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纸媒发表文学作品小结

徐长东(名慧)

<h3>又逢季末,哥多年养成的习惯,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要在特定日子画圆(也就是闭环)。即便本季度无圆可画,亦不能坏了规矩。因之依然小结如下:</h3><h3>本季度,是哥重出江湖以来纸媒发表作品最少(正常情况每季度发表40篇左右,本季只发表9首诗歌、1篇散文,下降幅度亦可称之为拍案惊奇)、文学创作篇幅最少的一季。至于原因,甘苦寸心知,不足与外人道。简而言之,并非江郎才尽,而是被俗物及俗念纠缠,淡了情怀,偏离了初心。至国庆节后始,力争淡定对待物悲物喜,及时纠正初心偏离。</h3><h3>虽则如此,本季度仍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一是创作品种渐趋多样且呈齐头并进之趋势,诗歌、散文诗、散文、随笔、文艺评论等文体开始交叉前行,持续三年的&quot;诗歌为主、其他体裁为辅&quot;的格局明显弱化。二是作品发表媒体档次明显提升。全国诗界较有影响的资深刊物《诗潮》诗刊、全国五大散文杂志之一的《散文百家》、国家级网刊光明网、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等相继发表了哥的散文、散文诗、诗歌及评论,特别是中国诗歌网一次性审核通过哥自从爱上文字以来16篇诗友的系列评价文字,亦算惊奇。三是内容上从有意专注于俨然归属于小我小情的所谓爱情,开始向以我之笔法去抒写朝花夕拾的人生百态及正能量的红色传承,使创作空间得以延展,给人提供了另一类审美视野。四是全国较有影响的诗文名家开始评价哥的诗歌,不能不是哥的诗歌创作渐趋成熟的标志。其中我的诗歌启蒙老师、被称为当代杜甫、几乎从不写评的丁可老师对哥的诗歌创作谈了看法,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徐州标志性诗人之一的管一先生给哥的诗集写了一篇诗评,另辟蹊径、堪称知已;失联整整十七年的散文百家社长苗莉老师欣然为哥即将付梓的新诗集《灵魂的村庄》作序,笔墨之外,尽显格局。此三者,皆是砥砺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神动力。旧情还在,新朋又来,必然也是另一种昭示。在本季末记录于此,权作三省吾身。感谢冥冥之中的安排!(2018年9月29日夜于宿迁)</h3> <h3>7月27日,我第二故乡宿迁日报刊发丁可老师为我写的评:另一片新绿。</h3> <h3>7月28日,我第一故乡都市晨报刊副刊头条发丁可老师为我写的评。</h3> <h3>8月1日,收到第七期中华论坛,发诗两首。</h3> <h3>8月7日,收到汴河苑创刊号,发诗两首。</h3> <h3>8月28日,收到第九期诗潮杂志,发诗3首。</h3> <h3>9月23日,收到第九期长江诗歌报,发诗两首。</h3> <h3>9月26日,收到第九期散文百家,发散文一篇。</h3> <h3>5月11日,光明网转发河北作家何育锋在河南日报发表的对哥诗集评论: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h3> <h3>中国作家网开始发表哥的作品。</h3> <h3>并被中国作家网推荐到首页。</h3> <h3>中国诗歌网一次审核通过16篇众诗友评价哥的文字。</h3> <h3>[徐慧简介]江苏沛县人。现居南京。听过书。练过武。掏过鸟窝。逮过青蛙。摸过鱼。爬过瓜。偷过书。打过架。务过农。打过工。留过级。落过榜。干过电缆线务员,政工干事,局长秘书。做过企业报编辑记者。当过比芝麻粒还小的官。出过散文集和诗集,合作过三部报告文学集。讨厌过文字又摆脱不了文字。混沌半生,2015年重出江湖。从此江湖上又多了一个传说:&quot;情诗王子&quot;和&quot;尘世里的仓央嘉措&quot;。还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客座教授、《中华论坛》杂志社副社长、《白天鹅》诗刊主任编辑、《汴河文学》杂志编委等虚名。并被百度词条定了身,像妖猴被压在五指山,到头来落了个随心所欲不逾矩。</h3><h3>诗观:诗是现实日常生活折射到灵魂深处开出的奇特花朵,是对真善美的引领。同时坚持说人话,说人能听懂的话。</h3> <h3>谢谢上苍的安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