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隐咖啡店

Ella

<h3></h3><h3>听说公司附近这家无名小店很久了。去年有一次在隔壁买东西曾向店内张望过一回,见店内空空如也,只得作罢。因缘际会,再度与同事一起探店,已是几个月后的事。 一家咖啡馆老板仗着咖啡好喝,就把店开在大隐隐于市的地方,这不奇怪。可明明是个很好找的地方,却不但不挂招牌,连该从哪里进门都要寻思一番,这就有些不寻常了。 进门落座点单后,号称[行走的X光机」的我,便在后台悄悄开启了3D扫描模式: 小店空间极小,形状也不规则,然而收拾得极其干净,一切井井有条。 搭配咖啡的比利时焦糖饼干,成本小贵;牛奶是台湾味全(后来换成了日本明治)。再看看,放牛奶的冰箱品牌是金城;放音乐的蓝牙音箱是B&amp;O;桌上素净的透明玻璃瓶里点缀着一两支鲜花;餐巾纸是未经漂白的原木色;咖啡纸杯也是原色且为双层防烫的设计。 扫描初步诊断结果:店主是细节控,对品质有要求。 再看看戴口罩的店主本人,不紧不慢、不卑不亢、彬彬有礼、气质干净。虽说微笑中透露着腼腆,亲和力却很好,给人以一种安心感。不过寒暄也仅限于进店前五秒。一旦开始做咖啡,他就会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怎么理人。0搭讪、0导购、0推销,还真是让我这个社恐体质的人感到格外精神放松。 咖啡端上来,好喝程度远超过预期,堪称惊艳。并且价格也很公道,美式15元,拿铁18元。回去的路上小伙伴纷纷表示,这个地方,咱们下次还来。<br></h3><h3></h3> <h3></h3><h3>因为觉得咖啡好喝,次日中午原班人马又组队去二度探店,临走买单我们几个加上了老板微信,本想说今后微信点单或叫外卖会更方便。还记得微信上我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老板,打包六杯以上是否有大的拎袋?(试图微信预订和享受外送服务的事,后来被证明,纯属是我想多了。) 过了一会儿,老板扔过来两个橘猫的表情包。 “你也喜欢猫?” 我问。 紧接着就是一大波我见过的、没见过的各种猫猫猫猫的表情包排山倒海而来。 下班前,才收到店主微来的一条消息:“你喜欢灰原哀呀?”(我的头像) 咦?看来老板也是个日漫控。不错不错。 顺便说一句,小店门口有一株颜色很浅的单瓣樱花。暮春时节,店里望出去就是一大朵粉白色的棉花糖。微风吹过,漫天花片扑簌簌扬起,实在是美得惊人。<br></h3><h3></h3> <h3></h3><h3>自此之后,每个工作日的午咖啡时间,几乎都会来此处打卡。非工作时间,偶尔也会来坐坐。 社恐见面,分外安静。特别喜欢这家店的重大原因之一就是老板不怎么理人。你做咖啡,我看书,彼此当彼此不存在。 与标准商业化运作跑量的品牌咖啡店不同,小店的店主对做咖啡这件事,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虔敬之心。在他做咖啡的时候,你会觉得世界都变得格外安静。不管店里有多少客人在等待催促,他仿佛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着那个沉默却专注的背影,常常莫名就被感动。在日复一日回购咖啡的同时,我还注意到其他一些细节,比如, 老板每天早晨营业之前会自己先测试今日的咖啡口感,自己试过没有问题才给客人做。如果哪天实在来不及试就直接做给顾客喝,他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心; 偶尔有客人给了现金,收钱找零之后,老板会先去仔细洗手,再回来继续给下一位客人做咖啡,洁癖到感人; 怕饭菜味道干扰到咖啡店本来的气氛,老板很注意不在自己店里吃工作餐,而是会躲到外面去吃; 如果店主感冒,即便戴着口罩,小店的前后门一定会是打开通风的状态。并且等咖啡的时候,我们还会被建议到门口去晒晒太阳; 为了保证每一杯咖啡到顾客手上都是最佳口感,对于一单杯数太多的订单,和那些远距离的外送订单,店主总会温和而坚定的婉拒。有时候一些熟客喝完一杯要再来一杯时,也会被老板以健康为由而限量。似乎营业收入从来都不是他首要考虑的问题。 