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期一周的“学本研修”圆满结束了。感谢来自重庆市教育界的罗华渝、余华云、何云山三位专家为我们献上的精神食粮,专家们的精彩解读,让我大开眼界,获益匪浅!</h3> <h3> 来自重庆市29中名师罗华渝主任就“智慧教育、大数据背景下的云课堂、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共建”进行了精彩讲评。让我们了解了“三通两平台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就是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人人通、人人用,它是相关政策完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均衡配置,建立适应教育模式变革的网络学习空间,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完善准入机制,“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科技进万家早已经不是梦想。</h3> <h3> 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贫穷与富贵,落后与先进,其实早就限制了人生。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和受教育的条件决定了他的发展空间。看看这幅图多让人匪夷所思,我们的教育体制让多少有一技之长的学子望而止步,望而兴叹,无缘功成名就。这难道不值得我们重视和深刻反思吗?</h3> <h3> 何谓“U型理论”,《大学》教导我们的是,所有伟大的领导力和成就的根源是内在的教化,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这一点。原来内在教化的关键是“格物致知”的能力,了解这一过程似乎是“修身”以建立深层领导力的关键,而破解这些深层次的过程及其内在的关联,正是本书的精髓与核心。在《大学》中,这一过程被描述为七个冥想的步骤或空间:(1)知;(2)止;(3)定;(4)静;(5)安;(6)虑;(7)得。何云山教授讲到的“U型理论”好深邃,所谓U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先沉淀后提升。这么深奥的哲理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学习。<br></h3> <h3> 特别是格罗斯曼的“PCK”理论让我对当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Cochran,King和DeRuiter认为PCK是教师在学校背景下,为了特定的学生的教学,联结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的方式。PCK包含四个成分:学科知识,学生的知识(能力、学习策略、年龄和发展水平、态度、动机、前知识),背景的知识(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和自然环境),教学法知识。他们用维恩图表示这四部分是怎样重叠在一起的,PCK位于交叉部分的中心,图小表示新手教师的PCK,图大表示有经验的教师的PCK,随着教龄的增加,图形变大,每一成分的知识增加,重叠部分增多,表示教师的PCK发展了。这个PCK,尽管专家讲完了,我还是不知所云,现在都还云里雾里呢,以后得多学习才行。</h3> <h3> “教师成长阶梯”也让我倍感压力,力不从心。看看我们老师多累呀,步履蹒跚还得一步一步向上爬,哪怕精疲力竭也不能停下脚步。教师要教到老学到老,为教而学,为学而学,披荆斩棘,步步惊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教师的成长需要在时间长河中由智慧之流水永不停歇地润泽,教师只有时刻反思,才能在渐悟与顿悟中豁然开朗。当然,深刻的反思需要时间来提炼与淘洗,教师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陶冶和铸就,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h3> <h3> 以前一直以为教师的成长就是教师个体不断学习的过程,听了专家们的讲座才明白,原来教师的成长更离不开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促进与激励。</h3> <h3> 我学习了201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后就是要规范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担当,还要多学习这些文件精神,在工作中,合理利用有关教育条例,维护我们教师的合法权益。</h3> <h3> 我知道教师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刁蛮的家长,他们自己管理不好孩子,有时对孩子放任自流,甚至会和家长发生矛盾和冲突。我们要明确告诉家长,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弯竹子是不能生直笋子的。子不孝,父之过,如果是教不严,才是师之惰。因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教育,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家庭更容易和学校站在同一战线,所以家庭一直是学校教育可借助的力量。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学校和家庭都认为只有彼此教育观念和行为一致,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h3> <h3> 现行课程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调查表明,43%师生认为现行课程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学术性轻师范性,49.8%的师生认为主要问题是重理论性轻实践性,7.2%的师生认为主要问题是重传统文化轻现代科学知识。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借鉴一些教育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情况,我国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教育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真心希望我们的课程教育少一些花样,少一些折腾,只有理想的学校课程才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根本目标。</h3> <h3> 希望“教师的声音”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师的疾苦能得到解决,教师的合法权利能得到保障,让教师能真正的静下心来专注教育教学工作,让“尊师重教”能得到具体体现。</h3> <h3> 总之,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只有家校共育,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一周的学习,几位教育专家的“学本研修”讲座,我感触很多,受益很多,思考也很多。教育教学工作学无止境,任重道远,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可砥砺前行,争取做一名更加优秀的人民教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