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千年沧州,无悔为您赋歌</b>
张琴/西班牙
春风四月,中国梦,沧州情,海外作家看狮城,我们来了!
落地话心声,阅览目睹了沧州1500年历史发展到今天的概貌,这是一座古典与现代交融的城市,有着厚重古韵的气势,由此沧州的记忆为我们打下深深的烙印。
沧州宣传部副部长张勇慷慨说道:我们等了足足一年的时间,宛如等情人一样的兴奋激动,今天终于迎来海外作家来到沧州。时下,经济发展带动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演绎出沧州人文历史非文化遗产,多么需要向世界发出声音。
<br></h3> <h3>
<b>一 .遨游书海</b>
人类已经进入全球性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势不可阻挡,电子媒体后来居上,传统纸媒面对着极大的挑战与冲击。沧州之行从城市书吧开始,小馆大馆到现代化图书馆,叹为观止!
沧州政府以百姓为使命先行一步,创新立意打造出“三位一体”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30多个现代模板,储藏90多万册的图书馆(书区)。我们畅游在浩瀚的书海,手触摸散发着浓郁墨香的书,心境涌现的那份兴奋与激动,似有被这块温馨惬意的环境羽化之感。
一座具有历史使命,底蕴厚实的城市,仅仅依赖一首诗,一篇文字,一幅书法绘画,靠几个文人的书写,是苍白无力难以呈现它真实原貌的。今天近距离感受,对一座古老城廓,沉淀之后的传承弘扬,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脚踏实地去做。丁酉年四月十九日,来自海外八个国家的十三位作家,在沧州图书馆主办的文学论坛上,打造出一场声势浩荡的关于“阅读的力量”的交流活动。马来西亚沧州籍作家戴小华带着厚重的礼物《忽如归》回馈家乡父老,同时,沧州百姓给予戴小华很高的荣誉,并且专门为同行作家设置了专著陈列,颁发了荣誉市民证书。这一天,沧州各大院校及读者400多人,见证了沧州这一历史时刻。
沧州,实在有太多的见闻值得留下笔墨,不过,如果你来到沧州千万别忘记去瞻仰铁狮的雄姿。<br></h3> <h3><b>二 .千年铁狮福佑苍生</b>
2017年4月16日,从沧州火车站搭乘901路公交,一路上浮想联翩铁狮风姿。在铁狮景区下车,脚步缓缓穿过乡间小路,大老远看见铁狮仰视着高傲的头颅,似乎要穿越地平线腾空而起。
这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铁狮居高临下位于院中,站在它面前,凝视着被“囚禁”的铁狮子,它躯干保存善好,由于风雨剥蚀,全身锈蚀严重,铁狮严重出现开裂现象,四肢均有程度不同的裂缝。审视它满目的疮痍,锈迹斑斑,一股沧浪涌上心间,联想到华夏5000年所走过的历史沧桑,这千年铁狮子与当地百姓息息相关,它福佑着这厢百姓的平安祥和!那一瞬间我竟然热泪盈眶。
根据史料记载:沧州铁狮子,当地又称作“镇海吼”,它位于沧县旧州城内,坐落在原开元寺前。关于铁狮子的确实来历,有许多说法,古今不一。流传广泛又比较合乎情理的,是当地一个有名的传说。古时沧州一带濒临沧海,海水经常泛滥,海啸为害,民不聊生,当地人为清除这无情的水患,自动集资捐钱(有名可查),请当时山东有名的铸造师李云铸此狮以镇遏海啸水患,并取名“镇海吼”。
狮颈右侧有“大周广顺三年铸”七字,右肋有“山东李云造”五字。按大周(北周)广顺三年即公元953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一件我国最大的铸铁艺术品,其体有5,5米高,狮身高3.8米,头部高1.5米,长6.3米,身躯宽3.17米,铁狮总重量约40吨。
铁狮高大的躯体,面南尾北,昂首挺胸,怒睁双目,巨口大张,四肢叉开,仿佛正疾走乍停,又好似阔步前进。其威武雄壮的气势,栩栩如生的姿态,与其头部铸有的“师子王”三个大字。难怪历代文人都为之赞叹讴歌。清代文人李云峥作《铁狮赋》,赞美铁狮“飙生奋鬣,星若悬眸,爪排若锯,牙列如钩。既狰狞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倾,吸波涛于广淀;掉尾东扫,抗潮汐于蜃楼”,对铁狮的雄姿和气势作了绝妙而生动的描述。
铁狮装束的铸造工艺也堪称奇绝。身披障泥(防尘土的垫子),肩负巨大莲花盆,莲花盆底部直径1米,上口直径2米,通高0.7米,可以拆卸下来。相传这是文殊菩萨佛像的莲座。狮身毛发呈波浪状或作卷曲状,披垂至颈部,胸前及臀部飘有束带,带端分垂于两肩及胯部。此外,狮身内外还有许多铸文,除前述铸造年代和铸造者、捐钱者姓名以外,头顶及颈下还铸有“师子王”三字,腹腔内还有以秀丽的隶书字体铸造的金刚经文,具有一定的书法、考古价值,可惜现在大都模糊不清,只有少数字依稀可辨认。
