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世界之《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

丁晓宇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这是丁晓宇的第176篇原创知识笔记</font></b></h1><h3><br></h3><h3>本笔记阅读指数:★★★★☆</h3><h3>栏目归属:宏观趋势</h3><h3>阅读口感:冬瓜排骨汤</h3> <h1><b><font color="#ed2308">★阅读缘起</font></b></h1><h3><br></h3><h3>2018年9月19日,2018杭州云栖大会在云栖小镇拉开帷幕。在上午的主论坛中,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压轴登场,并着重谈到了新制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h3><h3><br></h3><h3>与此同时,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互联网大佬纷纷发言,展望人类社会未来。</h3><h3><br></h3><h3>其实前年,马云就提出未来人类社会将会进入“五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h3><h3><br></h3><h3><b><font color="#ff8a00">实际这种“新”,不是简单的新旧更替,或套用一个新的概念,而是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一种基于未来的重新定义。</font></b></h3><h3><br></h3><h3>未来已来,看清这个时代很重要,当下的各行各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焦虑,其实制造业更是如此,冷冰冰的机器会因为互联网基因的植入,会变得有温度,并慢慢融入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世界。</h3><h3><br></h3><h3>崇拜马云,更多的是佩服他的思想、他的前瞻、他的视野,虽然制造业未必是他擅长的领域,但是这篇发言,依然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h3><h3><br></h3><h3>但这篇发言更多的是理念上的,给大家敲响了警钟,更多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和落地。这几天,结合参观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结合起草集团公司董事长在第八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上的演讲,更加激起了我对智能制造的好奇。</h3><h3><br></h3><h3>恰好看到了夏妍娜、赵胜的《中国制造2025:产业互联网开启新工业革命》,便赶紧买回来学习。</h3> <h1><b><font color="#ed2308">★作者简介</font></b></h1><h3><br></h3><h3><b>夏妍娜</b></h3><h3>中国工业4.0的先行者,产业互联网的布道者。</h3><h3><br></h3><h3>全球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硅谷)秘书长、德国工业4.0研究院常务理事、华制智能工业4.0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深圳华制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h3><h3><br></h3><h3>2006年,在日本名古屋和日本JMK株式会社合资创办了“日本制造业研究中心”,对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布局、研发体系和供应链体系有超过10年的深度观察与研究。</h3><h3><br></h3><h3>长期往返中德两地,2013年率先将“工业4.0”概念引入中国,并提炼出九大技术支柱: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已为多家中国上市公司提供工业4.0战略定位、智能制造升级和并购重组等咨询服务。</h3><h3><br></h3><h3>著有畅销书《工业4.0:正在发生的未来》,2015年该书位居京东商城经济年度新书榜第一名。</h3> <h3><b>赵 胜</b></h3><h3>硅谷创客资本创始人、以色列洼地科技创始人。</h3><h3><br></h3><h3>游历过百余国家,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能够从全球宏观经济角度观察经济运行,对未来技术趋势和产业变革深有洞见,投资侧重点聚焦在信息技术和生物科技领域。</h3><h3><br></h3><h3>目前常住硅谷,管理硅谷与以色列的两支高科技投资基金(美元),运营“投资硅谷以色列”科技交易平台和“硅谷高科技项目池”两大项目,帮助中国资本与美国、以色列高科技项目快速对接。</h3><h3><br></h3><h3>现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工作顾问,吉林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委贝会委员。</h3> <h1><b><font color="#ed2308">★名家推荐</font></b></h1><h3><br></h3><h3><b>吴晓波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b></h3><h3>在“中国制造”改变全球经济格局,进入由大转强之际,智慧互联成为转型升级并催生新兴产业的关键,势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引擎。本书对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清晰展现了“互联网+制造”的发展蓝图。</h3><h3><br></h3><h3><b>马士华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b></h3><h3>中国制造业亟待建立一条敏捷、灵活、具有高度适应性的供应链系统。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为此提供了革新的基础,以横向集成实现价值链间的资源整合,以需求端到供应端集成达到供应链生产流程的整合,从而为企业打造出全新的集成化供应链。本书从全球化的视角恰为建立新型供应链系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h3><h3><br></h3><h3><b>曾玉波 智造大讲堂创始人、前海尔智能制造负责人</b></h3><h3>经济环境在变,发展模式在变,竞争格局在变,消费者在变,消费方式在变,商业模式在变,人口结构在变,网络化和智能化更是在飞速变化。你跟得上吗?阅读此书,让你更好了解这个变革的大时代。