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年四月二十五日,筆者初槀此文,似未寫完,在赤道之國新加坡,有見故鄉的美食《大排檔》,異國它鄉也能享受南京美食,開心之余,想回鄉之際,再次品嘗金陵飲食文化,幸許本土夲味,用南京話說 : " 地道點 。" </h3><h3>筆者也 " 貪小便宜 ",在南京吃本土飲食,便宜點哦!因爲獅城消費價格是世界之最。</h3><h3>今秋返寧,是南京人,又是香港人,一句話 : 歸根結締是中國人。故鄉南京,也有自己一個溫馨的家,它在紫金山麓 ~ 梅花山莊,離我家不遠處,就有南京大牌檔,倆位姪女請雲妹與我品嘗,親臨二地之感受,叙入此篇。</h3> <h3>2017年4月,太太嘱我,前往新加坡最大的《画友》美術用品公司,為她在印度尼西亞的姪女購買美術用品,其铺頭是在烏節路的未端,離我家不远,约三個巴士站的車程,爱在異国它鄉走路的我,選擇步行,可以觀察到當地的風土人情,相機就成為我手中必备之物,它可以快速記録眼中風物 。</h3> <h3>是日,上午十時,從家中出發,近赤道的新加坡,早已被陽光照射得十分炎熱,烏節路上優美的街頭藝术品,令人忘记酷熱,巨大的玻璃浮雕图案,成為很有层次感的街道屏風,錯落有致地排列在街邊,我惊訝它如此清潔無塵,是誰讓它一塵不染 。</h3> <h3>家穿過一条馬路,就是新加坡最有名的烏節路,就象南京人愛去新街口,上海人愛去淮海路,北京人都會提到王府井大街 。新加坡的烏莭路是最有名的商業街,由於地處南洋的新加坡是發達國家,东南亞各國的富甲、游客,均爱在新加坡消费 。</h3> <h3>烏節路上的商厦林立,款式各異,建築各具特色 。</h3> <h3>繽纷的彩色塑像群,彰显烏節路上的購物魅力 。<br></h3> <h3>这组雕塑是反应馬来人的作品,作品名称就是馬来語,它反映四位馬来孩童在巨大的,有财富的瓷缸上嘻戯,筆者不識洋文,回到家中問了媳婦,大意如上,並影下說明,供大家细细了介。</h3> <h3>空中有通道,穿越烏節路面,是商厦之間的橋樑 。</h3> <h3>狮城的交通十分發達,巴士清潔干净,用我们講法:像招待外賓的客車。在此不是乏低偉大祖国的城市交通,近十年中国城市交通變化巨大,今見到新加坡如此干净的巴士,我们还需走一段路程 。</h3><h3>这是在烏節路上的一個巴士站 。</h3> <h3>年輕的靓男靚女在宣傳一種消暑飲料,热情地分发给路人飮用 。</h3> <h3>生活在新加坡的人,看来都充满朝氣 。</h3> <h3>新加坡城市多為馬来西亞建築 ,老建筑在新加坡得到完善的保護 ,不會輕易拆除。</h3> <h3>沿途走过,所見老建筑如此优美,具有南洋特色 。</h3> <h3>每到一處,如此干净、整齐,不會因一時完成接待外賓而去清潔,所見之處,就是如此,没有弄虛做假之感!</h3> <h3>一位看上去華裔新加坡老人,静静的坐在屋沿下看報,走进他,影下我很满意的照片 。</h3> <h3>隨手用照相機对著街邊屋沿,每間老屋,每個窗户都有特色 。</h3> <h3>不能不說這是中西合璧的一户,保留舊式建築原貌的同時,為什么修整得如此不假。 </h3> <h3>这是間古董店铺,來的太早,尚未開市 。</h3> <h3>夜店显得很静,抬上的碎冰機已有年份了,放大局部,供同好欣赏,此機鋳造工藝頗為精良 。</h3> <h3>沒有人管我,隨意譲 "老鬼" 入内盡興!</h3> <h3>寻找洗手間,隨便鑽入一處商厦,其装饰頗有藝術氛圍 。