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记忆~我的5故事

云水瑶zh

<p class="ql-block">文字/云水瑶z</p><p class="ql-block">动图/网络</p><p class="ql-block">有关姑父的事迹摘自网络</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大爱无疆</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故事发生于2018.9.13成都</font></h3> <p>我是云水瑶陕西人,不久前我和儿子去成都旅游,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再次感谢成都地铁全体工作人员,你们辛苦了!</p><p>我是重听力残疾人,2018.9.13日晚上9点多从熊猫大道往玉双路方向,在成都地铁站3号线转4号线时,当时突然听不见声音了,就感觉可能是助听器没电了,打算回到酒店再换电池,到了酒店从耳朵上拿下耳机,天啊!助听器上的小零件自动脱落丢失了,怪不得听不见了。价格不菲的助听器完蛋了!急的我快要疯了!当时想了很多,出门旅行的计划也泡汤了,谁也不想来一场无声的旅途。耳机是定制的,在外地也无法适配,等等等等,所有的思绪汹涌而来把我淹没。我孩子当机就要出去找,我硬拦着不让孩子一个人离开酒店,一是我孩子出外我不放心,晚上地铁快要关闭了,二是我对耳机零件找回根本不抱任何希望。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离地铁关闭的时间所剩无几,就在这样拉扯的空挡,我孩子一把挣脱我,喊了一声,妈你相信我,说着就飞奔出门,至最近的地铁站服务台,讲明情况,没想到服务台的地铁工作人员相当重视,立即致电给丢失耳机零件的地方,也就是另外一条地铁线上的服务台详细描述,如:助听器装电池的卡槽,有黄豆大,肤色的,圆圆的……</p><p>据说另一条线的工作人员搁下电话立刻就发动大家迅速地毯式搜寻……</p><p>结果如何,大家应该猜到了。我看着失而复得的小指甲盖大的助听器卡槽,激动的泪水溢满眼眶。真是人间有爱,大爱无疆!</p><p>成都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让我感动,我想,要是人人都像他们一样,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了: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辉煌的家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于2019.2.9日</p><p class="ql-block">今天94岁的老母亲又讲起了我几十年来耳熟能详的老故事:</p><p class="ql-block">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跟你外公学中医,如果我学了中医,你就不会残疾了。</p><p class="ql-block">你外公是汉中人,叫张西承,是汉中最有名的中医大夫。每天来看病的人很多。非常有学问,张口就能一首诗……</p><p class="ql-block">根据母亲老人家的讲述我整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 </p><p class="ql-block">画面1.母亲领着她的弟弟在放学路上</p><p class="ql-block">有一年我带着你舅舅走在放学的路上,突然响起了刺耳的警报,不好!日本鬼子的飞机要来轰炸,霎时街上人们四散奔逃,顷刻之间街上空无一人,我看见一位男中年人给店铺上最后一块门板,我拉着你舅舅飞奔过去说:</p><p class="ql-block">叔叔,让我们进去好吗?看到对方有点迟疑,我追加一句:我爸爸是张西承。小店老板眼睛顿时一亮:是名医的孩子啊,快进来,还好这个警报是一场虚惊……</p><p class="ql-block">随着母亲的讲述我小时候看见的画面依稀浮现眼前:</p><p class="ql-block">画面2.我的外公在西安</p><p class="ql-block">在西安有一处挺漂亮的院子,那是省里专门给我外公配备的,西安及周边县城慕名找我外公看病的人络绎不绝,政府把我外公从汉中调到西安,专门给我外公分了一个漂亮的庭院。让我外公看病。给外公封了好几个头衔,小时候我很喜欢在这个院子里玩。外公在西安庭院这个画面我还有一丁点印象。</p><p class="ql-block">画面3.老态龙钟的外公后来就在汉中自个家里。</p><p class="ql-block">我后来再大一点时去过汉中外公的家也就是母亲的娘家,那是一个挺大的独院,院子套着院子,要进三道大门呢,有几个佣人。这时候我眼睛里的外公已经很老了,行动不便了。看不了病了,早已经从西安返回到汉中老家了。汉中老家的院子好大。第一道大门养着一只大白鹅看门,好厉害好忠实的大白鹅,见了生人,它的扁扁嘴巴能够到生人的啥地方,就在啥地方,上去就先拧一下,虽然不咬,但是拧起来好疼啊。我小时很怕它。然后进第二道门,第三道门……这一画面我记得很清楚。</p><p class="ql-block">母亲以前说过外公给任何人都看病,无论穷人富人,国民党要人还是共产党高官,给穷人看病从不收钱。掩护过共产党要人躲过国民党的追捕。</p><p class="ql-block">画面4.困难时期的我家事</p><p class="ql-block">这一段我听的很多,但对于我来说却没有丁点记忆,因为我太小了。</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国家很困难,特别是食品匮乏,而我竟然经常能吃到好东西,每天有一片饼干。母亲天天悄悄趴在我耳边告诉我饼干在哪里藏着,可是我每次睡醒看到的圆圆的饼干变成了月牙,有时候圆饼干变成了小山,被我哥哥偷吃了,成了我哥哥的杰作。</p><p class="ql-block">母亲每个礼拜要去西安的西华门去看外公,外公有政府发的特供票,我们都沾光不少。</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爸爸的家我父母很少提,现在知道那是一种对姑姑家的保护。小时候隐隐约约知道父亲张伯常的家太厉害了!在陕西富平庄里镇。父亲张伯常是家里出了名的“败家子”因为父亲支持他的妹妹张颖玲干革命,万贯家产捐了出去。