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榨油——民间技艺的传承与坚守

采菊东篱

<h3>  在歙县拍秋色,恰遇富堨村老油坊正在榨油,尽管雨天光线差,但还是拍了下来。古法榨油历史悠久,工艺源远流长,有民间古法榨油技艺“活化石”之称。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h3> <h3><br></h3><h3> </h3><h3> </h3><h3><br></h3><h3><br></h3> <h3>古法榨油工艺从油菜籽选料、去壳 、炒籽、磨碾、 蒸胚、结草、包饼、踩饼、上榨、撞榨、接油、沉淀、缸醒等需经历十几道工序,蕴含和体现着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文化。</h3> <h3>  把包好的坯饼放到榨槽里撞油,这是榨油的核心,也是最有看头的环节。掌锤的油坊工双手把住悬吊在空中200多斤的巨石锤,对油槽中的楔子进桩进行撞击积压,操作时需反向甩起,启、承、抛、拉、转身全力回撞,那暴涨的筋骨、肌肉,那发力时胸腔迸发出的吼声,那沉重响亮的石头与木头的撞击声,组合成一曲人类与自然斗争生活的交响乐。</h3> <h3> &nbsp;&nbsp;&nbsp;&nbsp; 古法榨出的菜油色泽鲜亮、香味浓郁,口感绵香四溢。现在不少人不放心或不愿吃现代工业食用油,仍喜欢古法压榨的油,这也是古法榨油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看这间不大的榨油坊,古老的设备,憨厚朴实的榨油工,灰尘 汗水 油污 甚至身上的膏药,体现了他们的生活精神,他们延续的是世代相传的手艺,更是流淌在血脉骨子里的勤劳和坚守。</h3><h3><br></h3> <h3> 岁月流淌,时代在发展,据油坊的大师傅介绍,由于老法榨油古老原始,而且是个繁重的体力活,因此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出门打工也不愿意干,只有他们这群人还在坚持。在现场,笔者深深感到他们的担忧,确实有不少民间技艺正在慢慢消逝,但愿在追求效率和最大利益的今天,他们能够坚持下去,社会也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保呼和继承好祖先的智慧文化,愿这古法榨油的香醇永远流传世间! </h3><h3><br></h3> <h3>摄影 配文:采菊东篱<br></h3> <h5>王绪波,网名采菊东篱,取自陶渊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曾任单位负责人和当地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著有诗集《品味人生》。摄影侧重人文纪实,有多件作品发表于摄影刊物与新闻媒体和获奖,并入展中国摄影家协会图片社‘印象中国’展和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现为《齐鲁晚报诸城新闻》、《手机诸城》特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俱乐部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潍坊市和诸城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等。</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