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奇奇诵读

7788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font></b></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宋】辛弃疾</h3><h3><br></h3><h3></h3><h3>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h3><h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h3><h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h3><h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h3><h3><br></h3><h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h3><h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h3><h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h3><h3>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h3> <h3>[ 注释 ]</h3><h3>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h3><h3>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生于公元182年(光和五年),卒于公元252年(太元二年)。长沙太守孙坚次子,幼年跟随兄长吴侯孙策平定江东,公元200年孙策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h3><h3>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刘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舆,小名寄奴,汉族,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h3><h3>“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h3><h3>元嘉: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h3><h3>赢得:剩得,落得。</h3><h3>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h3><h3>“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h3><h3>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h3><h3>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h3><h3>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h3> <h3>[ 译文 ]</h3><h3>大好江山永久地存在着,却无处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的歌舞楼台,繁华景象,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夕阳照着那草木杂乱、偏僻荒凉的普通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寄奴曾住过的地方。回想当时啊,刘裕率兵北伐,武器竖利,配备精良,气势好像猛虎一样,把盘踞中原的敌人一下子都赶回北方去了。</h3><h3></h3><h3><br></h3><h3>南朝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再封狼居胥山,建功立业,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便仓皇失措。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真不堪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充满一片神鸦的叫声的社日的鼓声!谁还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h3> <h3>[ 赏析 ]</h3><h3>此词作于1205年,是辛弃疾死前二年时,当时,南宋权臣韩侂胄(tuō zhòu)正准备北伐。朝廷为利用辛弃疾这个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前一年才重新起用辛弃疾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这之前,他赋闲已久。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h3><h3><br></h3><h3>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h3><h3><br></h3><h3>词的上片“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上片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怀念孙权、刘裕。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刘裕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也表达了对主战派的期望和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的讽刺和谴责。</h3><h3><br></h3><h3>词的下片“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h3><h3><br></h3><h3>词的下片共十二句,有三层意思。</h3><h3>1.“元嘉草草”三句,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是表达作者忧国之情,担心北伐准备不充分而失败。</h3><h3>2.“四十三年”六句,作者是四十三年前,率众南归的,当时那沸腾的抗金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轫之始。“烽火扬州路”,是说就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完颜亮率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我们宋军不也在采石矶击破了南犯的金兵,完颜亮为部下所杀,动摇了女真贵族在中原的统治,形势是大有可为的。而现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四十三年过去了,当年扬州一带烽火漫天,瓜步山也留下了南侵者的足迹,这一切记忆犹新,而今佛狸祠下却是神鸦社鼓,一片安宁祥和景象,全无战斗气氛。</h3><h3>3.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最后三句,对于这次北伐,辛弃疾是赞成的,但认为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而准备是否充分,关键在于用人是否适当,举措是否得宜。他准备以垂暮之年,挑起这副重担,然而事情并不是所想象的那样,于是他就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慨叹。</h3> <h3>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若有错漏、侵权请留言告知,本人会及时修订完善或删除</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