</h3> <h1><b><font color="#ed2308">★阅读指数</font></b></h1><h3><br></h3><h3>本书定价:49.00元,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h3><h3><br></h3><h3>推荐阅读指数7.2分,阅读难度指数4.5分,全书正文共246页,适宜专注速读,所花时间约4个小时。本书我读了3遍。(备注:指数满分10分)</h3> <h1><b><font color="#ed2308">★内容导读</font></b></h1><h3><br></h3><h3>本书从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入手,在全球视野下展现新一轮工业革命在世界主要工业国的发展趋势和实施策略,总结出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两大目标和五大特点,并且详细剖析了新工业革命的九大技术基础,以及这九大技术基础之间的联系,让读者能清晰全面地了解新工业革命在欧洲(德国)、美国的全貌。</h3><h3><br></h3><h3>本书案例丰富,多是来源一线调研,可借鉴性强,借鉴全球经验,解构了中国制造2025的顶层设计,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领域,提出中国制造2025落地的实施方略以及面临的管理挑战。</h3> <h1><b><font color="#ed2308">★思维导图</font></b></h1><h3>建议放大浏览。</h3> <h1><b><font color="#ed2308">★知识要点</font></b></h1><h3><br></h3><h3><b>1.“三个时代”“四次工业革命”的逻辑梳理和脉络溯源</b></h3><h3><br></h3><h3>人类社会5000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h3><h3><br></h3><h3>这三个时代的区别在于“基础设施”的不同:农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土地”,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是“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h3><h3><br></h3><h3>在过去的230年里,这个世界一共发生了四次科技或工业革命:</h3><h3><br></h3><h3>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84年,以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为标志,历时86年;</h3><h3><br></h3><h3>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870年,以美国辛辛那提电力的投入使用为标志,历时99年;</h3><h3><br></h3><h3>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1969年,以美国硅谷第一台可编程计算机的诞生为标志,已历时44年,还将延续10-20年;</h3><h3><br></h3><h3>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2013年,以德国汉诺威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的智能制造诞生为标志,至少需要用30-50年的时间来观察演进发展的趋势。</h3><h3><br></h3><h3>第五次工业革命预想为2045年,超级人工智能技能飞速发展,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h3><h3><br></h3><h3><b>2.不确定时代的三大关键因素</b></h3><h3><br></h3><h3>第一个关键因素是用户和市场。“未来的商业形态是产销合一”。</h3><h3>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员工和组织的关系。</h3><h3>第三个关键因素就是科学技术本身,也是最核心的因素。</h3> <h3><b>3.工业4.0解决方案=软件+硬件+服务</b></h3><h3><br></h3><h3>软件: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知识工作自动化等;</h3><h3><br></h3><h3>硬件:工业机器人、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h3><h3><br></h3><h3>服务:顶层设计、系统集成、软硬件一体化等咨询服务。</h3><h3><br></h3><h3><b>4.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本质</b></h3><h3><b><br></b></h3><h3>本质是未来全球新工业革命的标准之争,各个国家都在构建自己的智能制造体系,而其背后是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h3><h3><br></h3><h3>核心是智能制造。</h3> <h3><b>5.德国工业4.0的战略框架要点</b></h3><h3><br></h3><h3>可以称为“1438”模型。</h3><h3><br></h3><h3>一个网络(信息物理系统(CPS)网络)</h3><h3><br></h3><h3>四大主题(智能生产、智能工厂、智能物流、智能服务)</h3><h3><br></h3><h3>三项集成(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h3><h3><br></h3><h3>八项计划(标准化和参考架构、管理复杂系统、工业宽带基础、安全和保障、工作的组织和设计、培训与再教育、监管框架、资源利用效率)。</h3><h3><br></h3><h3><b>6.第四次工业革命两大目标</b></h3><h3><br></h3><h3>(1)智能制造,包含五个方面: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h3><h3><br></h3><h3>(2)智能工厂,有三大特征:信息基础设施高度互联;有实时系统;从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到信息化。</h3><h3><br></h3><h3><b>7.第四次工业革命特点</b></h3><h3><br></h3><h3>互联、数据、集成、创新、转型。</h3><h3><br></h3><h3><b>8.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九大技术支柱</b></h3><h3><br></h3><h3>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工业大数据、工业机器人、3D打印、知识工作自动化、工业网络安全、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h3><h3><br></h3><h3>互联网时代的三大底层基础设施: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和工业大数据。