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小学课堂 吾将上下而求索

寒潭(张云芬)

中小学衔接的好坏,既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实施,也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许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都有一种体验:不少小学阶段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成绩骤然下降。究其原因:是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形成了中小学教学上的一个“断层”。因此探讨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差异,寻找一条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实现无缝衔接,使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nbsp; 学是师之骨,沐风栉雨深思潜行,吾将上下而求索。 <h3> &nbsp;<br></h3> <h3> 9月开学季,为更好的了解学生学情,让学生快速进入初中学习状态,<span style="line-height: 1.8;">深化中小学教师对学情认识、提高教师教学的业务能力、有导向性的进行有效教学。元江二中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元江一小于9月26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9日举行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期四天的以“中小学衔接”为主题的教研活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h3><br></h3> <h3> 语文组活动</h3> <h3>  26日上午第一节观摩了二中朱冬艳老师上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朱老师课堂讲求实效,充分将新课改后的一课一得落实到位,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答题炼句能力的培养;上课方式灵活,依据学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让课堂效率得到极大提高;授课思路清晰,由浅入深,学生所得明晰;当堂练习,实时为学生扫除知识盲点;侧重加点字词赏析,明晰考题导向。<br></h3> <h3>  第二节观摩张云芬老师的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名著导读启动课,本节课具有较大的课堂容量,利于学生阅读习惯养成及阅读速度的提升。在课堂上,张老师真正做到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解放学生思想,在短短45分钟内,营造了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围,从学生们的脸上看到了源于内心对语文的热爱,名著启动课的提前授课对于阅读的养成起到了积极。在课后,张老师布置阅读任务,学生记读书笔记的同时巩固课堂所学阅读技法;另外,在班上专设图书角,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 </h3><h3><br></h3> <h3>  授课结束,二中段云校长对这次教研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一小李德才校长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点来完成。</h3> <h3>  教师们有导向针对性的对六年级语文教学及七年级语文教学进行教学建议汇总,了解彼此的教学深度,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学习节奏,六年级教师表示会更加深入培养学生字词分析能力的培养,在原先的教学难度上有所提高。<br></h3> <h3>  28日上午二中的段校长和七年级语文老师到一小观摩了赵林老师上六年级上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赵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充分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引导,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检验环节的设置,巩固了所授知识点,更易于学生灵活掌握;善用有效评价,抓住学生学习心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自信心,营造出学生“爱学”、“会学”的课堂氛围。</h3> <h3> 第二节课观摩白宗收老师上六年级上册《小草和大树》,白老师的课堂设计目标清晰,难易程度层层加深,深层挖掘了学生潜能;生字词的教学别具风格,在强调重难点生字词后父随堂听写,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的进行针对性复习;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次朗读,深化学生对课文情感的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延伸部分展现出教师教学的专业性,难度层次的拔高对于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内容有重要意义。 </h3><h3><br></h3> <h3>  授课结束,一小六年级授课教师总结上课得失,以及对本堂课的课堂反思,二中七年级老师在听课后对六年级学生学情及学习深度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二中老师提到了很多重要衔接点:适当提到教学深度、增强字、词、句的赏析重视度;扎实落实拼音字词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读题审题能力。 <br></h3> <h3> </h3><h3> 最后,针对衔接的断层部分,一小李海燕副校长建议双方协商到教育部相关部门反映,尽量做到出题导向的一致性,提高小学测验与中学检测的对接程度,做到只提升难度,不改变题型,双方教师均表示受益匪浅,望多举办衔接教研活动。<br></h3> <h3> 数学组活动</h3> <h3> 首先,二中的罗艳华和姚有成两位老师都上了《有理数的减法》,属于同课异构,两位老师的课思路清晰,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定位,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瓶颈,不时深入学生中,耐心启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拓展性练习层层深入,不同层次地培养了学生数学思维,把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得恰到好处。<br></h3> <h3> 一小的杨翠芬和胡党寿两位老师展示了《解决问题》和《倒数》,两位老师都比较注重引导孩子们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理解数学,解决问题,还请小老师上讲台讲解,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br></h3> <h3> 孩子们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的精神<br></h3> <h3> 瞧,老师们积极参与,都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br></h3> <h3> 学生们专心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br></h3> <h3> 其次,大家就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研讨。元江一小六年级数学老师和元江二中七年级数学老师分别对这四节展示课进行点评并进行研讨:七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学习科目增多,不能适应;自主学习能力弱;计算能力差;解题格式不规范;抄袭现象严重;两级分化明显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学老师和初中老师各出奇招,提出了重要的解决方法,分别有: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从无到有,从简到繁;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教会解题步骤;鼓励学生提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减缓授课速度,不断重复,教会归纳和找规律等等方法。<br></h3> <h3> 最后,分别由元江一小教务主任李燕玲老师和元江二中七年级主任白鸿军老师作了活动总结。李老师提出:通过此次研讨活动,我们要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待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关注学生数学能力的持续发展;白老师希望老师们要重视起始教育,关注学生的适应期,要“瞻前”“顾后”,关注不同学段的前后联系,重视过渡教学,关注学生学法的衔接。<br></h3> <h3>  本次中小衔接教研活动,以中小学课堂教学为载体,为中小学教师搭建了研讨交流的平台,让各位教师深入领会到了中小学衔接的重要性,开拓了教师视野,深厚了教学内涵,对实现中小学课堂平稳过渡,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br></h3> <h3>图文撰写:张云芬 蒋玲娜 罗艳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