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掠影(5)沙洲《又见敦煌》

西溪老金

<h3>今天一大早离开张掖(甘州),参观了嘉峪关(肃州),途经瓜州,兴高采烈地当了一回“吃瓜群众”,傍晚时分抵达了敦煌(沙州)。甘肃五州,到了四个。</h3> <h3>根据推荐,我们部分团友今天晚上还要去观看独创的、走入式的室内情景剧《又见敦煌》。自费项目,入场费三大张哦。此剧每天要演六场,我们看的是第五场,晚上八点开演。</h3> <h3>专门为这个剧本设计建造的特殊剧场,这个剧场从空中看就是沙漠中的一滴水(一滴眼泪),外观全是玻璃,剧场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h3><h3><br></h3> <h3>走进第一个演出区域,是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观众自由的走动,然后广播通知说演出正式开始。几位讲解员在剧场内的不同的方位站在木头箱子上开始讲述故事开端。</h3> <h3>公元366年,乐樽和尚来到了敦煌的鸣沙山顶,傍晚时分,他看到了三危山方向金光灿烂,仿佛有千佛跃动。他就决定在三危山开窟造佛像,诞生了莫高窟第一个洞窟。</h3> <h3>《又见敦煌》打开了认识敦煌的大门,从剧中能了解莫高窟相关的主要人物、历史故事以及莫高窟文物命运的重大转折场景。参观莫高窟之前观赏此剧有很好的引导启发作用。</h3> <h3>背景音乐是此剧的主题曲《一瞬间》</h3> <h3>莫高窟开创者乐樽和尚。像时装表演一般,各式各样的相关人物从T台走过。</h3> <h3>观众围在T台的两侧观看,几十位历史人物从我们眼前走过,索靖、张议潮、米薇、张骞、解忧公主……</h3> <h3>从唐玄宗到近代的常书鸿、王道士……</h3> <h3>T台聚光灯照射下,除了光比过大之外拍摄不算困难。我听从劝告没有带三角架进入,据说三脚架在入场安检时会被留下。黑暗中又开始两手作业,右手拍照片,左手用手机拍视频并负责扶着镜头…</h3><h3>下面这段视频还是值得看看的,别忘了返回哦😊</h3> <h3>各式历史人物、各种莫高窟造像人物从我们面前走过。</h3> <h3>常书鸿是我全剧最感兴趣的人物,他1904年生于杭州,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染织专业,这个学校也是浙江理工大学(再往前是浙江丝绸工学院等)的前身,1923年毕业,留校任教。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解放后一直担任敦煌的文物研究所所长等职,被誉为“敦煌艺术的守护神”。可惜在这个剧本中他的戏份不多,一笔带过。</h3> <h3>这些都是壁画人物吧,拍摄手机视频的同时拍的相机照片。</h3> <h3>这个抬着手的便是莫高窟重要人物王圆箓道士。</h3><h3><br></h3><h3><br></h3> <h3>然后观众走进第二个表演场所,里面也是昏暗的灯光,人们正不知道要看什么的时候,突然在人群中有人唱起西北民歌。</h3> <h3>场内歌声遥相呼应,最后形成了无伴奏合唱。</h3> <h3>点开听听,难得听到的原生态歌声:</h3> <h3>解说人在讲述,提到王道士。</h3><h3>我查了一下资料发现王圆箓道士是近代敦煌史上最有意义的人物:元代之后莫高窟已被流沙掩埋了几百年,是他偶然发现了莫高窟洞窟内的经卷壁画造像,是他整理保护了文物,也报告了官府,甚至还密报到慈禧太后,都不了了之,后来他零星将古物拿到镇上卖掉换钱,经卷烧成灰泡水喝能治病,信息扩散外传还引来了英法日俄等外国探险家,后来数万卷藏书画像大部分都卖给英法等国的文物贩子,剩余的文物也褪色剥落奄奄一息不知如何保存是好……</h3> <h3>多数人骂王道士是贼人,少数人说亏得这些文物转移到国外去了,在人家的博物馆里保存得很好,仅大英博物馆里现拥有与敦煌相关的藏品约1.37万件。