</h3><h3><br></h3><h3>两大硬件技术: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h3><h3><br></h3><h3>两大软件支持:知识工作自动化和工业网络安全。</h3><h3><br></h3><h3>面向未来的两大终极技术: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h3> <h3><b>9.“中国制造2025”顶层设计</b></h3><h3><br></h3><h3>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h3><h3><br></h3><h3>一条主线: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h3><h3><br></h3><h3>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h3><h3><br></h3><h3><b>10.工业4.0模式在企业的演进路径</b></h3><h3><br></h3><h3>从生产车间的纵向集成到产业链的端到端集成,再到生态链的横向集成。</h3><h3><br></h3><h3><b>11、中国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有四个建议</b></h3><h3><br></h3><h3>第一是标准化+模块化,第二是从规模化到个性化,第三是互联制造,第四是数据制造。</h3><h3><br></h3><h3>标准化、模块化和数字化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和前提。</h3> <h1><b><font color="#ed2308">★案例分享</font></b></h1><h3><br></h3><h3><b>●海尔:家电业的工业4.0</b></h3><h3><br></h3><h3>在工业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发展大趋势下,传统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控制网络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而海尔不仅建立了互联工厂,还将其向全世界公开透明,代表中国企业走向工业4.0迈出了坚定的第一步。海尔互联工厂是顺应全球新工业革命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潮流,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积极探索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智能、智慧工厂。</h3><h3><br></h3><h3>海尔理解工业4.0的本质就是互联工厂,就是要互联出用户的最佳体验,实现大规模定制。它有三个基本特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户全流程参与,实现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以及全流程的可视化;与用户实时互联,从产品的研发到产品的制造,以及到海尔的供应商、物流商,全流程全供应链的整合;自动化生产和用户个性化相结合,也就是说海尔完成了由为库存生产到为用户生产的转型。</h3><h3><br></h3><h3>在海尔,互联工厂是整个用户交互定制平台的一个系统,目前用户交互定制平台有四种模式:模块定制、众创定制、专属定制,以及未来为了实现整个U+智慧家庭的全套智慧方案的定制。目前海尔的探索已经实现了模块定制和众创定制。</h3> <h3><b>●沈阳机床:i 5数控系统打造“指尖工厂”</b></h3><h3><br></h3><h3>i5是指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信息化(informatization)、网络化(internet)、智能化(intelligent)和集成化(integrated)的有效集成。该系统误差补偿技术领先、控制精度达到纳米级、产品精度在不用光栅尺测量的情况下达到3微米。</h3><h3><br></h3><h3>在此基础上推出的智能机床作为基于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实现了智能补偿、智能诊断、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补偿可以智能校正,误差可以智能补偿,根据目标对象进行补偿,能够实现高精度;智能诊断能够实现故障及时报警,防止停机;智能控制能够实现主动控制,完成高效、低耗和精准控制;智能管理能够实现“指尖上的工厂”,实时传递和交换机床加工信息。</h3><h3><br></h3><h3>i5数控系统的技术开发,不仅攻克了数字伺服驱动技术、实时数字总线技术等运动控制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同时融汇了移动互联、大数据中心等时尚技术,使得特征编程、加工仿真、实时监控、智能诊断、远程控制等网络智能制造以及工厂分布式、分级式布局得以实现。原来70分钟的数控机床加工准备时间被缩短到5分钟。管理人员凭借一部手机就可以在千里之外实现管理。“i 5”系统使工业机床“能说话、能思考”,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工业效率提升20%。</h3><h3><br></h3><h3>由于“i5”智能机床已经实现了“互联网+”,沈阳机床计划打造出一个“I平台”,让智能制造从单机扩展到无限群体。“I平台”可通过网络对售出机床生命周期全过程实施监控。所有纳入平台的机床是正在使用还是处于停机状态、在加工什么、加工进度如何、质量如何、有没有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维修保养?“I平台”终端一目了然。</h3> <h1><b><font color="#ed2308">★实践体悟</font></b></h1><h3><br></h3><h3>离开体制,有幸加入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典型的智能制造民营企业,一年多的实践,让我对智能制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h3><h3><br></h3><h3>作为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的一名研究生,魏杰董事长高瞻远瞩,洞察趋势,自创业以来,就带领团队始终<b><font color="#b04fbb">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高端服务商,专注于为汽车、航空、重工、新能源、医疗器械等先进制造业提供整套的智能制造工程系统解决方案,</font></b>逐渐将一个名不见传的大学生创业小作坊,发展成为一家集生产、销售、研发、服务于一体,年产值将近4亿元的科技型智能制造企业,具体业务<b><font color="#b04fbb">主要涵盖非标制造(工装、夹具、量具、模具、感应器)、智能制造(自动化设备、应用系统及集成)、批量制造(汽车零部件、外协加工)</font></b>。