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图文/赵春雷</p><p> 黑龙江省饶河县地处祖国的东北边陲、乌苏里江畔,全县十二万人口。在饶河县大顶子山下乌苏江岸畔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一全国仅有的五个赫哲族乡之一,四排赫哲族乡,</p><p>这里是赫哲萨满文化发源地,著名的《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赫哲族人的桦树皮传统制作技艺更是历史悠久,与中华传统工艺美术史一脉相承。</p><p> 赫哲族人长期居住在森林中和江畔上,过去以狩猎和打渔为生。在原始状态下,他们为了生存用鱼皮制作衣服裤子用来遮体,用桦树皮制作撮罗子、船只用来居住和捕鱼。这些用具是伴随着赫哲族人的生产、生活而产生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创造,它的特点是实用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赫哲族人的鱼皮、桦树皮工艺品发展为以观赏性为主体的一种艺术形态,代表着这个民族特有的美学特征,从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演变为满足非物质的文化精神需求。赫哲族人在宗教祭祀的桦树皮物品上绘画图案、图腾,发展到运用雕镂、拼接、粘贴、镶嵌、烙烫、缝制等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不再以实用性为主体,而是以观赏性为主体。这些艺术品有表现赫哲人伐木、捕鱼的生产画面,有表现赫哲人喜庆、吉祥、祝福的场面,有表现赫哲人宗教信仰的图腾、有表现自然山水、风光的景观,有表现现代幸福生活的图卷。这些艺术品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赫哲族人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技艺,它蕴涵了赫哲族的精神和历史,具有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审美价值,是中华工艺美术花园的一朵奇葩和宝贵的精神财富。</p><p> 从赫哲族人的桦树皮工艺品制作技艺来看,其演变与发展也经过了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赫哲族人制作的桦皮工艺品最初多以粘贴、镶嵌为主,其工艺画也是以平面居多。随着制作工艺的改进,赫哲族人制作的桦树皮工艺画,也从原始的在树皮上简单的拼接粘贴,发展到镶嵌、雕刻、镂空、插接和烙烫等工艺综合运用,有的作品融入了中国画的水墨元素,有的作品运用西方油画技法,作品中表现山水风光、亭台楼阁、花鸟鱼虫,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维妙维肖,使赫哲族桦树皮工艺画不断推陈出新,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p><p> 工艺美术因为植根于社会生产,是人民特别是劳动大众的创造,同时又丰富了人民生活,因而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并永远地焕发着艺术青春。赫哲族人的桦树皮工艺品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生活基础,被广大的赫哲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喜爱。2006年,饶河县赫哲族桦树皮手工制作技艺第一批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赫哲族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艺术精华,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p><p> 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制作技艺,是我们这一代传承人的神圣责任,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工艺精品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让这种传统的民族技艺发扬光大,让中华工艺美术的大花园的鲜花竞相开放。</p><p><br></p><p>下面请欣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赫哲族桦树皮制作技艺传习所、黑龙江省饶河县那丹树皮画工艺坊制作的部分桦树皮画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