有顾客自己不小心打翻了刚做好的咖啡,他会善意地为客人立刻再做一杯,自己吸收成本。 如果顾客抱怨咖啡不好,他不仅立即主动为客人重做,并且在随后的很多天里,还会想方设法地追踪咖啡味道不对的凶手是谁(豆子、机器、粉量、时间控制等等)。</h3><h3>收走咖啡杯的时候,店主会留意顾客是否喝完。如果没喝完,会寻思是不是自己哪里没有做好。 正是这些细节,不断提升着小店在我心里的分数。</h3><h3></h3> <h3></h3><h3>当然,在我暗中观察店主的同时,店主也没有放弃他观察我这个陌生顾客的机会。每天中午的出现,一旦和平时有任何不同,立刻就会被发现: “今天怎么没有涂口红?”(跟朋友在外面吃饭后直接来买咖啡,确实没补) “衬衫上的别针,是挪过位置么?”(第一次戳歪了,确实拔下来重新别过) “今天心情不美丽?”(你说的没错) “今天看起来很忧郁啊!”(你说的又没错) “你今天面色苍白。”(公司值班次日,确实是熬夜脸) 除了当面给点评,老板回复微信时,也会冷不防就扔出一条对你的观察诊断结论: “行走的大脑。” “你笑得真少。” “你这个人还是有萌点的。” “你可能工作业余是两种人。” “有没有人说你很复古。衣着,书籍,还有聊天内容。” “你应该穿越一下,去民国做一名教书先生。” “如果说按照市场分析的话,你就是除去60跟30剩下的那10。” “细心如你,不去当侦探太可惜了” 好吧,看来咱们不仅都是社恐,还都有点侦探体质。自此,日常人设中并不太爱讲话的两人,彼此暗地里却都为对方的观察力竖了大拇指。一种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只同类的惊奇感,油然而生。<br></h3><h3></h3> <h3></h3><h3></h3><h3>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老板开始直呼我“大婶”。 “大婶来斗图啊。” “大婶来尬聊啊。” 后来大概发现我在发朋友圈时经常自称是某精神病院院长,所以有时也会以院内人士自居,跟其他老友一样的喊我一声院长: “(你今天也是)忙碌到生活不能自理,是吧院长?” “我不忙的时候,生活也不能自理。” 除了询问每日咖啡口感如何之外,老板也会不时跟我话话家常。 “吃午饭”(时间是下午三点) “辛苦了” “辛苦是谁?” 虽然依然是「惜字如金+大量挥霍猫猫狗狗表情包」的互动模式,我却发现这孩子其实很爱沉思,身上有一种超越实际年龄的早慧和成熟: “(遇事)习惯自我消化,讲多了也是徒劳,只会成为别人的谈资” “静观其变,时间会告诉你答案。淡定做好自己的事。” “永远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去了解一个人。” “我平时不和家里联系,一切靠自己。” “成熟期的美(圆满)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但是也别忽略那些少数。” 后来我渐渐还注意到,老板拍照的构图能力惊人的好,对音乐也有很好的品位和辨别力。这些与审美有关的隐藏技能对于开咖啡店的人来说,都是很加分的。总而言之,强烈感受到这个性格内向的年轻人,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 后来有几次带我们家时髦妈咪探店,每次走出店门后,她也会迫不及待地热情评价一番: “这个小朋友很有礼貌的,怎么看怎么像日漫卡通二次元里走出来的孩子。”(不愧是我亲妈,开口就是二次元。) “你不觉得这个孩子跟你很像?这才是你亲弟弟吧!”(我什么时候有个亲弟弟,妈我怎么不知道…?) “这孩子做事可真利索啊,看着他做事和收拾台面那手脚麻利的样子和一股认真劲儿,多像你外公呐。”(妈,您这辈份可有点乱了…) “这孩子的教养真好,年纪轻轻就这么懂事,他到底经历过些什么啊?” 我:……(陷入沉思)<br></h3><h3></h3><h3></h3> <h3></h3><h3></h3><h3>因为小店只有老板一个人,万事只能靠自己。于是在捞咖啡的日常里,除了惊喜,也会遇到很多的惊吓。