</h3> <h3>大家可能会问,上海精智为什么不直接取代客户去做批量产品,而要投身异常繁琐的制造业的服务业?其实,这是上海精智对未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的一个深度把握,我们要解决的,就是当前制约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瓶颈。</h3><h3><br></h3><h3>众多的小微制造,如同珍珠散落在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却没有一个成熟的平台把这些珍珠串起来,变成一串精美的项链。</h3><h3><br></h3><h3>事实上,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能够使得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化,能够有效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生产率和竞争力,是一种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趋势。</h3> <h3>按照这一发展目标,2006年,集团公司开始涉足工装、夹具、量具、模具、感应器等非标制造以及车间调度系统、小型自动化;</h3><h3><br></h3><h3>2014年,开始整合自动化设备制造,为客户提供先进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装备设计制造改造;</h3><h3><br></h3><h3>2016年,开始升级并整合带信息化的自动化,深度开发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系统,提供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方案,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努力实现多赢的局面。</h3><h3><br></h3><h3>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努力向大中型企业学习精益管理经验,同时也对中国制造的行业痛点有了更深入的体悟,更加坚定了“在制造中服务、在服务中制造”的发展之路。</h3><h3><br></h3><h3>为了更好地改变中国制造业“跪着卖设备、站着修设备”的行业痛点,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贴身、贴近、贴心的“管家式工厂”这一先进服务理念,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客户制造产品更有效、更有序、更高能。</h3><h3><br></h3><h3>在“管家式工厂”整个智能制造工程系统解决方案中,主要包括三个维度:</h3><h3><br></h3><h3>一是为客户的产品工艺提能升级去提供整套的制造工程解决设计方案,也就是Solution;</h3><h3><br></h3><h3>二是让这个方案落地的技术和产品,就是制造工程系统,也就是Manufacture;</h3><h3><br></h3><h3>三是对客户的整体的、全方位的、360°的快速服务,也就是Service。</h3><h3><br></h3><h3>由此形成了上海精智独特的“SMS”核心竞争力,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对客户的服务达到了全覆盖,真正成为客户有脑有手、贴身服务的好管家,最终要让上海精智“管家式”服务覆盖全球先进制造业,努力实现中国智造的宏伟蓝图。</h3> <h3>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推进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其基础是“深度融合”,就是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集成运用于制造业全产业链,实现设备与设备、设备与工厂、各工厂之间以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无缝对接,推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模式的革新,以敏捷制造、精益管理、精准服务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协同。</h3><h3><br></h3><h3>实现智能制造,不是传统的更新换代,其结果是“深度变革”,就是实现了用户与生产者之间关系的重大变革,由过去以产品供给为主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价值链,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用户需求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价值环,并衍生出以“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新经济。所以,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b>谁拥有智能制造,谁将拥有美好的未来</b>。</h3><h3><br></h3><h3><b>回想当初,上海精智创立时我们用的公司英文简称就是A&amp;I,即Accuracy and Intelligence,若干年后,人工智能AI蓬勃兴起,在IOT(物联网)的基础上,AI+制造业成为历史必然,这是未来人类社会的趋势,也是产业的价值所在,必将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b></h3><h3><br></h3><h3>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数字化是企业提升供应链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那些能够提升自身数字化供应链能力,进而建立数字化生态圈的企业,将凭借智能预测、智能服务以及智能决策等新兴能力优势,改变甚至重塑自身所在的行业。</h3><h3><br></h3><h3>为了更好践行“管家式”服务理念,今年我们正式提出<b><font color="#ed2308">数字化生态圈解决方案,探索“AI+ME”系统架构,助力客户的供应链透明、可视,进而与供应链上下游伙伴共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font></b>。</h3> <h3>梳理这篇读书笔记时,正值国庆节,69年前的今天,随着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宣告,中国人被甲午战争压弯的脊梁终于挺直!</h3><h3><br></h3><h3>犹记那年,星星之火猛然势起,燎原之势不可阻挡,谁能想到当初仅12人的团队在不经意间已强大如斯?为何?