb">点击阅读:</font><a href="https://www.meipian.cn/1trvtmsy?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 style="line-height: 1.8;"><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又登凤凰塔</a></h3><h3><font color="#167efb">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