</h3> <h3>頭頂上的巨大風扇,看来是為裝飾美,而大過實用性,因為这里的每座商厦,冷氣开得很足。</h3> <h3>過街道後,绿樹叢陰處,白色大門前,有警衛站崗,這就是新加坡國家權利核心:《總统府坻 》。<br></h3> <h3>新加坡的 " 雨樹 ",技葉茂盛,生長在街道两傍,如同南京的 " 法国梧桐樹 ",既美觀又避蔭,是獅城之美。</h3> <h3>赤道之國的雨樹,是新加坡國民和游客的納凉之處。</h3> <h3>馬路傍的金属圆柱的顶部,製作精良,是城市建造者的匠心設計,狮子浮雕图案是銅鑄而成,是新加坡的標誌圖案,我想到家鄉南京的《辟邪图腾》,也是一樣的雄壯。</h3> <h3>走过縂统府,旁边就是这座號称:"狮城商場",這座巨大商場建㕖群,地下有四层商铺面,地上有九层商铺面,我要寻找的這間大型美術用品店"画友",就在这里的B 1层。</h3> <h3>從各個角度觀看,《獅城商場》的建築設計奇特 。</h3> <h3>尤為令我注目的是,意大利米蘭設計師創作的喼喱雕塑群《一家人》,它鲜明生動地刻划,呈现在如此繁华的現代商埸建築群前,是再合適不過的了。</h3> <h3>走進商場 , 譲我惊奇的发现,此處南洋,何来《南京大排檔》?</h3> <h3>熟習的招牌,令好奇的我,在廣告指引下,从一樓走上四樓。<br></h3> <h3>廣告盡顯南京人樸實憨厚的形象,在中國有句傳統說法,南京人是 : " 南京大籮卜"。</h3> <h3>新加坡《獅城商場》內,南京大排檔的装璜設計,依舊是保持著中國晚清老茶館風格。</h3> <h3>《南京大排檔》就在眼前,由於未到上午11時,尚未開市。<br></h3> <h3>《南京大排檔》開業於1984年,集金陵美食於一爐,深受故鄉食客歡迎,如今在中華大地主要城市開技散葉。</h3> <h3>人們食在大排檔,也享受古老南京六朝文化的氛圍,那種客倌呼叫聲,燈籠的暖洋洋氣息,如臨我們幼時老茶樓,這就是南京大排檔的魅力所在。</h3> <h3>以江南文化特色的用餐,体验傳統經營,店堂𥚃衣著傳统舊式服飾;迎客的老堂倌、巧手的厨娘、鄰家的小妹、街坊的小阿哥和功夫大厨與服务嫂,招待四方来客,深受食家好評。</h3> <h3>这幾幅图片是筆者在新加坡现場所影,看来是全部設施從南京運坻,在狮城装璜而成。</h3> <h3>我记得它創始舖頭, 開業在南京山西路美食街。以後越開越大,越開越多,在南京就有數間舖頭。</h3> <h3>这些都是南京大排檔的標誌形設計,其品牌已成南京餐飲業標桿,是中国十大餐飲品牌之一。</h3> <h3>這個角落的裝鈰,是中國江南古鎮的經典設計。</h3> <h3>新加坡餐飲業十分发达,是世界各国飮食文化聚集之地, 生存於此不易,看来《南京大排擋》的经营者,在此也動了一番腦筋!下了一番功夫!</h3> <h3>從展示的菜單,看出價格比南京贵,因為食材来自中国 , 空运而来,新加坡生活物價指數,在去年就成為 : 全世界消费最昂贵的城市。</h3> <h3>南京的朋友,見此價目表,一定會体體會到,生在物質充裕富足的中國,國民享受到價廉物美的食品,生在福中要知福哦 ! </h3> <h3>我想新加坡人走進此餐館,如臨中國江浙古老茶館,品味中國正宗江南美食佳餚外,更多的是中國江南地區文化。</h3><h3>我為《南京大排擋》落地南洋狮城点赞,深感故鄉温暖之風樸面而来,身在海外見之"南京"二字,親切之余,自己又接故鄉的地氣,中華民族正需要每個國民實實在在的努力!<br></h3> <h3>座落在中山門外的《南京大排檔》,離我住宅不遠,在南京苜宿園大街上,人氣很旺。