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书是人类最具有智慧的、不可缺少的、而且唯一不会先抛弃你的朋友。书,小可修身养性,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从小就酷爱读书。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看完了四大名著,尽管当时看的似懂非懂,但《红楼梦》里的诗词歌赋、《三国演义》里的兴衰成败、《水浒传》里的打打杀杀、《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都略知一二。那时候,家里算是书香门第,伯父、父亲和姐姐都是老师,和其他更喜欢读书的小伙伴们相比我更有优势,家里面的书比较多,各种故事书、连环画、工具书、散文集、小说集、专业类的书……应有尽有。伯父教的是语文,他更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些道理、教诲和熏陶可以说是影响我一生的财富,我也正在用这种方法教育着我自己的孩子。
参加工作后,我刻苦攻读专业类的书籍和报刊,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不甘落后,教学教研论文偶尔也会由手写稿变成了印刷体。至于诗歌、散文、小说则很少有时间涉猎。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再一次的让我和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1998年的秋季开学时间,当时我的工资比较低,妻子工厂里的效益也不好,再加上儿子还不到两岁,家里花销比较大,自然生活压力也很大,就和妻子商量做生意的事,以补贴家用,但有条原则:那就是不能耽误各自的工作和照顾老人、孩子。思来想去,感觉开个书店还是比较合适的。由于我家就在重点高中住,位置优越,又有客源,又都是文化人,天时、地利、人和占全了……
说干就干,起先是在学校里摆书摊儿,后来学校管理正规化了,就在校门口摆摊儿,再后来城管也撵的厉害,没法干下去了,就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子,购置了几个旧书架,蓬了几块儿旧木板,也没有选择良辰吉日,更没有燃放烟花爆竹,书店就这样默无声息地开张了。我还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墨香书苑”,大意是“好书荟萃”的意思。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在电视、网络信息还没有被开发的时代 ,书是领先一步的大众传媒。它可以帮你开拓视野,打开智慧,沟通感情,认识世界,伴你成长。然而,当现在手机、网络等现代通讯工具发达的时代,我依然对书还是情有独钟的。
闲时的午后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以盛情赞颂的笔调,生动的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和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见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在生活中的意境里读书,洗尽灵魂之铅华,独享阅读之阳光!
这正是:</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书籍报刊载华章,</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二十余年留墨香。</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splay: inline !important;"><b> 莘莘学子轮翻去,</b></div></b><b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书韵悠悠情意长!</b></h3><b>今天上午在翻看手机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中国青年网》上的一篇文章,写的正是我家的书店。文章是去年七月份写的,文笔细腻,章法严谨,感情真挚,据推测应该是在重点高中毕业的学生,看名字像是个女孩,且酷爱文学,至于具体是何人,我是不得而知。在此,一并和大家分享吧!(附后)</b><br> <h3>二十余年了,还是这个木牌,期间刷过两次油漆</h3> <h3>本人的墨宝,哈哈</h3> <h3>那把破椅子</h3> <h3>多肉植物和花盆还在卖</h3> <h3>小巷书屋,不止卖书
2017-12-11 14:26 来源:简书
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我拿着一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顾城
记得高中时,总喜欢去一个隐藏在小巷深处的书店。学校西边是繁华的商业街,东边是安静的居民区,它就在东边。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红色拱门旁,每到学校快放学的时间,阿姨便会放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新进的书名;还有一个略微泛黄布满痕迹,在时光的打磨中日渐斑驳的木牌,小小的红色楷体字写的是店名“墨香书苑”。店铺就是阿姨自己家辟出来的一间小屋,一墙之隔就是阿姨家的门。门两旁放着两个架子,架子上是多肉植物,以及各种精美的陶瓷饰品,这些不只是女孩子们喜欢的小物件,就是男生有时也会驻足把玩。除了书籍,这里销量最好的当属多肉了,阿姨的孩子大学时学的是农业相关的专业,毕业后自己创业,培育出售多肉,想想也挺有趣的,我们那个小城,第一家开始卖多肉植物的竟是一家小小的书屋。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发现这个小店时的惊奇。早就听说学校东边有一家书店,却一直没有找到,那一天恰巧路过拱门,看到这不起眼的牌子,耐不住好奇心,走了进去。进门就是一条窄窄的长满爬山虎的幽静小巷,一间小屋坐落在小巷北侧,门口架起的木板上摆着新近的杂志,是天色晴好的白天,地上摆着多肉,门口挂着陶瓷的风铃。很简单的一个小屋,里面就是阿姨家的院子,隐约看到院子的角落里还有种植多肉的花盆和拌了肥料的泥土。小屋不大,却满满当当,除了留出来的小路,就是陈旧的书架,放着崭新的书籍。屋里零零散散站着三四个人,人手一本书,有时候周末,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书店的阿姨从来不会催促或制止,总是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她坐在椅子上,捧着一本书,自己也在读。正是放学时间,外面嘈杂,这里安静,墙内墙外却是两个世界。
在高中枯燥乏味的学习之余,课外阅读是我为数不多的休闲方式,意外发现的这家小店,成了我的常驻点。即使课业繁杂,也总记挂这这里,每周日短短四五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要抽出一半到小店看看,平时每周也至少要抽出一两个午饭时间,到小店转转。时间久了,和阿姨也熟了,有时也会和阿姨聊聊天,知道了阿姨的丈夫是学校的老师,这是学校的家属院,她们搬来不久就开了这家书屋。有时有了想看却找不到的书,阿姨会细心的记下来,下次进书的时候就会帮忙带一本。这里没有任何教辅资料,没有低俗杂乱的劣质小说,所有上架的书籍都是阿姨精挑细选过的,销量最好的是各种风格的杂志。有时去,还能发现各种小惊喜,新出的好书阿姨是不会放过的,有时也会搞一些小活动,送一些不贵却精致用心的小礼品。
后来也时常带同学来这里,同学们都很惊奇,离学校这么近的地方,竟然有这样一间大家都不知道的书屋,价格竟然还是附近书店里最低的。我曾问过阿姨,为何不做一个大点的牌子放在拱门哪里,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人知道这里有个书店,生意也会更好。如今已经不记得当时阿姨的回答,只记得,小屋多年如一日,驻守在这里,安静的等待它的客人们。小屋的书籍物美价廉,不做花里胡哨的宣传,低调安静,它也盈利,但不以之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阿姨想把知识和阅读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的心。
学校附近也有其他书店,然而我却不喜欢,除了购买教辅资料,其他时间我是不爱去的。那些书店太过嘈杂,出售的是种类繁多,价格昂贵的教辅资料,至于其他书籍,可以说少的可怜,价格比小屋的要高,还不允许呆在里面太久,店家一旦觉得你不买,就会制止你继续翻阅。
一间自家辟出的小屋,一个爱读书的阿姨,满屋摆放整齐的书籍,点缀着生机勃勃的多肉,这就是墨香书苑,我更喜欢叫它小巷书屋。它安静,质朴,外表简单,内里精致,它不是商业化的书店,只是一间书屋,和它的主人一样,充满小惊喜,富有人情味。这就是小巷书屋,一个我如今身在他乡,也总想回到小城去看看的地方。
小巷/又弯又长/一扇门,没有窗/我抱着三两本书/走过不高的红墙。
(简书作者:赵雪纯)<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u><font color="#ed2308">谢谢欣赏!</font></u></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39b54a">联系电话:13849665010(微信同号)</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QQ:864221376</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微博@:家有贤淑男</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