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 有朋友询问,听说光雾山秋天很美,能否把图片晒一下,以便最近去旅游一次。现把有关情况通报一下,以示回应。 <br> 光雾山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北部,处米仓山南部。被称为中国第一红叶区,面积达680平方公里。共有大坝、桃园、十八月谭三个景区。我是前些年十月下旬去的。观赏红叶的时间是每年十月中旬到十一月上旬。当时的食宿和自驾车条件都不是很好。 <br> 我到的是大坝景区,拍摄了照片。 <br> 在全民都在拍照片的今天,用图片来说明景点的艳美,内涵显得很苍白。平面的图片缺少了内在精神,造成了习以为常的视觉疲倦感。 <br> 中国的诗词是我国的瑰宝。历史上的文人名士在名山大川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但唯独九寨沟等著名的景点却没有古代名人的足迹。光雾山和九寨沟一样,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才发现了它的价值,当然还没有发现它历史上的经历。 <br> 现在的光雾山就应该赋予它内在的魅力。宋代诗人张耒就讲过,“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古人早就把山川与精神作为创作诗词的主题。伟人毛泽东于1945年用“诗言志”三字对诗歌夲质特征进行了经典概括。古为今用,我为何不能将诗词隹句与图片有机融合,使“形似”变成“神似”呢?这就是“诗配图”的尝试,以抛砖引玉,供人思考、感悟。 </h3> <h3> 这是四川与陝西交界处的门楼,上书“秦关”二字,反面即书上“蜀门”二字。在此一看,此是川陝省际边境处,对面即陕西省。</h3> <h3> 进入景区,我们先来学习宋代陆游的诗句:“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诗人意境的力量,催生心中的路线图,促使我们追寻那梦境中的众多美景。<br> 下面是天然画廊景区(以下为图上文下,下同)</h3> <h3><br>“万木秋霜后,孤山夕照余”。唐.马戴</h3> <h3> “霜与秋容增古淡,树因烟景姿微茫”。元.刘因</h3> <h3> “雨添苔晕紫,霜染柏林丹”。宋.陆游</h3> <h3> “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宋.李靓</h3> <h3> “霁工欲晓末明间,满目奇崎总可观”。宋.杨万里<br> 以下是香炉山景点</h3> <h3> “人间俯仰三千秋,骑鹤归来与子游”。宋.苏轼</h3> <h3><br> “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宋.张抢</h3> <h3> “极目丹枫迎霁晓,山明水净新霜早”。宋.毛玕<br> 以下是黑熊沟景区</h3> <h3><br> “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唐.罗隐</h3> <h3> “烟生知岸近,水净觉无秋”。唐.无名氏</h3> <h3> “时有高风过,千花落石床”。宋.韩维</h3> <h3> “秋连野水碧,霞入晚山红”。清.郭敏</h3> <h3> “秋入池深碧,寒欺叶递红”。宋.陈与义</h3> <h3> “山人爱清景,散发卧秋风”。唐.刘希夷</h3> <h3> “桃源仿佛无寻处,枫叶纷纷路途迷”。明.余怀</h3> <h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王维</h3> <h3> “冷涵秋水碧溶溶,一片澄明见底空。有日晴来云衬白,几时吹落叶浮红”。唐.吴融<br>旅游景区路边扫描</h3> <h3> “丹枫锦树三秋丽,白雁黄云万里来”。明.陈子龙</h3> <h3>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清.屈大均</h3> <h3> “独爱诗篇超物象,只应山水与精神”。宋.张耒</h3> <h3>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 以上文图结束,现以苏东坡的诗句作小结。 谢谢观赏!敬请点评。<br>(蒲东成拍摄照片、寻觅诗词隹句并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