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版前言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我下乡插队53周年纪念日。每年的11月3日,我都会想起这个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离家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年前,为了纪念下乡插队50周年,我写了一篇“下放第一天”的回忆文章,并开玩笑说,要连发2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否真的能连发20年,我不知道,但今年再发一次是没问题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朋友们阅读我的文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1.11.03</span></p> <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0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却是人生长河中最重要的一段。事已至今,我已无意去评论这场伟大运动的对与错,但它确实扭转了我的人生轨迹,改变了我的人生,磨练了我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我下乡插队50周年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年前,我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离开了家,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城市,来到完全陌生的广阔天地,当了一名戴着”知青”头衔的人民公社社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To be memory this big day,我回忆了50年前的今天,并写下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前 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是全国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50年前,我初中毕业 ,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报名上山下乡。经学校批准,分配到安徽省泾县潘村公社古坝大队石门生产队,成为一名插队知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插队后,我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接育,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成为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张照片是当年参加积代会的留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泾县首届下乡上山积代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潘村公社代表团留影</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69.7.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返城后,十分怀念当年插队的生产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1年4月,我回到当年插队的石门生产队。回乡一看,惨状令我心酸,美丽的徽派乡村已变得破败不堪,基本成为空村。</span></p><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的石门生产队,除了交通方便通汽车外,山区自然资源的破坏,农村生活的贫困,使我有了切身感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热心照顾我们的贫下中农大爷、大娘早已去世。一同劳动、玩耍的伙伴也带着儿孙在远离乡村的城市打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1月3日是我下放50周年纪念日。我写了《下放第一天》这篇文章,回忆下放日一天的活动,以纪念那个时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放第一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纪念上山下乡50周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8年11月3日是芜湖市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的日子。芜湖市革委会在芜湖体育场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当时是皖南大学(现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经过申请,并经学校批准,成为首批下放学生之一。 我们一起的同学有15人,7位男生,8位女生,分配到泾县潘村公社古坝大队。7位男生分配到古坝大队石门生产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大早,我就在父母、弟妹的陪同下,扛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体育场。体育场内早就锣鼓喧天,红旗招展, 充满了整装待发的知青和送別的家长、亲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热烈欢送我市首批中小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的标语、横幅挂满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放学生按照下放的地点,聚集在运输汽车周围,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着欢送大会的开始。</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简短的欢送仪式结束后,下放学生与亲人告別。现场一片哭声,当然也有欢声笑语。我已记不清,自己当时是什么表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载满下放学生的车辆,依次离开体育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体现欢送仪式的隆重,也是为了给后批下放学生做表率,运输车辆在引导车的指挥下,在不大的芜湖市几条主要马路上进行了游行。马路两旁站满了欢送和看热闹的市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车辆离开市区,朝着各自下放的公社奔驰而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芜湖到泾县105公里,经过繁昌、南陵两县。公路由柏油公路、碎石公路、泥土公路混合组成。道路也不宽敞,有些地方会车还要先停车,再通过。与现在的高速公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承担运输任务的是芜湖汽车运输公司神山口车队的解放牌大货车,上面加了帆布篷来挡灰土。汽车在充满灰尘的公路上奔跑,使从未离开过城市的学生在颠簸搖晃中经受了第一个考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我父亲是芜湖汽车运输公司的职工,所以有便利能随车送行,我也能舒服的坐在驾驶室,免受了颠簸之苦。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经过近4个小时的行驶,在下午 2:00左右到达潘村公社所在地——晏公。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公社领导及工作人员早就等着我们这批下放学生到来,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讲话。</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随后,在公社会议室吃了午饭。这是我们下放的第一顿饭。由于当时城市家庭也不富裕,觉得午饭不错,大米饭,还有菜。我记得有干子炒辣椒。</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饭后,我们向下放所在的古坝大队前进。我们的行李集中到一辆货车上,在我们吃午饭时已送到大队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坝大队四面环山,山清水秀,风和日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泾县名山“纱帽山”巍然屹立,革命老区漕溪河穿大队而过,大队内平均山高300-600米,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温润,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是旅游的好地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坝大队是潘村公社最大的大队,有30个生产队,距离晏公25里路,距离县城35里路,当时不通班车,来回全靠步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4月重返古坝。现已更名为泾川镇古坝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批下放到古坝大队的学生还有芜湖市十一中15个学生。30个学生在古坝大队来迎接的领导、社员带领下,向下放目的地前进。学生和社员很快就熟悉了。为了表现知识青年有知识,我们对社员胡侃乱吹,一路说说笑笑,行走在山清水秀的广阔天地里,倒也觉得很好玩,开始还不觉得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1年4月坝头漕溪河桥留影,当年是木桥,水一大就冲垮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但很快,学生们就喊吃不消了,反复的问还有多远。社员指着前头的山头说,到那个山前就到了。但这山总也走不到,第一次真切的体会到“望山跑死马”是什么意思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天黑以后,终于走到大队所在地坝头。只听到有社员喊,到石门的学生请到这边来。我们7人争先答道,我是石门的。只听来接的社员讲,继续走,还有5里路。社员们挑着、抬着我们的行李,我们跟在后面向石门生产队走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石门生产队位于一个叫古北冲的山窝里,距坝头5里路。路是由石板条石构成的小路,弯曲盘延在山脚田边。在这深秋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远处的山头似乎有野兽的眼睛,偶尔还能听到不知什么动物发出的叫声,又怕脚下草丛中窜出毒蛇。在这样的环境下走夜路,真的感觉到害怕,好在都是男同学,还没人吓的掉眼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挑行李的社员喊到,大家都跟上,不要掉队了,很快就到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不得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达石门生产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安置点是一座很不错的徽派建筑二层小楼。据说小楼的主人在49年快解放时离开泾县,到外地去了。小楼中间是堂房,左边住了一户社员,右边是生产队粮库,楼上就安排给我们知识青年住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进小楼时,堂屋里已坐满了社员。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也看不清这些贫下中农的脸庞。</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生产队安排我们吃了晚饭,吃的食物已不记得了。但记得生产队给我们提供了热水,让我们洗了脚。队长考虑到我们刚到,也累了,让我们早点休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上了楼,打开行李,铺上被子,7个人一溜躺在一张大板床上,插队生活就此开始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劳累奔波了一天,十分疲劳,加上初来到这偏远的深山,不知前程如何,大家几乎无语,各怀心事,沉沉睡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年代久远,记忆也可能有误,另外水平有限,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当年的插队同学,以及所有同学、同事、朋友批评指正。</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大顺</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8.9.2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