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八境台上煮酒 </h1><h1>千秋风云付笑谈</h1><h1>登高慈云塔 </h1><h1>岁岁重阳今又重阳</h1><h1>试问今朝风流谁能占 </h1><h1>还数赣南 </h1> <h3> 丹桂飘香,秋风习习,又是一年硕果丰收的季节。9月27日,宜黄县教研室副主任曾胜萍、小学语文教研员何嫔与我县部分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师代表一同来到美丽的赣州市,参加"滕王阁之秋"全国小学语文名师观摩研讨会。</h3> <h3> 在28日上午研讨会的开幕式上,主持人隆重地向我们介绍了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及名师。随后一场视听盛宴就此拉开帷幕。</h3> <h3> 窗外金风送爽,室内胜友如云。全国名师赵志祥老师用鲜活的《司马光》课例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他们幽默大气的教学智慧时时令我们精神为之一振,台上老师和学生气定神闲、开心互动,台下的听课者也跟着或会心一笑或恍然若悟。之中,我嗅到了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的知识、经验储备气息,他的亲和、睿智令我们心生敬仰。</h3><h3><br></h3> <h3> “有商有量,办事不难。”在“商量”这一口语交际课上,我们自始至终感受到了教学语言的妙趣横生、轻松自然,饱含感情。何老师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互动、良好的应答,这与贫嘴、油滑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就眼下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我们呼唤更多这样的“亦庄亦谐”好课。</h3> <h3> 王悦老师所执教的是三年级语文课《司马光》。课上,王悦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让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从“读”中感受传统文学的独特魅力。她主要通过司马光砸缸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来讲解课文,深入浅出地将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故事。<br></h3> <h3> 好课万千,味而不同。在《去年的树》这一堂课中,聂老师以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设计教学,本着“真实、简单、实在”的授课理念去完成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对话。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过程从容又不失激情,甚是值得借鉴。</h3> <h3> 管建刚老师带着他特有的管式幽默执教了一堂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螳螂捕蝉》。管老师的课堂活泼、明快、风趣,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课堂教学看似简简单单,却别具匠心。管老师的课堂在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朗读及指向习作的阅读,如何训练学生表达的简洁性和完整性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不仅完美地阐释了他的阅读教学主张——指向写作,更是展现了朴实、扎实、丰实的课堂文化。</h3> <h3> 一撇一捺悟文化,一笔一画冶情操。在专题讲座上,胡老师从规范师生书写工具、端正书写态度、给予学生科学的书写方法,提高师生书写标准、秉承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胡老师幽默风趣、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讲解令老师们茅塞顿开,熟练而精彩的演示让大家受益匪浅。</h3> <h3> 朝读有师带。以击桌、击掌、击体而吟诵之。本次观摩会上,邓锦芸老师利用课堂,引导孩子们或吟、或诵、或歌、或舞,轻轻松松学习了《古诗两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和高效有趣的课堂博得全场喝彩。观摩老师在课后点评称:“姹紫嫣红都是春,锦芸老师最特别。”</h3> <h3> 罗才军老师执教的《王蓝田性急》,其开阔的课程视野、出色的文本细读能力和灵动的课堂驾驭技巧让听者耳目一新。真不愧是教学风格精巧大气、扎实稳重、底蕴浑厚、语言诗意。</h3> <h3> 短短两天的学习带给我们的收获很多。名师名家的创新精神,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让我们受益匪浅。“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乘风而行,高歌进取!<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