比方说, 老板生病/店休/睡过头,兴冲冲的你可能就会被关在店外; 你可能赶时间要买一杯咖啡走,却发现小店里已经站满了等咖啡的人,老板本人则已经忙到失忆; 发微信订咖啡,可能从早到晚都不会收到回复; 在店里你咖啡喝着喝着,一抬头发现老板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扔下小店径自走了。一脸无助的你,只能在良心的驱使下顺便帮忙顾店:“您好,老板去吃饭了,马上就会回来。您要不要先坐一下?想喝点什么?(虽然我不会做)” 但是奇怪的是,大部分顾客似乎都对这个每天都像在梦游的店主,有一种超然的包容和默契。曾经看到过一位台湾长者在向他的同伴介绍:“我昨天来被他锁在门外,可能他昨天没有开。这个店就他一个人,他很累。”语气中并没有丝毫的责怪,反而充满着善意的体谅。我想这也代表着大多数顾客的心情吧。 别看咖啡一杯只有18块,顾客的要求却是五花八门。加什么不加什么,冰还是热也就罢了。老板还会被要求在杯子上写特定的字,甚至画上特定的图案。比方说:“请在咖啡杯上画这只猫”。真想看看口罩背后,接单的老板是个什么表情。</h3><h3></h3><h3></h3> <h3></h3><h3>小店用的咖啡杯是双层牛皮纸材质,因此杯子本身就是一款很棒的迷你小画板。虽然老板那线条颤抖的灵魂涂鸦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但我忽然就受到了某种启发,于是也开始会把每天喝完的空纸杯洗干净晾干留起来,随手在上面画些猫猫狗狗或是动漫人物头像之类的,自己觉得这样的铅笔涂鸦很减压。随手拍照发在朋友圈里,竟然也能收获不少点赞。直到有一天老板在淡定中掩饰着兴奋地问: “你画过的杯子,能不能给我?” “做什么?” “我要摆满一面墙。” 那天晚上回家,和老妈聊天无意中提到了这件事。老太太居然也是十二分的起劲:“那你起码得画100个啊!” 于是从此,我开始了默默画纸杯的业余生涯。<br></h3><h3></h3> <h3></h3><h3>刚开始拎去的四五六七个杯子,放在店里的层架上并不怎么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堆积动漫纸杯的游戏,就开始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视觉存在感。 在店里等咖啡的时间,也看到越来越多的顾客会举起手机给这些杯子拍照,或是兴致勃勃地谈论这些杯子,甚至偶尔还会发生顾客试图索要一只漫杯,而被老板坚决回绝的事情。 某天还无意中听到几个女生有关纸杯的对话: “我向老板讨一个纸杯,他不肯给,说这是朋友画的。如果我实在想要,他可以请他朋友专门帮我画一个。” “这些杯子是老板和他朋友友谊的象征,那可是无价的哎。给你才怪。” “哎,可是我好想要那个柴犬啊!” 这时候,就坐在旁边的我,隐隐的也会有一种在幕后搞事情忍不住要笑出了声的心情。 一种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br></h3><h3></h3> <h3></h3><h3>到如今我已连续在小店喝了近一年的咖啡,身边很多要好的朋友和同事也都成了小店固定的常客。如今莫说是荒废了从前常去的各家咖啡店的会员卡,哪怕去到上海苏州,也发现自己也不再能轻易找到一杯让我喝下去感到无比满足的咖啡了。 大概是习惯了某种品质的「讲究」之后,一个人就再也无法退回到从前的「将就」。 毕竟小店的拿铁质地饱满,馥郁迷人;美式清透纯正,味道干净; 老板不忙的时候,若是肯帮你做杯手冲的话,那简直就是人间彩蛋啊。 我一直跟老板说,作为一个血液里流淌着咖啡因的咖啡重度依赖症患者,我很珍惜这种步行不到五分钟就能与街角一杯好咖啡邂逅的日子。不管这样的日常能够延续多久,总觉得能来喝一杯的时候没有来,这一天里就是有遗憾的。 码字码了这么多,实在是过于啰嗦。正如老板一针见血的评价,我大概就是个冷漠脸背后的话痨吧。 这世界上从来不缺赚钱有方的商人,却始终缺少个性十足又有趣的灵魂。 虽然小店至今依然没有店招,虽然店主依然经常迷迷糊糊,可我实在是很爱本店这种低调神隐却又实力满分的调性啊。 文末,默默祝这位咖啡狮未来依然能按照他自己的心意,继续旁若无人地活下去。 Be yourself! 加油~ </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