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是个好日子,结婚的人儿很多。回老家的路上,碰见一迎亲车队,十二辆黑色奥迪,好不气派。感叹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同时,发现婚车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地进步。</h3> <h3> 解放以前,农村结婚是很简单的,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基本上不用准备什么,两个铺盖卷到一块儿,亲戚街坊四邻凑到一起热闹一下,就算结婚完事了。奶奶今年95岁,她回忆当时结婚的情形,一个字——穷。</h3><h3> 爷爷家境不好,一岁多的时候就没有了娘,太爷一人拉扯大了两个孩子,爷爷的哥哥从小在隔壁村的财主家里做长工,在十五岁那年南下当兵去了。爷爷到了适婚的年纪,太爷托人说媒,可家里太穷了,有谁家的姑娘愿意嫁过来呢。后来一个跟太爷关系不错的长工牵了线,爷爷是个实在人,知道这门亲事不易,农忙时步行4公里去给奶奶娘家帮忙。结婚的彩礼是一袋小米,是太爷去亲戚邻居家借来的,因为不同人家的东西所以借来的小米成色不一。没有婚车,爷爷套了一辆马车把奶奶娶了回来。</h3> <h3> 70/80年代,物资匮乏,农民收入不高,温饱是那个年代的生活目标。在农村,过去结婚嫁妆都是由娘家人准备,没有彩礼之说,家庭好一点的,陪嫁给姑娘的嫁妆就会多一些,家庭一般的也会陪嫁一些,主要是衣柜之类的生活用品。男方只需买点衣服及生活用品。那个时代,有钱人家的彩礼是“三转一响”:自行车要“飞鸽”牌或“永久”牌,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蝴蝶”牌,收音机要“红星”牌。当然结婚也没有什么婚车之类的,最好的情况是会有一辆自行车。</h3> <h3> 时代在改变,经济在发展,人们生活改善的同时,物质需要也越来越多。只不过如今的结婚,让人想到的就是买房买车,幸福要用“钱”去衡量,至于彩礼,堪称是“天价”:“万紫千红一片绿”,即 “一万张紫色五元钞票,一千张红色百元钞票和一堆绿色五十元钞票”(二十万元左右)。当然,“确认过眼神 遇见对的人”这种情况要另当别论的。至于婚车,28888元的奢华梦幻车队也是有的。</h3><h3> <font color="#010101" style="">(图片来自网络,不足之处,多多交流😃😃😃)</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