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山下工美特展

可伯

<h3>山下工美出生在东京边上一个小镇里,高中到美国求学,就读于西雅图的艺术院校。日本俳句诗歌、插花艺术、禅意庭院,都给她以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启蒙。她的作品,利用材质和光影共同营造的艺术效果,用最简洁的语言,剥离丑陋和美,创造全新的影像体验。如今,她已经成为与波点女王草间弥生齐名的当代艺术家。</h3> <h3>贝克特与他的文字</h3><h3>塞缪尔·贝克特是居住在法国的爱尔兰作家,其最有名的剧作是《等待戈多》,1969年,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h3><h3>山下工美从贝克特家人处获得了他的部分手稿,从中选取他的笔迹,在纸上创作出贝克特的头像。仔细观摩,可以找到“I'm listening”、“No more”等字样。</h3> <h3>弦(木板、线钉、七色缝纫线)</h3><h3>2016年,山下工美在朋友位于夏威夷的家中度假,朋友忽然让她快看,天边一抹绚丽的彩虹🌈,这不是世界上最美的了吗?她望着彩虹,脑海里想起的是外甥女爱奈的可爱模样,她觉得那才是世界上最美的。故此创作了这幅作品。</h3><h3><br></h3> <h3>星座·爱奈(木板、线钉、单一缝纫线)</h3><h3>长大了的爱奈</h3><h3><br></h3> <h3>某人的脏乱(Someone else’ mess)</h3><h3>这组作品是山下工美用各种脏军靴踩在白色床单上创作完成的。儿童天真浪漫的干净面庞与脏乱脚印的细节矛盾共存,表达这个世界,成人往往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战争、贫穷、家庭虐待等强加给孩子,并造成他们的伤害。</h3><h3>这组作品,在国庆日的今天,也让成人反思。和平年代里,还有多少孩子在饱受饥饿,还有多少孩子在承受原生家庭有意无意的摧残。作为父母,作为社会,该如何让孩子带着澄澈的双眼步入成年。</h3> <h3>细部的脚印</h3> <h3>0 to 9(雕刻木板、光、影)</h3><h3>雕刻出的数字木板,通过侧光投影成孩子的侧脸。</h3> <h3>山茶花(铅笔、PC热塑性材料)</h3><h3>山下工美将折纸艺术反其道而行之,关注线条隐藏的部分。她将山茶花折纸打开,一艘飞船正驶向山茶花芯,穿梭在线条营造的不同空间里,平衡宁静。</h3> <h3>展开的宇宙</h3><h3>这是25张经典折纸打开后的作品,折纸包括动物、花朵和物品,无缝拼合,大地充斥着各种线条,所有的生物相互牵连。</h3> <h3>弧(雕刻木板、光、影)</h3><h3>仔细看,仅仅是一张雕刻的木板,横置在光源之上,投影出抱膝的女子形象。一样梳着马尾,为什么有头部很像我自己的感觉?!</h3> <h3>问号(雕刻木板,光,影)</h3><h3>雕刻木板为叹号❗️,在左侧光源的投射下,表现为问号❓</h3><h3>生活中对事物的印象来源于我们眼中的世界,但看到即是存在吗?记得恩宇在大同中学时的老师推荐的书目里,有刘慈欣的《三体》,在读这套科幻三部曲之前,需要先读一本简明哲学读本。叹号与问号之间的世界,也许年轻一代比我们看得更为透彻。</h3> <h3>哭了,我的作品立意太低。</h3> <h3>兴奋地提着评论展览所得的袋子,进行了即兴创作。光影效果里,呈现出右手热水瓶,左手买菜篮的菜场归家老年妇女之形象,在建国69周年的国庆,表达着国民幸福生活的愿景!立意一下就拔高了!</h3> <h3>展览位于环球港四楼,即将闭展,观者寥寥,假期倒可以去安静一小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