<br></h3> <h3>來得太早,大排檔門前有位長者,用自製大筆,在石材地面,書寫大字,攀談中得知,先生是老三届知青,曆經人間愴桑,如今過上幽閑生活,年邁七十,身體頗健。</h3> <h3>2018年秋日,返回故鄉,這里是養育我40年的南京,它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藴的千年古城,我在外生活32年,每次回到南京如浴春風,享受親情,品味美食,吸吮藝術文化之氧。
</h3><h3><br></h3> <h3>每至夜晚,燈火輝煌,南京食客排隊,等候入座。</h3> <h3>是日,去中山陵晨運的我,就與三弟來此排隊,上午10時半開始派籌,等候人數齊後,方可憑籌入席。</h3> <h3>病癒後的大哥學淵,由女兒欣欣陪同來此,依他地説法,身體恢復尚可。<br></h3> <h3>老四夫婦携男孫,笑眯眯地從河西宅坻趕來。</h3> <h3>侄女欣欣是 " 海歸 ",居西班牙十多年,今已返回祖國,陪同家父來此應凑。</h3> <h3>眯眯笑的堂倌,準時上崗。</h3> <h3>堂倌說,我與老三是今天上午,第一位等候的食客。</h3> <h3>三弟愛閑聊,因為人數未到齊,依然要等一等,方可入內。</h3> <h3>偉大祖國,人民富庶,物貭充裕,人們享受到又平又靚的人間美食。<br></h3> <h3>電腦明示座位數量,一目了然。</h3> <h3>是日倆位侄女嫻嫻、欣欣,邀我們在《南京大排檔》小聚,家鄉美食,盡在此檔,以響油鱔糊,清蒸白魚,南京鹽水鴨和糖醋排骨…… 最為有名。<br></h3> <h3>昔年照片可見,在南京生活時,大哥的女兒小欣欣還抱在我手上,如今已是三十出頭的未婚女性。</h3> <h3>桔紅色運動套裝的小女孩 ( 前面中間 ) 就是三弟的愛女嫻嫻,如今也三十開外,是商埸上的事業女性。</h3> <h3>奶奶身邊的孫兒們,均已長大成人,老人早已長眠沃土,活著的下一代繼續見證人間愴桑。</h3> <h3>倆位侄女,嫻嫻早已成家立業,欣欣以事業爲重,暫且名花無主。</h3> <h3>三弟是點菜高手,與他常有飯局應凑有關,點的菜餚,均合大家口味,往往最後買單的也是他。</h3> <h3>這里食客很多,但上菜很快,一會兒就上滿餐桌。</h3> <h3>《南京大排檔》的鹽水鴨口味香嫩,口味與別不同,代表金陵特産鹽水鴨的特色。</h3> <h3>清蒸白魚肉質細膩,江浙美味!</h3> <h3>揣上來的響油鱔糊,盅內熱棘棘的油花翻滾著。</h3> <h3>看著這幾塊精品糖醋排骨,直流口水!</h3> <h3>薄皮小籠飽是南京名點,你看鄰桌的小姑娘 ( 圖下 ) 咬下一口,就感受到肉質鮮嫩,滷汁溢出。</h3> <h3>江浙人愛吃街邊小吃油炸臭豆腐,能臭味一條街,人們説吻起臭,吃起來香。</h3><h3>如今街邊小吃也登上大雅之堂。</h3> <h3>這道小菜是白籮卜皮用醋醃治而成,又酸又甜,是開味小菜哦!加上用酸梅入味,往往上桌就槍光。</h3> <h3>雅緻的戲台,每晚都有評書彈唱,食客們身臨其境,眼看,耳聽,口嘗的快樂人生!</h3> <h3>點唱的曲牌,令人懷舊一番。</h3> <h3>環境有書香幽雅的一角,也有老南京人相聚攀談,在此亦樂!</h3> <h3>所有食品都是現炒現做,透明公開,食客也可以自選端取。</h3> <h3>有與環境協調的半透明幕簾,給二三知己幽會,顯得堂食中的人性化。</h3> <h3>食桌排列如同圍棋小桌,雖視角擠逼,食客很投入,傍若無人,依然覺得食得安心。