</h3><h3><br></h3><h3>古人常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忧民之所忧,以己之力解民之难,集众之力塑民之所愿,才有了今天的中国。纵观历史,枭雄扼腕的原因大抵如此。</h3><h3><br></h3><h3>愿景伟大,使命光荣,价值观正,吸引力自来。没有阶级制度、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不仅仅是共产党的愿景,也道出了百姓的心声,百姓不拥护这样的团队又该去拥护谁呢?哪怕真正的共产主义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我们正在通往共产主义的路上。</h3><h3><br></h3><h3>上海精智亦然如此,我们坚信,在“汇聚全球工人的智慧,让中国智造无限可能”的使命愿景感召下,在以魏杰同志为核心的创业团队正确引领下,我们一定可以打造中国特色红色创业贵族,一定可以让上海精智成为中国智造民族品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h3> <h1><b><font color="#ed2308">★深度思考</font></b></h1><h3><br></h3><h3><b>1.如何理解新制造?</b></h3><h3><br></h3><h3>以下内容摘录自马云的观点:</h3><h3><br></h3><h3>IT主要是为了控制未来,而DT是要创造未来;IT时代把人变成机器,DT要把机器变成人;IT时代是“依赖知识”,DT是“发挥人类的智慧”;IT时代是“以我为主”,DT是“利他为主”,要有平台思想,enable others,让别人做的更好,让别人更强大。只有让别人更加强大,才能变成平台。IT是标准化、规模化,DT要求独特化、个性化、灵活性。</h3><h3><br></h3><h3>新制造是基于DT时代思想的制造业。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不好好用好这些新技术的企业都会失败。不是制造业不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h3><h3><br></h3><h3>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重新定义客户、市场,重新定义供应链,重新定义所有的制造商、运营和服务,这是一场思想革命,更是技术革命。</h3><h3><br></h3><h3>定义新制造的标准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你是不是知道客户是谁,消耗生产里有没有数据。工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流水线,可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数据时代,同样可能是流水线,但这个流水线是个性化生产。<b><font color="#1564fa">工业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一样东西的能力,而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东西的能力。</font></b></h3><h3><br></h3><h3>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未来没有纯的制造业,也没有纯的服务业。不能寄希望制造业创造就业,“通过制造业回归就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未来的制造业不是创就业的大军,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机器人,是人工智能,<b>未来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b>。</h3><h3><br></h3><h3><b>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其魅力不是在制造本身,而是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和服务能力。</b></h3><h3><br></h3><h3>中国这样的国家,一定是现代服务业成为主要的发动机。流水线的东西都是标准化的,可以被机器替代,但个性化、创造创新的东西是机器未必能替代的。</h3> <h3><b>2.如何看待未来世界?</b></h3><h3><br></h3><h3>孙正义认为,烦恼、想象、创造是人类的特权,电脑今后也将拥有自学能力,电脑自己编程的时代将会到来,今后的世界将像是科幻小说一样,脑构造计算机一定会诞生,能比人类更加敏锐地洞察和发明,搭载这种计算机的机器人会超过人类,不与其共存就没有未来。</h3><h3><br></h3><h3>本书作者也相信人类与优秀的机器人能够幸福地共存。</h3> <h3><b>3.在未来机器冰冷的时代,什么东西最有价值?</b></h3><h3><br></h3><h3>这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困惑的话题,我觉得孙正义说的这个观点很有启示,孙正义说:“我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妈妈做的菜,妈妈和女儿在公园里面手牵手,未来是高感知人群的时代,人和人之间情感连接是最有价值的。”</h3><h3><br></h3><h3>所以,不论智能技术如何发展,最终都是为了让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致力于打造一份有温度的知识笔记</font></b></h1> <h3><b>●丁晓宇</b></h3><h3>*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政治工作部主任,战略决策委员会委员、秘书处秘书,军官校内训讲师</h3><h3>*EMN企业管理 高级顾问</h3><h3>*ETC俱乐部上海站 秘书长</h3><h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h3><h3>*同济大学MBA(在读)</h3><h3>*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硕士</h3><h3>*原大连陆军学院军事学学士</h3><h3>*海军军医大学原党委秘书(海军中校)</h3><h3><br></h3><h3>(声明:本笔记为非盈利分享,禁止任何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鸣谢原书作者夏妍娜、赵胜,插图来源书本图片、微信图片、百度图片、海霞摄影作品)</h3><h3> </h3><h3>(2018/10/1)</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h3><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 有一种爱叫做点赞 ·</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欢迎转发朋友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