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好多年都不打乒乓球了,直到今年5月底6月初乘坐海洋赞礼号邮轮时,见到船上有乒乓球设施,就和老伴儿玩了几次,不想就又爱上了。</h3> <h3>回家以后就置办了球拍和球网,经常去住宅楼的门厅放置的球台、或者小区的球室打球。开始两人互相推挡不了几下,总是在捡球,后来越来越流畅,甚至能连续的推挡对方的抽球了。</h3> <h3>昨天打球时老伴儿突然说,我们买了那么多球,可打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一个球也没有打坏呀,记得小时候球总爱坏。</h3> <h3>老伴儿的话勾起了我对儿时打乒乓球的记忆。那时,我们在学校或者少数单位的院子里见到的大多是水泥球台,台面抹的光溜,无残缺就不错了。球拍一般都是光板儿的,如果谁能用个一面贴着胶皮的,就很令人羡慕了。至于球网更是奢侈品了,个人是没有的,一般都是用砖头替代,或者把书包放在球台中间当作球网。</h3> <h3>虽然设施简陋,但大家打球的兴致很高,很多时候都是一圈人围着球台抢着要玩。于是就比赛,谁输了就下,按秩序换别人上。为了加快轮换的速度,6个球分胜负,别指望输够11分了再下。玩的人太多时就打“工兵司令”,球台的一方站一个人是“司令”,另一方站两人,分别是“军长”和“工兵”,每一局工兵输一个球就下,军长可输两个,司令能输三个,这样,最多四个球内就能换一个人,而且游戏的气氛最为热闹激烈。</h3> <h3>由于球拍、球网和球台都很粗糙,对球的损害很大,因此球也坏得快。偏偏那时又没钱买球,对于有了小裂口的球就用胶布粘上,凑合着用,大家还互相交待“不许用力煽(抽)球了啊!”为的是让球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如果正好碰上粘有胶布的地方落在球台上,球就弹不起来了,接球的一方只能自认倒霉。</h3> <h3>对于老伴儿开始提出的问题,我是这样答复的:现在球拍、球网、球台,包括地面和四壁都那么柔软光滑,对球的伤害就小了,所以球就不容易坏了。</h3><h3><br></h3> <h3>其实还想到个原因我不愿说出来:是不是我们真的年老体衰了,击球的力度不够,那小小的乒乓球也根本不在乎我们的击打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