铁狮精巧的铸造工艺,确系我国铸造工艺的一大珍品。但是,这件总重3万公斤的铁狮是如何铸造的呢?据研究,这是古人采用一种特殊的“泥范明铸法”,分节叠铸而成的。铁狮腹内光滑,外面拼以长宽三四十厘米不等的范块,逐层垒起,分层浇注,共享范544块拼铸而成。凭1000多年前的手工冶铸技术,能铸造出如此庞然大物,足见其制模、冶炼、浇筑工艺是相当高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铸造工艺的高度成就。
1957年春天,当时的一位苏联专家来沧州参观考察,当他看到铁狮子威武凛然的形象和豪迈磅礴的气势时,非常钦佩并赞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和工匠的聪明才智。感慨地说:“这样的珍贵文物堪称国宝,应该好好保护起来,它可以引为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大凡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都会有一两件地标文物。到了沧州不看狮仅是一趟虚行。第二天,随着海外华文作家又一次前来瞻仰铁狮的雄风,并聆听记下当地历史学者对铁狮详细介绍。望着大家逐渐离去的背影,我再回首环绕重温着四合院与铁狮子为邻的“中国帝王帝后像馆”“纪晓岚展馆”“沧州武术馆”。“铁狮魂忠馆”前的铁狮,气势磅礴昂扬远送着人类消失而去。<br></h3> <h3><b>三 .单桥古风健在</b>
数日沧州,精神物质大餐实在营养过剩,连消化的时间都没有。感恩网络世界,可以查到大量关于沧州的文献记录。显然,仅仅走马观花没有足够的史料,那写出的文字是蜻蜓点水一汪浮萍。
单桥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献县城南6公里南河头乡单桥村,5年前,该桥荣获“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青石结构,全桥77.5米,桥身长69米,宽9.6米,高8米,桥孔跨径、拱顶高程各不相同,南北桥头高差1.785米。整个桥身全部用青石筑成。单桥建筑匠心独具,中国多孔敞肩拱桥的代表作。全桥艺术雕塑720处,民间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龙碑”之称,历来被誉为“画桥”。单桥为明末至清初由民间集资,历时16年修筑完成,其独特的结构、精美的艺术雕塑、悠久的历史充分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400多年来,它为世人展示着曾被历代战乱掳掠之后留下的沧桑感,尤为看到车轮辘辙辗过留下深深的凹痕,脑际里浮现出战马人寰的历史画面。尽管这样,桥身亦然稳固如初。
此时此刻,我们近距离单桥依栏思索万千,古道驿站,历来兵家争夺之地。试想乾隆爷曾经行走过,他有没有俗人之见:古今以来,月色中的单桥,何不是《诗经》所唱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的画面,母望子归,妻送夫的眷恋不舍,却又无奈去阻止丈夫应征即将赴疆的戎马生涯,那一幕幕动人的经典故事,为当地百姓留下多少黑夜里的期盼。
正如《诗经》里《国风·秦风·蒹葭》一首,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讽先秦时代的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们唯有书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此刻,桥上游客与当地百姓,聆听着当地活博物馆老人叙家常一样讲述着单桥的历史传说:单桥全是由民间捐资兴建的桥梁,故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捐助建桥的神奇传说和历史典故。有“赵半仙书夺单桥擂、藏桥不脏,单桥不善、裴道三求赵善人、王金让功”等,这些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正义的向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也更赋予单桥以传奇色彩。
单桥历史蕴积深厚,饱经岁月沧桑,它留下的财富曾令历代无数名人贤士流连忘返,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曲赋,有:过滹沱河文天祥赋诗《献州道中》《滹沱河》等,这些文字内容为人们寻幽探古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游走沧州还不够尽兴,河间诗经村又为沧州之行重重添上一笔!
