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2018年9月25日晚6点30分,郁达夫中学2018届全体新教师在达夫校区举行了“郁达夫中学青年教师学堂第三次活动”。此次活动很荣幸邀请了优秀的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来给我们介绍一些关于如何能更使课堂达到更优。</b><br></h3> <h3><b>盛志军老师先引领我们追溯大师的足迹,为我们介绍了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和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以及他们的教学观点,由此延伸到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和荷兰数学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教育理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并从“做”中学为主题展开,分为三大块内容对我们进行阐述。</b><br></h3> <h3><b>一、“做”字解说。本专题对于“做”的认识框架。“做”有两个指向:1、让学生做,这其中有两层含义。(1)教师引领学生学习(2)学生担当学习的主人。2、做中学习,这其中同样有两层含义(1)学生具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2)愿学、学会、会学、乐学。</b><br></h3> <h3><b>二、“做”的策略。盛志军老师给出了一个引例,并根据引例的内容对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让我们思考案例中的老师有哪几些不足的地方。根据这个引例提出策略一:再创造“学术材料”,让学生可“做”。有待教师对教材内容再创造,把学术材料转化为教育材料,并且在教育材料中获取学生“做”的必要条件。针对策略一,给出了一个经典案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1)。案例中盛老师以自己为教学素材,作为课前的一个引入,并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人人任何事都是可以作为引入的素材,并且和学生息息相关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b><br></h3> <h3><b>紧接着提出策略二:经历问题探究,让学生“做”中生成。知识是做出来的,正如荷兰教育学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的:教学不能“单纯让学生鹦鹉学舌的复述所学的现成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机械的结论,而是成为“活动的结果”,这个活动是做。同样的根据策略二,提出一个反面案例:大容量高密度的的练习,都是教师包办讲解,表面上是在让学生“做”,事实上是被动地接受。照搬课件,呈现计划,整齐划一是教师的机械传播,对于学生来说是过眼云烟;教师只求形式不会倾听,而学生只是服从,缺乏心向,这样的课堂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课堂无文化。</b><br></h3> <h3><b>策略三:师生艺术的交往,让学生“做”的愉悦。提出悬念艺术、课堂上的生成艺术以及语言艺术。教师在课堂中光有形式往往是不够的,真正能够通过课堂当中的艺术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课堂,否则“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b><br></h3> <h3><b>在这次活动中,老师们积极认真的做着笔记,不放弃一丝学习进步的机会。</b></h3> <h3><b>最后盛志军老师对今天的讲话内容进行了总结。做学为中心的一个核心体现。盛志军老师今天的讲话让我们收获良多,非常感谢盛志军老师。
</b><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主持:方庆</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摄影:徐洁华</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文字:何鑫文</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总编:屠爽爽</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郁达夫中学教科室</b></h3>