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中国睾丸的痛

老马

<h3>中兴事件曝光那会儿,网络大咖、意见领袖连篇累牍、争先恐后发表意见,一时舆情甚嚣尘上。当时的感觉他们都说不到点子上,想参与却限于种种原因没有心情,现在不惜炒炒冷饭,因为不说不快。</h3><h3><br></h3><h3>几个月来,中兴公司坐了一把生死存亡的过山车。现在虽然尘埃落定,但它说明,中兴的轰轰烈烈、风光无限,原来是建立在外人提供的技术基础上的。一旦外人不提供技术,中兴这样年售额千亿的电信万丈高楼,说塌就塌。更要命的是,国内的所有公司都是同样的状况。看到这个状况,吃瓜的国人自然想到,中国人应该下狠心,不计代价研发自己的芯片,不让外人卡脖子。他们开始怀念“伟人挥手”,因为大家一贯认为,上山下乡,沿海开发,只要“伟人挥手”,中国便能创造新的历史。</h3><h3><br></h3><h3>吃瓜的国人还有一个相同的想法:国内市场巨大,只要砸钱,中国一定能搞出通用芯片。无知就算了,还捎带脚小瞧了今天的“伟人”,殊不知伟人早就想挥手了。但是,一旦明白了做一款通用芯片所需要的各种技术和市场条件,挥上去的手马上放了下来。伟人再傻,你也不能藐视他的智囊团。虽然智囊团在这次毛衣战中广受诟病,那是受限于国体、国情(毛衣战问题戏剧性极强,下面另文再议),在通识性问题上,他们给出的意见一般是准确、明晰的。这段文字我在三个月前,拉肚子之初就想写,拟与一位跟踪芯片多年的理科编辑交换意见,同时在朋友圈抖抖机灵。因为当时在“技术和市场条件”这种客观问题上都闻到了浓浓的意识形态火药味,不讨论也罢。</h3><h3><br></h3><h3>那么芯片的“技术和市场条件”是什么呢?绝不是只做一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本身已有极大的技术难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关的配套软件,即使芯片有了,没软件就没人用,就没法升级。1999年,你可能还不知道芯片,中国就启动了方舟一号芯片的开发,花了几个亿,2011年不得不下马。中国公司如此,IBM、英特尔等巨头莫不如此。如果这个例子不好懂,那就说一个身边的大致仿佛的例子。为什么腾讯不做网购?为什么阿里巴巴不做社交?</h3><h3><br></h3><h3>重点、干货来了,好好看。看了你就会明白芯片业的本质,它要求造就一个产业网络,这比芯片技术更难。好比微信,就算你研发了一款技术更好的软件,也挑战不了微信。因为微信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人群网络,网络迁移不过来,光有核心产品没用。这就是——“价值网络”视角。</h3><h3><br></h3><h3>如果傻到非要自主研发芯片,它要做的是绕过所有现存的芯片专利,自己打造CPU和开发平台,还要设计出可用的操作系统与基本软件。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你的全部运作水平必须与世界水平相当,必须把从英特尔到微软等大型软件公司多年干的活儿重干一遍。这是要复制粘贴一整个时代!你觉得可能吗?</h3><h3><br></h3><h3>难道就由着外人卡我们脖子吗?从“价值网络”这个视角,你会发现,外人真要发狠,断掉中国的芯片供应几乎没有可能。因为芯片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中国是其中的重要节点。外人要断掉中国的芯片,本质上不是毁掉中国经济,而是毁掉全世界的经济,也包括自己,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统计数字显示,全世界54%的芯片都出口到中国,这是每年2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额。芯片是中国第一大的进口商品,超过了石油和其他大宗商品。</h3><h3><br></h3><h3>在芯片这个问题上,确实是外国强中国弱,但是在价值网络中,强者未必就真能够欺负到弱者,为什么?高度的相互依赖嘛。我们来看看价值网络的基本博弈。打个比方,在雇佣市场,一般是雇主强势,被雇佣者弱势。但是,如果是高度互相依赖的关系,强弱势就会反转。比如,城里人雇保姆,表面看,一个有钱,一个缺钱,雇主与雇员。如果对保姆依赖性强,雇主就是弱势,保姆不干了,雇主的生活秩序瞬间就垮了。</h3><h3><br></h3><h3>有人可能会说,我们还是应该自己研发芯片,产业链要全部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安全一点。回到价值网络的视角,你就知道,这其实很不划算,表面好像是把外人从全球芯片产业的网络里踢开,实质是把自己从网络里隔离,它们是相互的。</h3><h3><br></h3><h3>现在我们担心外人不卖芯片给我们,你想,如果这些产业链都是自己的,外人也有理由不买我们全部的电子产品。那时,我们的损失比现在更大,研发的芯片只能自己用了。我们丧失的不仅是国际市场,更是掌控全球电子产业价值网络未来的可能性。关起门来怎么都是不划算的。</h3><h3><br></h3><h3>那现在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把睾丸捏在外人手里?回到“价值网络”的视角,网络博弈有网络博弈的玩法。简单地说,就是两步:第一,加入它,增强这个网络对自己的依赖性。第二,等待大转型的机遇,弯道超车。上面说的是技术层面的竞争,道德层面还是要按普世价值办事,不能总是鸡鸣狗盗、狗苟蝇营。</h3><h3><br></h3><h3>网络博弈最大的好处是,任何强势的节点,你不必强行替代,但可以营造对你的依赖。依赖多了,网络自然会分配给你发言权。中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四十年前主动加入全球经济网络,参与越多,话语权越大。现在,中国的产业再危险,也比三四十年前要好。</h3><h3><br></h3><h3>当然,依赖性本身并不值得依赖,翻身的机会不在于闭门造车,而是抓住产业转型的特定机会。比如,从PC机时代到智能手机时代,原来的芯片大鳄英特尔就被甩了出去,但原来产业网络里的高通就有了崛起的机会。现在人工智能时代又来了,华人创业者黄仁勋的英伟达的GPU又迎来了一波机会。中国的华为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已经是位列全球第七的芯片设计公司。这些机会都是留给原来在网络里的企业的,自我隔离没有一点机会。</h3><h3><br></h3><h3>总结一下,与网络里强者博弈的逻辑就是:加入他,帮助他,成为它的重要部分,营造对你的依赖性,然后等待外部环境转型的机会,试图拿到掌控权。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也是如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