2018年清明期间我的警察外甥去了一趟我父亲张伯常的老家~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把所有事情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原来我姑姑张颖玲在解放前就是共产党交通员,姑父胡景铎带领官兵英勇抗战。后来在率领五千国民党官兵大起义之前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姑父家也是富平的。我们张家的财力在当地好大。我姑父胡景铎这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率领的榆衡大起义是习仲勋策划的,正如网上说的:景铎起义全国瞩目,影响尤巨。我们为有这么一个家族感到骄傲。</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起义图片来自网络</h3></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我的二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写于2019.2.10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写我哥哥给我的记忆中留下的最深刻的三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我的哥哥文革前的大名叫张三反,1952年全国搞三反运动时出生的,这个名字是母亲学校的一位老师起的,起因是:哥哥出生那年,正值全国轰轰烈烈的大搞三反运动,啥是三反运动,我这里就不提了。说到哥哥的名字来历,因哥哥出生不久,母亲的一位同事去县城办事,母亲委托他顺便帮忙给我哥上户口,上户口时不知是这位老师还是办户口的民警自作主张起了三反这个名字,自认为有纪念意义。因为匆忙中母亲忘记了叮咛一下哥哥的名字。</p><p class="ql-block">后来文革开始了,一夜间大字报铺天盖地。十四岁的哥哥贴了一张短短的大字报,不正规的毛笔字写的内容是质问父母为啥给他起名叫张三反,其用心何在?是不是反共产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时我快满10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哥哥是六八级的初中生,插队在本地的一个西吴公社,豆马村,距离母亲的学校来回几十里路,哥哥插队的大队比较缺水。一次我陪着母亲走路到哥哥所在的村子,那里的人们招待客人宁可给馍吃不给水喝。</p><p class="ql-block">后来哥哥返城上高中,可是开课快一个月了,我哥哥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就把拉下的课程自学完了,不光赶上了进度,而且是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一次,我哥写的作文轰动了哥的全年级。可我讥笑哥哥只知道埋头学习,不知道上进,因为哥哥班上的团干部多次找我哥谈话,动员我哥写入团申请书,却没有引起我哥的重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哥哥参加了工作,进了当地一家化工厂,可是进厂没多久,我哥就被厂里派去南方三大城市实习。记得哥哥告诉我们娘母三人时是多么的喜悦。哥哥去了上海、杭州、大连,回来时带回来了好多好吃的,那是我和母亲还有妹妹这辈子第一次见到的最好吃的各种食品,这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事。那些美食的形状、颜色、美味至今我记忆犹新。</p> <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我高中入团</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故事时间:1972.9月到1974南郊中学</h3><h3><br></h3><h3>我学生时代非常羡慕出身贫农家庭的同学。我为了入团,高中两年每天中午饭后把班上的扫地一人全包了,之所以这样,得益于我的家就住在学校里,父母亲是老师。打扫卫生的工具脸盆、抹布:水等用起来很便利。那时候扫完地能有两簸箕土的垃圾。下午同学们来到教室,看到的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夏天,干净的地面洒过水,有些许清凉。</h3><h3>班上每学期的上报入团名单都有我,我的名字都被学校团组织驳回。直到毕业的最后一批才有我,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心酸,躲在无人的地方,任其泪水流淌……</h3><h3><br></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我第一次拾粪</p><p class="ql-block">故事时间1972.9.兴平南郊中学</p><p class="ql-block">我上高中的两年(七四级)正是学工学农的鼎盛时期。学校里的学生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无一例外,必须得拾粪上交班级,最后定期集中送到农村去。</p><p class="ql-block">与我座位不远有位农村女同学,平时我两个关系很铁,一天我俩约定中午放学后一起拾粪。我事先准备了两个人的干粮(馒头),中午最后一节课一下,我俩操起铁锨和篮子箭一般冲出教室,时间是效率。马路上的粪简直不够众人拾,好不容易发现有一坨粪,大家早一拥而上了。我同学好聪明好有经验,对我说:这样不行得去农场。我啥也不懂,只能同意。</p><p class="ql-block">来到农场,哇,已经有许多同学等在一边,人人眼吧吧的盼着大黄牛快点拉屎。突然牛屁股微微动了一下,牛尾巴微微向上翘了一下,刹那间,五六个铁锨已经伸到牛屁股下面了,我那位矮小的好友同学也不甘示弱,高高的举着铁锨。我惊愕的看着,全然忘记了臭气熏天……</p><p class="ql-block">后来同学悄悄告诉我:以后你不用跟着拾,我上学放学的路上拾,只要交粪时你和我在一起就行。果然每次交粪时,称完斤两,同学总是对记账的班干部说:粪是我俩拾的。</p><p class="ql-block">好怀念那段岁月,苦涩、平淡、快乐着。</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谢谢阅读!</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