现在研究敦煌学的专家还可以查到许多珍贵的资料。</h3> <h3>剧情展示了一群当地人,脸上抹红、箱子抹红,等天黑后将几十个大箱子的文物搬去卖给英国人。好像说是“人家可是付了200两银子哎”。</h3> <h3>他们认为,抹红以后,这些宝物会认得回家的路。这是此剧核心情节,具体我用手机拍摄了一些视频,见前面视频中。</h3> <h3>原先黑乎乎的墙壁上出现灯光,再现了莫高窟洞窟中飞天画像、各式造像等。</h3> <h3>在“娘哎~娘哎~”呼天抢地中这群汉子将文物箱子抬离莫高窟。</h3> <h3>这些壁画造像经卷会认得回家的路吗?</h3> <h3>视频都是用手机拍的。</h3> <h3>剧情第三部分,观众被分成好多个组,分别在不同的表演空间与解说员、演员零距离站在一起。大概意思是莫高窟壁画、造像不仅仅是佛教故事,很多是当时的市井生活人物形象。人们付钱请画师工匠将自己的容貌形象记录在洞窟内,记录在经卷中。封存在同一个洞窟内,可能不同作品的创作年代会逾千年。当时听讲解看表演好不耐烦,现在想想,这才是敦煌艺术研究最难得最突出的价值啊!</h3> <h3>然后观众被带入第四个表演区了,有舞台有观众席,是个剧场。</h3> <h3>接下来看这些高科技的东西了,所谓多媒体、所谓3D,很多表演场面估计是3D播放的,暨不好看又不好拍摄……</h3> <h3>只有这个沙漠中遇雨狂喜的场面令人称奇。</h3> <h3>十组人马同时分路出发到长安向唐皇上报“丝路通了”的口信,费时两年,只有一组到达。不知我有没有听错记错?真的吗?</h3> <h3>耗资六亿打造《又见敦煌》,独创大型室内情景剧,前面三个部分,观众、演员、解说员近距离接触,特色鲜明。</h3> <h3>这第四部分要是用歌舞实际表演呢,争取演得比《丝路花雨》《大梦敦煌》好一些呢?可能特色会减弱,成本会增加。</h3> <h3>但是观众多数还是带着文艺观赏的心态来观赏演出的哦。</h3> <h3>第二场景“王道士卖文物”剧情揪心,表演走心,演员台词句句捅到人的心尖上。其它场景比较多的是启发观众思考、提升敦煌旅游意义……</h3> <h3>今天一天过了甘肃四州,晚上看了约一个半小时的表演,明天起早去看莫高窟、鸣沙山。</h3> <h3>起大早赶到莫高窟景区,排队等候景区交通车的人啊……</h3> <h3>其实莫高窟现在剩余的文物大多数在北京收藏保管</h3> <h3>除了广角和远摄,供手机观看的图片,好像用手机拍的就不错了😊<br></h3> <h3>16-35镜头拍摄</h3> <h3>莫高窟里面是不允许拍照摄像的,那只能拍一点外部景色。<br></h3> <h3>莫高窟石窟南北长1600多米,上下一共五层,最高处有50多米,有洞窟有492个,有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15身……</h3> <h3>这是莫高窟最著名的“九层楼”,里面有一尊高大的佛像高35.6米,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最先是根据武则天的形象来塑造的弥勒佛坐像,是国内第三大坐佛。</h3> <h3>莫高窟景区门票上印着就是这尊大佛。</h3> <h3>不同时期的地面、墙根。</h3> <h3>这个洞窟门前刻有捐赠者信息</h3> <h3>偶尔也有看到乱涂鸦的痕迹</h3> <h3>在洞窟外面拍的一些画,这是四张照片拼了一张图。</h3> <h3>根据飞天造像制作的雕塑</h3> <h3>这座艺术宝库被掠夺的简况(摄自电脑屏幕)</h3> <h3>虽然我们到敦煌莫高窟只能象征性地参观游览,但在心灵深处却激起阵阵浪花。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积淀,如今有形的流失和无形的散失,恐怕所余有限变形甚多。到敦煌走走看看吧,这是一次艺术朝拜,也是一次爱国教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