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培训会议记录

大曹西谭幼儿园

<h3>  今天2018年9月28日,我来到了德州党校,有幸聆听了王维勋教授的《青少年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受益匪浅!</h3> <h3> 王维勋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家,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组成员,山东省首批特聘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培训师。</h3> <h3>  本次的分享,目的不是为了把家长,老师培养成专家,而是使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身上少走,不走弯路。追随我是健康的,我是正确的信念。</h3> <h3>  王教授欣赏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简单易懂的研究观念。艾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大发展阶段。</h3> <h3>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喻为硬件的话,那人的心理,精神就属于软件。人的发展是有他的原因和机理的, 就题目而言,可能大家比较关注于应对策略,可是当我们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原因机理后,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如果发生问题后也能容易找到应对策略。</h3> <h3>  王教授在这张表格上停留了近两个小时,下面我重点分享这八大阶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一阶段,婴儿前期,0~1.5岁</h1><h3> 新生儿把妈妈看成自己的共同体,认为自己就是妈妈,妈妈就是自己,妈妈肩负重任。不仅仅是奶瓶子,更要跟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如对孩子微笑,和他说话,不松不紧的拥抱,抚摸,逗他玩等等。而爸爸则是孩子眼里的2号人物。当一岁左右,他才能意识到爸爸的存在,不过会对爸爸产生排斥,认为爸爸闯入了他和妈妈的世界,他会有危机感,不高兴,2-3岁才会认同爸爸的付出接受爸爸。</h3><h3> 那这阶段妈妈应该怎么做呢?也不要有太大压力,什么是最好的最优秀的表现?是得60分的妈妈,只要身心基本健康就可以了。剩下的40分是不能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当在月子里,母子是百分百在一起,出月子,妈妈会有短时间的离开,如孩子饿了,妈妈正在做饭或洗衣服,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当妈妈回来后,孩子就得到了满足。这样循环往复,孩子就知道虽然现在得不到但是一定能得到,从而产生希望。知道想办法等待过程中可以吮吸手指来等待。母亲的这种延迟满足,会培养孩子处理延迟满足的功能,就会培养出孩子对生活的希望。如果这阶段,妈妈随叫随到的话,孩子就不会处理等待时的心情,从而看不到希望。长大后会产生两种极端,一种对什么都不想要,也不去要,对生活缺乏希望。另一种是对什么都想要,比较娇纵,想一口吃成个胖子,没有坚持,没有抗挫力。</h3><h3> 这阶段孩子尽量自己养,因为在孩子眼里其他人都是外人。</h3><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阶段婴儿后期1.5-3岁</h1><h3> 这时候孩子自我意识萌芽开始出现,觉得我自己说了算。这时候家长会对孩子的生活作息,睡眠,3个饱两个倒,大小便等进行规律的控制。两者就会产生碰撞,这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时说明孩子是健康发展的,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而不要因为有失控感而去强加控制孩子。如果没有出现这种现象一直比较听话,那就坏了,当时看不出来,以后总会爆发。</h3><h3>这时候我们应该做的是接受孩子的坏情绪,转变成好情绪。如早上起床,想让孩子大便,抱起孩子,孩子极力反抗,哭闹。家长如果能收起孩子的坏情绪,哄宝宝,真是好孩子,孩子大便后再亲宝宝两口,夸夸孩子,脸上很高兴,他就也会很高兴,觉得大便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如果爸爸也加进来就更好了。孩子能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学会了接受坏情绪,善于把坏情绪变成好情绪,也就是情商会很高。</h3><h3>反之,如果孩子不想大便,哭闹,家长呢,脾气大,说,我还治不了你了,让你拉你就拉,孩子大便后,说,看,你还和我横。这样孩子就容易和人对立,以防止吃亏,容易反抗,不善于处理情绪,性格执拗,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三阶段幼儿期3-6岁</h1><h3> 这个时候,妈妈已经入孩子的心了,不再觉得跟妈妈是共同体了,可以分离进行游戏了。如看绘本,游戏,玩等。</h3><h3> 这阶段孩子具有了主导性,想和家长分享东西,在路上捡个树枝,石子想给妈妈,妈妈要好好接着,最后怎么处理问问孩子,孩子就会有主导性,自己有主意。</h3><h3>这阶段要注重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即可,内在培养外在吸引,专注力如耳朵鼻子一样是天生的,每个人都有,家长不要去破坏它,如果你亲手毁了孩子的注意力,后天是没法培养的。这是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有些东西是你交不起学费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四阶段儿童期6-12岁</h1><h3>本阶段孩子可以上小学了,开始具备逻辑思维的生物基础。有些道理孩子能听懂了。要先让孩子懂公共规矩:(社会准则男女老少都要遵守,如遵守红绿灯,遵守法律,是不能碰的,法律中是有死刑的。)再让孩子遵守个体化规矩:(家族规矩,如鞋子必须摆放整齐)要注意培养的先后顺序。</h3><h3> 注重保护孩子的梦想,厨师案例。给孩子一个原动力。少插手孩子的成长。你插手多少,孩子的功能就丧失多少。</h3><h3>这时候,男孩愿意和大哥哥玩,女孩愿意和大姐姐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五阶段青少年时期12-18岁</h1><h3>独立人格形成的时期。会经常换喜欢的东西,换好朋友,今天喜欢舞蹈,明天喜欢唱歌,后天喜欢机器人。这不是没长性,这是孩子在尝试。要给孩子一个空间。做短暂投资即可,如果孩子不学了,买东西花的钱就是尝试费,这钱就花的值。</h3><h3>12岁凸突显出靠近心灵的东西,艺术方面,前提是以前家长不插手。</h3><h3>17岁左右突显心理的东西,如人文社会理学工学等。</h3><h3>忠诚与自己,才会忠诚与他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h3><h3>青春期要容忍孩子尝试,没过青春期的孩子要么是乖乖女,没主见。要么是无论等到什么年级都要补过青春期。</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六阶段成人前期18-25岁</h1><h3>爱是一种情感,一分关心。</h3><h3>情欲不单单指人,还指对物,对信仰。</h3><h3>孤独的人喜欢热闹,才能证明他活着。</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七阶段成人中期25-65岁</h1><h3> 成人中期是一个学习,竞争合作,合作竞争,创新,繁殖,认可的过程。是繁衍,正。</h3><h3> 反 之是停滞,一直忙,忙,忙,缺不知道自己忙什么,靠忙着来刷存在感。</h3><h3> </h3><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八阶段成人后期65岁以后</h1><h3>自我整和:觉得这辈子没白活,懂的自己想要什么。</h3><h3>绝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一种产生破罐子破摔现象。另一种是保命,这是内在心灵的呼唤,听不得保健品这三个字。用保健品来延长生命。</h3> <h3>  随后王教授还给我们讲了教育失败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解人的发展规律迫在眉睫。</h3><h3> 清晰易懂的讲解、顺手拈来的生动案例,王老师声音不大却穿透力极强,他的报告令学员忍俊不禁,更是赢得了学员们阵阵掌声。<br></h3><h3> 有意义的分享,总是让人听不够。闭上眼还意犹未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希望自己赶快消化吸收好这些理论知识。</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期待自己的第一次家长座谈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更期待您的到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