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于心的“滕王阁之秋”

~ 向阳

<h3>  最容易忘记的,就是只存在记忆中,所以想将这一次收获记在笔尖里。太多的话想说反倒语塞,那就从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课,管建刚老师的《螳螂捕蝉》开始</h3> <h3>  听了那一堂课,我感受最深的一处是管老师用少年两个字贯穿了全文,文中的少年走入了每一位听者的心中。</h3><h3> 一开始管老师让学生猜自己的年龄后问学生的年龄,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是<font color="#ed2308">12岁的少年</font>。我只是肤浅的以为管老师谈话导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直到听完一节完整的课,管老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教学内容的精彩,一切尽在不言中) </h3><h3><br></h3><h3>管老师:文中的少年成功劝阻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是</h3><h3>生:智劝</h3><h3>(用智劝的“智”组一个词并找近义词 </h3><h3>提问:“聪明”到“智慧”之前到底是近还是远?)</h3><h3>……</h3><h3>管老师:管老师活了47年 我的认识是,如果你的聪明是为自己用,那就叫聪明。如果你的智慧是为别人用、为班级用、为集体用是为国家用,这个聪明就叫做智慧。那个少年的聪明是为谁用?</h3><h3>生统一回答:为国家 为百姓</h3><h3>管老师:所以 <font color="#ed2308">少年真·智·慧·</font></h3><h3>管老师最后画龙点睛的一问:<font color="#ed2308">你们是少年吗?</font></h3><h3>生1:是</h3><h3>生2:是</h3><h3>生3:是</h3><h3>生4:嗯 我觉得应该先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然后才是少年</h3><h3>管老师:我们都是少年,但我非常喜欢他。他觉得自己和文中的少年相差甚远</h3><h3>(最触动我心的是管老师最后几句话,一节完整的课管老师循循善诱,我们的思路都被管老师牵引着,最后意味深长的说着)</h3><h3>管老师:<font color="#ed2308">我们都是少年哦!对不对</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我们都是少年</font></h3><h3><font color="#ed2308"> 少年们 再见</font></h3><h3><br></h3><h3> 管老师的最后一问,确实令人深思,最后几句话更引起我们的思考。少年这两个字已经超越了名词解释中的年龄成分,赋予了担当 贡献 为国家。管老师不仅做到了教书,更达到了育人,教书育人于无形之中。</h3><h3> </h3> <h3>  从视频中我们能感受得到,管老师是一位非常幽默风趣,能引导人的好老师,管老师的语文课堂中,也非常注重写作教学的穿插。而且在与我们分享指向写作的阅读中,他是这样亲切的坐在地上与我们进行面对面的交谈。</h3> <h3>  赵志祥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一点是他非常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步步的增加难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85分 92分 95分 95.5分 100分 附加分120分 140分 150分),不断的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语文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赵老师非常善于引导学生一点一点的克服每一个困难,学生以更强的激情去学习文言文,那节课中,学生不仅达到了识古字,更懂古文。</h3><h3><br></h3> <h3>  邓锦芸老师亲自带着我们去尝试这种唱读古诗、古文、国学经典的方法,我们在邓老师的带领下乐趣颇多。<br></h3> <h3>  古诗与文言文教学中,罗才军老师采用提取古诗原文仿写模式。学生能在现实中运用古文表达情感,而且与我们分享了许多学生们的作品。</h3> <h3>(这是一位学生采用罗老师的方法写的一段古文,妈妈批注更胜一筹)</h3> <h3>  通过两天的学习确实需要反省,是不是自己淡忘了初心,当初决定要做好一名老师的时候,是否曾经说过要把快乐送给课堂。<br></h3><h3> 登高望远 羁绊你前行的不是远方的路,而是你还没敢迈出的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