春风大雅颂诗经
正月开岁
二月绀香
三月桃良
四月秀蔓
五月鸣蜩
六月精阳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九月授衣
十月获稻
葭月潜龙
腊月嘉年<br></h3> <h3><b>四 .沧州的历史源头,从诗经开始</b>
2017年4月17日,时夜,我们离开繁华闹市,随同沧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人参观了沧州美术馆。馆内所展书画汇聚沧州名家作品,似乎都与《诗经》有关。诗经是中国诗歌的原典,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而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与沧州有着极深的渊源。
我们所见所闻,展览作品均为《诗经》中的经典名句,以此表现诗经之美、体验诗经之意,诗经文化在沧州的传承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为筹备建沧州1500年纪念活动,沧州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广新局、沧州师院联合打造,艺术馆书画展品仅仅是庆祝沧州建州1500周年艺术系列展之一,旨在弘扬与传承诗经文化,深挖诗经内涵。漫游艺术馆内,似乎飘逸着诗经的吟唱: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就在这样一个深沉厚重的艺术领域,6年前引发了沧州知名艺术家的呼声,人民的艺术人民办,几百名艺术家还有8位退休下来的艺术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撑起这座(艺术馆)民办公益事业。来此多为自愿客座教授、自愿参与者,因为艺术家们的热心,沧州艺术馆由此诞生。
沧州的地理位置,运河的滋养,沧州人对黄河文化的传承是有重大贡献的,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能背出几段“诗经”。文字的存在,诗歌的传播,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根脉的延续。
正如沧州宣传部张部长所言:让更多人传播弘扬中华文字,即便“简体汉字”也是从老祖宗那找到的。简体字是百姓普及文化的最好方法。“繁体字”是贵族,我们有强大的汉字作后盾,我们就会有汉语文化,更好的记忆,这样我们就能传承下去!
眼前,当一群中外母语书写者追根寻源来到诗经发源地“河间诗经村”,目睹到汉博士毛苌高大伟岸的雕塑,肃立在这厢黄土地上,他就是华夏文化的忠实保护者。由此留下的“毛苌书院”建于此村,还有“河间三十里铺”朗朗读书声,人杰地灵层出不穷。就连康熙巡视也不忘停留脚步造访,乾隆8次巡访写了八首诗祭毛公。听闻田国福先生声情并茂的介绍,真是热血沸腾陶醉其间。未想到的是,邮递员出身的田国福先生收藏的诗经,比图书馆收藏的版本还要多。田先生一生只做两事,寻找收藏诗经,年年清明上坟拜毛苌墓。在田国福先生带领下,我们观赏到大量珍贵的遗址、人文遗迹。正如田先生所言:如果中国古典文化一经断裂,这条根就没有了。所以,今天沧州人对祖先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才引燃海外华人发出内心碰撞出的星火,这份燃烧使我们有幸成为沧州荣誉市民。
离开沧州两月了,脚步一直没有停下,从华夏到西欧再辗转东欧返回地中海,沧州厚重的人文历史自始至终挥之不去。
悠悠沧州人文情怀,真是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似乎又把思绪带回那里,我们穿越在中古世纪的沧州大地,蓦然幻想着前方走来一仁者长发披肩,长衫布衣古风依旧,身负古琴悠然漫步在河间诗经村巷,笑容可掬谦卑友善行使礼节之后,邀请登门造访一茅舍,奉上大碗美酒,举杯齐眉一饮而尽,那份豪爽仗义,沧州真是不虚相识一场!<br></h3> <h3> 2017年6月8日书写完成于伊比利亚半岛“琴心苑”。<br></h3> <h3>作者简介:张琴,作家诗人。祖籍河南,出生於四川。现定居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作家艺术家协会,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世界诗人大会会员,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终身会员。西班牙伊比利亚诗社荣誉社长,中跨欧文化作家协会会员。<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