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何为诵读
夜觀南海
即以情带气…以气托声…以声而诵之…以声而读之…故气息很重要…诵是情…读是声…以情带声…作品方可升华…故情在其首,声在其后…所谓情即准确把握作品…把情感付之于声…所谓声即准确的把每一个字,发音准确……这即是诵读…简言之:用情感的声音诠释作品…升华作品…继而成为艺术品……熟能生巧,故多读之…好声音加之好作品乃为上…当然功夫在其外这是后话……
<br></h3> <h3>
声音要有带入感,注意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要舒展而不松散,可柔但不能软,像打太极一样,外柔内刚,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力争余音绕梁。
<br></h3> <h3>
声音要赋予文字,而不是文字赋予声音,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文稿,注意段句,有些地方是可以加语气词的,这也是创作的一部分,除新闻以外,多数作品可用生活的发声方式来处理,包括儿话音等,该拉的时候声音要拉起来,这样才会有空间,才会有层次,才会出画面,也就是所谓的抑扬顿挫。让其产生与背景音乐,文字内在节律相同步的音乐性美感。
<br></h3> <h3>
这里的的余音不是指拖音,而是气息托着声音,情感注入文字而产生的一种音效,是虚实结合,让朗诵者和听众同时身临文字作品之境的一种美感。<br></h3> <h3>
好声音不是指音质条件,而是通过你的声音,把文字后面的东西挖出来,这才是好声音,也就是说:透过你的声音,让听者看到一幅画面,犹如身临其境,这就是声音的魅力,这就是创作,这就是升华。
<br></h3> <h3>
功夫在诗外,朗诵艺术也是如此。一些基本的东西,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和体悟是可以达到的,最后能否再上一步有这么几个方面需要注意:</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一是平时说话时尽可能的先想后说,控制情绪、音量、语速等,把握好文字</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节奏</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些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声音的发挥;</span><br></h3><h3> <br></h3> <h3>二是气息很重要,气息不够,很难把控声音,准确诠释作品,可通过唱歌等方式,有意识的练习;<br></h3> <h3>三是文化底蕴很重要,这也是个人文艺术素养长期积累的过程,可多些阅读,涉及些古的,要敢于读大段,善于读大段,熟可生巧,理论再多,不实践不多练,也是不可以的。
<br></h3> <h3>四是任何事情要做好,天赋永远是第一位的。朗诵的天赋除了个人先天嗓音、形象气质、身态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包括人的综合记忆能力,思维领悟能力,想象发挥能力这样的人的基本天赋。
<br></h3> <h3>
总之,朗诵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化的语言表达,与诗歌、音乐、绘画等所有的艺术有着相通的道理。朗诵艺术的学习和掌握是有一个过程的,多读、多听、多悟,听别人的,听自已的,方法正确,时间到位,可不就成了吗…<br></h3> <h3>萧湘 你转发的作者夜观南海的帖子非常好,实操性较强。我只是在理论稍微完善了一下,制作了这个美篇与广大朗诵爱好者分享。祝大家朗诵愉快![咖啡][玫瑰][抱拳]<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