</h3> <h3>外國友人也常來棒場。</h3> <h3>你看這場面壯觀,氣氛熱烈,是真正的大排檔。</h3> <h3>跑堂的男女青年,聽説繁忙的節假日,召請本地大學生兼職,其貌不差。</h3> <h3>三弟一家五口。</h3> <h3>大哥父女二人與四弟夫婦。</h3> <h3>姪女欣欣有心精選壽桃蛋糕,並親自點燃,祝賀二伯伯我生日快樂!</h3><h3>蛋糕在燭光下盡顯美麗。</h3> <h3>情不自襟的我,在孩子們唆使下影相留念。</h3> <h3>二伯伯在故鄉過生日,侄女嫻嫻精選一束鮮花,祝賀生日快樂!照片令我心暖肺腑。</h3> <h3>在寧的兄妹合影留念,就缺在廣州繁忙的小弟學輝,一年又一年,發覺又與往年有所差異,人生就得珍惜當下!</h3> <h3>吹完蠟燭,就是許願,我許何願?衹有自己心中肚明,切完蛋糕,例牌結束,蛋糕分發家人,口入饟中,親情由心而起,謝謝南京的親人哦 !</h3> <h3>姪女欣欣切下第一碟蛋糕給壽星公。</h3> <h3>口感與賣相俱佳的生日蛋糕,多謝姪女欣欣!</h3> <h3>午後席散,雲妹與我妹徐虹棒著鮮花,沿苜軍路行走10多分鐘,回到梅苑山莊家中,姪女嫻嫻送來的生日花束,客廳滿屋芳香。</h3> <h3>遠在新加坡的倆位孫兒,用手機視像通話,祝賀爺爺生日快樂!此時,長孫Mason問我 : 爺爺幾歲? 爺爺我答道 : 爺爺七十又三。 長孫明白後,驚呼 : 哦 ! 呀 !爺爺怎麽這樣大?…… </h3><h3>是的,爺爺就是與你們一樣,清楚記得從兒時至少年,成為學徒工的青年,…… 受到良好教育的江蘇省國畫院 ,…… 艱辛的香港壯年生活,…… 很快就步入暮年,轉眼飛逝的歲月,…… 年幼的孫兒倆,生活在發達的國度,養尊處優,怎麽能理會到爺爺的辛勞的一生,……</h3><h3>圖片,是倆位孫兒在新加坡的近影。</h3> <p>故鄉老屋,已居近十八年,記得友人有購此屋之欲,我記得,吾兒早就講過 : 這是祖屋,不會賣的。</p><p>是的,此屋應是我有生之年,長相撕守的人生之根,這是故鄉之根哦!</p><p>客廳這幅油畫照片,影於1998年,距今已有20年,那時我頭髮烏黑,今已是蒼蒼白髮的垂暮老人,我用數十年的生命,獲得吾兒享受到最好的教育,是我們定居香港目的所在,吾兒1998年5月在美國完成學業後,在香港影的家庭相,影像的背景是我親手繪製,在香港的徒弟安琪清先生影之,顯得如此珍貴。</p><p>最愛南京梅花山莊家中的客廳,愛在這塊小天地慢步,它在我心目中夠大,座鐘每小時會敲響,它告訴我,珍惜時光,分秒必爭!</p> <h3>香港銅鑼灣有間《崇光百貨》,頂層有各國工藝美術品售賣,上圖好象是西班牙的小工藝品,選擇一牛一狗,是雲妹與我之屬相,相依40余載,初時許多人看不好此段姻緣,如今我們早已老了成白頭,望著這二件裝飾味的工藝品,人的婚姻在於互相謙讓,達至相濡以沬。</h3><h3>圖下這臥睡的磁狗,是雲妹購得,它好吃懶作之樣,一點不象我,勤苦之中的我,是我一生所求,自以為甘味其中……。</h3> <h3>生日之時,想到自己的收藏,至愛的珍藏應是 : 南京《雨花石》,色彩絢麗,斑爛多姿,粒粒不同,它是天工造物,在故鄉的家里,還是在香港的家中,我都放置一盆水養《雨花石》,我能陪伴雨花石一生,而雨花石的生命,能與世長存,這是我愛雨花石的緣由。</h3><h3>學凱初槀於2017年4月新加坡 完槀於2018年10月中國南京<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